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阵地见闻。 [打印本页]

作者: 119T2P    时间: 2005-1-7 11:19
标题: 阵地见闻。
[这个贴子最后由119T2P在 2005/01/07 12:44pm 第 5 次编辑]

         

阵地见闻

     我团作为"松毛岭"的主攻部队,兵力部署是这样的:一营从船头方向向松毛岭正面进
攻,二营从老山与松毛岭接合部的山丫口穿插到松毛岭背后,形成对越军的两面夹击。当
然,穿插部队的任务还有歼灭退守之敌和阻击敌援军。三营为预备队。
     我班作为全团唯一一个迫击炮班,配属五连打穿插。
     4月27日晚,大雾中夹着细雨,我班脱离我连建制,配属五连60炮排。从干田村的一片
橡胶林里,经南榔、过83号高地向松毛岭背面纵深穿插。路越走越艰难,可以说,根本没有
路。天一片漆黑,我们每个指战员,左臂上系上白毛巾,作为我军的识别标致。行进间靠着
前面的气息行走。时不时还有口令传来:不准出声、不准咳嗽。......我也佩服,600多人
的队伍,发出的声音很小、很小。但是,行进速度慢的出奇,侦察兵在前面带路,边砍边
走。有时十分钟也挪不了几步。
     我班在穿插队伍中算是"尾巴"。我记得有五连炮排、重枪连的一个高机班和一个重机
班。由于,我们负重太重渐渐地掉队了。我们除了自己的主战武器而外,还有全套步兵武
器:一支冲锋枪、300发子弹、5枚手榴弹。防毒面具、水壶、铁铲、锄头、干粮食品等等。
一门82迫击炮拆分三件分扛,每件10---13公斤。另外,每人3发炮弹、7.1公斤一发。如果
说,步兵每人负重35公斤。那么,我们则负重70公斤以上。在高山丛林里行走,其艰难程度
是可想而知的。
    4月28日早晨,总攻时间快到了,我们行进到了山丫口。此时,己经不见了步兵踪影。
五连一个付连长带着我们,在山丫口的密林里忽上忽下,折腾了一阵子。总攻已经开始,我
们听到了震耳欲聋的枪炮声、火箭炮的"啾、啾"声。但我们还没有找到走出密林的路。高机
班的战友们已经不耐烦了,架起高机朝有枪炮声的方向平射。实际上,他们也并没有见到目
标。我班在情况不明的状况下,不能架炮射击,怕误伤我军。只能看着高机班射击。一箱子
弹(100发)打完,第二箱装上,才打了几发,一颗子弹打来,正中高机手的心脏。我们亲眼
看到他倒下......这个射手开战前是营通信班的班长,战时调入重枪连高机排任班长。他牺
牲二十年了,我也没想清楚是越军打来的子弹、还是我军占领阵地后打来的子弹。这是我见
到的第一个牺牲的战友。
    由于我们身处密林,情况不明。必须尽快摆脱这一险境,我对付连长说:我们不能在上
在下的转了,就往有枪声的方向冲出去。他采纳了我的意见。于是,我们及高机班重新整
装,沿岭脊朝有枪声的方向艰难地行走。后来才知道这是100号高地北侧。此时,我们顾不
得疲劳、顾不了紧张,一心只想着赶快找到部队。结果,我们走了100多米,眼前就是松毛
岭一线阵地了。走着走着,看到了被击毙的多具越军尸体,越往前走,尸体越多。还有被喷
火器烧焦的死尸。我军的尸体也有,不少伤员还在呻吟。回想起来,那真是惨烈啊!
    进入松毛岭阵地后,我又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躺着,那是我连三排(82无后坐力炮排)
排长赵长景。已经牺牲,当时我连弯腰下去看他的力都没有了......
    当我们找到五连时,662.6高地一侧的阵地全部山头已经拿下,正在清理战场,五连指
战员们看到我们的装备一样不少地背到阵地上来,惊讶不已。对我们的“落伍”非常理解,
说:“步兵的装备,为了减轻负重只剩下枪和子弹了,其他的几乎都丢了。”接着,五连连
长给我们分配了任务,守住约40米长的一段阵地,我们挖好炮位工事,将82迫击炮架了起
来,并对大青山等方向试射了几发炮弹。然后,开始挖猫耳洞。下午4点多的时候,我们又
接到命令:转移阵地。又转到634号高地一线,待全班安顿好并挖好“猫耳洞”时,天已经
黄昏。突然,整个老山地区下起了大雨,几乎一天没有水喝的部队,此刻,有水喝了。我们
将雨衣平铺开来,用水壶或罐头合接住从雨衣上流下来的雨水,掺着泥土的芳香喝了下
去.....
     作为首批进攻老山松毛岭的一员,看到了一些越军在阵地上的生活状况。4月28日早
上,攻上松毛岭阵地后,在一个山凹里有一间可住10多人的茅草房,大概是驻守松毛岭越军
的炊事班,一锅煮熟的大米饭还在喷着热气,米饭呈黄色,打开一个大木柜,里面是半柜发
黄的大米,散发着一股恶臭味。并没有见到写有“中粮”字样的米袋。在越军丢弃的武器中
清一色为中国的“5.6”式冲锋枪,40火箭筒。重机枪是老式的轮式机枪,迫击炮,82无后
坐力炮也都是我国产,整箱的子弹,炮弹都是国产货,与我们使用的枪炮通用。只有手榴弹
是越南货,弹把为塑料把,约10公分长,不象中国的是木柄手榴弹。把长约18公分。中国手
榴弹拉拨引信后,爆炸时间3.5秒。而越南的手榴弹爆炸时间在9秒以上。在整个松毛岭一线
的阵地上,交通战壕里到处是整箱,成堆的手榴弹。看来越军平时也是有准备的。
     阵地上的一大特色是,在每一处越军居住的地下工事里,都有各种乐器,吉他、口
琴、小提琴,尤其是吉它,到处都是。这一点与我们的战士一样,喜欢吹、拉、弹、唱。越
南及越南军人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这些东西后来成了我们坚守阵地的娱乐乐器,但不太
珍惜,乱弹、乱拉,坏了就摔下山凹里就行了!
     在整个松毛岭一线,越南守军也种莱,在交通壕边、山顶都种有热带水果菠萝,阵地
上也养猪,养蜜蜂,还养狗。后来,我们把这些家伙毙了,交给后勤炊事班改善伙食。那些
蜂桶则在夜间挖个坑埋了,以免它蛰伤我们的战士。
     在阵地上的越军,生活用具也大都是中国货,总想捡些留做纪念,但一看这些物品都
是“中国造”,就扔了,我捡到一把“指挥尺”倒是越南货,上面标写着越文“CUC NHA

TRUONG"。在一个工事里,我还见到了三十多把面条,上面写着:“麻栗坡县面条加工厂”
字样,我们纳闷了,怎么会有麻栗坡生产的面条呢?带着这个问题。后来,我问船头农场的
村民。他们说:在我们没来之前,越军经常下来购物,放电影的时候,还下山来看电影。当
然,是否真实,我就无从考证了。


(上面的照片,就是我连4月26日从豆豉店经过,去打老山662.6时随军记者照的照片)

C2E9C0F5C6C2CBCD_1105068715.jpg

184.26 KB, 下载次数: 3


作者: kevinsales    时间: 2005-1-7 12:26
标题: 阵地见闻。
不錯,頂

作者: 老山之眸    时间: 2005-1-7 12:50
标题: 阵地见闻。
[这个贴子最后由老山之眸在 2005/01/07 01:11pm 第 1 次编辑]

  照片上的第一个人就是版主,他准备今年带他们县的烈士家属来麻栗坡扫墓,但是因为经济的原因,到现在还没有路费。
作者: renjping    时间: 2005-1-7 14:13
标题: 阵地见闻。
照片中第一个横挎枪的这位,就是作者本人。时间虽然过去20多年了,但记忆还是那
么的清晰,文中没有过多的修饰词语,但战场上的场面还是让人看了忘不了。这就是
老山662.6高地进攻战斗和防御战斗的一部份。在老山兰网内他叫老兵新传,相信大家
都看到他写的部份回忆录了,现目前正组织当地参加过老山之战的的官兵,今年清明
节上老山的事。他是一个对战友有着深厚情意的人,虽然打字输入法不懂,但用手写
板同样可以和别人QQ的。
作者: awei    时间: 2005-1-7 14:55
标题: 阵地见闻。
楼主参加了428的攻击,网上现在对我军的伤亡有几种说法,最少的有阵亡300人左右,最多的是800多人,相信楼主有比较准确的数字吧。
作者: sukhoi    时间: 2005-1-7 15:07
标题: 阵地见闻。
14军在79年之后的历次作战中总阵亡人数加起来离800这个数还差上一截.
作者: 85加    时间: 2005-1-7 15:58
标题: 阵地见闻。
此件供战场上管理俘虏之用,可根据需要,指点有关句子给俘虏看,不要发给俘虏

CEB4B1EACCE22_1105084329.jpg

115.71 KB, 下载次数: 5


作者: 85加    时间: 2005-1-7 16:07
标题: 阵地见闻。
此件供战场上管理俘虏之用,可根据需要,指点有关句子给俘虏看,不要发给俘虏

CEB4B1EACCE23_1105085193.jpg

123 KB, 下载次数: 5


作者: 85加    时间: 2005-1-7 16:09
标题: 阵地见闻。
此件供战场上管理俘虏之用,可根据需要,指点有关句子给俘虏看,不要发给俘虏

CEB4B1EACCE24_1105085348.jpg

107.86 KB, 下载次数: 3


作者: 润之    时间: 2005-1-7 21:53
标题: 阵地见闻。
第一次看到这么详细的实物!
作者: 119T2P    时间: 2005-1-7 23:04
标题: 阵地见闻。
下面引用由awei2005/01/07 02:55pm 发表的内容:
楼主参加了428的攻击,网上现在对我军的伤亡有几种说法,最少的有阵亡300人左右,最多的是800多人,相信楼主有比较准确的数字吧。
      我不知道你具体问哪个部队。但我团在老山之战中,从4.28到7月18日撤出战斗,共牺牲162人、失踪9人。这是我团准确的数字。
作者: 小石头    时间: 2005-1-7 23:16
标题: 阵地见闻。
好东西啊.
作者: 把月亮砸扁    时间: 2005-1-8 01:09
标题: 阵地见闻。
希望能和各参战老前辈加QQ交流,我的是QQ237409528
楼主的叙述很平实,也真实,长了很多见识,比如越军种菜、娱乐,他们的手榴弹9秒。。。第一次听说啊。
希望参战前辈多发些这样的文章。
作者: 冲刺    时间: 2005-1-8 02:23
标题: 阵地见闻。
很好,没有夸张,写得很好。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没看到的不写,这样的回忆最有价值!
作者: duyong68    时间: 2005-1-8 09:06
标题: 阵地见闻。
不錯,頂

2004413175510884_1105146378.jpg

16.99 KB, 下载次数: 1


作者: didiba    时间: 2005-1-8 14:53
标题: 阵地见闻。
向英雄致敬。
作者: XYG    时间: 2005-1-8 22:52
标题: 阵地见闻。
     写得真实,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致敬!
作者: pinpon    时间: 2005-1-9 14:30
标题: 阵地见闻。
下面引用由sukhoi2005/01/07 03:07pm 发表的内容: 14军在79年之后的历次作战中总阵亡人数加起来离800这个数还差上一截.
<14军军史>79年至两山作战结束,14军累计牺牲922人; <14军40师战史>(88年出版)79年至老山作战,40师累计牺牲1000多人,其中79年300多人. 两个数字自相矛盾,拎不清... 而且我发现PLA伤亡统计时,不包括临时配属分队的伤亡数字,所谓的加强连\营.
作者: MJ35211    时间: 2005-1-9 14:49
标题: 阵地见闻。
18楼的朋友:14军两山作战牺牲官兵应该是900余人,基本都埋葬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符合该园总的烈士数。
“79年至老山作战,40师累计牺牲1000多人,其中79年300多人.”应该是对的,因为它包括79年与84年两次作战

作者: MJ35211    时间: 2005-1-9 16:14
标题: 阵地见闻。
sukhoi网友 :14军老山作战阵亡人员基本都埋在麻栗坡应该是确实的,除去老公墓迁进来的之外(历次边境小规模冲突牺牲人员和公安干警牺牲人员)都是14军首战期间阵亡者,这里面40师又占大多数,41师122团经我统计有60余名,其他配属部队有,但不多,有心者可以打开《老山兰》网站一一辨认,有墓碑照片的。
作者: 爱的港湾    时间: 2005-1-9 16:42
标题: 阵地见闻。
写的好~~~~
顶一下!!!!
作者: Nanoroc    时间: 2005-1-10 17:19
标题: 阵地见闻。
哎,知道子弹是不长眼睛了。
作者: 巴蜀人家    时间: 2005-1-10 19:14
标题: 阵地见闻。
亲身的经历,真实的记录。望当然参战的战友们多写点这方的情况。向428参战的官兵致敬!
作者: 芭蕉坪    时间: 2005-1-10 20:40
标题: 阵地见闻。
人背骡拉就是在现在的战争中也少不了。
作者: jiyi    时间: 2005-1-10 20:58
标题: 阵地见闻。
[color=&#35;DC143C]红色太暴露了!
作者: 119T2P    时间: 2005-1-11 12:17
标题: 阵地见闻。
下面引用由jiyi2005/01/10 08:58pm 发表的内容:
红色太暴露了!
    说得对呀!但穿着外衣还可以,如果不穿外衣目标就大了。我文中这个高机射手就是因为一箱子弹打完,觉得太热而脱了外衣。里面穿的是红色球衣......
作者: 太阳之子    时间: 2005-1-22 22:58
标题: 阵地见闻。
    是呀,打仗时应该伪装呀!
作者: 看客    时间: 2005-1-23 04:00
标题: 阵地见闻。
请问楼主,扫墓的经费差多少?
作者: 119T2P    时间: 2005-1-23 11:22
标题: 阵地见闻。
[这个贴子最后由119t2p在 2005/01/24 00:14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看客2005/01/23 04:00am 发表的内容:
请问楼主,扫墓的经费差多少?
     非常感谢你的关心!目前的情况是这样、去年4.28,老山作战20周年。因经济问题战友们未能成行,仅我一人去了老山一趟。我回来后大家都要求我组织一下,并向政府争取一点经费让他们回老山和烈士陵园看看。现倡议书己发出,大约是119团50位参战老兵和几位烈士家属。由于战友们大都在农村、下岗的也很多,生活困难。我这里距麻栗坡约1200公里、来回路费致少每人500元,目前一点资金都还没有争取到。我也是一愁莫展。。。。
     是否能够满足老兵们的愿望还要看下一步的情况。
作者: sbahalu2    时间: 2005-1-24 13:06
标题: 阵地见闻。
楼主,你上面提到那位高机射手脱去了外衣露出了红色的球衣,难道是照片中正在你身后喝水的那位战士吗
作者: 119T2P    时间: 2005-1-24 21:00
标题: 阵地见闻。
下面引用由sbahalu22005/01/24 01:06pm 发表的内容:
楼主,你上面提到那位高机射手脱去了外衣露出了红色的球衣,难道是照片中正在你身后喝水的那位战士吗
     我身后这位战友是昆明市人、与我同一个连队。射手是二营重枪连高机排的。
作者: 星夜秋雪    时间: 2005-2-3 15:24
标题: 阵地见闻。
下面引用由XYG2005/01/08 10:52pm 发表的内容:
写得真实,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致敬!

作者: T-98D    时间: 2005-2-3 16:15
标题: 阵地见闻。

87年印刷的《14军40师战史》上的弄的,我前后翻看,没有密级。

7984_1107418229.jpg

108.5 KB, 下载次数: 3


作者: 阿弟哥    时间: 2005-3-14 00:33
标题: 阵地见闻。
楼主,你来个捐款倡仪书吧,给个帐号出来,发动大家伙一个出点力啊,我想来到这个网站登站的网友,只要求不是困难的那种,都会多多少少出点力,给你解决难题,你想靠政府,难啊。
作者: 上士    时间: 2005-3-14 09:52
标题: 阵地见闻。
好图,好文,好战士!!敬礼!
作者: 老山老兵    时间: 2005-3-14 10:55
标题: 阵地见闻。
写得不错!好文章!第一次看到!向郭老兵致敬!
作者: 小行星    时间: 2005-8-22 17:41
标题: 阵地见闻。
顶~~~~
作者: 119T2P    时间: 2006-4-28 09:20
标题: 阵地见闻。
     今天是老山作战胜利22周年的日子,重温二十二年前的今天,感慨很多。。。。!
作者: 老山通信兵    时间: 2006-4-28 11:06
标题: 阵地见闻。
写得太好了,向所有参战官兵敬礼
作者: 3510652    时间: 2006-4-28 16:07
标题: 阵地见闻。
老郭:写得不错、真实!
作者: 燃烧的新血    时间: 2006-4-29 05:03
标题: 阵地见闻。
这张照片很早就看过了,没想到,真人现身了!
不过我想问一下,这些照片怎么发到你们手里的啊..
另外关于扫墓的问题,我想我们血友是会尽一些力的.现在血站不是正要成立什么互助会吗?今年去不了,希望明年可以去!我个人希望互助会发起相关的互助活动,事实上,扫墓的问题也不是仅仅是你们的问题.若每年血站可以有一笔款项,就可以分批帮助一些烈属成行了.
作者: 周泽兵    时间: 2006-4-29 08:30
标题: 阵地见闻。
好久没见到新文章了!斑主辛苦!
感谢!


作者: 剃刀    时间: 2006-5-11 14:04
标题: 阵地见闻。
"从4.28到7月18日撤出战斗,共牺牲162人、失踪9人。这是我团准确的数字。"
老兵,你好!有个问题不明白?怎么确定那9人是失踪了?战后不是要清点人数,打扫战场的吗?对于失踪人员战后是怎么定性的?评烈士还是脱逃?
作者: 119T2P    时间: 2006-5-11 17:31
标题: 阵地见闻。
下面引用由剃刀2006/05/11 02:04pm 发表的内容:
"从4.28到7月18日撤出战斗,共牺牲162人、失踪9人。这是我团准确的数字。"
老兵,你好!有个问题不明白?怎么确定那9人是失踪了?战后不是要清点人数,打扫战场的吗?对于失踪人员战后是怎么定性的?评烈士还 ...
    这个问题提得好,具有一定代表性!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团既没有人员被俘,更没有人员脱逃。人员失踪有这样二个原因:
    一,被炮弹炸得粉身碎骨的。
    二,由于后勤保障的问题,前线战士衣服破烂没有及时供给、更换,不少战士就只好平时剥越军衣服穿在身上,7.12大战阵地上敌我尸体混杂。且面目全非,无法辨认。至使少部分牺牲人员遗体无法找到。因此,定为“失踪”人员,按烈士处理。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hifi.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