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一早醒来已是阳光满屋,今儿真是个骑行的好天气。估计是老天爷知道我要重新出山骑行了,特意给我送的好礼。
在家整装完毕,6:50向集合点开骑。在路上遇到好几个骑友,去的地方也是五花八门,邯郸的骑友队伍真是越来越庞大了。来到集合点,人真不少哇,但是,俺一个都不认识,他们是去武安京娘湖的。开始以为走错地方了,正准备打电话求助亲友团时,忽然看到一个白衣少年翩翩落到我的面前,仔细一看,原来是老靖,穿个小白褂挺招眼的吗,恭喜你,装嫩成功。
过会不久,大部队纷至沓来,很快就齐聚一堂了。我忽然有些感动,从燕哥时代开始那早一秒不去的精神已经被很好的传承下来了,眼角禁不住有些湿润了。
大家签完名报完到一通嘘寒问暖。肉肉让俺当头驴,责任相当重大啊,备感压力。还给了面最大的三角旗绑在了后车座上,据说这旗世界上只有两面,只有头驴才能拥有,那是相当拉风啊。虚荣心一时让我忘记了原则性,忘记了自己是方向盲的残酷事实,接受了头驴的委任。很多知情者也替我隐瞒了事实。一场集体阴谋缓缓拉开了序幕,被蒙在鼓里的骑友们完全不知道在前面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
我和老靖并肩骑行,老靖是另一个头驴。过了收费站后,坡度开始增大,为了保存体力,俺渐渐放慢速度。老靖领着一帮中青年猛驴们冲在了前面,渐渐没了踪影。骑了一段后,感觉身体骑开了,后半程开始发力,一路猛骑。途中遇到三个骑摩托车的,一直在我面前晃来晃去,开始没注意,后来觉得不太对劲,很明显是在向我挑衅啊。为了驴友的荣誉,俺咬咬牙跟他们拼了。在一个大下坡时,俺一气嗖的超过了他们,把他们远远的甩在了身后,隐约听见了他们的惊呼。心里一个字,爽。
只是爽的时间不太长,由于发力太猛,体力有些跟不上。好在离前面的休息点很近了。慢慢骑着调整一下。来到集合点大家重新集合,短暂休息。
在武安东山公园集合休息。
[此帖子已被 wuyonghuei 在 2009-4-28 0:54:09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wuyonghuei 在 2009-4-28 8:16:02 编辑过]
重新向后向武安市进发,准备去吃早饭。我和石子边聊边骑,落到了队尾,没注意大部队的走向,结果一路骑到了武安新世纪(那坡真陡啊),遍寻不见骑友的身影,再询问交警确认没有一群奇装异服的人通过后,终于相信我们被他们给甩掉了。打电话联系,他们在武安市标那就北拐吃饭去了。I服了YOU,原路返回吧。
来到吃饭点,吃了碗武安特色的尤酸版胡辣汤,很爽。吃完饭,忽然发现途中那三个跟我飚车的人也在,不会吧,都跟我飚到这里了。仔细一问,原来也是骑友,一直想跟咱们骑,只是没有车子,所以骑摩托车跟上了。早说啊,早说我就不骑那么累了。由此可见,人与人的真诚沟通多么重要啊。
吃完饭,向第一个目标黄粟村进发。俺又一马当先走到了前头,只是好景不长,很快就被猛驴们超了过去。纪律性啊,又一次公然的被践踏了。
黄粟山村在过了洺河的第一个大叉路口向东行,过了魏粟山村即到。只是这条路太脏了,不好走。建议沿马路骑到舍利塔后,斜对面的路口也可以通往黄粟山村,相对干净一些。
黄粟山有一个相对保存较好的古民居,啥名不记得了.这个民居文革的时候破坏了一些,凡是有雕字的地方都被砸坏了,好在雕花、雕兽都没有被破坏,这才给我们留下了值得一看的地方。
据当地老乡讲,这是一个地主盖的房子。这个地主时运很差,盖这么好的房子也很不易,结果刚盖好,全国就解放了,这房子地主一天也没住过,分给了其它人。现在这地主的后代有时还会来看看房子。
门头上的字被砸掉了,老靖在研究原来的字是什么。
这就是历史,物换人移。
这民居不大,只有两进院子,可见当年的地主也不都是个个富得流油的,也有些靠勤俭持家一点一点过上好日子的。
除了正门有些看头外,里面都很普通。我对院子里的花草产生了兴趣。在这略显阴暗的环境里,这些绿色的植物为老宅增添了几抹亮色和活性。
老式的家俱,不知道什么年代的。前几天看新闻,有一个人从大名买了一个雕花床,结果卖出了100万的天价。不知道这些家俱值不值钱。
从黄粟山村出来,上到大马路就会看到一个舍利塔。在这里大家短暂停留,合影留念。
据当地的工作人员讲,这里原来是一个很大的庙宇,文革的时候给破坏了,只剩下这座舍利塔了。这个舍利塔看着小,其实暗藏一个小秘道,是可以爬上去的。塔尖是歪的,是文革的时候,有人用枪打歪的……
休息完毕,继续向下一个目标“同会村”进发。俺一路向前,结果没看到同会村路口的指示牌,还好太阳发现了,及时叫了回来,避免了惨剧的发生。
同会村没有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只是在村子的东南有一遍都是老房子,长相都差不多,高墙大院,青砖绿瓦。俺开始一直以为能住这样房子的人都是地主老财高官大绅吧。结果问一老大爷,他笑了,说要都是地主老财,谁来当长工种地啊,一个村里也就1、2个地主而已。我幡然领悟,我是用现代房地产的观念来看代古代了。看来古人的生活条件还是很不错的吗,都能住得上质量上等的房子,让人悠然向往啊。
这个老大爷的房子,早在明朝就有了。
这个门脚平时用来挡门,拿出来就是一个长板凳,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啊。
在一个幽静的老巷里,看到了这样一座门。对联说明这一家人刚刚举办了婚事。只是不知道是嫁女还是娶媳妇。我个人猜测是嫁女,现在这时代,愿意住到老房子的新人估计没有了吧。 |
推开门,看到了古老的影壁,萧瑟流光信步向前观看。
看的很入神。
影壁很完整,有些陈旧,没有遭到破坏。不知道它是如何躲过文革这一难的。
从同会村出来,赶到伯延镇已经将近12点。大家决定先吃完中饭,再去看徐家大院和房家大院。 在路边找了个饭馆,22人分成两桌吃个不亦乐乎。
[此帖子已被 wuyonghuei 在 2009-4-28 0:37:36 编辑过]
吃完饭,大家伙一起杀向伯延镇的徐家大院。这个大院是俺目前见过最漂亮最与众不同的老宅子。漂亮是因为它是重修过的,建筑全貌完整,颜色鲜亮古朴。与众不同是因为它是四进的院子,以前看过的老宅子大多只有三个院子,这个却有四个。原因是它多了一个绣楼闺房,也就是女眷们居住的院子。这在其它老宅子里很少见到。
伯延镇在清末民初时有两个大家族,房家和徐家,这两家人在外地做药材和绸缎生意发了家,盛极一时。两家人世代联姻,传为佳话。这个徐家大院虽叫徐家大院,其实只是徐家众多宅院中的一个。据说是房家一个女儿嫁到了徐家,房家设计的图纸,徐家盖的房子。我不禁遥想,这个房家女儿当时一定是很受家族宠爱的,才能得到如此的关爱。
站在绣楼上,风光无限好。遥望远处的山影,闻着飘来的阵阵的梧桐花香。我继续猜想,这个房家女儿是不是就固守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终老了一生。一入宅门深似海,一个绣楼或许比别人多了些风光,但一样的是寂寞深锁,楼外的风光再美,永远是触不可及的梦想。
我们来的时候徐家大院锁着门,我们找到看门的老人打开了门。参观完徐家大院,老人又带我们去参观房家大院。房家大院比徐家大院还大。和徐家大院一样,房家大院并不是一个院子,而是所有房姓家族宅院的总称。到底有多大呢,据说当年抗战时曾有一万人的军队住在房家大院,都没住满。
房家大院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很多房子还住着人家,有些房子则非常破败了。老人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影壁前,影壁非常大,看过这么多老宅子,这是见过最大的。影壁雕刻很华丽,雕着八仙的故事。由此可以想象,当年的房家大院是多么的奢华。
我问老人,当年的房家后人还在吗?老人忽然有些落漠,说有。那村里还有多少房姓后人啊。老人顿了顿,说现在村里就只有我一个了,其它人都在外面哩,我留下来守着老宅子。我不禁有些语塞。这片老宅和他一样都在老去,现代人都在拼命抛弃着历史,我们还能守住什么。或许再过几十年,除了几块残砖剩瓦和一些传说外,再也不会留下什么。时光最无情,人最是健忘。一切繁华都在渐渐消失,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房家老人
THE END
喝彩穿上了马甲。多么幸福的马甲啊!!!
又看到了伯延义务志愿者(讲解)那熟悉的面孔。
跟几张pp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hifi.your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