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台是涉县关防乡所属的一个小山村,位于漳卫南运河水系清漳河支流关防沟内群山环抱的一个山坳里,而古台水库则修建在村落上游,双峰对峙之处。
去年11月以来,由于要参加古台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每月都要从邯郸到古台往返几次。每次乘车蜿蜒于山路之上,望着车窗外“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零零星星村,高高下下树”时,常常会不自主的深呼吸一下,烦燥的、时或是抑郁的心便会渐渐平静下来、轻快起来。于是便十分憧憬着有一天能和骑友们一起骑行一下这段路程,那该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
经常要在村里小住几日,渐渐对当地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没想到不起眼的古台竟有着那么多的游玩之处呢。朴实宁静的古台村,残缺零落的莲花寺,溪流淙淙的莲花溪,幽幽清凉的莲花洞,庄严肃穆的烈士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露营、烧烤、登山、穿越、探洞、访古,一幅幅热烈的、欢快的、凝重的、豪迈的画面时时在脑海中浮现。
我就等啊等,怎么就没个人组织一下去古台呢?着了急,一向庸懒的我,也发个帖子煽忽煽忽吧。
1、路线
邯郸出发至武安南环,沿S309奔磁山方向,到磁山后向北拐奔阳邑方向的那条路(也是个省道,忘记什么名字了),行几百米后,一丁字路口,上X206,此段路程并不理想,大车多,尘土也不少,如果早晨早些走过这条路还好些。沿X206直奔关防乡,至关防后,向北行5公里左右即到,此段山路弯弯,车少人稀,于山脚下起伏绵延,时而气喘如牛伏行而上,时而轻松愉悦俯冲直下,骑乐无穷乎!
路远,不想骑车的可由邯郸乘坐到涉县的客运中巴,再由涉县转乘至关防乡的中巴车古台村下车。
2、日程
单程有85公里左右,又是山路,所以当天往返只适合猛驴野驴,或拉练队伍,许多美景是没多少时间观赏的,最多可以探访下莲花寺。
如安排两天时间,可于午前赶到关防,路边有一新开的三星级小店,几个小菜儿做的不错。酒足饭饱之后,沿溪逆流而上(现在没水),碧蓝的天,清新的空气,宽阔的山谷,平坦的小路,哼哼小曲,消消食儿,美哉美哉!见到村口一歪脖老树,树下一小庙,即是到了古台村了。下午根据自己爱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晚上就露营在水库边,钓上几尾鱼来,架上篝火,烧烤一番,味道一定鲜美之极!第二日,可有多条线路选择,南下台庄、跃峰渠首、小三峡,北上娲皇宫、青塔湖、偏城;西进涉县县城、一二九、大槐树等等。
3、一些PP
爬到对面山上拍的古台水库全貌,左下为古台村,右为上坝公路,沿公路也可骑行去莲花寺,想挑战自己的耐力吗,那就试试这个坡吧,注意安全!大坝正在进行除险加固,有些杂乱,再过几个月,就成另外一个样子了。
去年给大坝灌了浆,解决了坝体渗漏问题,以后会多蓄一些水。
古台村,有些老房子还保留着原貌。这里的特产是粉条,口感相当GOOD!传统工艺,过年时见路边挂的到处都是,却没时间拍下制作过程。
水库库尾,坝址以上100余平方公里的降水汇积此沟后流入古台水库。当地人给此沟取名莲花溪,是因寺名而取溪名,还是因溪名而取寺名呢?未曾考究。我们便穿越此溪去探访下莲花寺吧。
天旱,水库水位已经下降了很多,再有3米左右就要见底,幸亏去年坝体灌了浆,要不这点水怕也没了。
耕作的农民,他们浅浅的翻了一下退了水的滩地,准备种什么呢?猜下看。
沿谷底穿行,到了雨季会有潺潺的溪水流淌,而现在就做一次免费的足底按摩吧!
我们知道离佛门净地不远了。
不知是哪位大师的手书,题于石壁之上。
晾晒着的出家人的衣物,这PP发出来,不会对佛门不敬吧,南无阿弥陀佛。俺只是想让大家猜猜洗衣服的水从哪里来的。
原来旁边有一泉眼,弯腰就能打上水来。有人说此泉和黑龙洞相通,即使最旱的年份,水库都见了底,此泉水量也不会减少。
从沟底远远望去,看到了一小小的院门,还以为是一户农家,随行人员告诉我说,前面那个就是莲花寺了。
沿山路向上,越来越近了。
捡到一个古物,不知是做何用的。
石碾、石臼、石桌、石凳,可以想象僧人们曾经在此劳作、憩息的场景。
紧闭的偏门,听到有狗儿狂吠的声音,对我们的惊扰表示强烈的不满。
正门也是紧闭的,里面只有一个女尼在静修,她是四、五年前从石家庄来此游览的女大学生,不知出于什么缘故就在此出家了。
修建于惰代的正殿,现已残破不勘。
供奉的佛像,座下的莲花石刻相当精美。房顶已经露天了,虽无遮风挡雨之所,我佛仍面带微笑,普渡众生,阿弥陀佛。
谁能看出头像有什么异样吗?
散落四处的石刻。
庙后的山路,通向莲花洞,一个天然钟乳石洞,还没时间去探访。当地人说,再过些时日,那边会有许多野韭菜可以采摘。
从后山上拍的,干净的院落,一丛翠竹生机盎然,一座一碑不知上面写些什么。
白娘娘当年盗取的灵芝,还剩下半只,藏于此庙。
拍照的脚下是一宽阔的平台,露营于此当是一不错选择,只是不要太过喧哗,惊扰寺院。下面是来时的莲花溪,上面则是能够骑行过来的小路。
网上搜了下,却原来已经有很多驴友到访过古台了。转两个贴子,对古台更进一步了解吧。
<DIV align=center>走古台 文 / 高镇东街 |
|
头天与涉县古台村支书杨保书说好,3月31日去趟古台。我约了国强和文明一起去,那天早上7点半多就从邯郸出发了。 |
保书告诉我,山上的树都是几十年来陆陆续续栽种下的,特别是笔架峰那边,到了密处连人都过不去的。我们顺着他的手朝那边看过去,眼前只是一片黄黄的颜色,倒也很浓密的样子,我们只能在想象中为它涂抹上绿色了。
庙
庙是古台的人文灵魂,如莲花溪、莲花洞、莲花池等名字都源自于这里的庙。它坐卧在莲花溪北岸一个山坳里,背靠一座山峰,面朝着深深的莲花溪,与笔架峰隔溪遥遥相望。
它就叫莲花寺,正名莲华寺,此名在寺中几块古石碑上都有记载。
我们实际上是在探察过莲花洞之后返回的途中才进入莲华寺的,但为了叙述的方便我就先讲讲这里。
我们进入莲华寺的时候天已过午,在距离它好远的时候就有狗的吠声在空旷的山谷里响起。保书说那是寺里的狗,同时说是他的叔叔和婶子老两口在这里看管着寺庙。
我们迎着狗叫声上得庙前,杨老汉和他老伴出来迎接我们,同时还有一大一小一黑一黄两只狗。那大的黑的站在房上不停的朝我们吼叫,并且焦急地在房上打转。文明害怕他下来,杨老汉告诉他它不会下来的,可他依然惴惴不安,站在庙门前不敢进去,到完了他也没有进得寺内。
涉县古称崇州,号称有四大禅寺,其中就有莲华寺,可见这里在佛寺中的地位。可惜现在已经破败不堪了。这里规模不小,有三进院落,这在周边地方要数得着的了。目前主要大殿都已坍塌,最前面的一座殿尚有四面墙壁和约三分之二的庙顶,门窗自然都已没了踪影。里面的石雕神像的身体还算完整,但头却没有了,据说是在八九年前的一个夜里被人给盗走了。石像雕刻锝十分精美,比例得当,线条流畅,应为不可多德的艺术珍品。还有一两个小些的石碓神像,也都没有了头,身子被扔在地上,与瓦砾尘埃为伴。
杨老汉向我们讲,佛像头被盗的那个夜晚,天黑风紧雨烈,有几个蒙面大汉闯进寺里,把正在熟睡中的看寺人捆绑起来,然后用锤头凿子将那些佛像的头都砍了去。后来村里到县公安局报了案,他们也来勘察了现场作了记录,后来就没有了音信。再后来还听说这里的佛像头曾经在香港的黑市上出现过,这就无从考究了。
文明因为怕狗不敢进去,我和国强就随保书在寺庙的各院观看。在主殿后面的院里,我们看到了一些精美的石雕物品,有石座、石兽、石柱、石墩、石碑等。它们数量不多,都被散落在院子的各个角落,有的已经被土砾埋住。有一座两米多高,一米见方的方型立碑柱,上面雕刻出一排排非常漂亮的浮雕佛像,每一面足有一百多个,四面皆有,可称千佛柱。我抚摩着那些凸出来的佛像们爱不释手,同时也为其中的一些佛像头被人为破坏而惋惜。
我看了院里的几块石碑,分别是清代和明代的,因为时间紧也没有仔细去读那碑文,只知道是说明重修莲花寺记录以及相关捐献者的姓名。
这中院虽不大,内容却很丰富,除了前面说的那些石刻外,还有一片竹林。它的特殊之处在于,这里的其它树木都还没有返青,树枝依然如冬日干枯,它们却先青绿起来,那竹干、竹枝、竹叶都是一派新翠,犹如到得江南,这在我们这北方发太行山里倒是很新奇的。
院中的建筑倒不是古寺风格了,有一排平房,是当代的东西,年份却也不短,它的墙上书写着一行标语:走好毛主席指引的五七道路。这是显然是当年为落实那著名的“五七指示”,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这里作过类似于五七干校的地方。心想那时候的国家干部们在这幽静美丽的地方进行劳动,改造思想,锻炼体魄,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再往上面去就没有院了,保书说后面原来是有院的,后来倒塌了,农民就把那里整理后开了田,在山里土地是很稀有的,只要有一块平地,都会被农民们开垦出来加以利用的。
虽然没有了院落,但却有一块石碑被保留在地里,是需要去看看的。我们由保书引领着攀上了田梗,来到一块矗立着的石碑面前。那碑一看就知道年份不少了,雕刻风格上也与下面院里的大不相同。碑体已经发白,字迹也模糊不清了。但是经过仔细观看还可以读出一些意思。
碑文讲述了莲花寺的历史,说是在隋末就有这庙了,曾经十分的辉煌,方圆上百里都来上香。上面说这碑是明朝天启年间刻的,说在寺的东面有石洞山,分明是讲的莲花洞。
出得莲华寺,那大狗仍然在不停的吠,我对它呵斥“你好没良心,忘了我上次给你照相啦,叫什么啊叫……”,它依然不领情地吼,大家便笑。去年我和国胜、白鸥一起来的时候,它就站在房顶上不停地吼叫,当时我给它拍了照,冲洗出来很是形象凶猛。那只小狗在大狗叫的时候也狗仗狗势地喊,主人说它叫米米,我们便喊它名字,它的声音就有所减弱。
洞
沿莲花溪往上走约5公里的地方,有个巨大的山洞,它坐落在一座山崖的半空,有斜斜的小道可以上得去。那洞口的直径有10来米,洞口有人垒砌了半人高的石头,保书讲是放养人垒的,是想在洞里圈羊。我们跨过石墙的豁口进得洞内,里面特别空旷,而且洞壁还很光滑。洞口一截约100米的地方直径还很大,最高处有两层楼那么高,再往里面就越来越小了。叫人惊喜的是里面有许多钟乳石,它们的形状各种各样,有的像巨大的灵芝,有的像站立的武士,还有的像端坐的老者……。在顶上还有特别大的圆形天井窝,它们虽大小不一,最大的直径好几米,小的不过尺把,但是都是光滑浑圆,像倒口在头顶上的大锅,我们知道那是以前从洞内涌出的水涡进行冲旋造成的,可见过去这里面的水量是多么的巨大。
再往里走那洞就越来越小了,到最后人就不能站立着往前进了,我们就弯下身子继续往里。在一些地方小到只能勉强挤进身子,我因为体态较胖,使劲吸了肚子才过了去。再进深就又出现了开阔地带,又出现一个很大的厅廊,呈长形大概十多米长,高也有三层楼,有挂了不少的各种形态的钟乳石。再往里人就不可进了,我们用电池灯朝里面照,深不可测。保书说从前有人往里面放了一只小羊,结果几天后见它从很远的山那边出来了,可见这洞不但深,而且还与山的另一面相通。
在我们这一段的太行山里,像这么大而且有钟乳石的山洞是不多见的,如果能够很好的开发利用,一定能够成为一处独特的风景的。
墓
这是个十分沉重的话题,尽管我力图回避它,但终究还是不能绕过,因为谁也不可能忽略历史,它像一座凝重的丰碑横亘在我们的心头。在古台村南隔河相望的坡上有一个山包,从远处望去长满了浓郁的松柏,犹如燃烧在万山里的一簇绿色烈焰。那就是八路军烈士的墓,是一座群葬墓,那里长眠着一百多名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
我们沿着蜿蜒的小路走向英雄们,阳光从头顶照射下来,给松林罩上了金色的光环。登上了山包,一片肃穆之气弥漫了过来,在排列成行的松树下,有几十座坟茔静静地躺在那里。我摩挲着那块早已泛白了的墓碑,凝视上面镌刻着的一行行小字,那都是些令我们感到陌生而又景仰的名字:豆非非,16岁,河北井陉人;李万成,24岁,山西介休郭西村;霍成魁,22岁,山西陵川人;蒋玉义,17岁,山东夏津人;陈占居,22岁,四川仁家坡人……我们不忍卒读,泪水模糊了眼睛,这都是曾经鲜活着的生命,为了抵御侵略者就永远留在了这里。
在更高一点的地方,有几个坟墓。支书杨保书告诉我们,那些都是一些职务稍高一点的烈士,最大的可能还有个团长,后来给迁走了。这边没有如下面那样的大碑,只有一座墓前的土地上露出小半截石碑,大约一尺来高,呈竖方形。我上前仔细看了上面那行字迹模糊的碑文:赵法胜,30岁,山西平定人。这个烈士的年龄显然比下面的那些都要大些,估计应该是个领导干部。碑的其余部分都被泥土掩埋住了,无法看得清楚。
从前面的那块较大的碑文上看,可以粗略得知,1942年4月前后,这里曾经是八路军太行五分区的一个后方医院,许多从前方来的伤员在这里养伤治病。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各种医疗条件和技术十分有限,许多八路军战士因为救治无效而牺牲,于是就集中埋葬在了这里。
下来时候,我的心情一直是沉掂掂的。几次回过头向那里望去,总觉得烈士们在默默地注视着我们,身上就感受到了一种份量和责任。
通过这次考察,都感到这里是个很值得开发的旅游景区,它面积不大却很有特色,集古代文化(莲华寺)、自然文化(山、水、树)和红色文化(八路军墓及后方医院遗址)于一身,这是它十分独特的旅游资源,是周边别处都无法与它相比的。中午,我们在支书杨保书家吃了顿十分香甜的南瓜卤拉面,就告别了他和他的家人。临行时,保书还送给我两个从山里摘回来的南瓜,我特别高兴地接受了。回到邯郸,我把南瓜分给了文明一个,我们俩一人扛一只大南瓜回家,兴高采烈。
游古台水库
——宋俊刚
久闻古台盛名,应友邀,前往观光。
沿柏油路,走出张庄,车随路转,路转峰移,沿途沟壑成渠,清流徜徉,潺潺水声不绝于耳。仰之群山连绵跌宕,掩影互映,偶有飞鸟鸣唳,响彻谷涧。阵阵山风送澄澈入怀,一时间令人陶醉。
因为是雨季,山色愈发葱茏青翠,山水顺石缝沿沟畔明灭于草丛之中,汇至宽处,聚成一面镜子,映照着青山白云。清流透底,卵石在目,草随水曳,鱼绕草戏,远观平鉴如镜,近看细纹如缕,微微地感受到水的脉搏有气贯长虹的跳动,穿凿出青山的伟岸和高山落涧的魄力。聆听水的静致,感受山风鸟语,我的心顿时沉入时空的旷远,由不得在落日的余辉里浅浅吟唱。
过古台村,浣衣的少女们临溪而歌,有节奏的捶衣声和甜甜的歌声溅落在水面上,荡起阵阵涟漪,她们用润白的手撩拨着水的肌肤,悉心的感受着这临水而居的恬淡和闲适。一头老牛“哞哞”地沿石砌的小路向山上走去,一个老翁浑浊的口音咿咿呀呀地随牛而行……
我们追随着溪流,前面豁然开朗,两面青山没有了先前的亲密,溪流魔幻般的失了踪迹,一片白茫茫的乱石沙滩。惊疑和猜测之际,耳畔间隐约听见訇然之响,再往前行,见溪水从一穿山而凿的洞过山,在山的另一侧蓄起了宽而深的水潭。潭深数尺,清鉴可人,山光人影,尽收眼底。掬水入口,清脾醒目,甘冽宜人。沿潭顺流而行,路渐升,沟愈深,一边临逼着峭壁陡崖,一边面临着深沟大壑,从上往下望,溪水成河犹如白练,愈流愈宽,最后衍变成一谷深渊。“这就是古台水库”,友说。
古台水库,莲花溪,莲花寺,这是群狼部落今年骑行的重点课目之一。
现在怎么样啊?
俺才知道,发帖子是一件多少艰苦之事!
向一贯坚持在发贴一线的驴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跟定了!什么时候出发!
飞扬是个好同志!!想说一下,发帖真的很辛苦,特别是发照片,像常发帖子照片的同志们致敬!你们,很伟大!
枫桥的露水:
我建议玩两天,露营探洞~~·
俺也这样想的,不过现在还有些早,待草长莺飞,山青水秀的时侯会更好些吧。
【转贴】作者:梧桐满院
古台村行政上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关防乡,距关防乡5公里,邯郸地区地图上显示古台村,距邯郸市82-83公里,沿途路况好,汽车约2小时可达,莲花峡谷位于古台村北5公里处的山内,当地村民都知道谷里的山洞,目前尚未开发。 自驾车行车路线: 1)近道:由邯郸市出发走邯长公路到武安市(26公里)后转入206省道到达磁山镇(14公里),然后继续走206省道前往涉县关防乡(37公里),公路快出关防乡时行车右侧方向转向(路标是井店方向)前行5公里即到古台村。 2) 远道:由邯郸市出发走邯长公路到涉县井店镇后转向涉县天津铁厂方向,行车里程约三十几公里至古台水库即到。客运交通: 1)邯郸早7:06分到磁山的火车,8:00分到磁山,注意是在磁西站下车(不要到磁山下车,镇子在前一站),打摩的到武峰公路路口搭乘9:00左右的客运中巴(峰峰到涉县的过路车),关防或古台下车即可,下午16:00左右有返程的客车到磁山,由磁山乘火车或是汽车(武安中转)返回邯郸。友情提示:磁山打面的至古台单程要60元。 2)由邯郸乘坐到涉县的客运中巴,再由涉县转乘至关防乡的中巴车古台村下车。餐饮补给: 1)最近的饭店在5公里外的关防乡。村内有小卖部只提供方便食品,无提供餐饮的饭店,谷口至洞口约3-4公里,无居民。 2) 峡谷内只有雨季(八九月份)才会有水,无合适水源饮用,峡谷内情况: 1)当地山区岩石多为青石和石灰石,峡谷为雨水、山洪多年冲刷形成。 2)两侧为山体自然走势,个别地方陡峻。 3)如非雨季谷内无水,多卵石,建议穿高帮登山鞋或朔溪鞋。 4)未见大型动物,曾见到有蛇、獾等动物遗骸。 洞内情况:洞内长度约为一百多米,几乎成直线,外扩内窄,未发现叉洞,洞壁有水侵蚀痕迹,据说雨季洞内有水流出,洞内有少量钟乳石(可能是水少的原因,生长发育得很缓慢)。建议: 8月中下旬至10月应该是最好的季节,无大雨水天气,植被茂密且峡谷内有溪水。 特别提醒:夏天雨季进谷应当注意当地天气预报,当心山洪。
再[转贴]
涉县云台山游记
旅游老人
涉县云台山位于涉县东南部,与武安、磁县接壤,是一处风景优美、山崖险峻、扣人心弦的好去处。因山上云雾缭绕,古称“云台山”(有古碑为证);又因该山上布满柿子、核桃、花椒、软枣、苹果等果树,并产有上百种中草药,故该山被当地群众叫做“百果山”。该山为南北纵向,属后岩村、曹家村、宋家村三村共管。从后岩村后三华里处的公路处到前山头的顶部约五华里,山顶由南至北约五华里,由北山尾的山顶下山至曹家村也为五华里。云台山的前山险,后山缓,山顶秀,糸武涉磁三县接壤部除磁县“小金顶”外的最高山峰,也糸周边地区的道教名山。1990年夏,我与五弟、儿子做伴,曾从涉县云台山前山登山,由山头至山尾游览一天,前山山势险峻,山顶林木茂盛,庙宇颇多,令人感慨万千。时至十六年后的今天,我又在表兄、表妹以及乡亲的陪伴下,从不同角度对云台山的旅游开发进行了实地考察。
2006年8月5日上午8时半,我从曹家村出发经大同沟,沿三米宽的山石路平缓进山,行至1500米处的北山坡,建有胡仙庙(狐仙庙),沿石阶登至庙门,只见大门两侧有副对联:“胡仙家住葵花山,治病救人美名传”,庙内供奉胡爷、胡奶奶,两侧是童男童女,庙外有石碑两座,一为中华民国十年正月二十六日立;一为一九九七年所立,相传狐仙神通广大,能治病救人,连北京同仁堂的发迹都与狐仙有关。
由胡仙庙向上,山势变得较为陡峭。顺云台山后山的羊肠小道向上攀登,在接近山顶处有一积水潭,山坳里有八路军当年制造枪炮的兵工厂和开荒种地的遗迹。在北山坡上有一水源地,经水利部门勘测地下水颇丰,且距地面较近,如打井不仅能够解决饮水问题,还能解决景观用水。
我们于上午11时到达了云台山顶的“三官庙”。该庙有石板垒成的一个较大的院落,走进院门正中是三官殿,供奉着天官、地官、水官。其西侧为药王庙,供奉着华佗、药王和吕洞宾,并设有西道观。其东侧为二郎神庙、东道观和龙王庙。各殿诸神雕塑形态各异、色彩鲜艳、栩栩如生。院内南侧设有伙房和锅灶,建有水池,存有石碑十六座,其中“大明国河南彰德安阳磁州涉县”字样碑一座, “清顺治九年”一座,“大清雍正八年”一座,“清道光二十六年”一座,“清道光己酉年”一座, “民国二十二年”碑一座,除现代碑两座外,其余八块碑字样均已模糊不清,难以辨认,估计立碑年代更为久远。
由三观殿西侧沿小道向上攀登四十个台阶,即到达云台山的最高处玉皇顶,在此设有“玉皇大殿”。大殿正中供奉着玉皇圣帝,其两侧依次为太白金星、托塔李天王、千里眼、顺风耳,两侧各有玉女一个,并设有老臣、少臣之位。该殿为涉县仅有“没梁殿”,殿中有古传的石桌,制作十分精致,连桌上的石兜都抽拉自如,严丝合缝。可惜庙中的传世金碗被人盗走,据传几经转手,现在北京故宫展出。庙内有古碑一座,为“大清国雍正十年七月十二日立”的“玉皇大殿修X圣像碑记”。在玉皇顶的东西方的山腰处,各有山洞一个,东为白龙洞、西为黑龙洞,亦为一大奇观。
由三观殿沿山梁小道向南行约一里路程,到达云霄圣母殿,殿内正中为云霄圣母,两旁站立天空玉女各一位,其外依次为碧空圣母、琼霄圣母、康疮奶奶、眼光奶奶、三疮奶奶、送子奶奶。殿内古碑两座,均为“皇清宣统三年”所立。
在云霄圣母殿向南的山梁上,有石块建造的古戏台一座,是每年农历三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三次庙会人们讲道、看戏的地方。因该山有道人活动,现在这里香火旺盛,每次庙会少则数百人,多则一两千人,并有许多人在山顶过夜,还能在次日清晨于山顶观看云海日出。
以上图片均转自网上,摄影:奶油老生 拍摄地点:涉县
好地方啊!希望能利用节假日去啊!
太诱惑人了。可是对俺来说,难度相当的大
妮子:
太诱惑人了。可是对俺来说,难度相当的大
古代的户外运动爱好者王安石先生说得一点儿都没错:世之奇丽怪观,常在险远。
阿妮啊,信心,信心比什么都重要。提振信心,春色倍还人。
阿妮?
计划马上去,星期六不管刮风下雨,谁跟?
枫桥的露水:
计划马上去,星期六不管刮风下雨,谁跟?
到了那里可以把车存村委会,有事可以找村支书杨宝书。
今天看到库边已经有人在钓鱼了。
我这几年,一直在外。非常想家,也非常感谢,你们什么时候在去是不是应该了解一下那几个尼姑,我觉得好奇,了解一下,
计划一下,让村支书申报一下,去县城旅游局要点钱,或找企业要点钱修一下
有没有新的内容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hifi.your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