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将门虎子----------杨少华 [打印本页]

作者: 临风回眸    时间: 2008-4-20 09:09
标题: 将门虎子----------杨少华
"在战争中,没有将军后裔和平民子弟的区分,我们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迎战死神,保卫祖国!" 那是新年伊始,就在祖国人民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时,头戴钢盔,身挎冲锋枪的杨少华带领一个排的指战员登上了位于老山最前沿的"李海欣"高地. 这个高地被人们称为生死线的始点.东面 \南面\ 西面都是高于我军的越军阵地.两条象蛇一样的越军战壕已经蜿蜒游到山下,最近处离我军只有七米.越军每天向这里发射炮弹二百五十发至三百发,至今已落弹数万发,平均每平方米二十多发.高地上草木俱焚,烧焦了的粉尘有三米多深. 由于整个高地都处在敌人的炮火控制点之内,战士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和死神周旋.白天,观察员伸出比鸡蛋还小的潜望镜,即刻被敌人狙击步枪打得粉碎;夜晚,一点微小声响,也会引来一阵猛烈的炮击;一公里外的一眼泉水,是供应高地的唯一水源,那里至今仍留着五 六位烈士的遗物. 在这之前,杨少华曾到这里看过地形.他心里十分明白:进入阵地那将意味着什么?可是当领导把守备高地的任务交给他,并问他作为一个高干子弟有什么想法时,他却果断地挥手说:"在战争中,没有将军后裔和平民子弟的区别,我们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迎战死神,保卫祖国!" *月**日,一场激烈的争夺战拉开了序幕. 序幕的前奏是炮击.各种不同口径的炮弹如疾风暴雨向我阵地倾泻而下.敌人妄图一举摧毁我防御工事和设施,为其进攻扫清障碍.杨少华沉着地下达命令:"观察员注意观察!" "全排隐蔽卧倒,不许乱动,乱跑!听我命令行动."由于指挥得当,在敌人炮击十六个小时,发弹二千多发的情况下,我方无一伤亡. 炮击停止,一阵沉默.杨少华一跃而起"立即进入阵地,准备战斗!"果然不出所料,越军两个营和一个特工连兵分三路向"李海欣高地"发起了总攻.杨少华带领全排指战员沉着应战,顽强阻击,打退了越军一次又一次的冲击. 这位经过我军军事学校培训的年轻指挥员,表现出大智大勇的非凡才能. 他和战士们一起冲锋陷阵,一起与敌军短兵相接.炮弹在他身边掀起尘烟,子弹在头上"飕飕"飞过;他的脸被硝烟熏得黑黑的,军衣上一层尘土,全身只有牙齿是白的,还有一双机智的大眼露出了小白点. *月**日七点半左右,更加严峻的考验出现在样杨少华面前:越军占领了我三分之二的表面阵地,而我军二十位战士已经牺牲过半.如果继续扼守在表面阵地与敌抗衡,必然会造成更大的伤亡.此刻,杨少华经过冷静的分析,为保存实力,伺机反击,迅速下达了"抢救伤员,退守坑道"的命令. 坑道里,一片悲壮的气氛. 杨少华带领大家做好了最坏的准备:有人烧毁了文件 地图;有人烧毁了情书 钞票;有的把两颗手榴弹别在腰上,拧开盖子,拉出火环...... 与此同时,杨少华迅速向我炮兵发出了向我开炮的命令:"营属炮兵压制我表面阵地之敌,团轻便炮兵拦阻敌人后续梯队." 在我强大的炮火配合下,这场恶战持续了十六个多小时,杨少华和他的战友们三次组织反击,歼灭了大批入侵之敌.增援分队上来后,他们彻底打垮了敌人,巩固了阵地. 战斗结束了."李海欣高地"傲然仰卧在绚丽的晚霞中.这是一场漂亮的防御战,我军一个排打死打伤敌军三百五十多名. "老一辈打江山要流血牺牲,小字辈保江山同样要流血牺牲.小字辈要学习老一辈,小字辈要超过老一辈" 这是杨少华的体会,也是杨少华的决心,更是杨少华的行动. 杨少华酷象他的父亲,不但外表象,气质也象.他父亲杨石毅,1944年入伍在浙东金肖支队当战士,一位在战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军事指挥员.他具有老一辈革命者同样有的而恰恰是我们这一代所缺少的优良素质:坚定的信仰,朴实的作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身上的累累弹痕就是他这种素质的最好见证. 杨少华在西子湖畔长大,但他父亲却一直以普通士兵的标准严格要求他. 在鲜花和勋章面前,杨少华并没有陶醉.他对军事科学的研究有一种执着的追求.他说:这场战斗并不全是成功,也有血的教训,需要认真总结;再说,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必须要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军人掌握,我要学炮兵,还要学驾驶 学摄影;还有两篇军事学术论文没有完成. 他象一只奋扬的雄鹰,在军事科学知识的广阔天地搏击. 他象一只警觉的猎犬,随时注视着世界上每一场局部战争的新动向,并都有自己独到见解,分析精辟,论据充足. 这就是我们新一代的指挥官!
作者: 路客MM    时间: 2008-4-20 11:05
为什么要用“*月**日”呢?
作者: 临风回眸    时间: 2008-4-20 12:10
我手里的这本书,是20多年前出版的.当时,可能还不便公开作战日期.
作者: 阿訇    时间: 2008-4-20 21:41
杨少华,我知道他的,他是陆1军的。84年11月接防14军防阵地,好象是硬骨头六连的付连长。在老山最前沿的\"李海欣\"高地.在那里打得很是艰难。
作者: wuyonghe0001    时间: 2008-4-20 23:19
此书名叫《理想与青春》,偶10年前在旧书摊里猎到,可惜现在找不到了。遗憾,遗憾。 还记得里面有一句话:钢刀不卷刃,代代出英雄!
作者: 临风回眸    时间: 2008-4-21 07:09
以下是引用wuyonghe0001在2008-4-20 23:19:08的发言:此书名叫《理想与青春》,偶10年前在旧书摊里猎到,可惜现在找不到了。遗憾,遗憾。 还记得里面有一句话:钢刀不卷刃,代代出英雄!
是的,是<青春与理想>. 书的封面是老山主攻营营长臧雷的照片. 他头戴钢盔,手拿望远镜,高大威武.就是太消瘦了.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他的近照,可比20多年前胖多了. 我的好友里有臧雷营长的战友,他们经常电话联系.有时间,我会把书里有关记者和他的谈话写出来. 我也有很大的遗憾.过去我有一本书<老山魂>,书里全是有关老山前线将士故事.可是,和一些旧书一起处理了.唉,悔死了!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08-4-21 08:55
杨少华(图中打电话者)
作者: 临风回眸    时间: 2008-4-22 07:29
杨少华当年在老山前线.
作者: 临风回眸    时间: 2008-4-22 07:33

作者: 临风回眸    时间: 2008-4-22 07:37
下边的照片是杨少华的战友----谢关友烈士.他是杨少华的好朋友.
作者: 临风回眸    时间: 2008-4-22 07:52
杨少华近照 左为杨少华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08-4-22 11:45
老了,真是岁月不饶人。
作者: 阿訇    时间: 2008-4-28 20:13
杨少华从前线寄出的三封家书(一)------从《心情网》上转载 爸爸: 您好!我在隐蔽部里给您写信. 敌人密集的炮火, 倾泻在隐蔽部上面. 我们的高地被人们称为生死线的始点. 我要告诉您: 我们的战士太可爱了, 无愧于\"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的赞誉. 他们本来可以和大后方的同龄青年一样, 享受天伦之乐. 可战争一到, 他们就毅然地告别父母, 离开家庭, 走向了战火连天的沙场. 平时看起来, 他们还是个孩子, 个别人还有点淘气和散漫, 可是在战场上, 他们的形象就好似猛虎. 面对着死神, 他们冲锋 奋战, 英勇顽强, 正在为中华民族拼搏...... 他们有的已经悄悄地走出了人间, 有的成了终生残废. 我真为他们痛惜, 他们走得太早了. 因为人生幸福之路刚刚开始向他们招手, 他们就走了. 战争, 使我清醒了. 我们这些红旗下长大的人, 在和平时期, 总觉得, 社会这样或那样满足不了我们的胃口. 炮声震醒了我. 我认为, 我们该满足了, 我们的社会太优越了. 我真想通过舆论界, 向广大社会青年呼吁:珍惜啊, 今天的和平环境, 多么地来之不易! 只有拼命地为\"四化\"做贡献, 才能对得起前辈们打江山和小字辈们保江山, 否则就...... 前线的战局有些紧张. 我防御前沿呈\"犬牙交错\"态势, 同敌军对峙着. 当您收到此信时, 我已战斗在\"李海欣\"高地了. 目前越军又准备对我发起更大规模的反扑. 爸爸,我已做好了一切准备. 既然我已选择了军人职业, 那就要为这个职业而奋斗. 因为军人也要讲职业道德. 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说:\"军人要讲武德\". 所以我将奋战. 如果我真有不幸, 在九泉之下, 我也感到光荣. 烟已收到, 谢谢您, 拿到后, \"亲兄弟\"们太多了, 我们同甘共苦了. 两封来信均已收到. 我一定尊照您给我指引的方向去干, 不辜负全家人对我的希望. 只能写到这里了, * * *高地和低人接火了, 我可能今晚就要去增援了, 就此搁笔. 礼 向家人问好 杨少华 1985年元月9日十六点十五分 (二) 爸爸: 您好! 我于元月10日晚二十一时三十五分正式接防了\"李海欣\"高地. \"李海欣\"高地与越军对峙近一年. 敌人对这个高地已倾泻了成千上万发炮弹, 整个高地以成一片焦土. 我上阵后, 越军每天对我阵地平均发射各种炮弹不少于二百五十发, 每个哨位都要承受几十发炮弹...... 我高地三面受敌. 爸爸:\"李海欣\"高地, 可以说比五圣山战役的上甘岭还苦. 敌人大反扑又开始了...... (三) 爸爸: 您好! 我们于元月29日转为预备队. 现在前线仍在炮击, 我近几天将奔赴前线. 元月十五日, 进攻我高地的越军为三个营加一个特工连, 战斗从清晨六时三十分开始, 到晚上二十一时结束, 我们先后打退敌人八次进攻后, 表面阵地失守. 最后又恢复了原防御态势, 一仗下来, 歼敌三百五十多人. 现在,我们在一片悲壮的气氛中, 含着眼泪进行训练.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一仗下来, 一些家庭免不了失去亲人. 这使我们这些指挥员很难过:如何向烈士们的家属交代...... 我在\"李海欣\"高地这一仗中, 名声外传了. 人们都说, 一个军长的儿子在\"李海欣\"高地上战斗. 采访和给我照像的人纷纷而来, 真是忙得不可开交....... 但我清楚地知道, 等待我的任务更大, 战争将更加残酷. 别的就不多说了. 无特殊情况, 我会每月写信回家的. 礼 祝身体好, 精神快乐 少华 2月3日
作者: 全文辉548    时间: 2008-5-1 14:50
军人的楷模,榜样!
作者: 黑汉118    时间: 2008-6-9 20:07
我们部队79年有将门子弟战前调到机关离开一线的,影响很坏,也有将门之后在一线战斗牺牲的,
作者: 共和国女兵    时间: 2008-7-3 11:55
楼上谁的对,当时有怕死鬼,靠家里有关系调离原部队人大有人在。
作者: 临风回眸    时间: 2008-7-4 20:14
彭丽媛的弟弟当年也在老山前线,她父母哭着求她,托关系把弟弟调到后方,彭丽媛坚决不同意.和他弟弟同去的9个战士牺牲了6个.可见当年战斗的激烈残酷.
作者: 临风回眸    时间: 2008-7-6 05:58
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中,雷军长有一段精彩的台词: 骂声不绝于耳:\"......奶奶娘!走后门,她竟敢走到我这流血牺牲的战场上!我在电话上把她臭骂了一顿!我雷某不管她是天老爷的夫人,还是地老爷的太太,走后门,谁敢把后门走到我这流血牺牲的战场上,没二话,我雷某要让他儿子第一个扛上炸药包,去炸碉堡!去炸碉堡!!......\"
作者: 黑汉118    时间: 2008-7-15 13:23
高山下花环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真实,张大权是典型的梁三喜式的人物,他的事迹报上去以后,很多领导看了落泪,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hifi.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