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太行山里走一走 [打印本页]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7 13:56
标题: 太行山里走一走
本帖最后由 子民 于 2014-10-7 14:10 编辑
建议使用页面右上角的“切换到宽版”功能看帖,视觉上应该会稍好。
太行山里走一走
单位里的几头懒驴,利用一年一度的国庆假期,要去周游山东省的东平湖,捎带着转转水泊梁山等景点,自然少不了推杯换盏吃吃喝喝。本人不太喜欢在平原地区骑行,对多日的鲁西之行更是兴趣索然。有鉴于三季度诸事缠身颇感疲惫,便不甘心蜗居于家中无所事事,不寻机出去散散心实在是枉费了驴友的“盛名”。
思前想后,还是太行山里走一走较为惬意,没有名山大川和知名景区的拥堵车流、看不到摩肩接踵如潮的人海、更不用掏了银子换得罪受。西部山区少有喧闹,却不乏虫鸣鸟叫、鸡犬相闻、田间耕作的温馨氛围和远优于城市里的洁净空气,还有登高望远带给人的畅快心境,以及源于山区百姓淳朴的品质,而省却了的人际间沟通上的小心翼翼。
打定了主意就出发,目标—炉峰山,尽管是故地重游那也是三两年前的事情,久别必有新意、好似老友重聚,首日沿岔口村、杨庄山路直奔南王庄观赏途中风景,次日徒步登山环游炉峰、第三日自漳河三峡顺流返程,虽然蹬车很辛苦、徒步很疲乏,但是享受假期的美好时光,就要运动起来、离开喧嚣的城市,到--太行山里走一走。
该图片作为本帖的第一图,是因为喜欢野生动物,却没有与之亲身接触的缘故。图为一只白鹭擒获到了战利品。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7 13:58
本帖最后由 子民 于 2014-10-7 14:00 编辑
此帖现炒现卖,更新起来可能会不够快,
工作、生活、爱好做到兼而顾之至为重要。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7 13:59
本帖最后由 子民 于 2014-10-7 14:08 编辑
第一天
本次行程的首日,邯郸—南王庄,早晨8:00出发共骑行80公里,自岔口村道路陡升,气喘如牛汗流浃背,短短的行程居然如高铁般朝发夕至,并且疲惫不堪,事后回忆怎么也搞不明白为什么就这么“快”?
往来峰峰多次,旧景虽在新意不多,图片就从水利工程开始。图为国人因过度使用和消耗自然资源,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南水北调工程。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7 14:12
一群飞鸟低空掠过输电线路。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7 14:21
城市人口的扩张、交通压力的剧增,造就了邯郸环城公路,这也是当前国内的普遍现象,源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内需、出口、投资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7 14:26
小黑驴的入镜,就代表俺了,车后居然丢弃了一只鞋子,真是大煞风景。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7 14:29
峰峰市区,滏阳河岸边的休闲场所。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7 14:31
滨河的大道上,秋意渐浓。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7 14:35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图为在河道上拍到的飞翔中的白鹭。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7 14:38
黝黑、稳重的河道护栏。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7 14:43
香烟、背包、三脚架、修车工具、换洗衣物、毛巾、牙刷还有单车。呵呵,叙述的洛里啰嗦。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7 14:47
本帖最后由 子民 于 2014-10-7 14:50 编辑
建筑样式新颖、别致的滏新大桥,从其桥墩的间距看,斜拉钢索仅是装饰性质,并无稳固桥身的实际意义。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7 14:55
河畔的垂钓人。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7 15:06
本帖最后由 子民 于 2014-10-7 15:07 编辑
之前,曾到人民路东段支漳河打鸟,结果铩羽而归。此次,太行山之行有幸遇到了它,修长的腿、喙,洁白的羽毛,优雅的姿态令人着迷。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7 15:17
垂钓—于城市的喧闹中,追寻闲适的一种方式。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7 15:18
花园中,停车小憩。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7 15:22
劳逸结合、今天就到这吧,
之后会不断更新。
作者: 同志们好 时间: 2014-10-7 15:48
这个假日有意义,骑车炉峰山中去,一路拍照有发现,有丑陋兮有美丽。
作者: 散发扁舟 时间: 2014-10-7 17:24
国庆黄金小长假,子民独骑小三峡,
炉峰深山有人家,金顶入云披彩霞。
作者: 大漠深处 时间: 2014-10-7 18:13
国庆七天没出去,见谁都想发脾气。看了子民电视剧,消消气呀消消气。不错不错,片好,还能长知识。
作者: 太行骑游 时间: 2014-10-7 20:22
滏阳河源白鹭飞,好片片!
作者: 太行骑游 时间: 2014-10-7 20:28
子民 发表于 2014-10-7 14:43 
香烟、背包、三脚架、修车工具、换洗衣物、毛巾、牙刷还有单车。呵呵,叙述的洛里啰嗦。
就看见两根黄鹤楼和打火机[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
醇
作者: 花自飘零 时间: 2014-10-7 22:02
邯郸,峰峰,处处是秋色。白鹭钓翁美画图,一头小黑驴。
作者: 松边醉倒 时间: 2014-10-8 09:26
好一个人间天堂盛景,人随镜换,景随步移-----抓怕时机准确,有呼之欲出之感,怎不护面狂跌
作者: 矸子山2 时间: 2014-10-8 09:29
子民 发表于 2014-10-7 14:47 
建筑样式新颖、别致的滏新大桥,从其桥墩的间距看,斜拉钢索仅是装饰性质,并无稳固桥身的实际意义。
拉索是为了固定造型门,不然就倒了。
作者: 松边醉倒 时间: 2014-10-8 09:30
-------适当控制体重。。。。少甜点--去红酒
凯迪说-----做菜的大料中竟然有毒物---来自于CN。。。
这事---你怎么看?
作者: 矸子山2 时间: 2014-10-8 09:31
子民 发表于 2014-10-7 14:26 
小黑驴的入镜,就代表俺了,车后居然丢弃了一只鞋子,真是大煞风景。
有了这只鞋,这张片片就上了档次。
作者: 又见炊烟 时间: 2014-10-8 10:00
脱离组织脱离集体的擅自行动
宏图加上细节图片以及娓娓道来的述说比央视的纪录片都强
上茶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1:40
花园中,走向落魄的荷。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1:42
一汪清水,一片秋荷。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1:43
老旧的风月桥、迎龙亭,不知见证了多少人间的悲喜与冷暖。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1:45
寻常的百姓,温馨的瞬间。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1:46
欢愉的场面,再来一张。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1:48
本帖最后由 子民 于 2014-10-8 12:40 编辑
昔日的滏水倒映已经远去,如今只能以橡胶坝蓄水这样的水货,来再现历史上的胜景了。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1:49
黑龙洞历史久远,它的古建群大概是明清时期相继修缮,其建筑的形制远观很美。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1:51
黑龙洞下方的水池中,已经看不到不眠不休涌动的泉水,这对该景区是莫大的损失,也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或许未来情况会更糟。
作者: 松边醉倒 时间: 2014-10-8 12:20
松边醉倒 发表于 2014-10-8 09:30 
-------适当控制体重。。。。少甜点--去红酒
凯迪说-----做菜的大料中竟然有毒物---来自于CN。。。
这事- ...
对
---对三儿~来说---可能就是几十年
作者: 松边醉倒 时间: 2014-10-8 12:21
http://dol.deliver.ifeng.com/c?z=ifeng&la=0&si=2&cg=1&c=1&ci=2&or=4976&l=19330&bg=19330&b=19341&u=http://v.ifeng.com/documentary/special/china/index.shtml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2:34
松边醉倒 发表于 2014-10-8 12:20 
对---对三儿~来说---可能就是几十年



但愿人人都是“老鳖”或者“王八”,
活他个地久天长,
活他个连年龄都无法记述。
作者: 松边醉倒 时间: 2014-10-8 13:06
作者: 松边醉倒 时间: 2014-10-8 13:06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5:12
整理出了一些,
接着整会。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5:15
在抗战地道景点附近的路口。遇上了一群磁县的单车骑友。本人形单影只、势单力薄,没好意思打招呼,低着头从他们身边悄然驶过。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5:18
龙凤山景点没有进去过,也不打算进去,远观一下岳峰渠水飞流而下足矣。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5:20
农田里的高粱已经成熟。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5:22
拍完上边的高粱,相机电池居然没电了,在白土镇内简单吃饭兼充电耗时一个钟头。图为出镇不久公路旁的石灰场。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5:24
远处、近处,硕果累累。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5:25
自岔口村转上了前往杨庄的道路,坡道起起伏伏只升不降,臭汗四溢累得够呛。图为民居稠密的杨庄。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5:28
民居的房顶,堆砌着劳动的成果。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5:30
两只灰喜鹊,努力的搜寻着免费的食物。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5:33
小房顶上,农民在摆置着叫不出名称的经济作物。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5:35
山区土地稀缺,见缝插针式的造田理念,根植于每个农民的心间。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5:37
杨庄与南王庄间,第二座无名隧道。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5:40
出了隧道还是上坡,于是,抽烟。。。,喝水。。。,防水。。。,此处省略若干字。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5:45
回望,走过的第二座隧道。此时,已经傍晚18时有余,天渐渐地暗了下来。稍后,从隧道内汽车消失的暗影中,一位骑着普通车子的妇女款款而至,我大惊之余简单与之寒暄,不料竟相谈甚欢,并同骑数百米之遥。仅仅为了拍风景照,竞劝其一个人走吧。我、我、我。。。,真是一个狠心的人呐!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5:47
本帖最后由 子民 于 2014-10-8 15:48 编辑
18时15分(相机数据),天愈发的昏暗,看到远处的农舍,以为抵达了南王庄。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5:49
谁知,过了农舍道路依然尚远。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5:53
本帖最后由 子民 于 2014-10-9 11:21 编辑
所幸,这是在时有人家的地方,若是换做了荒原戈壁或者原始森林,其后果令人担忧。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5:56
再行近一个小时,夜宿南王庄的炉峰山客栈,里外套间我一人独住。图为昏暗灯光下的外间的局部。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8 15:57
第一天的行程结束。
作者: 花自飘零 时间: 2014-10-8 18:36
子民 发表于 2014-10-8 15:33 
小房顶上,农民在摆置着叫不出名称的经济作物。
是芝麻吧
作者: 花自飘零 时间: 2014-10-8 18:38
子民 发表于 2014-10-8 15:37 
杨庄与南王庄间,第二座无名隧道。
东方红隧道?
作者: 松边醉倒 时间: 2014-10-8 21:46
子民 发表于 2014-10-8 15:45 
回望,走过的第二座隧道。此时,已经傍晚18时有余,天渐渐地暗了下来。稍后,从隧道内汽车消失的暗 ...
差点了却了终身大事貌似
作者: 青青子衿 时间: 2014-10-8 21:48
炉峰山还是刚开始骑车的时候去过,一天来回,都忘记上面都有什么了。过一段再去一次吧,先看子民片片。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9 11:17
第二天
按照此行的预案,今日要徒步游览炉峰山,行程会不少于15公里,虽然昨日的骑行搞得我两腿酸软。
早餐后,沿村级道路步行一段便转入以石阶为主的登山道,受雾霾的影响能见度很低,但山中的空气极其的湿润,植物亦葱茏茂密。并非名山名川的这里,更是静的似乎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以及飞鸟、昆虫时断时续的鸣叫,偶尔能够遇到三三两两的登山客,虽你来我往简单问答,彼此却能体会到户外活动所带来的身心畅快。
登山的初段体力堪忧,在不断的大声的喘息中,常常在想是不是应该来这里?带着疑问边想边走边走边想。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9 11:19
在地壳的造山活动中,石灰质岩石构成的形态多姿多彩,任你打开想象的空间。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9 11:22
自山脚,石阶路便延伸而上。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9 11:31
水顺着岩壁慢慢的浸透,打湿了绿草打湿了小径。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9 11:33
陡崖下,上行的路。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9 11:34
炉峰山的登山路修筑的很是工整,与邯郸西部各景区相比毫不逊色,要说有所不同就是这里还在免费开放。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9 11:35
一线天的石阶路。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9 11:36
刚刚走过的路,依附着陡崖蜿蜒曲折。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9 11:37
天工与人工的融合。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9 11:39
时常急升的山道,搞得人筋疲力倦。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9 11:46
若是没有雾霾,通透的风景会很美。图中在岩石上或坐或立的登山客是几位磁县人,途中时常相遇并攀谈。后期,在我将要进入炉峰极顶景点时,他们找到工作人员竟然让我免费进入。挺感谢他们的。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9 11:48
耗费了体力人困马乏之后,终于攀上了陡崖,步入相对平缓的林荫路。
作者: 大漠深处 时间: 2014-10-9 11:49
一上来就看到了直播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9 11:49
政府通过多年的封山育林、飞播造林,太行山的生态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图为苔藓附着着岩石。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9 11:50
绿意环绕着小径。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9 11:52
白色的花瓣、嫩黄的花蕊,绽放着的野菊花。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9 11:54
远处,真正的炉峰客栈。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9 11:56
腐土中的野山菌。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9 11:57
秋意日浓。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9 11:58
炉峰客栈位置极佳,登山路就在它的脚下,继续前行需穿过客栈内部,大有一夫当关的意味。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9 11:59
干枯的枝杈,在秋风中伫立。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9 12:00
炉峰山的主要建筑—五龙庙。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9 12:02
眼前的大树是这里真正的宝物,看文字介绍学名小叶榉、国人叫它青榆,主干胸围4米有余、树龄2000多年。在天然乔木稀少的太行山中,能有这样的历史名木弥足珍贵。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9 12:03
整理出来的不多,
先到这里。
作者: 花自飘零 时间: 2014-10-9 13:15
子民 发表于 2014-10-9 11:46 
若是没有雾霾,通透的风景会很美。图中在岩石上或坐或立的登山客是几位磁县人,途中时常相遇并攀谈 ...
负手而立的景点是飞来石,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10 08:24
百度得知,小叶榉(青榆)是我国的特有树种,常生于海拔800米以上较湿润的山谷、溪畔及坡地之上,适宜作为庭荫、行道和景观的绿化品种。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10 08:34
本帖最后由 子民 于 2014-10-10 08:35 编辑
若要成为名山、成为享誉周边的知名景区,在自然风光必须秀美的基础上,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炉峰山在这方面较为薄弱。为此,地方上就搞出了“西汉刘邦、东汉刘秀曾莅临此地的传说”,以此凸显自身的文化基础,但缺乏史书的记载和实物的考证,传说也就只能是传说。图为两位帝王被传说使用过的饮马池。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10 08:40
大门(应当说小门)很低调,步入其中有洞天。
前往炉峰山极顶途中的游客。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10 08:49
群山环绕的五龙庙,远观较好、入内则很乏味。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10 08:56
本帖最后由 子民 于 2014-10-10 09:02 编辑
山路旁的题诗《香炉山颂》,为白土镇索姓人士于2002年创作,读来并不怎么上口,故不在这里抄录。纵观宦海陋习,莫非此人是位喜好舞文弄墨的领导?很有可能!
如是,过程通常如下:诗作杀青后,众同僚乃至下属纷纷拜读,发出一片叫好甚至惊叹之声。请“正能量”十足的文化人斧正,往往给予“立意深远 高屋建瓴。。。”的高度评价,之后便是镌刻于名山大川,流芳千古、传颂万世!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10 08:58
雾霾—使远山的风景打了折扣。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10 09:00
炉峰极顶位于陡崖之上,纵然再次耗费体力也应上去瞧瞧。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10 09:03
天气的原因,远景是无法欣赏了。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10 09:08
左下角这块区域,像是废弃了的梯田。
登顶中,山道陡升。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10 09:10
听周围的游客说,此处是炉峰山的南天门,共有72级台阶其寓意不详,但陡峭的程度却是实实在在。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4-10-10 09:13
目测其坡度似乎在50度以上,下行的游客普遍胆颤心惊。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hifi.your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