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陆军第41军122师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战术创新之亮点
在纪念人民解放军对越自卫还击胜利三十一周年之际,每当此时此刻,作为参战老兵总是心潮澎湃,心思无法平静,当年的战斗历程在脑海中已打上了烙印,战斗场境在梦中重现。值此之际,依据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就我师在作战几个战术创新亮点,谈谈个人浅识。
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我师在军的作战编成内,集中力量向朔江发起攻击。奉命歼灭朔江地区之敌,打通平孟经朔江至高平的公路,保障军主力的行动。师于2月17日发起攻击,22日上午结束战斗,历时5昼夜。基本歼灭了朔江地区守敌246团和851团各一个营,地方部队两个营及两个公安屯,共毙敌团长以下2080名,俘敌59名,缴获75口径以上火炮41门,60迫击炮及各种枪(筒)491件,汽车8台,电台17部,弹药、军需物资及机密文件、地图一批,完成了预定的战斗任务。此次战斗,我伤***人。亡***人。
越南北部的地形特点,是峻岭连绵,天然溶洞众多。仅在朔江东北的长白山地区,不到1平方千米的地方就有大小岩洞30余个,而且草遮藤护,非常隐蔽。在此防御的是越军246团又称“新潮团”,组建于1947年,曾长期担任越共中央首脑机关的警卫任务,是越军的一个主力步兵团。该团凭据朔江天险,在公路两侧五六百米的高山上,从山底到山顶共构筑了五层火力,配置了冲锋枪、高射机枪、枪榴弹以及各种炮兵阵地。而从我国广西边境小镇平孟开过来的公路,蜿蜓穿行于最远不过200米、最近仅8米的两山之间。越军狂妄地吹嘘:朔江天险是攻不破的钢铁防线,中国军队要通过这里,起码要打3个月,要用1万具尸体从平孟铺到朔江!然而,越军做梦也没有想到,我122师以2个营在坦克支援下,在平孟正面摆开强攻的架势,师主力却从山高、坡陡、路窄的孟麻实施突破,一举出现在朔江守敌侧后。越军朔江防线土崩瓦解。
从我师战斗的实践证明,由于战争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敌情不太明了,地形不熟,民族战争对我不利的情况下,战斗不可能完全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模式进行。在战斗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各级指挥员既要坚定地贯彻既定的作战决心,不为一时的困难和挫折所动摇,又必须根据战斗的发展情况,审时度势,及时修正作战计划,灵活指挥战斗,不断地变被动为主动,及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改变和创新战术及打法。最引人注目,值得我师参战官兵自豪的战术战法创新亮点有如下几方面:
一、小群多路,边打边剿,打剿结合,反复清剿残敌,是对付利用石山岩洞、石缝防御之敌的有效战法
朔江地区,大部分为岩溶地貌。石山林立,自然岩洞多,地形条件特殊,敌人主要凭借这一特殊的地形条件据险防守;或化整为零,分散游击,与我周旋;或利用岩洞、石缝,洞自为战,与我顽抗。当我大部队进攻时,则荫蔽藏身,不主动打枪;当我零星人员或小分队路过时,则主动袭击,打完就溜。因此我夺取某一高地或地区,并不等于歼灭了敌人。必须采取边打边剿,打剿结合的战法,反复肃清残敌。这次战斗,攻打朔江地区用了5天时间,但反复清剿一直到3月15日。具体打法:对固守岩洞、坑道之敌,以小群多路,逐洞搜剿;对利用乱石山、多岩洞之敌,先包围,查明情况后,再组织部队攻击或白天搜索攻击,夜间设伏歼敌;对利用山腰、山腿岩洞、石缝封锁道路之敌,则力求迂回敌人上方,自上而下攻击或正面攻击。需要从正面攻击时,以机枪火力封锁洞口,掩护步兵和无座力炮、火箭筒荫蔽接敌,以火力将洞口摧毁,并攻占之。365团2营运用这种打法,搜剿5天,就打掉敌人100多个山洞、石缝火力点,歼敌200多名。有效地遏制和粉碎了越军利用小股特工对我防御分队及指挥机关的袭扰。
此外,山地作战,敌人沿公路两侧山地重点设防,依托能控制道路(谷地)的高地,组成支撑点式的防御。因此,要重视夺取能控制道路(谷地)的要点,并以此为依托,从山上往下,稳扎稳打,逐步扩大战果。在需要组织部队沿公路(谷地)攻击时,首先要夺取能够控制公路(谷地)的要点及突出部,同时,山上和山下沿道路两侧攻击的部队,要特别注意紧密配合,密切协同。正如战评时广大指战员所讲:要路必须先要山,有山就有路;要路而忽视山,路是要不到的。我头两次攻击朔江失利,就是因为没有有效地控制公路两侧突出部和山腰山腿,沿山上和沿公路两侧攻击的部队协同失调,致使沿公路突击的部队伤亡较大,进攻受挫。第三次攻打朔江,吸取了以上教训,采取了先夺占制高点,尔后由上而下,沿山腿向朔江进攻,因而,战斗发展较顺利,很快就攻占了朔江,全歼了朔江守敌。
这一战术创新,为后续的广西、云南边境对越作战得到了成功的运用,为取得战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不畏艰险,利用夜暗接敌抢占制高点,由上往下,由表及里,层层剥皮式的打法,对于喀斯特地貌山地松林作战尤其凑效
在平孟关的东北侧,位于 112 号、 113 号界碑之间的国境线上,有一座海拔700多米高的陡峭石山。由于这座石山是呈东、西走向的长形,而且在山的北侧崖壁上,裸露着大片的白色的岩石,这就是“长白山”。
长白山是座石灰岩质的石山,山势非常陡峭,北侧基本上是悬崖峭壁,南侧坡度稍缓,但也在 60 度左右,山的东、西两侧的坡度也均在 60 度以上。在山的南侧灌木丛生,有许多岩洞、石缝。长白山与山脚下寸草不生的黄土高地联为了一体,形成“∞”形状。在长白山东南三百多米处,有一座山势极为陡峭、山顶形状尖锐的石山,叫尖石山。紧靠着尖石山的西侧,还有座圆形的黄土高地,高地西侧的山腿坡度在60度左右,漫坡而下三百多米直到谷底,陡坡上光秃秃的寸草不生。 长白山、尖石山和圆形高地的相互位置,构成了一个“品”字形。由于它们的地势很高,在西南可居高临下俯瞰山谷中的平孟关和公路,在东北可控制马利村和弄平岭一线的边境山口,成为了越军的一个重要的支撑点式的防御阵地(在战中查明越军246团2营4连在此防御)。如果这个支撑点阵地一旦失守,越军在平孟方向的防御前沿阵地,就会陷入崩溃的境地。
365团4连的长白山之战,就是这方面战例的成功典范。在长白山不到1平方千米的地方就有大小岩洞30余个,而且草遮藤护,非常隐蔽。越军依仗熟悉的地形,潜伏在洞穴和草丛中疯狂射击,我军几次强攻都未奏效。365团4连在第一天战斗中,由于对敌作战特点认识不足,采取整连整排的攻击,结果连长牺牲,副连长在攻击朗吉隘口时,从山岩上滚下来,被摔成了重伤,部队伤亡较大,4 连进攻受挫,与长白山的越军形成了对峙。第二天夜间,他们采取了以小分队利用夜暗偷摸长白山,一举成功,尔后采取小群多路山上往山下攻击,进一天激战,全歼了长白山守敌一个连。又如364团7连在攻打朔江东南山的战斗中,运用前几天的作战经验,采取了小群多路,翼侧迂回,一举攻占了3个高地,打掉了敌营指挥所,摧毁了敌炮兵阵地,歼敌近一个连。
三、严密组织道路保障,是山岳丛林地战斗保障的一个重要环节
师主要突击方向选在孟麻方向,但该方向至越方公路有4-5公里地段不通。为保障坦克从该方向及时投入战斗,战前,师组织工兵和民工秘密地修通了孟麻至107、108号界碑的急造军路。但107、108号界碑至越方公路末端各有2-3公路无路,而且都是陡石山。在这种情况下,抢修至越方公路的急造军路,保证坦克能及时投入战斗,就成为保障实现首长决心的重要条件。为此,首先周密地进行工程侦察,三次组织参谋人员、工兵、侦察分队越境(最远4公里多),实地勘察抢修急造军路的路线,计算作业工程量,尔后拟定了抢修方案。师司令部一名领导率工兵人员组成指挥组,由上级加强的工兵、师工兵和400多名民工组成突击抢修队,同时组织了以高射机枪为骨干的火力掩护队,在炮火准备的同时,采取机械和人工作业相结合,爆破和整顿路面相结合,全线铺开轮换作业。师首长多次到现地指导,对部队鼓舞很大。经30个小时的连续奋战,修通了108号界碑至百布的急造军路,除土石方15000多立方米,保障坦克适时投入了战斗。粉碎了越军的“公路大捷”阴谋。
四、对在山岳丛林地作战中的步坦协同进行了成功尝试
如何在山岳丛林地作战中,如何正确使用坦克,搞好步坦协同,发挥其突击威力,在当时的环境下,是我师乃至全军的新课题。军坦克3营加强给师,坦克营的主力,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方向和时机加入战斗,突然出现在敌人侧后,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为夺取这次战斗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19日佛晓,坦克7、9连直插墩张口,一举摧毁敌人3个炮兵阵地和数个火力点,打乱了敌人部署,有力地支援了步兵战斗。实践证明,在这样复杂的地形上,使用坦克作战,必须根据坦克的性能合理使用。在山高谷深,道路质量差的情况下,坦克兵应主要以火力支援步兵战斗;在进攻比较顺利,沿途敌情顾虑不大,经过严密组织,密切协同,以坦克搭载步兵实施快速机动,也是可行的。如19日佛晓前,364团在那寮先后组织2、5连搭乘坦克,于6时前后进至墩张地区,搭乘距离约6公里,加快了进攻速度。但是在地形狭窄或未控制道路两侧要点的情况下,步兵不宜搭乘坦克行动。如20日进攻朔江时,步兵搭乘坦克沿公路向前突击,遇敌袭击后,坦克和步兵在敌火下不能很快展开,不能有效发扬火力,受到很大损失。当然,在这个课题上,我师在这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作为战争的遗产留给后人鉴赏。
2010年2月16日
[此帖子已被 七九长排山 在 2010-2-19 13:29:49 编辑过]
在这方面42军比41军就差多了,不论大事小事都向前指汇报,如373团当天退回出发地域,这是很正常的行动,因为越军已经布下口袋阵,如果继续往里冲,那是拿年轻军人的生命去作无谓的牺牲。在这里我们也感谢373团的马团长,要不是他顶着被军法处置的风险,命令被围困的部队迅速脱离战斗,今天,可能还有更多的烈士睡在陵园,我们也不可能在这里和大家聊天。毕竟42军是临阵换将,军长和政委的前面还有个“代”字,胆子没有41军的大,三天不向前指汇报又如何,有什么打完仗再说!
由上往下,由表及里,层层剥皮式的打法……
在同登,163师也是采用这样的战法最终拿下核心堡垒“法国炮台”。
79长白山:
你发这个帖(希望你把此帖也发到122师QQ群里),我反复看了几遍,写得很好,说明了你为此帖而花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我作为你的战友,对你说上一句:辛苦了!
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军区和41军给122师战斗任务是:“围歼朔江地区的越军以及武装公安人员”,要求从平孟正面,用一至两天(我看有关资料说,只用一天)时间,攻下朔江,打通公路,保障军主力的行动(军主力以121师和123师的367团组成,从122师右则念井实施突破)。122师接到任务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多次带领营以上干部到实地观察,一致认为:选择在平孟正面突破,势必造成重大伤亡,而且无法动摇越军防御体系,还有可能担误军机。122师党委决定:小部分兵力在平孟正面攻击,吸引越军主力,而大部分兵力在106至109方向实施进攻。在2月初41军党委召开作战会议上,军党委同意122师作战方案。关于选择主攻方向,以及朔江地形. 敌情等在我回忆录里有祥尽说明。
fficeffice\" />
<DIV class=ForumPostBodyArea><DIV class=ForumPostContentText> ————军党委同意122师作战方案。关于选择主攻方向,以及朔江地形. 敌情等在我回忆录里有祥尽说明。————
fficeffice\" /> |
<DIV style=\"FLOAT: right\"><A onclick=javascriptuickReply(43072)>快速回复 </DIV> |
122师关于选择主攻方向的问题,这也是122师战后干部议论最多的问题,如果122师照搬军区前指和41军的要求,那伤亡肯定大,我现在能坐在这里回帖,应该多谢122师首长大胆提出另选主攻的方案。122师活着的战友都应该感谢师首长的决定!
据桂林陆军学院一位教员说:“122师朔江战斗的战例,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师级战斗最成功的战例,全军各军事院校都要学习这个战例” 。这个战例被列入教学教材,说明这场战斗是成功的。
fficeffice\" />
鉴于网络广泛流传之特点,更多的细节性东西不便于过多的阐述,请各位见谅!
480团的团长凌天卿,是一个爱兵和敢作主的团长,战后大家在摆战场的龙门阵,讲到2月27日魁况的伏击战,当时是叫一个越南的老头带路,(事后分析这老头是同越军配合的,有意把我团带到越军的伏击点),我团当时分是三个梯队沿一条行军路线搜击敌人,3营为一梯队进至魁况北侧475高地两侧,尖兵连7连正在向右方山头行进是朝山下走,团长及那些动地形的干部,感觉不对劲,团指挥部发现,立即改令8连为尖兵连,当我部往高处走时,越军伏击部队(是有鬼点不少),一看我部的行进队形在变动,越军就开火,冯帝万副营长,陈玉文班长、黄顺绪副班长、汤建斌战士当场战死,该尖兵班也伤五六个。
地形是对我部不利的,3营的部队也是立即组织反伏击,我部的各营就在山中各自拉开距离,越军一看伏击不行,施点把戏就溜掉,以为可趁乱想让我部各营互相打起来,团长从听枪炮声就知道自己的部队就自己开打了(团长在平时的射击中就以对我部枪炮可分便出来)。来我团压阵的上级干部,叫用迫击炮打,我的职务高,你要听命令。团长说是我的团,我有权负责指挥。当时用电台联系不上,用军号联系才联系上。据说回国后,力主团长下课,转业回地方分配的不理想。
但是,在当兵的心中,团长是一个不会让自己带队士兵去作无所谓的牺牲,用当兵的命来往上升官。
【要路而忽视山,路是要不到的。我头两次攻击朔江失利,就是因为没有有效地控制公路两侧突出部和山腰山腿】这是用几百人的血和十辆坦克换来的很沉重的教训。看看红军四次反围剿无一不是依山打击前来的国民党军以少胜多,八路抗日第一仗平型关也是林彪依山摆局伏击公路上的日军,以后的岁月里直到朝鲜战争抗美还有很多类似战例。按说依山打路解放军该是资格可排世界第一的老专家了,怎么在朔江反串了一次“平型关”?林总若在天有知自己调教的主力军也反走麦城,心情会很复杂。
虽然团级指挥上出了大纰漏,122师级的作战方案还是制订得很精彩的。
[此帖子已被 射天狼 在 2010-2-28 13:34:17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七九长排山 在 2010-4-20 23:39:19 编辑过]
魁况一战后,当兵在私下提醒说,要记住打仗不能跟在那些心地不好的干部,一遇到敌情,光在那里拿住手枪乱挥舞,乱叫“给我冲、给我冲”,动不动就叫吹“冲锋号”。一个班长说“当时是初上战场枪炮一响,尤其是见到死的伤的,已是够紧张的了,脑袋瓜是高度的集中,敌情如何?。那个班长在连长七、八步的前面,走几步脚后就是响一枪,走几步脚后就是又响一枪,,他感觉不对头,一看是连长的手枪乱舞打的,他就对连长说“我不怕越军,就怕你的手枪,搞得我心惊肉跳”。
在战场遇到好的指挥干部是作战军人的福星。
令人遗憾的是,从理论方面去研究、探讨自卫还击作战成功战术战例的文章实在不多。
122师打朔江有成功的经验,有受伏击的教训。
好像上面原制定的作战计划是一天多拿下朔江吧?大概以为一个加强师对越军一个加强团,绝对没问题。
******************说“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在战略上要把敌人当纸老虎,但在一个个具体战斗上,要把敌人当活老虎真老虎来打。
而有些领导,不但在战略上,在战术上也把敌人当纸老虎来打,对越军阵地的情况火力使用的特点都模模糊糊,当没能迅速拿下朔江打通往高平的公路,121师穿插到位急需粮弹支援时,起初的盲动又变成了冒险。
当然,进攻本身是带有冒险的,有时也时间紧迫来不及侦察就要向前推进,但从受伏击的教训看,连队推进时后面应有炮火掩护吧,如果没有炮火掩护,又进入可能受伏击的地形,那也应派出少量兵力占领一侧的山头吧,而这些都没有做到。
七九长排山:
峰座座 岭叠叠 难忘那疆场硝烟日与夜
炮隆隆 旗猎猎 难忘那一腔豪情一腔血
老兄,战友也到你这里揍热闹来了。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hifi.your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