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昔日养马岛,今日绝佳骑行地儿 [打印本页]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4 16:14
标题: 昔日养马岛,今日绝佳骑行地儿
夏日炎炎似火烧,
驱车山东海边跑,
烟台牟平养马岛,
随便看来随便瞧,
骑行好地赶快来,
最为关键不要票,
小岛四周环岛路,
骑上小车撒欢跑,
岸边戏水避酷暑,
海风清吹雾霾少。


DSC_0280.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4 16:17
通往养马岛路上看到的一对身穿海魂衬的青年男女骑行者,不禁顿生感叹,山东骑友真幸福,有这么好的骑行环境。
DSC_0264.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4 16:25
前边隐约的好象邯郸中华路北湖的彩虹桥,错了,这不是在邯郸,这就通往养马岛的咽喉要道养马岛跨海大桥。
DSC_0267.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4 16:33
近些,近些
DSC_0268.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4 16:37
真象邯郸北湖彩虹桥,还真不是邯郸彩虹桥。
这就是得到省交通厅全额资助的跨海大桥北连养马岛,南接滨海路,是养马岛与外界联系的跨海大桥咽喉要道。同时也是胶东地区首座跨海大桥,其跨径为山东省同类桥型之最,总投资1亿元,全长1870米,其中主桥长508米,两侧路堤1363米,全线为直线,道路等级为一级公路,双向四车道,整体造型为飞燕式拱桥设计,2004年9月大桥投入使用后,从根本上解决了由于旱道相连而导致的海水不流通的“难题”,使海水重新实现流通,极大地改善了养马岛水域的生态环境,再现了养马岛青山绿水环绕之历史原貌。此外,驻足大桥之上,呼吸新鲜空气,欣赏海天一色的美景,别有一番滋味。(网络)

DSC_0274.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4 16:40
DSC_0275.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4 16:42
正在维修跨海大桥
DSC_0276.jpg


作者: 太行骑游    时间: 2014-7-24 16:56
到“中华北”就没了?

作者: 同志们好    时间: 2014-7-24 19:33
开车还歇口气?赶紧发吧,等着瞧呢,再发上具体路线,供大家想去时参考。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4 21:07
临时有事外出,明天继续

作者: 随心所浴    时间: 2014-7-25 07:08
硬等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08:54
先上张景区分布图。
DSC_0279.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08:55
DSC_0281.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08:55
DSC_028100.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08:57
一过跨海大桥就是环岛路,沿海岸而修,可边骑行边欣赏风景
DSC_0282.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09:16
环岛路的一段,两边很荒芜,少有人迹车辆,感觉不象是海岛,象是没有人烟的内陆深处。
DSC_0286.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09:19
到达海边,近前看一前,还是岛峪周边的海干净清澈。绝非大陆边缘的海水可比。
DSC_0287.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09:25
后边的楼是国家各大部委圈地所占,美其名曰:培训基地,鬼知道在这里能培训啥,都是谁有资格来参加培训。楼与海之间是环岛路。
DSC_0288.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09:29
环岛路,时而起伏,可爬坡,可冲坡,骑行起来肯定爽歪歪
DSC_0290.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09:31
DSC_0291.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09:33
审计署的领导真幸福
DSC_0294.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09:35
继续环岛路
DSC_0296.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09:38
海边供游人游玩观赏海景栈道。
DSC_0297.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09:41
与很多景区人满为患相比,不知道是不是非周末的原因,这里游人了了,游玩起来很是惬意。
DSC_0298.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09:43
早期的人防工程,现在正在招租,也被用来开发,洞口周边山体上是海洋生物雕塑。
DSC_0303.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09:48
DSC_0307.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09:50
不远处是小象岛,不小心右上角一只蜻蜓飞入镜头
DSC_0304.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09:53
起伏的环岛路,大煞风景的风挡。懒了
DSC_0310.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09:55
据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途经此地,见岛上水草茂盛,群马奔腾,视为宝地,便指令在此养马,专供皇家御用。养马岛因此得名。
DSC_0312.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09:57

DSC_0317.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09:59
DSC_0319.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10:02
再次遇到一对身穿海魂衫的情侣骑行,她们与我环岛路反向环骑。
DSC_0327.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10:05
孤独的骑行游侠
DSC_0329.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10:13
环岛完毕,遇到一群骑行少侠。
DSC_0331.jpg

DSC_0332.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10:14
象是一群放假的学生,看到他们无忧无虑快乐地享受骑行,很是替他们感觉欣慰。
DSC_0334.jpg

DSC_0333.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10:17
DSC_0335.jpg

DSC_0337.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10:18
END
DSC_0336.jpg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10:23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走马观花养马岛,管中窥豹难免挂一漏万。但骑行环境,沿海风景很不错,有机会值得去骑行的地儿。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7-25 10:24
以下文字来自网络:

以前,养马岛是一座海上孤岛,现在新建的跨海大桥把海岛和陆地连接起来。进入海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地7万多平方米的天马广场。广场中建有秦皇文化苑、马文化苑等六处景区。广场中心的骏马雕塑,高30米,成为海岛的标志和腾飞的象征。养马岛自然风光秀美,最神奇的当属“一岛三滩”景观。你也许相想不到,就在这样一个小岛周围,竟会有三种不同的海水、三种不同的海滩、三种不同的海浪。

以天马广场为界,岛前的东部是平缓细腻的金沙滩。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蔚蓝的海水平静如镜,远山秀色倒映其中,宛若一幅清新的山水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每年盛夏未到,就有无数的游客来这里戏水游泳、扬帆碧波。
而广场西面的海滩虽与东部的海水浴场相隔咫尺,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每当潮水退落,一片乌油油的黑泥滩就会展露出来。游客们可以和渔家女一起,到这里赶小海、挖蛤蜊,尽享怡然之乐。

与养马岛前海滩平浪静不同的是,养马岛的后海却是水域辽阔、礁石丛生。每遇大风天气,惊涛拍岸,堆雪砌玉,煞是壮观。这就是“一岛三滩”中的礁石滩。滩中礁石斧削刀劈,嶙峋怪异,许多礁石都有一个美妙的名字,象海中浮驼、狮狗避浪、金龟望海等等。 礁石滩东部有一个天然岩洞,因洞口形似月牙而被称作“月牙洞”。洞中有一眼淡水泉,泉水凉爽甘甜。“月牙洞”旁边还有一个天然洞穴,它有18个大小不一的洞口,传说,每到大潮,洞中就会传出巨大的声响,引得岛上渔民家中的狗咬叫不止,这个洞因此被当地人称为“狗咬十八洞”。

如果说养马岛的“一岛三滩”是大自然的恩赐,那么岛上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则完全是代代渔家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据史料记载,远在一万多年前养马岛就有人居住。现在,岛上共有8个村落,很多位居民常年生活在这里。





作者: 骑乐一族    时间: 2014-7-25 10:54
散发扁舟好潇洒,
驱车来到养马岛,
看到骑友真惬意,
何不弃车把驴骑。

作者: 沁园春雪    时间: 2014-8-15 23:57
本帖最后由 沁园春雪 于 2014-8-16 00:01 编辑
散发扁舟 发表于 2014-7-25 10:24
以下文字来自网络:

以前,养马岛是一座海上孤岛,现在新建的跨海大桥把海岛和陆地连接起来。进入海岛, ...

这里仅仅对网络上“据史料记载,远在一万多年前养马岛就有人居住”置疑!广告多胡称,
《尚书》、《史记》从黄帝时代开始记载,距今约5000年,属于龙山文化时期。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是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开始。从甲骨文开始算,约4000多年。从有文字记载的夏朝算起,即从约为公元前2070年开始算,也就是说中华文明有4000多年历史了。即便从大汶口文化遗存陶器刻划的“文字”等迹象去寻找,试图以此论证中华文明起源可以早到距今5000年甚至6000年。也居“据史料记载,远在一万多年前养马岛就有人居住”相差甚远。史料何在?甲骨文?竹签记事?还是结绳记事?

不是针对你的哦。

凡记载总有痕迹。或甲骨或竹签或铜器,这些恒久远。纸质没多久历史。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8-16 08:55
沁园春雪 发表于 2014-8-15 23:57
这里仅仅对网络上“据史料记载,远在一万多年前养马岛就有人居住”置疑!广告多胡称,
《尚书》、《史记》 ...

景区想多些噱头,杜撰一些传说典故,也是常有的事,皆利益使然,大家也就是一听,心知肚明,地球人都知道,呵呵。


作者: 终极自由    时间: 2014-8-16 23:18
我觉得应该弄阿胶,外带卖正版LV

作者: 又见炊烟    时间: 2014-8-17 01:11
以为万马奔腾景象,谁知却只有几只雕塑🐎
地儿真是好地儿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hifi.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