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窑位于西安城南曲江池东面的一条沟内。是传说戏剧《五典坡》(王宝钏)中唐时,臣相王允的三女儿王宝钏反抗封建婚姻争取婚姻自由,忠于爱情,苦守 寒窑十八年,受尽人间苦难,终于待得丈夫薛平贵荣归长安与王宝钏团聚的地方。
[此帖子已被 离歌 在 2009-5-5 0:24:56 编辑过]
挺好的地方,板主能不能再发贴介绍一下啊.
现在寒窑从沟口到沟内分别建有“贞烈殿”、“望夫亭”、“薛平贵、王宝钏大殿”以及“平贵降马”“平贵别窑”。“王宝钏挖野菜”、“王母探窑” 等塑像。成为城南郊区一处深受群众喜爱的旅游热点,尤以春光明媚之际, 常吸引着众多的善男信女前去朝拜观看。
[此帖子已被 离歌 在 2009-5-4 23:20:22 编辑过]
相传在唐代有一位宰相生了三个女儿,小女儿王宝钏爱上了一贫如洗的薛平贵。父母横加 阻拦,王宝钏逆命不受,硬是与薛平贵结为夫妻,并离家出走,住到曲江池附近的一个小窑 洞里,过着清贫的生活。不久,薛平贵奉旨从军西征,只剩王宝钏一人独居寒窑,困苦度日 。薛平贵一去就是18年,王宝钏一等也是18年。这期间,其母多次来到寒窑苦苦相劝,苦苦 相求,王宝钏忠贞不改,最后两人终于得以团圆。
[此帖子已被 离歌 在 2009-5-4 23:21:38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离歌 在 2009-5-4 23:17:21 编辑过]
情节并不复杂,但很感人,流传极 为 广泛,影响很大。国内有10多个剧种都有移植,而且远足英国,有英文译本。正是由于这个 故事家喻户晓,曲江池才更加有名。寒窑已成为坚贞爱情的一种象征。新建的寒窑,塑有王 宝钏的像,吸引了不少游人前去争睹这位烈妇的芳容。
[此帖子已被 离歌 在 2009-5-4 23:25:17 编辑过]
秦腔小贴士:
秦腔是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 、宁夏、新疆等地的最大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是相当古老的剧种。
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衍变成不同的流派: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即同州绑子,也叫老秦腔、东路梆子 );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凤翔、岐山、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又叫西府秦腔、西路梆子);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洋县、城固、汉中、沔县一带有汉调恍恍(实为南路秦腔,又叫汉调秦腔、桄桄戏);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就是西安乱弹)。
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影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稍有差别。近五十年来,东、西、南三路秦腔都不发达,中路秦腔起而代之,故在陕西及整个西北地区均占绝对优势。
秦腔所演的剧目,据现在统计约三千个,多是取才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说部中的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秦腔音乐属板腔体结构。其板类共有六种:〔慢板〕、〔二六板〕、〔带板〕、〔垫板〕、〔二倒板〕、〔滚板〕。秦腔角色分老生、须生、小生、幼生、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大净、毛净、丑等十三门。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秦腔的优秀演员,除清代的名冠南北的大艺术家魏长生外,还有被誉为花部四美的王湘云、陈媄碧(良官)和渭南派的申祥麟,同州派的栾小惠,周至派的桃琐儿,长安派的岳色子等。光绪中后期有润润子、玉喜儿、陈雨农、党甘亭、赵杰民、李云亭(麻子红)、刘立杰(木匠红)、王文鹏等。辛亥革命以来,有名丑马平民,名小生苏哲民、苏育民,名旦刘箴俗(有与欧阳予倩“并驾齐驱”之誉)、王天民(人称“西北梅兰芳”)、李正敏(人称“秦腔正宗”)、何振中、宋尚花等。名净田德年和名须生何家颜、耿善民、张锁中、刘毓中、刘易平等。特别是秦腔表演艺术家陈雨农、王文鹏、党甘亭、李正敏、王天民、刘毓中,以及原“三意社”的编修李逸笙、苏哲民等人,在唱腔、表演、化妆造型等方面都有创新。
[此帖子已被 离歌 在 2009-5-5 6:37:37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离歌 在 2009-5-5 12:42:32 编辑过]
照片好,解说词更好,看后受益,谢谢!
顶了
离歌去了一次西安,从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法门寺、大唐芙蓉园、西安小吃到今天看到曲江寒窑,一共发了六个帖子,我们骑友也跟着浏览了一番,受益非浅!没去过西安,真如身临其境!
[此帖子已被 厚实 在 2009-5-5 17:22:46 编辑过]
坐等看PP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hifi.your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