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春节的大年初三,是我们在133师参加过对靠茅山地区侦察活动的侦察分队来说是最难忘的一天。广西军区133师侦察连在龙州县那花以西的650高地实施的侦察捕俘战斗失利了。我们在这次战斗中,被越军埋设在其一线高地阵地后侧草房门前的一枚绊雷炸伤一名班长,侦察连连长蓝可遵、师侦察参谋邓鹏不幸牺牲;一名姓卢的战士在打击阵地内、草房内的越军、掩护撤退时被越军的迫击炮弹击中,遗体未能在混乱的撤退时带回(据我所知被上级批得很厉害,一是绝对不能丢烈士遗体在越南;二是不能给越南留下类似的证据)。按照我的记忆大致的情况是:
侦察科长刘国友、侦察参谋覃显凡分别带捕俘指挥组和火力组在距离越军占领的650高地附近,迫击炮分队在我方620高地附近部署。侦察连在连长兰可遵和师侦察参谋邓鹏的带领下在天亮前从那花出发,经过蚂蟥沟,路过沼泽地,慢慢向650高地越军阵地摸去。他们先在越军在阵地前沿的混合地雷区秘密排雷,在雷区用一个多小时先后排掉多枚苏制朔料压发雷、越军的木壳压发雷和绊雷,硬是在越军地雷密布的雷场中开辟了一条接近通往越军阵地通道。
天还未亮,侦察捕俘分队按排障组(转为第一支援组)、第二支援组、第一捕俘组、第二捕俘组的顺序慢慢地接敌。天色渐渐发亮时,在剪开敌人阵地前铁丝网后,顺利进入敌人的阵地,未被越军发现。驻守在650高地的一个加强排的越军竟然没有哨兵在阵地上放哨、警戒。我侦察行动的各组已经按当时的地形和敌人居住的草房、越军阵地的交通壕、堑壕等位置, 分别占领了有利的潜伏捕俘、火力支援和火力歼敌位置,紧张地等待最佳捕俘、歼灭敌人时机的到来。
六点半左右,一名刚睡醒的越军从破草屋里走出来,先在草房门前的小路边撒尿,再到距离草房门不足两米的水缸边取水刷牙。在第一捕俘组的蓝可遵连长、邓鹏参谋与敌人的距离也就是不足三米,敌人万万没有想到我们的捕俘组就在他的跟前。此时,神经高度紧张的蓝连长和邓鹏参谋两人相互对了对眼,用手势发出抓捕越军的信号。蓝连长、邓参谋和一名班长马上一同跃起扑向那名正在刷牙洗脸的越军。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越军竟然在距离其草房门口不足三米的地方埋设了地雷! 那颗罪恶的地雷在蓝连长、邓参谋、班长和越军之间爆炸了。由于我方几人是由高向低扑向敌人,地雷爆炸的破片大多飞到我们这边。我们的几名捕俘手身负重伤倒下,那名带伤的越军一溜烟的滚入草房,不见了。
我们捕俘行动暴露了,在场的其他捕俘手和支援组都被突如其来的意外情况吓懵了!草房内的越军一边向外开枪射击,一边从草房内床下的交通壕往山下逃跑。蓝连长和邓参谋用手捂住身上的出血口,用微弱的声音指挥其他捕俘手开枪、投弹消灭敌人!在650高地的全体捕俘人员,迅速以猛烈的火力打击和消灭在草房内的敌人,掩护捕俘组抢救蓝连长、邓参谋等负伤人员,迅速组织后撤。
我捕俘指挥组和炮兵指挥组这时也收到捕俘组出师不利的消息,蓝连长、邓参谋等负重伤,越军在边逃边抵抗,山下的越军的炮兵开始向650高地炮击,企图阻止我们捕俘组等回撤,还有少量越军开始向650高地运动、企图增援650高地。侦察科长刘国友马上组织炮兵打击越军炮兵和前来增援反扑的越军。在激烈的炮战、枪战和混乱的撤退中,一名在最后面负责掩护的卢姓战士被越军打来的炮弹击中头部扑倒在地,他满头鲜血,仍向敌人打完枪膛内的子弹,掩护捕俘组等带伤员撤退。由于当时的情况一时没有发现他严重负伤,加上越军的炮弹已经较为密集地打在650高地上,又由于当时伤员过多,每个伤员从山上抬下来需要3 - 4名战士边抬伤员,在边打边撤中把那名战士的遗体遗留在650高地上了。实际上,当时也不知怎么办,发现小卢不见时,我捕俘人员托抬着伤员,已边打边撤到650高地我方一侧了。再重新上山将小卢的遗体抢回已经不是可能了。
在激烈的炮战中,捕俘组一边回撤,一边对蓝连长、邓参谋等实施简要的包扎、止血,在复杂的山坡上慢慢将他们托抬下山,救护组的医生和卫生员马上前出到山边等待伤员的到来,实施抢救。蓝连长、邓参谋在被抬下山的路上因伤势太重、失血过多先后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后来通过各种渠道得知,133师侦察连的这次行动毙伤越军守敌十余人,我军炮兵的炮火也消灭了一些前来增援的越军。我们却牺牲了侦察英雄蓝可遵连长、失去了一等功臣邓鹏参谋,小卢的遗体永远地留在异国他乡!这次捕俘战斗的教训是捕俘组人员虽能顺利到达捕俘地点,有点大意的是没有把秘密潜伏捕俘地点的地雷情况搞清楚,因踩(绊)响越军竟然埋在可能伤及自己的草房门前的地雷,导致捕俘失利,让“到手的俘虏”给跑掉,自己还伤一人、亡3人,真是有点得不尝试啊!!
(当时报告情况的参谋是海南人,普通话带海南口音很重,他把越军刷牙听成“杀鸭”, 我们还说越军过年也改善伙食呢?! )
含笑江湖根据当年的记录和回忆整理
[此帖子已被 含笑江湖 在 2012-7-9 8:53:23 编辑过]
79反击战后在边境一线的部队,特别是侦察连,要把熟悉地雷当做基本功来练,会埋雷,会发现地雷,会排雷。
战后原春秀边防连进驻那花防御,副连长农正业在17号界碑处埋了一些地雷,经常半夜地雷响,白天去看只见地上的血,背包带子,越军的帽子。
133师侦察连在1983年650该地捕俘战斗的失利, 给我们侦察分队(包括个野战军、海南军区的侦察分队)提了个醒!
每次侦察行动一定不能有任何一点的疏忽。就是遇到不可预测的突发情况,必须要有及时的应对方案,决不能因突发情况而乱了自己的阵脚!各侦察分队每次出境侦察、捕俘、袭击、打点都是在特殊的环境、特定的地点、由代表着各侦察分队实力的精英组成的突击、侦察、捕俘行动队,实施的特别行动!严密的组织方案,正确的指挥,灵活的实施,有力的火力支援和突发情况的应对方法是特殊行动成功的基本保障!
一些侦察失利就是因为战前的预案有缺陷,遇到突发情况不能及时处理而造成的,如:潜伏伪装不好被敌人发现;侦察人员带病参战,在越方人员路过时因咳嗽被敌人发现;潜伏时被越方老百姓的狗犬发现;侦察人员为了把缴获的武器带回,影响回撤速度;捕俘手与火力支援的协调不好,开枪将敌击毙,暴露捕俘行动;捕俘手跃起捕俘的距离稍远,被越军先开火,造成捕俘失利等等。
在边境(境外)作战,地形不熟、人心背向、处处都有警惕的眼睛,地雷陷阱密布、敌军布防密度大,越军遇到突发事件反应快,这给特殊的侦察行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来不得半点的疏忽。
越军遇到突发事件反应快,这给特殊的侦察行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来不得半点的疏忽。
------------------------------------------------------------------------
要有一个基本出发点:如同抓活猴子!
教训探讨:
1、以雷代哨。以雷值哨。蓝连长遇到了值哨雷,对方是高手,从对方遇袭后的反应速度及应变措施看也是相当积极的。对方以雷值哨至少设置了三层防御圈,排障组长是应该有所感觉的,但是没有通讯,他无法向蓝连长表达疑惑。
越军用雷值哨设置防御圈以代替步兵活人值哨,根本原因是他们兵员少逼出来的战术,但是很有用,属于战术专家预判哪里有可能是敌人的进袭路线,埋雷,再预备在敌人的第二进攻路线上,埋雷。
这次水缸边埋雷,让我们损失了蓝连长,一个火线侦察连连长是个什么概念?就是师级参谋,等同于营长,是团长、师长的预备苗子。我们应该追求10倍返还,什么叫10倍返还?拿十个越军连长的头来祭祀蓝连长。这比茅台酒有用。
2、任务失败的预案没有。回撤预案及远程火力支援没有。
3、烈士遗体的带回问题,感觉那个上级处理是机械主义作风,烈士遗体留在越南又怎么地了?留下证据又怎么地了?为什么要为难浴血将士?!1983年,越南在1978年9月通过的宪法不是把我们中国列为直接敌人吗?你如果要上纲上线,我们战士一定一枪让你直接上纲上线!67军在211高地的教训就是例子。
天色渐渐发亮时,在剪开敌人阵地前铁丝网后,顺利进入敌人的阵地,未被越军发现。驻守在650高地的一个加强排的越军竟然没有哨兵在阵地上放哨、警戒。
-------------------------------------------------------------------
事后对我们的教训:捕俘行动开始前意外的顺利,也提醒我们越军可能有隐蔽的防范手段。
我们捕俘行动暴露了,在场的其他捕俘手和支援组都被突如其来的意外情况吓懵了!草房内的越军一边向外开枪射击,一边从草房内床下的交通壕往山下逃跑。
---------------------------------------------------------------------------
事后对我们的教训:二个主要领导都在第一捕俘组并且最前捕敌不宜,一旦出现意外会使整个现场失去指挥。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hifi.your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