孤的山上祭先烈,云岩寺中觅圣泉(下篇:云岩寺记):http://bbs.yournet.cn/bike/ShowPost.asp?ThreadID=1879708755
这篇作业一直不知该从何说起。越了解那场战役、了解那些英烈的故事,心情就越发复杂,不知道该怎么写才能把自己的理解写得清楚,让人不会误解。
在出发前的头天晚上,一个电视台的朋友看到我的QQ召集,专门给我谈了这个事情。
电视台老韩23:19:09
孤的山的故事太过感人,厚重的历史
无人喝彩 23:19:35
是啊,所以要去看看
无人喝彩 23:19:39
电视台报道过吗?
电视台老韩 23:24:27
想了一年,没有敢动手去做
电视台老韩 23:25:24
因为想拍一部历史很难,怕拍歪了,误导后人……
他并没有说太多,我并没有太在意。说实话,去孤的山前我更多是一种猎奇的心理。而在了解真相后内心一时很难以接受,因为我想象的孤的山战役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我来这里也并不是想得到这样一个结果。
历史就是历史,翻开每一页都有刺痛人心扉的荆棘与鲜血。历史有时并不真实,我们知道到的永远只有一角。可历史就是历史,真相无论你怎么回避它都在那里,总会有后人会用客观的角度去评价去记录。
当一部电视都无法承载孤的山的沉重,我的这片作业又算什么呢?就算是给自己、同去的骑友、孤的山守墓的老人一个交待吧。
[此帖子已被 wuyonghuei 在 2011-5-23 9:15:13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wuyonghuei 在 2011-5-24 6:12:55 编辑过]
最初了解孤的山的事情是在2年前,那时在骑友大本营看到一篇新闻,说在武安某村挖掘出一批抗日烈士的尸骨。当时就动了想去看看的心思,但并没有付诸行动。
时光匆匆嘘唏间二年过去了,某一天在我的户外店里与骑友魔术手闲聊,他说起孤的山战役公墓的事情,才知道这烈士公墓竟与他有着莫大的关系。从烈士遗骸的挖掘、烈士身份的证明到公墓的建成他都参与了,其中烈士身份的证明主要是由他来完成的。为此他在2年时间内跑遍了武安、涉县、河南乃至湖南,去查证每一个烈士的身份。只要能证明这些烈士是因为孤的山战役而牺牲的,公墓就能越早一天建成。而他所进行的查证工作并不是单位指派,完全是他凭着一腔热血自费进行的。
魔术手对我说,其实这2年他也一直很纠结,不知道做这些到底值不值得,很多人并不理解他的行为,自己花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做的事情如果得不到结果该怎么办?他一直苦苦坚持,或许是源于崇高的精神,或许是不想输给自己,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我真没有想到这时代真有像电影〈集结号〉谷子地这样的人,这让我很敬佩。一个和这些烈士毫无瓜葛,一个出生在和平年代远离那场战争的人,为什么会执着于为这些烈士证名呢?这让我更加好奇。
于是我和魔术手约好去看看修建好的孤的山烈士公墓。
魔术手
5月21日一早,在约定的集合地点邯武快速路口等来了脚步、非洲小野人、魔术手。6:30,我们一行四人出发了。
刚下过雨的武安变得异常干净和宁静,这样的天气很适合骑行。由于一年多没有骑行,体力有点跟不上,很多时候都是魔术手骑着小摩将我推上坡的。脚步和小野人两个牲口级的家伙一路狂奔不停,队伍推进速度极快,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到了武安市区。
吃罢早饭,拐到309国道向阳邑继续推进,到达目的地柏林村时,脚步和小野人只在沙洺休息了一次,真是牲口啊。
邯武大桥
貌似是过了贺进镇。
再来张近景,我说下来放放水吧。他们说到沙洺再说吧……
这是过了沙洺后一段相当漫长的爬坡,小野人见到镜头始终面露笑容,镜头感极佳。
到了渡槽,这是这一行的最高点,后面就是一路下坡,很爽。脚步窜得太快,等过了目的地柏林村2公里才被叫回来,呵呵。
给小野人留影一张。
wuyonghuei:
这篇作业一直不知该从何说起。越了解那场战役、了解那些英烈的故事,心情就越发复杂,不知道该怎么写才能把自己的理解写得清楚,让人不会误解。
在出发前的头天晚上,一个电视台的朋友看到我的QQ召集,专门给我谈了这个事情。
电视台老韩23:19:09
孤的山的故事太过感人,厚重的历史
无人喝彩 23:19:35
是啊,所以要去看看
无人喝彩 23:19:39
电视台报道过吗?
电视台老韩 23:24:27
想了一年,没有敢动手去做
电视台老韩 23:25:24
因为想拍一部历史很难,怕拍歪了,误导后人……
他并没有说太多,我并没有太在意。说实话,去孤的山前我更多是一种猎奇的心理。而在了解真相后内心一时很难以接受,因为我想象的孤的山战役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我来这里也并不是想得到这样一个结果。
历史就是历史,翻开每一页都有刺痛人心扉的荆棘与鲜血。历史有时并不真实,我们知道到的永远只有一角。可历史就是历史,真相无论你怎么回避它都在那里,总会有后人会用客观的角度去评价去记录。
当一部电视都无法承载孤的山的沉重,我的这片作业又算什么呢?就算是给自己、同去的骑友、孤的山守墓的老人一个交待吧。
有所谓和无所谓,都不惑了!
在柏林村路口,管陵墓的郭王所老人就在路边等着我们。魔术手去追窜过头的脚步了,我和小野人就在路口等着。
每次骑行都愿意到山里来,那山的雄伟、泥土的芬芳都让人陶醉。这一带的土地都是红色的,远远望去很壮美。
刚下过雨的村路很泥泞,有一段下坡路太滑,我就像电影慢镜头一样慢慢滑倒了,把脚步乐坏了,呵呵。
走在前面的老人就是烈士公墓的守护人郭王所。
一进村是个烧砖厂,村人辛苦的劳作、淳朴的笑容、黄色的土地、平静的村庄,一切都是那么亲切。
在等候魔术手和郭王所老人的间歇拍到一朵小花,这是什么花?谁知道名字?他生长在贫瘠的土地,却绽放出最美的花容。
转过一道黄土高坡,徐徐展露出一座青山的身影,那时的心情只能用“惊艳”来形容。
给脚步留影一张,表情有点严肃。
从小山坳里走出来,就看到一副田园牧歌的景象。把烈士们葬在这样的地方真是不错的选择,让他们天天看着这美丽、和平的生活,他们也会瞑目的。
终于来到了孤的山战役烈士公墓,它不大,却庄严肃穆。这里很安静,没有尘世的嘈杂,在这里你的心能不由自主的静下来。
就在墓碑前我们听郭王所老人讲烈士们的故事,还有他父亲的故事。
“我父亲叫郭成忠,是1938年第一批入党的老党员,1940年任武委会主任。他去世前曾对我说他此生有一个遗憾,就是当年八路军与日寇的一场战斗后,我父亲在乡亲们的协助下,亲手将壮烈牺牲的八路军战士掩埋在‘石坡沟’的东岸。八路军为全国的老百姓打天下,他们是为国捐躯的,咱不能让阵亡的烈士多年抛尸荒野啊!”郭王所老人起初并没有在意,当他年老后父亲的嘱托却开始不断出现在他的心头,日思夜愁。他说,自己已经70多了,说不定那天就不在了,如果不能在有生之年为这些烈士找个归宿,以后就真的没人知道他们了。老人开始四处奔走,和村里另一位热心人刘清林一起找政府、找媒体报道。这期间就结识了魔术手,他们三个人一起为烈士建公墓而努力着。
老人站在门前像个战士,守护着他和父亲一生的誓言。
这是公墓的全景
敬上我们带来的小花圈,向烈士三鞠躬。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次战役的经过,魔术手曾先后跑到涉县等地查找烈士们的原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获知当时参加孤的山战役的有两个开国中将,其中一个开国中将孔庆德还健在,在武汉生活时,他立即跑到武汉,有无门无路连中将在哪住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历尽千辛万苦硬是找到了中将,只可惜当时老人已经因病得无法说话,最后给了一本中将的个人回忆录。在回忆录里就详细介绍了孤的山战役的情况。
孔庆德,山东曲阜人,孔子73代后裔;1911年2月14日出生,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30年12月入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历任营长、团长、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阳明堡、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历任旅长、纵队副司令员、军长等职,参加了上党、邯郸、邓县、襄樊和进军大别山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南军区炮兵代理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3年10月离休;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10年9月29日在武汉逝世,享年100岁。
郭王所老人讲,在抗战时,图中这座山的另一边是敌占区,这一边则是解放区。当时是百团大战的后期,日本鬼子开始疯狂扫荡解放区的村庄和八路军的基地。
以下摘自报纸:1940年9月9日下午,盘踞在邯郸的日寇纠集兵力,对我八路军梁沟兵工厂进行了疯狂袭击。八路军129师386旅(陈赓任旅长)772团奉命在阳邑孤的山高地执行阻击日寇的战斗任务,战斗非常惨烈,敌我双方伤亡较大。战斗结束后,柏林村村民将不能跟随部队的重伤员300多人抬到村子里进行救治,但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有100多人因伤势过重而光荣牺牲。当时任柏林村武委会主任的郭成忠同志组织村民将烈士们就地掩埋在一个叫“石坡沟”的荒地里。
由于当时党组织尚未公开,党的基层组织尚未健全,无名烈士遗骨的迁移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淡忘了。
当时的战斗是一场惨败。八路军在日军经过的路上设伏,但日军并未进入设伏地点,而是绕道走了另一条线,在发现了八路军埋伏圈后,日军迅速占据了一个制高点,居高临下对八路军进行反击,八路军被打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战斗经过了一个小时,直到执行追击任务的另一支八路军队伍前来救援,日军才撤退而走。
以当时的战争对比来说,日军一个800人的中队就可以抵挡3、4倍以上的中国部队,这并不是神话。作战指挥能力、个人军事素养以及武器配备,日军都要强很多。
在这种实力对比下,孤的山战役的烈士们是在凭借勇气和无畏的精神在和日军厮杀,为了保卫他们脚下的土地他们前仆后继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战斗过后不久,不断有外地人来这里寻找自己牺牲的亲人,却大都无果而回。有一个河南人牺牲在这里,他的儿子先后几次来这里找自己父亲的遗骸,他没有找到,他的儿子(孙子)又继续来找。我可以想像他们的心情,亲人不能入土为安将会是一辈子的不安与遗憾。
这次建立公墓时有6个河南籍烈士的身份确认,并且找到了他们的原籍和家人。而那些没有确认身份的烈士也可以安息了,烈士公墓是他们的安息地,将得到后人的世代敬仰。
最后我们与老人依依告别,相约下次有时间再来看望他,再一起祭拜这些烈士们。
回望这片美丽的土地。
本篇完。
有些事是不是人到古稀才能明白?呵呵
无语
这个帖子顶一下,只是顶帖子和照片没多大关系(照片里的字太大)。
另:力挺日本货 想与“小泽玛利亚”好好比划比划。
这是一篇非常用心的力作,写的很好。
革命故事很长,傻哥说实话,没看完。
抽时间接着看。
故事感人,厚重的历史!
细细的品味美文,配乐很好听!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hifi.your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