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东阿姐的白切鸡fficeffice" />
1978年底,由于中越边境吃紧,我们部队从广东省揭阳县开跋到凭祥市友谊公社卡凤大队卡防生产队备战,那是友谊关旁的一个小山村,全连以班为单位分散到各户村民家里居住。
我们指挥班有5名战士。房东家里有阿公、阿婆、阿姐还有一个弟弟叫阿其,两个哥哥已经成家另外住,阿姐主持家务。阿姐是一个非常纯朴的壮族姑娘。当时为了安全,开饭时都是由副班长到炊事班去把饭菜打回来吃,所以,我们就有机会经常跟房东在一起吃饭。
我们刚到阿姐家时看到她家里养了30多只鸡,每天晚上吃饭的时候,阿姐就会杀一只做成白切鸡给我们吃。那个时候卡防村没有几家用象样的炉灶,一般都是用三角猫或砖块垒起来烧火做饭。有时候没事我就到厨房去帮阿姐烧火看她煮鸡。只见阿姐在吊锅里同时放进水和鸡,水量正好堙没住鸡,先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慢慢烧,保证锅里面水不翻滚大开,隔几分钟翻动一下让鸡均匀受热,烧约半个多小时用筷子戳一下试试看能不能杵动,能够杵动而且再没有血水流出就说明煮熟了。拿出来摊凉后再剁块,剁块后看到鸡肉已经熟透但是从鸡骨头里面还可以滴血,说明火候掌握得非常好。阿姐总是在白切鸡做好以后先剁一个鸡腿给我吃。
ffice:smarttags" />
战争结束后,我们连换到了隘口村驻防,卡防村的乡亲们就到处打听我们连的住处。他们知道我们连住在隘口后,就每家派代表过来慰问我们。阿姐也来了,她一见到我们就像亲姐姐一样一个个的把我们从上到下打量一番,看到我们都很完整时她沉默了半天,哽咽着连连说这样就好、这样就好。她把家里仅剩的三只鸡做成白切鸡送来了,我一看到就立马撕下一个鸡腿大快朵颐起来,阿姐笑了,连连说吃吧、吃吧,你们都吃。
真想见见当年的房东阿姐,真是回味阿姐做的白切鸡。
七十年代很长一段时间里,广西部队的伙食标准是每人每天0.48元。
如果是临时性的小单位外出并自办伙食,则每人每天0,62元。
开心是福:
没错 我是487团1炮连的
楼主何不把整个参战经历写出来?这样大家可以看到好作品,也可以影响更多的热心人士,也可以给后代留下真实的历史,您的战友王志军老兵就做了榜样。
天空之歌:
开心是福:
没错 我是487团1炮连的
楼主何不把整个参战经历写出来?这样大家可以看到好作品,也可以影响更多的热心人士,也可以给后代留下真实的历史,您的战友王志军老兵就做了榜样。
的确,我已经整理了一篇“自卫还击 保卫边疆 1979---我参与了那场战争与生活”现在正在向战友征求意见充实完善,等完稿以后发上来与战友们分享。
《房东阿姐的白切鸡》是其中的一个片段故事,因为,又快过年了,我想把她提取出来发表以示对那段历史的回味,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作者: 天空之歌 时间: 2011-12-21 01:07
标题: 回复主题
老兵回忆录也是我感兴趣的话题,就当爱好者给你提问题吧,也当是个业余记者的采访和提问
1、文章前面是否可以讲一下参军的经过,在部队的见闻,(由于中越边境吃紧)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给大家讲解部队长途开拔情况、去到卡凤大队卡防生产队后情景的描述。
3、你们到了边境驻地备战的情况,你们指挥班5名战士的介绍。
4、战后牺牲战友的家庭情况、贫困战友的情况
5、照片的补充,特别是真实的战地照片。
...............还有很多,慢慢补充提问,其实一篇战场回忆录有很多东西可以写出来,也可以描述得很仔细,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我想您的战友王志军老兵、现住广州的41军杨老兵他们写回忆录也用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此帖子已被 天空之歌 在 2011-12-21 1:51:20 编辑过]
作者: 开心是福 时间: 2011-12-21 07:43
标题: 回复主题天空之歌:谢谢,很专业的话题。你提到的1、2、3、4在我的回忆录里已经基本含盖,第5点还需要收集。
老兵回忆录也是我感兴趣的话题,就当爱好者给你提问题吧,也当是个业余记者的采访和提问
1、文章前面是否可以讲一下参军的经过,在部队的见闻,(由于中越边境吃紧)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给大家讲解部队长途开拔情况、去到卡凤大队卡防生产队后情景的描述。
3、你们到了边境驻地备战的情况,你们指挥班5名战士的介绍。
4、战后牺牲战友的家庭情况、贫困战友的情况
5、照片的补充,特别是真实的战地照片。
...............还有很多,慢慢补充提问,其实一篇战场回忆录有很多东西可以写出来,也可以描述得很仔细,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我想您的战友王志军老兵、现住广州的41军杨老兵他们写回忆录也用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此帖子已被 天空之歌 在 2011-12-21 1:51:20 编辑过]
作者: 蕉山 时间: 2011-12-21 11:16
标题: 回复主题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前我们驻在广西区宁明县亭亮公社的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里,距团部(亭亮火车站)还有4-5公里路远,当时是刚到部队的新兵,未经新兵连的集训就直接分到班里,啥也不懂闹了不少笑话……,只记得1月上旬的一天第一次到司务长那里领津贴费2个月共14元(78.12-79.1),其中有每月1元的边防补贴。春节时连队加菜吃的猪肉是从汕头原部队带过来的,老百姓给各班送了一个粽子,这种粽子不是常见的传统的三角菱形,而是类似炸药包那么大的,足有3斤糯米10多张粽叶包成的……。
作者: simonchan 时间: 2011-12-21 11:18
标题: 回复主题凭祥近年来一直搞边贸,开山辟路,自然地貌改变很大,早几年随珠海487途径卡防时,已经发现在修筑公路,现在估计变化更大了。
老兵应该再回去看看这位不是亲姐姐胜似亲姐姐的老大姐,再回味那诱人的白切鸡。
两广、越南等地的老百姓都很喜欢吃鸡,我也是其中之一,流口水,呵呵。。。
作者: hgd 时间: 2011-12-21 11:19
标题: 回复主题一个多月居然把老乡30多只鸡给吃绝了,你们5个可够狠的哈~~
那个年代军民关系绝对铁啊,军民鱼水情可不是停留在嘴上的。
作者: 开心是福 时间: 2011-12-21 13:08
标题: 回复主题
是啊,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都不知道吞咽了多少口水。我已经跟阿姐约好,明年开春把她接到武汉来玩,来看看武汉长江大桥。记得陪她煮鸡的时候在厨房里她就问到过武汉长江大桥,准备带她到桥上走走。
作者: 刘同志 时间: 2011-12-21 14:36
标题: 回复主题
\"三角猫\"这种当地灶具俗称,楼主老兵不提起还真想不起来,
作者: 木棉袈裟 时间: 2011-12-21 17:37
标题: 回复主题
楼主大哥写得情真意切,当年的房东阿姐能养30多只鸡算是养殖大户了,每次切鸡都先给你这个小弟吃鸡腿,真是特别照顾咯呵呵[此帖子已被 木棉袈裟 在 2011-12-21 17:40:28 编辑过]
作者: hgd 时间: 2011-12-22 11:38
标题: 回复主题这篇帖子何止是你流口水啊,不知道让多少人跟着流口水呢,想想是79年,吃肉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更何况是1个多月干掉30多只,还是土鸡,用现在的话说,纯绿色食品啊。
继续发几篇吧~~
再次感叹那个年代军民鱼水情
作者: 迫击炮手 时间: 2011-12-22 12:52
标题: 回复主题开心是福:
是啊,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都不知道吞咽了多少口水。我已经跟阿姐约好,明年开春把她接到武汉来玩,来看看武汉长江大桥。记得陪她煮鸡的时候在厨房里她就问到过武汉长江大桥,准备带她到桥上走走。战友吃了人家那么多的白切鸡,也该好好报答一下了;顶!
作者: 开心是福 时间: 2011-12-23 08:19
标题: 回复主题迫击炮手:开心是福:
是啊,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都不知道吞咽了多少口水。我已经跟阿姐约好,明年开春把她接到武汉来玩,来看看武汉长江大桥。记得陪她煮鸡的时候在厨房里她就问到过武汉长江大桥,准备带她到桥上走走。战友吃了人家那么多的白切鸡,也该好好报答一下了;顶!
是啊,到时候请你也过来陪同吧。
作者: 刘同志 时间: 2011-12-24 23:41
标题: 回复主题白切鸡应该少不了酱油,园茜两样佐料.按习俗,鸡腿一般是留给孩子吃的,鸡屁股是给老人吃的,因为老人牙齿不好,吃这东西香.所以我们夹鸡肉时都夹容易嚼的部分给老人.敬老得福么.房东把鸡腿留给战士吃,确实是群众对子弟兵的爱待,这是发自内心的.开战时村民都自发行动起来支前,有物出物,有力出力,何况这鸡腿.我相信即使现在边境打仗也依然如此,
老兵对白切鸡烹技的记忆还是很深刻的,看到这里不由得会心一笑,因为白切鸡确实是这样煮出来的,有的八十后都不一定懂得做.在凭祥附近边境一带,一般过大节时才杀鸡,因为鸡贵过鸭么,过小节时才杀鸭,而壮族地区基本每个月都有节日,所以我们才有机会吃鸭肉鸡肉.但在那个年代吃肉还是不容易的.买猪肉还得要肉票.不过节就吃肉少一些.
作者: 迫击炮手 时间: 2011-12-25 08:38
标题: 回复主题刘同志:战友分析不错,那时的军民情谊是无私的、真诚的;我们住的卡风村老百姓家的猪战前都已杀光慰问解放军了,几辈子的边防生活,他们已经知道这些战士即将面对的是什么。白切鸡应该少不了酱油,园茜两样佐料.按习俗,鸡腿一般是留给孩子吃的,鸡屁股是给老人吃的,因为老人牙齿不好,吃这东西香.所以我们夹鸡肉时都夹容易嚼的部分给老人.敬老得福么.房东把鸡腿留给战士吃,确实是群众对子弟兵的爱待,这是发自内心的.开战时村民都自发行动起来支前,有物出物,有力出力,何况这鸡腿.我相信即使现在边境打仗也依然如此,
老兵对白切鸡烹技的记忆还是很深刻的,看到这里不由得会心一笑,因为白切鸡确实是这样煮出来的,有的八十后都不一定懂得做.在凭祥附近边境一带,一般过大节时才杀鸡,因为鸡贵过鸭么,过小节时才杀鸭,而壮族地区基本每个月都有节日,所以我们才有机会吃鸭肉鸡肉.但在那个年代吃肉还是不容易的.买猪肉还得要肉票.不过节就吃肉少一些.
作者: 开心是福 时间: 2011-12-25 09:05
标题: 回复主题迫击炮手:刘同志:白切鸡应该少不了酱油,园茜两样佐料.按习俗,鸡腿一般是留给孩子吃的,鸡屁股是给老人吃的,因为老人牙齿不好,吃这东西香.所以我们夹鸡肉时都夹容易嚼的部分给老人.敬老得福么.房东把鸡腿留给战士吃,确实是群众对子弟兵的爱待,这是发自内心的.开战时村民都自发行动起来支前,有物出物,有力出力,何况这鸡腿.我相信即使现在边境打仗也依然如此,
老兵对白切鸡烹技的记忆还是很深刻的,看到这里不由得会心一笑,因为白切鸡确实是这样煮出来的,有的八十后都不一定懂得做.在凭祥附近边境一带,一般过大节时才杀鸡,因为鸡贵过鸭么,过小节时才杀鸭,而壮族地区基本每个月都有节日,所以我们才有机会吃鸭肉鸡肉.但在那个年代吃肉还是不容易的.买猪肉还得要肉票.不过节就吃肉少一些.
战友分析不错,那时的军民情谊是无私的、真诚的;我们住的卡风村老百姓家的猪战前都已杀光慰问解放军了,几辈子的边防生活,他们已经知道这些战士即将面对的是什么。
是啊,我们与卡风村老百姓的情谊已经无法简单用军民情谊来阐释了,那种无私、那种真诚现在可能再难以复制了。
作者: hgd 时间: 2011-12-25 22:47
标题: 回复主题吃过不少白切鸡,却不知道里面竟有这么多讲究,谢谢刘同志的介绍。
那个年代吃粮、肉、蛋是定量供应的,我现在手里还保存着一联20张1988年的北京市猪肉票。
那个年代鸡被称作是农民的银行(鸡蛋舍不得吃拿去换钱),养30只鸡绝对是大户了,即使这样的大户也被吃光,所以,十分赞同25楼“开心是福”的话。
怀念“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军民关系.
贴一张网上的1989年北京猪肉票
作者: 刘同志 时间: 2011-12-26 02:33
标题: 回复主题本来白切鸡也没什么好说的,但既然说起白切鸡的往事,就随便闲聊:在广西边境地区,过春节时,白切鸡是当地群众年夜饭最主要的菜肴,家家户户必做的菜.我们在广东部队过春节时,白切鸡是年三十必做的菜,也是两广人共同的饮食习惯,广东的清远鸡就很出名.1979年那个年代,生活上不算太苦,也不算得太好,虽然买肉受限制供应,但过年还是能吃白切鸡的,楼主老兵说房东养有三十多只鸡,我想,在那个时候是很不错的
这白切鸡,以土鸡最好,以前不象现在喂饲料,都是喂玉米和大米,或米糠,菜叶,虫子,农村放养的鸡肉质鲜美,现在的饲料鸡味道淡,肉质软,所以过节时买土鸡就特别贵.
斩鸡肉时,大人用菜刀顺手在鸡腿上打十字花刀,一来便于点佐料,二来孩子咬吃顺口.现在的孩子平时吃得好了,对鸡腿已厌倦了.只有他们不吃时才轮到我们享用.
这是以前吃的年夜饭,房子刚买还没装修完.按风俗一定在新房过年,即使吃得简单也还是少不了这道菜,呵呵.
作者: 开心是福 时间: 2011-12-26 07:30
标题: 回复主题刘同志:本来白切鸡也没什么好说的,但既然说起白切鸡的往事,就随便闲聊:在广西边境地区,过春节时,白切鸡是当地群众年夜饭最主要的菜肴,家家户户必做的菜.我们在广东部队过春节时,白切鸡是年三十必做的菜,也是两广人共同的饮食习惯,广东的清远鸡就很出名.1979年那个年代,生活上不算太苦,也不算得太好,虽然买肉受限制供应,但过年还是能吃白切鸡的,楼主老兵说房东养有三十多只鸡,我想,在那个时候是很不错的
这白切鸡,以土鸡最好,以前不象现在喂饲料,都是喂玉米和大米,或米糠,菜叶,虫子,农村放养的鸡肉质鲜美,现在的饲料鸡味道淡,肉质软,所以过节时买土鸡就特别贵.
斩鸡肉时,大人用菜刀顺手在鸡腿上打十字花刀,一来便于点佐料,二来孩子咬吃顺口.现在的孩子平时吃得好了,对鸡腿已厌倦了.只有他们不吃时才轮到我们享用.
这是以前吃的年夜饭,房子刚买还没装修完.按风俗一定在新房过年,即使吃得简单也还是少不了这道菜,呵呵.
馋涎欲滴
作者: 野战中军 时间: 2012-1-11 14:39
标题: 回复主题
那时的军民关系怎么这么好,真的是水乳交融。
作者: asd189866 时间: 2012-2-15 21:00
标题: 回复主题
楼主大哥,到时你把阿姐接到武汉后,可以有后续报道,让我们也见见这位可敬的阿姐吧!
作者: 开心是福 时间: 2012-2-16 07:31
标题: 回复主题asd189866:
楼主大哥,到时你把阿姐接到武汉后,可以有后续报道,让我们也见见这位可敬的阿姐吧!
好的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hifi.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