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发现这样一个博文.大喜.拿来与大家分享.
<DIV class=articleTag>马鞍宫猜想--图片组照 (2006-06-30 10:17:00)
马鞍宫猜想
去年初冬,几个影友在一块儿聊天,有人讲,听说武安西南山区有一处叫“小娲皇宫”的古庙,谁去过?大家都摇头。便约定在周六快行动,不然天一下雪,今年就上不成山了。
2005年12月3日是周六,我们一行三人便同车出发。大家自以为是“武安摄影人”,武安啥地方没去过?开车直奔西南方向。一出城便不知怎样具体走了。在车上给旅游局长打电话,他说没去过,大概在西峧乡西部深山区。我们一路打听,一直走到武安西峧和涉县搭界处,才远远看到马鞍山。已到中午时分,眼下天寒、山高、路远,肚子也咕咕作响。在村口小铺买下方便面,借用老乡的锅灶煮熟吃过,急匆匆赶上山去。顺着羊肠小道,翻过两座山梁,下午一点,终于看到了矗立在峭壁上的“小娲皇宫”,其造型和涉县的娲皇宫活脱,激动之情难于言表,唯一听到就是照相机的“咔嚓、咔嚓”快门声。冬日天短,下山赶回的路上天就黑了。
二、三个月来,每每看到这次拍摄的照片,有许多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请教周围的同事,他们说,没去过,不知道;多次上互联网查看不到;用百度、用搜狗,搜也搜不出;查阅1990年出版的《武安县志》,没有“马鞍宫”的任何记录。在查阅1983年出版的《武安县地名志》第226页,有关于“马鞍山”的记载,原文如下:“马鞍山位于县境西南部西西峧公社后硷岭村北。呈东北西南走向。座落面积约三平方公里。属西南横行诸山脉。主峰两头高,中间低,形如马鞍,故名马鞍山。主峰海拔八百九十八米。山顶有一石洞,口宽一米,深八米。山上原有一古庙,已毁,尚有残迹。山体荒秃少树。”
我把这些记载和摆在面前的照片对照,斗胆提出“马鞍宫若干猜想”,一是向大家讨教。二是希望对此感兴趣的“色友”、“驴友”和善男信女到实地参观感受。三是希望文物、旅游管理等部门研讨、开发和加强保护这块“宝地”。
一、武安马鞍宫的“文字”怎样念?
马鞍宫目前没有人员看守,大门搭撂挂在门鼻上,没有上锁,游人可自由出入。但看到大门上的对联,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在马鞍宫的大门上贴有残存对联,这些文字你能认得、读得出吗?这是当地人新近自己的“创造”?还是马鞍宫古有遗传下来的?为了解其中奥妙,我在06年5月打了十几个电话,才找到岭底村贴对联的常新河,他说,每年3月初8过会都要张贴新对联,去年的对联是一个涉县人过来写的,每个字加上“石”自旁,“山”字头,要念就念加上的一个字,如“天下太平”。关于加上“石”和“山”,是怎样流传下来的、啥含义就弄不清了。
二、武安马鞍宫始建在什么具体年代?和涉县娲皇宫谁先谁后?
现武安马鞍宫残存石碑6通。其中我能辨认出年代的有三处,分别是:大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皇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中华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其余因年代久远模糊不清。我想,马鞍宫的始建肯定早于这些看得清的记录。那么,这座古建筑到底始建于什么具体年代?
位于涉县西北唐王峧山腰的涉县娲皇宫,始建于北齐时期(公元550~559年),为文宣皇帝(高洋)所建,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娲皇宫和武安马鞍宫都是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但凡武安人去涉县娲皇宫上香,香客便说:“娘家人来了,可好!”含义深刻,难道说,武安马鞍宫先于涉县娲皇宫吗?
三、马鞍宫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具有何种地位?
从马鞍宫地理位置上看,马鞍宫西北直线距离10公里处就是固义村。固义是武安傩戏的发源地,最早出现在夏商时期,距今已有3000年历史。近年来,武安市冶陶镇固义村演出的傩戏《捉黄鬼》,以其恢宏的气势,神秘的色彩,丰富的内容,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改变了以往“长江以北无公认戏”的断言。马鞍宫东北直线距离19公里处就是磁山,武安傩戏与7300年前的“磁山文化”一脉相承,是古老的黄河文化的重要遗存,是研究戏剧的“活化石”,是研究农耕社会文明史、社会发展史、民俗文化史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那吗,马鞍宫、固义、磁山形成的这个“金三角”里,马鞍宫在历史上充当的是什吗“角色”,他们之间就没有必然的联系吗?马鞍宫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具有何种地位?
四、马鞍宫“山顶洞”是古人类活动的遗址吗?
在马鞍宫的右侧平地十几米处,有一山洞,宽一米多,深约八、九米的样子,和《武安县地名志》记载相符。但是,在马鞍宫的对面的二十多米的高处,有一个更深的山洞。洞宽约1.5米,高2米,洞口立有神像,洞内漆黑一片,深不见底。不知道是否有过考古,说不定这就是古人类活动的遗址吧?
附图片及说明文字:
图一:远看矗立在峭壁上的“小娲皇宫”,其造型和建筑形式与涉县的娲皇宫活脱。
图四:“圣母楼”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一层神像是坐姿,二层是躺姿,形式少见。
图六:站在“山顶洞”前俯视马鞍宫。
图七:马鞍宫对面二十多米高处的“山顶洞”。
如看不到图片请点此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5311b010004u7.html
沙发??
一头雾水。今年是200几年?看的有点蒙?
马鞍宫门及对联:
[此帖子已被 落地兄弟 在 2009-2-20 15:31:00 编辑过]
去年去的那里!
[此帖子已被 田野 在 2009-2-20 21:36:17 编辑过]
楼主把帖子从新缕缕!看完跟喝完酒差不多!
马鞍宫猜想--图片组照 (2006-06-30 10:17:00)
马鞍宫猜想
去年初冬,几个影友在一块儿聊天,有人讲,听说武安西南山区有一处叫“小娲皇宫”的古庙,谁去过?大家都摇头。便约定在周六快行动,不然天一下雪,今年就上不成山了。
2005年12月3日是周六,我们一行三人便同车出发。大家自以为是“武安摄影人”,武安啥地方没去过?开车直奔西南方向。一出城便不知怎样具体走了。在车上给旅游局长打电话,他说没去过,大概在西峧乡西部深山区。我们一路打听,一直走到武安西峧和涉县搭界处,才远远看到马鞍山。已到中午时分,眼下天寒、山高、路远,肚子也咕咕作响。在村口小铺买下方便面,借用老乡的锅灶煮熟吃过,急匆匆赶上山去。顺着羊肠小道,翻过两座山梁,下午一点,终于看到了矗立在峭壁上的“小娲皇宫”,其造型和涉县的娲皇宫活脱,激动之情难于言表,唯一听到就是照相机的“咔嚓、咔嚓”快门声。冬日天短,下山赶回的路上天就黑了。
二、三个月来,每每看到这次拍摄的照片,有许多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请教周围的同事,他们说,没去过,不知道;多次上互联网查看不到;用百度、用搜狗,搜也搜不出;查阅1990年出版的《武安县志》,没有“马鞍宫”的任何记录。在查阅1983年出版的《武安县地名志》第226页,有关于“马鞍山”的记载,原文如下:“马鞍山位于县境西南部西西峧公社后硷岭村北。呈东北西南走向。座落面积约三平方公里。属西南横行诸山脉。主峰两头高,中间低,形如马鞍,故名马鞍山。主峰海拔八百九十八米。山顶有一石洞,口宽一米,深八米。山上原有一古庙,已毁,尚有残迹。山体荒秃少树。”
我把这些记载和摆在面前的照片对照,斗胆提出“马鞍宫若干猜想”,一是向大家讨教。二是希望对此感兴趣的“色友”、“驴友”和善男信女到实地参观感受。三是希望文物、旅游管理等部门研讨、开发和加强保护这块“宝地”。
一、武安马鞍宫的“文字”怎样念?
马鞍宫目前没有人员看守,大门搭撂挂在门鼻上,没有上锁,游人可自由出入。但看到大门上的对联,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在马鞍宫的大门上贴有残存对联,这些文字你能认得、读得出吗?这是当地人新近自己的“创造”?还是马鞍宫古有遗传下来的?为了解其中奥妙,我在06年5月打了十几个电话,才找到岭底村贴对联的常新河,他说,每年3月初8过会都要张贴新对联,去年的对联是一个涉县人过来写的,每个字加上“石”自旁,“山”字头,要念就念加上的一个字,如“天下太平”。关于加上“石”和“山”,是怎样流传下来的、啥含义就弄不清了。
二、武安马鞍宫始建在什么具体年代?和涉县娲皇宫谁先谁后?
现武安马鞍宫残存石碑6通。其中我能辨认出年代的有三处,分别是:大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皇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中华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其余因年代久远模糊不清。我想,马鞍宫的始建肯定早于这些看得清的记录。那么,这座古建筑到底始建于什么具体年代?
位于涉县西北唐王峧山腰的涉县娲皇宫,始建于北齐时期(公元550~559年),为文宣皇帝(高洋)所建,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娲皇宫和武安马鞍宫都是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但凡武安人去涉县娲皇宫上香,香客便说:“娘家人来了,可好!”含义深刻,难道说,武安马鞍宫先于涉县娲皇宫吗?
三、马鞍宫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具有何种地位?
从马鞍宫地理位置上看,马鞍宫西北直线距离10公里处就是固义村。固义是武安傩戏的发源地,最早出现在夏商时期,距今已有3000年历史。近年来,武安市冶陶镇固义村演出的傩戏《捉黄鬼》,以其恢宏的气势,神秘的色彩,丰富的内容,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改变了以往“长江以北无公认戏”的断言。马鞍宫东北直线距离19公里处就是磁山,武安傩戏与7300年前的“磁山文化”一脉相承,是古老的黄河文化的重要遗存,是研究戏剧的“活化石”,是研究农耕社会文明史、社会发展史、民俗文化史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那吗,马鞍宫、固义、磁山形成的这个“金三角”里,马鞍宫在历史上充当的是什吗“角色”,他们之间就没有必然的联系吗?马鞍宫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具有何种地位?
四、马鞍宫“山顶洞”是古人类活动的遗址吗?
在马鞍宫的右侧平地十几米处,有一山洞,宽一米多,深约八、九米的样子,和《武安县地名志》记载相符。但是,在马鞍宫的对面的二十多米的高处,有一个更深的山洞。洞宽约1.5米,高2米,洞口立有神像,洞内漆黑一片,深不见底。不知道是否有过考古,说不定这就是古人类活动的遗址吧?
附图片及说明文字:
武安西峧和涉县搭界处的马鞍山上.
我也没去过哈!
我不骑行,谁要是有车叫我我就去!赫赫,看图片真不错.
看不到图片的朋友.点第一楼的最下边的链接可看到.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hifi.your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