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坑发现于1974年,位于秦始皇帝陵以东1.5公里处。经考古工作者连续多年大规模钻探及研究考证,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帝之陵园中一处大型从葬坑。
1975年国家决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馆。经过四年多的筹建,至1979年9月底,雄伟的一号俑坑遗址展览大厅及部分辅助性建筑竣工落成,同年10月1日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
从此,这块曾是乱石堆积、偏僻冷寂的荒漠田野热闹起来,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纷至沓来。秦俑博物馆开馆以来,每年接待着一百多万的中外游客,许多名人都曾来这里参观。
整个博物馆占地近200万平方米。馆区内树木葱茏,花草清香,环境幽雅,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此帖子已被 离歌 在 2009-6-12 7:06:39 编辑过]
1974年,西安市临潼区晏寨乡西扬村农民在打井时意外发现了几个碎陶人,从此揭开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秘密,秦兵马俑一号坑由此展现在人们面前,也是三坑之中最早被发现的。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12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这个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个,也就是说,目前一号坑已发掘部分只占到其主体的1/3,还有2/3的部分尚未发掘。
[此帖子已被 离歌 在 2009-6-12 7:21:50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离歌 在 2009-6-12 7:07:11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离歌 在 2009-6-12 7:07:49 编辑过]
离歌大片再次上映。
~如风~:
才子又出佳作。坐着马扎慢慢欣赏。
称不上“才子”,“菜籽”或许差不离儿,呵呵。。。
石子:
离歌大片再次上映。
呵呵,瞎拍一气,见笑了~
[此帖子已被 离歌 在 2009-6-13 6:23:55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离歌 在 2009-6-15 11:24:03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离歌 在 2009-6-12 7:18:30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离歌 在 2009-6-12 7:19:17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离歌 在 2009-6-12 7:19:50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离歌 在 2009-6-12 7:31:33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离歌 在 2009-6-12 7:41:32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离歌 在 2009-6-12 7:40:46 编辑过]
真好!才子什么时候去的呀?几天?
妮子:
真好!才子什么时候去的呀?几天?
噢,不敢当;前一段时间。
记得里边不让拍照?偷拍的?记不清了。呵呵
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阿离的照片照的就是很舒服。
尤其是那张一个老外后面背个小老外那张,抓拍的很棒我一度认为能获奖。
阿离抓紧署名以免别人盗用。那张照片的名字就叫“咦~~?!”问号的意思是你在干什么?感叹号的意思是闪光灯闪了。呵呵。
顶一个先~!
[此帖子已被 终极自由 在 2009-6-12 11:43:30 编辑过]
不错 游了一回
强大军队的缩影
好PP!
音乐肃穆!已经不错,欣赏了..............
pp不错!
这是我们祖先给全人类留下宝贵的财富!
夏荷:
PP很漂亮,兵马俑气势恢弘,栩栩如生
同上。
这音乐配的,太妙了。超赞一个。一听音乐,就有气势磅礴的感觉。
超顶
[此帖子已被 离歌 在 2009-6-15 11:37:20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离歌 在 2009-6-15 11:37:51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离歌 在 2009-6-15 11:47:50 编辑过]
感觉比几年前参观时印象还深。
照片拍得太棒了。
赞!
1、地宫在不在骊山?
民间传说秦陵地宫在骊山,专家用遥感和物探方法进行探测,确认地宫就在秦陵园封土堆下,距地平面35米深。
2、墓室完好与否?
探测发现,墓室周围有一圈极厚的宫墙,墓室完好无损与此密切相关。这种新发现的墓葬形式被称为“秦陵式”。
3、地宫有无水银?
探测证明,地宫内的确存在水银,且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史记》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初步得到证明。并且在中央十套《走近科学》栏目中提到,水银有降温防腐的作用,降温是使秦陵冬暖夏凉,好像就是皇宫的宫殿一般,而防腐是为了更好的保存墓室中的尸体。
4、墓道有几条?
探测结果表明,只有东、西各一条墓道。而从商周到汉代,帝王墓道通常为东南西北4条。这一新发现引起专家极大关注。
5、陵墓为何选在骊山之阿?
战国时期一些国君陵园的营造往往都少不了平面设计图。秦始皇陵园的营建按理也应该有平面规划图,而制图之前先要选择墓地。我们知道秦始皇执政于都城咸阳,为什么陵园却要选在远离咸阳的骊山之阿?查阅有关典籍,最早解释这个问题的是北魏时期《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他说:“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水经·渭水注》)。此说在学界延袭千余年,并且被认为是最早的、最权威性的观点而深信莫疑。《水经注》的解释单从表面上看似乎不无道理,然而仔细回味起来秦始皇当年作为一个13岁的孩童能否知道蓝田的美金与美玉还是个问题。即使知道,当年选择陵墓位置恐怕也不会按照一个徒具空名的国王个人意志来决定。所以这个问题似乎应该从当时的礼制及陵墓的设计意图方面寻找答案。
首先,陵墓位置的确立与秦国前几代国君墓的位置不无关系。秦始皇先祖及太后的陵园葬在临漳县以西的芷阳一带,秦始皇陵园选在芷阳以东的骊山之阿是当时的礼制所决定的,因为古代帝王陵墓往往按照生前居住时的尊卑、上下排列。《礼记》、《尔雅》等书记载。“南向、北向、西方为上”。“西南隅谓这奥,尊长之处也”。东汉《论衡》一书记载得更明白了:“夫西方,长者之地,尊者之位也,尊者在西,卑幼在东……夫墓,死人所藏;田,人所饮食;宅,人所居处,三者于人,去凶宜等。”即在芷阳的宣太后也希望其陵墓能葬在她丈夫与儿子之间,即“西望吾夫,东望吾子”,似乎亦是按长者在西、晚辈居东的原则。秦始皇先祖已确知葬在芷阳的有昭襄王、庄襄王和宣太后。既然先祖墓均葬在临漳县以西,而作为晚辈的秦始皇只能埋在芷阳以东了。作壁上观若将陵墓定在芷阳以西,显然有悖于传统礼制。可见秦始皇陵园选在骊山脚下完全符合晚辈居东的礼制。其次,陵墓位置的选择也与当时“依山造陵”的观念相关。大约自春秋时代开始,各诸侯国国君相继兴起了“依山造陵”的风气。许多国君墓不是背山面河,就是面对视野开阔的平原,甚至有的国君墓干脆建在山颠之上,以显示生前的崇高地位和皇权的威严。春秋时期的秦公墓也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有的“葬西山”,有的葬在陵山附近。战国时期的秦公墓依然承袭了“依山造陵”的典范,而秦始皇陵墓造在骊山之阿也完全符合“依山造陵”的传统观念。它背靠骊山、面向渭水,而且这一带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整个骊山唯有临潼县东至马额这一段山脉海拔较高,山势起伏,层峦叠幛。从渭河北岸远远眺去,这段山脉左右对称,似一巨大的屏风立于始皇陵后,站在陵顶南望,这段山脉又呈弧形,陵位于骊山峰峦环抱之中,与整个骊山浑然一体。
6、陵墓内果真有飞雁吗?
秦地宫内有哪些珍贵的随葬品?千百年来由此引发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地宫飞雁就是一个十分迷人的传说。《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后,曾以三十万人盗掘秦陵。在他们挖掘过程中,突然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这只神奇的飞雁一直朝南飞去。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到三国时期,(宝鼎元年)一位在日南做太守的官吏名曰张善,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金雁,他立即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乃出自始皇陵也。这个神奇的传说有没有历史依据?近年来有的学者著文指出:“这虽然是个传说故事,但说明秦陵内的文物曾经流失于外,并且远达云南以南。至于说金雁制作精巧,不但好看,而且还能飞,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在春秋时期,著名工匠鲁班已经能制造出木雁,在天空中飞翔,直飞到宋国的城上。几百年后,秦国的工匠能制造出会飞的金雁,这是可信的。”(武伯纶、张文立《秦始皇帝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3月)那么,这个传说故事究竟可信不可信?在中国这个历史上不甚看重科技的国度内,假若在2200多年前就能制造出会飞的金雁,这在中国科技史乃世界科技史上都是一个罕见的奇迹。然而,金属飞雁的可信程度确实令国人捏把汗。假若仔细推敲,立即就会看出这个传说的破绽之处。试想一个金属物体在空中飞翔并不象放风筝和轻气球那样简单易行。后者由于质量轻,它借助于自然界的风力就可以在空中飞翔,然而对于一个金属物体来说,它如果没有机械动力单靠自然界的风力,不要说空中飞行恐怕连起飞这个基本的难题也无法解决。2200年前的中国何以能解决金属物体的飞行动力问题呢?再进一步分析,假设秦代有能力制作会飞的金雁,那么金雁埋入地宫之后将会不停地自动飞翔,一直在地宫内飞行了近一千个日日夜夜。当项羽打开地宫的墓道时,这个自动飞翔的金雁又沿着地宫的墓道顺利地飞出地面,然后又越过秦陵南侧数千米高的山峰飞往遥远的南方。如果这个奇闻不是闲聊文人编造出来的说,那么,金雁的控制与指挥系统恐怕连今天的电脑也望尘莫及了。所以,我们可以肯定说秦陵金属飞雁的传说没有丝毫的可能性,具有现代科技意识的中国人切勿轻信这个传说了。
金雁传说的辨误问题到此应该结束了。然而进一步来说古代文人编造的这个传说故事在历史文献上有没有一点蛛丝马迹呢?汉代有关的文献记载,在司马迁和班固的记述中有“黄金为凫雁”的文字,显然两位史学大师记载的是墓内有用黄金制作的“凫雁”,而古代文人很可能由此演义和“创作”了飞雁传说的故事。
[此帖子已被 离歌 在 2009-6-15 12:29:17 编辑过]
离歌动作真快!又去好地方!羡慕!
翱翔的鹰:
这是我们祖先给全人类留下宝贵的财富!
珍贵的遗产
为离歌补充几张pp离歌:
秦始皇的陵墓
武则天的陵墓
新扩建的法门寺,2009年5月28日正式开放,投资了25个亿,十分的庄重宏伟http://baike.baidu.com/view/42084.htm
黄昏时的武则天陵墓全景
陕西腰带面的招牌字,音叫(哈哈拼不出来)
[此帖子已被 海工 在 2009-6-17 22:06:58 编辑过]
非常感谢海工的点睛之作,
离歌您介绍的真的不错,在您的感召下借着机会也发几张,法门寺扩建后很壮观,连去厕所都感觉到国内景点也绝无仅有,再发几张男厕所的pp,大家不要见笑,从这个侧面说明国家对法门寺的重视。离歌:
非常感谢海工的点睛之作,
比五星级还要漂亮的WC
[此帖子已被 海工 在 2009-6-17 22:41:25 编辑过]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hifi.your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