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武吉村隋唐遗址揭秘!封边董千年白马见日!慧可大师住所广福禅寺吃斋饭!飞雁队春节后16人相随! 春节后飞雁队第一次组织活动! 活动时间:2012年2月19日,周日。风和日丽! 活动地点:成安县商城镇武吉村、封边董村、东向阳村、二祖村等。 参加队员:16名: 王银祥、放大镜、王哥、夫妇(张军长、丘山岳)、钢琴家教、夫妇(行路人、活的漂亮)、勤务兵、默默、郭建光(夫妇)、骑驴仙圣、孤独侠、事后圣人、裴师傅、 活动全程:约66公里! 沿途: 
“捕风捉影,寻求古文化遗迹!” 据悉:2011年7月修建邯郸高速公路成安县商城镇武吉村段时经勘探发现一处隋唐时期居落遗址发掘出土。遗址出土的瓷片、陶片、灰坑等,显示出这一带在隋唐时期的繁荣情况。同时揭开了遗址周围,很多村名都带“城”、“堡”等字样,如商城、何横城、南横城、孙横城、赵横城、南郎堡、中郎堡和北郎堡等。有些村名的来历在县志中很少记载,据当地老人讲,这一带曾经是一个城堡,后因长期战乱和漳河水泛滥,这些城堡逐渐消失了。经有关部门初步判定,该居落为始建于隋唐时期的城堡。有关部门将会按照相关文物法规对该处居落遗址进行保护。武吉村一带的村庄名称均带有军事色彩。这一遗址的发现,证实了其周边村庄名称并非无据可循,同时进一步丰富了成安县在隋唐时期的历史史料。 

活动中相遇广福禅寺:杨全臣、郑希春、蔡富平、杨孟臣,四位居士!和蔼、客气、可敬!并专程安排带领我们了解当地文化,斋饭广福禅寺!非常感激! “边董白马寺”:成安县封边董村内,有一座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寺,“边董白马寺”。据传,边董白马寺原为古庙,老庙起建时间不详。北齐年间,佛教大乘禅宗第二祖慧可大师在继承了禅宗大业后,邺城一代是他传法的重点区域,佛教在这一地区得到了大力推广,邺城周围是当时佛教最兴盛的地区,方圆聚集着大小佛寺四千余所,很多的本土庙堂因迎奉佛祖而变成寺院。 当时边董村东至匡教寺不过二十华里,北至二祖村不过十华里,西南至邺城四十华里,可见,佛教在边董村一带的兴起与慧可大师有着密切的联系。“边董白马寺”有清代碑文记载:佛教,达摩慧可始也,世称慈尊,莫不练其钦若,勤其焚遁,此寺之染所由兴也。一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的“边董白马寺”,历经大自然的洗礼,以及人为的毁坏,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以往宏大的建筑规模已不复存在,只有那躺在草丛中的残砖乱瓦和掩埋在土中的碑头、碑身和碑座,在诉说着曾经的磨难和辉煌。白马寺毁于一旦,随后在其旧址上建立了边董供销社。及至改革开放,在当地村民以及方圆众信善者的努力下,重新塑像佛祖,再造白马之身。每年的春节前后,在白马寺前的饮马坑内搭台唱戏,广传佛之教化,以祈国泰民安。 2012年1月28日,农历壬辰龍年正月初六,遗失四十六年之久的边董白马寺之石雕白龙马,在白马寺旁一农户院中出土现世。原来是一位该村的好心人:康书民家人,当时在文革的破四旧运动中为保护“千年镇寺石雕宝马”而被深埋在自家院中……! 

白龙马:狮头、马身、背骑白玉仙,雕刻精美至极! 
广福禅寺,三千年的古刹丛林道场,二祖慧可曾常住夏阳(现称东向阳村)广福禅寺,距邯郸市15公里。始建于汉朝,原名光佛寺,据传因当地要冒出一架山,危及百姓,故由蔡怡等三人从印度引进佛教,在此建立寺院。压没山势消除一场灾难。自那时寺院不断壮大,形成了当时独一无二的丛林道场。常住僧人逐渐增多。公元520年菩提达摩从天竺国来到嵩山达摩洞,面壁九年。慧可大师立雪断臂求法,深得达摩大师真经衣钵始称二祖。慧可大师受祖师教诲,到邺都以北光佛寺安居,本寺唐元和年间整修壮大,至此光佛寺已成为中原地区的大型寺院。大量常住僧人六百余人。以及来往善众颇多。当时光佛寺占地面积达到140多亩,此时光佛寺改名为广福寺,示以让光佛寺广种福田造福众生之意。广福寺始建于汉代兴盛于唐宋,传于元、明、清时期。至明嘉庆年间重新修复。由于战乱天灾等多种原因,至清代后期寺院殿堂建筑已损。现发掘不同时代殿堂建筑基础,还掘出大量的门锁三四百只,及不同朝代色彩鲜明的精致陶片龙头龙身等,至今还存有大片的塔林遗址。原国家佛教协会会长释果亮大和尚的亲师圣贤大师也安本处。广福寺历代兴盛也造就了夏阳村的富饶昌盛。 
“广福禅寺”住持宏德大师! 
元符寺位于成安县城西北18里之东二祖村村北(该村原属滏阳县、磁县。1945年后属成安县)。据《磁县县志》记载,元符寺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在寺内建塔,安放二祖慧可大师灵骨。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昭义军监军使李朝正在塔前立碑。唐元复二年、宋嘉祜二年曾两次重新建塔。宋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饮赐寺名曰“广慈禅院”。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改今名。 “元符寺”如今名为:“二祖禅寺”寺院修建,规模宏大壮观! 

归纳: 成安东向阳村是慧可大师居住的地方! 成安匡教寺是慧可大师讲经说法的场所! 成安县二祖村又是慧可大师圆寂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