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军的直瞄火炮、曲射炮朝着我们来的路上猛烈炮击,完成任务的突击队员们抬着伤员、遗体沿着原路返回,我拼命呼喊着战友们的名字,让他们不要从原路回去。他们什么也听不见……只认准脚下这条生路,但他们哪里知道空中却是条死路。越军的空爆弹在他们头顶飞啸着、爆炸着,许多战友就是在这条路上牺牲的。当我和刘志远最后撤离敌军阵地,距原路左侧10米左右,返回途中,一发炮弹落在我们中间,我俩几乎被冲击波、气浪震晕、掀翻,几分钟清醒后,我们庆幸没有负伤。
回到工事后,副指导员严训宣问我见李涛没有,我说他牺牲了,我知道他的遗体在哪。在前线所有牺牲的战友无论怎样都要找到遗体或残肢抬回去的。这时,第二突击队的三名队员、我、刘志远又折回敌阵地去抬李涛的遗体。人死后尸体非常重,抬是抬不动的,几个人只好拖着。我倒退着步子,用镜头连续拍下这一悲壮场面。走到半路上,敌人发现我们这支搬运遗体的队伍,调集了强大火力进行密集覆盖,空爆、地爆弹以及呼啸的子弹在我们这支队伍周围狂飞。”
上面这两段是摘自《对越自卫反击战 燃烧的血——柳军访谈 》,红字的部分谁能解释一下?
[此帖子已被 一生何求 在 2009-11-22 19:34:27 编辑过]
红字部分?
不用上战场,问问医院的老护士;或是曾护理过危重病人的上了一定年龄的人。
人死了就会死沉死沉的。因为,他不会配合你。如果是活人,即使他受伤了,他会尽量的配合。
也不至于抬不动。我的理解是,火线上几个人抬战友的遗体,动作缓慢,被敌人的炮火击中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拖着后撤,机动性大,还可抽出一、二个人殿后掩护。
不用说是烈士遗体了,我有一名战友就是受伤了,也是战友们在阵地上用背包带捆绑在一根木头上拖下山的。如今一说起这件事这位老兄还一直作揖感谢呢。在激烈交战的战场上千万不要做背或抬的动作,为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只能做拖或藏的动作。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生松木,死人肉”,意思就是尸体是很沉的。
扛同样大的死木头重?还是扛同样大的生树木重呢?其实,如何用力是有方法的,借力与分力后的结果会是不相同的。但是否有可以借力的地形条件很重要!
搬一个尸体重,是因为无法借力,如果地形允许,将两具尸体分装在两个箩筐里,用扁担挑起来走,借力和分力后的感觉会好很多。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hifi.your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