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战场救护模范----蓝延春烈士 [打印本页]

作者: camp123    时间: 2004-9-27 12:30
标题: 战场救护模范----蓝延春烈士
[这个贴子最后由camp123在 2005/03/28 10:59pm 第 5 次编辑] 蓝延春烈士像 在一九七九年二月二十日对越自卫还击战果岗战斗中壮烈牺牲的广西边防378团6连壮族战士、二十一岁的卫生员蓝延春,被参战军民称颂为“战场上的雷锋”、“我们亲眼看到的白求恩”。根据指战员和参战民兵、民工的一致要求,某部党委给蓝延春追记了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他“战场救护模范”的荣誉称号。 一颗火热的心 蓝延春高中毕业半年以后,一九七六年春天应征入伍。入伍前,他在学校里一个心眼地读书,做好事,入了团,年年被评为学雷锋的先进学生。他带着勤奋、助人为乐的品质来到部队,每天都提前起床,把排里所有的脸盆都盛上水,整整齐齐摆在宿舍前,接着便操起扫帚扫院子。不久,他的名字登上了黑板报,仿宋体写的粉红标题格外引人注目:“蓝延春学雷锋坚持做好事”。 新兵集训结束,他被送到师医院卫生员学习班学习。秋天,回到六连当了卫生员。在他接过老卫生员交给他小药包那天,指导员送了三本书给他:《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大夫》,另一本是业务书。指导员还给他讲了连队一位老卫生员的事迹:解放战争时期,连队有一位卫生员,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地为战友服务。行军时,他总是帮助体弱的战友扛枪;宿营时,他又不顾休息,给战友们挑脚泡,上药;每次战斗,他都不顾个人安危,抢救伤员。在攻打安阳战斗中,他为抢救伤员负了重伤,仍坚持不下火线,最后牺牲在阵地上。讲完这位烈士的事迹,指导员接着说:“当好一个卫生员,平时保证全连同志身强体健,搞好训练,搞好战备;战时在火线上包扎伤员。这担子不轻啊!希望你不要辜负同志们的期望。” 先烈的榜样,组织的嘱托,战友的期望,凝聚在蓝延春那年轻的心里,激发着他青春的热情。 他背着药箱,早晚巡诊班排。听到开饭的号声,他先端着病号饭到班里,守着病号,看他们吃完了,自己才走进食堂。有一回,他见患肠炎的战士小徐只吃了几口面条就不吃了,问怎么回事,小徐怕给他添麻烦,不肯讲。他通过“侦察”,发现小徐口腔溃疡,一吃东西就被盐味刺得难受。第二顿,他便特意到炊事班为小徐做了可口易吃的葱花瘦肉粥。 战士小王在施工中砸伤了脚,肿痛起来。松节油、跌打药膏一时治不好,蓝延春就用自己的钱买了治跌打扭伤的‘田七”药酒,带到小王跟前。小王问:哪来的钱?”他说:“上级发的。”谁也无法统计,他到底有多少次,花了多少钱买药给战士治病。战友们只知道,他常常上街买药,却从不要发票。 一九七六年冬,大风雪袭击着洞庭湖生产基地,交通断绝,电话也不通。这时,连里四名战士得了重感冒,药不够用。蓝延春决定自己去营部卫生所取药。战友们劝他等风雪停了再去,他说:“没关系。如果遇到点风雪就不出门,还要我这个卫生员干什么!”说罢,转身钻进茫茫风雪之中,费劲地挪动步子。从连部到营部,不过二公里地,他走了整整一个小时。当拿着药回来时,同志们都被这个“雪人”惊呆了。 一九七七年夏,在湘西施工,天热汗渍,许多战士长了癣。由于除癣药水很难受,有些战士不愿治疗。蓝延春看着战友们施工已很辛苦,还要忍受癣疾的折磨.心里实在难过。没有更好的药吗?他思索着。后来,他从老乡的口里知道,附近一位中学教师有几种治皮肤病的祖传药方,于是,跑了十多里路来到学校,老师正忙着上课,没空介绍和上山采集标本,他只好回来。第二天星期日,他又去了,老师因事外出,等到下午还没回来,他只好又一次空手而归。又一个星期天,蓝延春第三次动身去学校,迎面走来一位中年人,手里拿着一把草药。原来,老师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用课余时间采集了标本,送方上门来了。有了药方,他又到四十里外的太华山上采来了三十多斤草药,煮了水,用脸盆端着送给战友们洗患处,把癣治好了。 蓝延春勤奋地工作,忠实地履行职责,他总结自己的工作,作出了富有哲理性的结论:卫生员的工作是平凡的,也是富于理想的。当你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平凡就成为崇高,而永远不会变为平庸。 他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付出艰辛的劳动,为连队赢得了“卫生模范连”的称号,自己也荣立一等功。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他跨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行列。 “哪能先顾自己……” 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的时候,蓝延春已经来到边防前线一个多月了。他耳闻目睹越南当局犯我领十,杀我边民的大量事实,义愤填膺,更加感到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不轻。整天他都身背药箱,紧张地进行着战前准备工作。为了战友们身强力壮上战场,他摸清楚每个战士每顿吃多少,睡觉香不香。他亲手培训了一批战地救护骨干,手把手地教他们怎样止血、消 毒、包扎。他每天都到训练场跟班。新战士李延鹏在应急训练中扭伤了脚,红肿起来,松节油、膏油、草药都不见效。蓝延春急得什么似的。他想起家乡有位民间医生治跌打扭伤很有经验,便托到镇上买菜的战友发去了电报。回电很快来了,蓝延春连夜亮着手电.上山采了草药,捣烂和好,给小李效上。不几天,小李脚消肿了,又生龙活虎地参加了训练。 战友们看到蓝延春日夜忙个不停,身子累瘦了,眼睛熬红了,心疼地劝他注意休息。他却说:“眼看战斗就要打响了,工作没做完,哪能安心休息?”出发那天,他为了多带救护用品,装满了两药箱还嫌不够,把自己的绒衣留下了,碗筷留下了,毛毯留下了,腾出挂包装急救包,腰上系的一条米袋也装的急救包。 战斗打响了,六连随大部队夺取了东溪镇,接着又配合兄弟部队进逼省会高平。三天来,蓝延寿在行军途中,替体弱的同志扛枪,给伤员包扎,还把自己的一壶开水分给伤员喝,剩下的他也舍不得喝一口。指导员看到他去喝生水,问他为什么放着开水不喝,他回答:“留着有用。”果然,这天下午连队到达某高地设防,高地上没树没水,指导员口渴,通讯员只好从山脚洼地的一个饮牛潭里灌了泥浆水。蓝延春见了,忙递过自己的水壶说:“喝我的吧。你是指挥员,出发前还拉过肚子,再把身体搞坏了怎么指挥打仗?” 第三天晚上,连队经过一天四十多公里的行军,到达某高地宿营。这时,许多战士带的压缩干粮已经吃完,补给一时运不上。蓝延春一路上省着吃,也只剩下两小片了。他坐在草垛上,掏出干粮正要吃,发现新战士邱应乎在不远处翻来滚去似乎睡不着,以为他病了,便关切地去问。小邱肚子饿,又不好意思说,蓝延春便把两片干粮全递过去。小邱问:“你吃什么?”蓝延春说:“我还有。”其实,蓝延春挂包里只剩下一团干粮包装纸。他把沾在纸上的干粮碎粒倒进嘴里,再闻一闻干粮留下的香味,就算吃了一顿晚餐。 二月二十日上午,一场激战在高平市外围果岗进行。果岗坡陡山高,距离市区不到三公里,只要夺取了它,高乎守敌就无险可依,造成我军破竹之势,为一举拿下高平创造先决条件。担任前卫的六连,经过恶战,很快突破敌人防线的一个隘口。当他们杀出山口,正要向前进展时,又遭到敌山头工事火力的猛烈抵抗。尖刀班的何卫华、衮光文在冲越前面开阔地的一段公路时,被敌人密集的重机枪弹射中,扑倒在地。连长眼看伤员抢救不下来,部队又受阻,万分焦急。他一面组织火力压制敌人,一面焦急地呼唤蓝延春。这时,蓝延春刚在队伍后面的一间土屋掩护下把一名重伤员包扎好,听到连长呼叫,汗也顾不得擦,立即背上药箱,迎着激烈的枪炮声,匆匆赶到前面,在一个小土坡后面的草丛中卧倒,向前观察。他看到何卫华躺在公路上,胸前军衣被血染红了一块,好象已经昏迷过去。衮光文离何卫华仅有八九米远,大腿重伤,流血过多,几次支撑着身子要靠近何卫华,但心有余力不足,他挣扎着向后抬了抬手,示意同志们:小何伤势严重…… 两位伤员的生命紧紧地拴住了蓝延春的心;顽强的衮光文,更使他热血沸腾。他立即爬起来,不顾连长的制止,要去抢救伤员。他刚一露头,一阵机枪子弹便从头顶飞过,文书赶忙按住他:“当心,现在过不去!”怕蓝延春再冒失,一只手还拽住了他腰间的皮带。 蓝延春卧倒在草丛中,两眼盯住伤员,心如刀绞,声音颤抖地恳求文书快放手。文书不仅不松,反而抓得更紧了。蓝延春急中生智,把腰带铁扣一解,紧接着一跃而起,离开土坡,俯身向前冲去。山头上的敌人发现了他,一个劲地朝他射击,身边,头顶,子弹呼啸,但他已忘了个人安危,冒着弹雨,不顾一切地向伤员接近。 在没有任何地物可以利用隐蔽的情况下,蓝延春匍匐前进了三十多米来到何卫华身边。他一边呼喊着昏迷中的小何,一边掏出急救包,沉着而敏捷地包扎起来。包扎完,他把清醒过来的小何转移到右侧一条水沟里,然后再抢救索光文。就在他转身的工夫,似乎有什么东西向他重重地击了一下,他身子猛地一歪,鲜血从右胸军衣里渗出来。何卫华惊呼:“卫生员,你受伤了,快回来包扎一下。” 可是,蓝延春仿佛还不知道自己受了伤,也好象没有听见小何的喊叫,继续匍匐着爬到衮光文身边,背起小衮,一步步爬回水沟。胸部的伤口,再加上小衮体重的压力,蓝延春的血流得更多更快了。他为小衮包扎完伤口,又拧开水壶,让两位伤员喝了几口水。这才在小何、小表再次催促下,掏出一个急救包准备为自己包扎。 急救包还没撕开,“卫生员,卫生员!”一阵呼叫又传过来。他一看,是配属六连作战的无后坐力炮连班长曾银清和战士武卫平、梁日安。他们是在架炮时相继受伤的,一个已倒在血泊里,两个还在挣扎着继续架炮,轰击敌人山洞工事。他们在二十多米的右后侧的一个小土坡上,仅靠几棵稀疏的茅草隐蔽。敌人的子弹,不断地落在他们周围。见此情景,蓝延春眼里喷出愤怒的火焰,忘记了自己的伤痛,把准备给自己包扎的急救包又迅速放了回去,看准敌人火力停顿的机会,翻身跃出水沟,冲过一段公路,卧倒在土坡的一侧,然后,他又爬过坡顶,利用草丛的掩护,接近伤员,把他们一个个转移到较安全的土坡背面。 这时,三位伤员看见蓝延春脸色苍白,呼吸急促,鲜血染红了军衣,知道他受了伤。他们不约而同地掏出了急救包,指着蓝延春的伤口,示意要他先包扎一下。 蓝延春接过武卫平递过来的急救包撕开。但他没有为自己包扎,而是迅速撕开小武的裤管,给他包扎右腿的伤口。 蓝延春又伸手去接曾银清的急救包。曾银清已把急救包撕开,艰难地向蓝延春靠近要为他包扎。可蓝延春接过三角巾,却去包扎曾银清那还流着血的伤口。曾银清急了:“不,不,无论如何,你要先包扎!” 边说边推他的手。蓝延春严肃地说:“我是卫生员,哪能先顾自己……”话音刚落,忽听得头顶上空一阵炮弹落下的啸声,他赶忙用身体盖住曾银清。刹那间,炮弹在只有五米外的地方爆炸,掀起的沙石、泥土落了他一身。爆炸声响过,他艰难地抖了抖身上的泥土,一股鲜血从右大腿处流了出来,他又负伤了。 伤员们向他示意,蓝延春却又抱住曾银清包扎起来。。。。。。 血染的红十字 蓝延春的伤势是严重的,伤口剧烈疼痛,苍白的额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珠。作为一个卫生员,他当然比别的伤员更知道他自己生命危险的程度,如果不及时包扎,后果不堪设想,甚至会连抢救的希望也没有。但是,他仍然不顾三位伤员的说服、催促,不顾自己身上的血液在不断流失,坚持为曾银清包扎了伤口。 现在,蓝延春可以腾出时间为自己包扎了吧!不想,一阵枪声响过,两位扛着担架前来抢运伤员的民工中弹倒下了。蓝延春又一次放下手中准备为自己包扎用的急救包,想站起来冲过去。但,右腿已不听使唤,骨头被打断了。他顽强地用手臂支撑着,用力向伤员爬去。刚爬出几步远,一颗子弹又打中他的左胸,他扑倒在地,失去了知觉。 这时,我军已夺取了公路右侧山头阵地,正集中火力打击对面敌人,残敌仍在顽抗。一阵枪声,把蓝延春震得醒过来。他看了看自己的伤口,伤口随着呼吸正呼呼地冒出气泡。他意识到自己快不行了,趁现在还有点力气,应该拚命多多做工作。于是,他两眼盯着前面的两个伤员,伸出左手扒住地面,缓慢地一寸寸向前挪动,又伸出右手抓住草棵,用力移动身子。嘴唇咬破了,豆大的汗珠与血水混在一起。就这样,他拖着一条右腿,忍受着极大的痛苦,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爬,向伤员靠近。 一颗子弹擦着蓝延春的头顶飞过,把军帽划破一道口子,然后钻进泥土。他轻蔑地一笑,继续接近伤员。又一颗子弹飞来,钻进了他的左肋部。这时的蓝延春,已四处负伤,都在要害,呼吸愈加急促、微弱,剩下的力气也只有一丝丝了,他还是不住地向前爬去。终于,他爬到了伤员身边。 但是,蓝延春再没有起来。 当战友们消灭了残敌,赶来抢救的时候,蓝延春已经停止了呼吸。他爬过的地面上,留下一道一十多米长的殷红血迹。他伏在受伤的民工身上,用身体挡着敌人的子弹,左手抱着民工的头,右手伸向背后那红十字上溅了血迹的药包。他在停止呼吸前的一刹那,仍然在抢救伤员! (选自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祖国卫士>)

C0BCD1D3B4BAD5D5_1112021937.jpg

20.93 KB, 下载次数: 1


作者: 巴图鲁    时间: 2004-9-27 14:46
标题: 战场救护模范----蓝延春烈士
他是战地中的白衣天使。
向为国捐躯的共和国英烈们致敬!
作者: camp123    时间: 2004-10-18 00:55
标题: 战场救护模范----蓝延春烈士

终于找着烈士遗照

C0BCD1D3B4BA_1098032066.jpg

15.51 KB, 下载次数: 0


作者: camp123    时间: 2005-1-17 00:01
标题: 战场救护模范----蓝延春烈士
找到了另一张照片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hifi.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