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1812》序曲為何被音響發燒友用作測試器材。
我在上面已提過,這首序曲並不是柴可夫斯基最佳作品之一,但為甚麼會廣泛被發燒友用作測試器材之用呢?(這裡有不少《音響論壇》劉漢盛的信徒吧,告訴你,劉漢盛測試管弦樂也推薦利用《1812》序曲)理由很簡單,這首序曲除了運用正常管弦樂編制的樂器外(包括三個定音鼓、三角鐵、鈴鼓、大鼓、鈸等),還動用了軍鼓、大炮、鐘等超常樂器在內,在序曲的結尾處還另加了一支軍樂隊,以期收到熱鬧和生動的效果。
這首序曲在第一次上演時,鐘鼓炮齊聲轟鳴,配合樂團的演奏,已令參加典禮的公眾大為激動。到了近代雙聲道時代之後,錄音技術大為躍進,有幾家公司在唱片內加入真實炮聲,更使音響發燒友著迷,他們往往利用實砲錄音的版本來考驗器材的力度、瞬態、低頻等方面的能力。
假使你並非「大炮黨」,請細聽全曲,留意到吧!這首序曲音量起伏變化極大,動用的樂器非常多,聽清楚其中的弦樂、木管、銅管和打擊樂器,它可以檢驗你的器材音質音色、結像定位、強弱和動態對比……
如果你不能分辨不同樂器的聲音,可以先買一隻「彼得與狼」的音樂碟。我推薦你買NAXOS的版本(Peter and the Wolf Naxos 8.554170DX)一本畫冊加CD,正價是50元左右,特價時30多元(錯了別罵我)。任何古典樂的初入門者和有小朋友的家長,我都推薦你們買一張「彼得與狼」,在這首曲的故事裡,每一個角色都由管弦樂團其中一種樂器扮演,對你辨音幫助很大,而小朋友一定聽得很開心(你要陪著他聽啊!)。
五、分析《1812》序曲。
我選取用作分析的版本是Mercury Antal Dorati指揮 Minneapolis Symphony Orchestra的版本,這是我比較喜歡的版本。當然,我也喜歡RCA Eugene Ormandy指揮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的版本,為甚麼我沒選近期很多網友買了的Telarc版本?很簡單,我認為這版本不理想。(劉漢盛的信徒別罵我,也許你們看了劉老總的推介已買了張Telarc的版本),由於每個版本的演繹都稍有不同,請自行調節(例如,我說甚麼時候聽到某些樂器,你在家聆聽時發覺時間可能早了或晚了出現,並不是你的音響有問題,也許只是我們聽的唱片版本不同而矣。),還有,聽之前找一張管弦樂團排位的圖看看,用來了解樂器的定位。
(10)、普羅藝術 POLOARTS POLO CLB-86033-2
Vladimir Fedoseev指揮Moscow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莫斯科廣播交響樂團)的版本比想像中好,Vladimir Fedoseev的名氣比不上Valery Gergiev,Moscow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也不能和列寧格勒愛樂樂團相比,但有機會你一定要聽聽這個版本,俄國佬演奏老柴,感情演繹俱佳,加上這是日本仔的母帶,運用了K2錄音技術,只花了人民幣35元,收貨有餘,真的,這隻唱片很便宜。還有,你一定要聽第二首「如歌的行板」,這才是柴可夫斯基的精彩作品。
內地近年有不少好的唱片品牌,普羅藝術是其中一家,這家製作室出品大部分是日本JVC提供母帶,在國內生產,他們的唱片好多都運用K2 技術,售價便宜,值得留意。
平價系列,人民幣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