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周六(11月15日)探路邢台田麻痒庄园 [打印本页]

作者: 淘气新世纪    时间: 2008-11-14 11:00
标题: 周六(11月15日)探路邢台田麻痒庄园

目地-邢台县北尚汪村田家庄园
时间-2008年11月15日早7点集合出发
集合-中华大街联防路口
距离-集合地到北尚汪单车70公里

提示:骑行活动中一定要主意安全!!邯郸-洺关路段走中华大街,洺关-邢台路段走107国道,邢台-北尚汪路段走市区和县乡路,

告知:去了不一定能参观田家大院,但可以游览邢台市区。骑行活动中有意见请暂时保留。


作者: 厚实    时间: 2008-11-14 15:54

走的太早了。


作者: 毛毛雨    时间: 2008-11-14 16:13

记得回来发路线!


作者: 雅居朋友    时间: 2008-11-14 16:52

老哥要去庄园淘气了


作者: phoenixlzg    时间: 2008-11-14 17:17

田麻痒庄园

    清朝末年,一个担着洋油挑子的卖油郎经常行走在邢台的大街小巷,那熟悉而清脆的不浪鼓声、高亢的吆喝声,象一首音乐回荡在牛城的上空。洋油是当时居民照明用的必需品,熬完最后一滴洋油的人家是那么盼望他的到来。

    然而不久,这吆喝声不见了。人们只是隐隐约约听到这个卖油郎发了家,并在自己的家乡盖了一个大大的庄园。

    这就是那个卖油郎的庄园了。它就坐落在邢台市西北30里的邢台县北尚汪村。卖油郎姓田,名永全,号麻痒。于是人们便把这座庄园叫做田麻痒庄园。

    如今的田家大院已失去了往日的兴盛,田家的后人也不知去了哪里谋生。土改时,庄园分给了贫农居住,文革中,这里又作为阶级斗争的反面教材供人参观。这块矗立在庄园不远的石碑纪录了这段历史。碑的正面刻有“永不忘阶级斗争”。

    麻痒庄园今犹在,不见当年田麻痒。仅仅不足百年,一个家族就这样销声匿迹了。

    不过,田家留下的这座庄园,却成为我国建筑史上的一个瑰宝。

    田麻痒庄园始建于1914年,历时三年,耗资50万银两。主要建筑有房屋172间,后花园两处,配有私塾学堂、马棚下处、戏院等,是河北南部最大的一个私人庄园。

    田麻痒庄园座北朝南。从外看,四周5米多高、60公分厚、自下至上的青石外墙,把庄园武装得象个坚固的城堡。

    庄园的正门开在正南正中,未进门前,单从这9米多长、4米多高、一墙三山的高大影壁就可推断出院内的高贵奢华。

    这是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架构,不同的是,一条长达50多米石头甬道,将整个庄园划分成两个东西相向、独自完整的四合院群。甬道的尽头是庄园的后院,左右连通着东西后花园和私塾、马棚。

    冲着正门向北,在甬道的上方建有一个碉堡样的建筑,叫保卫楼。它前后都有了望兼射击的圆孔,是扼守田家大院的要冲。

    原来庄园屋顶的四周都建有垛口,枪眼密布,院内的天井装有密致的铁网,上挂铜铃,稍有风吹草动,便会使入侵者无法逃逸,人称“天罗地网”。现在我们看到墙上的铁挂钩,当年就是用于挂铁丝网的。

    庄园后部的西花园还建有一个通往村北仙源河的暗道,暗道全部用条石垒筑,与庄园内的卧室相同,即使外人攻破庄园,主人也会从容不迫地带者他的家眷和细软,通过暗道乘船而去。

    民国初年,正是军阀混战的时期,拥有万贯家产的田麻痒在庄园建设上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如果把庄园的外表比做一个大铁箱子,那么庄园内部就是装满的金银珠宝。它的一砖一石、一窗一棂都可谓汇集了当时最好的建筑和装饰工艺;它的一角一落、一厅一院无不体现着庄主的良苦用心。

    田麻痒庄园与其说是建造的,不如说是雕刻的。

    东西四合院建制相同。穿越东西侧门,各有两座由过厅前后贯通的四合院,每座四合院各有房屋18间,均有正门、二门。这八道门连同庄园的大门,每到节日期间,张灯结彩,灯火相连,有“九门相照”的美誉。

    这是个等级有序的布局,但威严中不失灵秀,沉重中透着活泼。

    三明两暗的上房坐落在一米多高的条石台基上。上房是一家的中心。抱柱出厦,上面梅兰竹菊、游龙走凤,雕刻细腻,工艺精湛,一家的门面全在这里展现。

   东西偏房略低且小,院墙由三錾青石由基到顶垒成,青砖包檐,庄谐合一。整座宅院的色调都是青灰色,给人一种严谨平和的感觉。

    正房住着老爷太太,偏方住着子孙后代,他们共居一院,相安无扰,享受着长幼有序、和谐共融的康乐日子。

    庄园最引人注目的是宅子里面的纹饰和雕刻。东西住宅所有门窗、明柱、挑檐、隔扇、屏风、门楼、过梁等木质材料都用油漆涂刷并且绘制了精美吉祥的图案。尤其是木窗棂雕饰的万字不断头图案,卯榫结构复杂,接口严密精致,非一般庄户人家能拥有,显示着庄园独有的阔绰与富有。

     再看这个明柱下的石雕墩座,上面的石狮子不像别的地方那样雄伟地蹲坐着,而是慵懒地趴在石鼓上,似嗲似嗔,别有情趣。
     神龛是四合院内必备的一个神圣设置,庄园里的各个院落都设有敬天地的神龛。这些神龛由整块青石雕刻而成,据说,每个神龛的造价都耗资300多银两。把天地供奉在这么豪华的地方,那么天地神灵一定会尽心地给供奉者带来更多的财富和平安。

    步入田麻痒庄园的各个院落,到处都充溢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思想氛围。神龛上的“位育中和”、抱柱楹联上的“积珠玉不如积德,友富贵不如友仁”、门额上的“忠厚家风”、“诗书报国”、墙壁上的“慎言行”等理家训戒,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豪门望族的治家理念和齐家修身的希冀与传承。

    走到甬道的北端也就到了田家的后院,当时这里建有私塾学堂50多间,油坊、磨坊、豆腐坊、戏台、马棚、碾棚等各种生产生活设施40间,加上东、西花园、戏场、甬道等总占地10余多亩。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当年又有多少田家儿郎从这里踏出大山,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呢?那锣鼓响起的戏台旁,又积聚了多少摇头晃脑的看客呢?

    可以想象,当年田家的男人们在堂屋里迎接着南来北往的石油客商,上下翻飞地敲打着清脆的算盘;学堂内,田家的子孙们手捧着四书五经,高吟着唐诗宋词;后花园里,太太小姐们穿红着绿,手摇团扇,嬉笑追逐于小桥流水的厅榭旁。这难道不是田家大院兴盛时期一幕活脱脱的场景吗。
    不过,现在田麻痒庄园已经没有了当初的规模。完整剩下的只有甬道两侧亟待维修的院落了。

    现在重新走过甬道,后面已经什么也没有了,学堂已经坍塌,花园、油坊、戏台、马棚,都已经不见踪影,一切都已成了记忆中的往事。

    这是一棵从国外购买的白松,已在后花园里生长了百年,它目睹了田家大院的兴衰历史,它经历了风霜雪雨的百年沧桑。

    当年,田麻痒靠经营洋油起家,他挑着担子风来雨去,梦想的就是有一个安稳的小康之家。当他把洋油的买卖越做越大,终于有了锦衣还乡的资本时,他把他的一辈子梦想都凝结在了这座豪华的庄园上。

    但荣耀来的艰辛,光环去得又是那么匆忙。他倾全家之力修建了一座光耀祖宗的豪华庄园,但最终却成了自己的一座荒凉墓地。

    田麻痒的后代去了哪里,村里人都说不清,发生在田家大院的故事也许就此终结了。但田家为我们留下的这座精美庄园,后人还要继续他那说不尽的评说。


作者: 老猫    时间: 2008-11-14 23:02

学习了。感谢phoenixlzg 这么详尽的介绍。


作者: 阿福仔仔    时间: 2008-11-15 19:12
我就不信这么大雾你们七点走得了。哈哈。我8点才到那
作者: 加肥猫    时间: 2008-11-15 21:55
你发完了,今天刚看到,不想让去直说多好啊。
作者: 华子    时间: 2008-11-17 12:54
这次听说田家后人在内蒙。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hifi.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