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YOURNET.CN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31|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操墓在安阳安丰乡西高穴村南被发现(转贴)

[复制链接]

88

主题

0

好友

403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UID
2586
帖子
3464
主题
88
精华
2
积分
4036
威望
4036
金钱
1335 分
阅读权限
90
在线时间
166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8
最后登录
2017-12-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28 11: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曹操的墓在哪里?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昨日,省文物局、安阳市及国家文物局有关方面负责人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村南的一座东汉大墓,就是文献中记载的曹操高陵!据悉,墓内发现三具遗骸,其中一具疑为曹操遗骨。目前,该墓共发掘出器物250余件。图为曹操高陵墓道。 记者 张波 摄从左至右分别为:曹操高陵出土的部分刻铭石牌、玉珠等器物、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的石枕

    身为古代伟人,曹操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曹操墓到底在哪里?1000多年来,众说纷纭,谜团重重。七十二疑冢、许昌城外、漳河水底、铜雀台下……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昨日10时,在北京亚洲大酒店,国家文物局郑重公布,历经1年零半个月的考古发掘,经多名专家细致考证,文物部门终于确认了一个重大考古发现: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村南的一座东汉大墓,就是传说中的魏武王曹操高陵墓!

    【发现】“魏武王”多件遗物出土

    “这绝对是本世纪以来,我国考古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梁满仓,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汉魏室主任、著名汉魏史学家,他这样评价本次考古的发掘成果。

    昨日10时许,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二楼,“安阳西高穴大墓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现场座无虚席。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关强,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副局长孙英民以及多名考古专家出席发布会。此外,安阳市市长张笑东带领安阳市文化、文物、旅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参加了发布会。孙英民向外界郑重公布了本次考古发现。

    孙副局长介绍,该大墓位于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村南,曾多次被盗,为及时有效地予以保护,去年12月,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这是怎样一座陵墓?孙副局长表示,该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地表约15米;墓圹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大墓占地面积约740平方米。

    该墓曾数次被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的随葬品。在考古发掘中,目前一共出土器物250余件,有金、银、铜、铁、玉、石、骨、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器类主要有铜带钩、铁甲、铁剑、铁镞、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圭、石璧、石枕、刻铭石牌、陶俑等。

    这批文物中,尤其以刻铭石牌和遗骨最为珍贵。此次共出土刻铭石牌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其中8件圭形石牌极为珍贵,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铭文。在追缴回的该墓被盗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依据。

    除上述器物外,该墓还出土有大量画像石残块。这批画像石画工精细娴熟,雕刻精美,内容丰富,有“神兽”、“七女复仇”等图案,并刻有“主薄车”、“咸阳令”、“纪梁”、“侍郎”、“宋王车”、“文王十子”、“饮酒人”等文字,堪称汉画像石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在墓室清理中,考古人员还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经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经鉴定,他就是传说中的曹操!

    【断定】六依据断定为曹操墓

    “根据墓葬形制、结构及随葬品时代特征,我们认为这座大墓年代为东汉晚期,结合文献记载,判定该墓的墓主人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魏武王曹操,大墓即文献中记载的高陵墓。”孙英民表示。

    究竟有哪些有力证据呢?孙英民阐明了六大理由。

    第一,这座墓葬规模巨大,总长度近60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符;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

    第二,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

    第三,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出土的鲁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据相关史书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病逝于洛阳,二月,灵柩运回邺城,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调查资料显示,当时的西门豹祠在今天的漳河大桥南行一公里处,地属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这座大墓就在西门豹祠以西。1998年,西高穴村西出土的后赵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墓志,也明确记载了魏武帝陵的具体位置就在这里。

    第四,文献还明确记载,曹操主张薄葬,他临终前留下《遗令》,“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也在这座墓葬中得到了印证:墓葬虽规模不小,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用”之器,看似精美的一些玉器等装饰品也应是曹操日常佩带之物。

    第五,最为确切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证明墓主人就是魏武王曹操。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魏公”,后进爵为“魏王”,死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出土石牌、石枕刻铭称“魏武王”,完全符合曹操下葬时的称谓。

    第六,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为曹操遗骨。

    孙英民表示,综上所述,专家们才最终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魏武王曹操高陵墓。

    【内情】墓内发现三具遗骸

    考古发现的“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石牌,会不会是曹操将其兵器赏赐给大臣,大臣去世时,将此物带到了自己的坟墓内?有记者提出了疑问:这个会不会是曹操大臣的坟墓?

    对此,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考古与古文字学家郝本性表示,墓中发现了多个石牌,都标有“魏武王常所用”的字样,而这些都是曹操生前贴身使用的东西,即使曹操将其赏赐给下属,也不可能将这么多自己常用的器物赏赐给同一个人。尤其是其中一个石制枕头,这种东西是不太可能赏赐给大臣的。

    墓中的男子年龄和身份,又是如何确定的呢?“鉴定过程当中,我们使用的方法非常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博士王明辉,是进行人骨骨龄鉴定的专家。据他介绍,在曹操墓中发现一男二女,一共三具遗骸。其中,男性遗骸保存不太好,只存留有颅骨上半部分和其他一些遗骨,对其年龄,只能判定为60岁左右,限于遗骨保留得少,很难对尸体主人的年龄再次精确。另外,一名女性被鉴定为生前50多岁,一名女子被鉴定为年轻女子。王博士表示,根据科学鉴定,这几具遗骸的骨质疏松程度较小,证明主人生前营养程度均比较高,这与他们的身份相匹配。

    【意义】曹操墓发掘影响深远

    “曹操墓是一个时代和历史的载体。”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著名汉魏考古学家刘庆柱表示,因为此前该墓已经被盗墓者“光临”多次,发掘的难度相当大,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刘庆柱说,曹操高陵墓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这一发现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墓的位置、曹操的谥号、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靠的信史。

    第二,曹操高陵墓的发现,让人们新获了许多历史信息,必将为曹操及汉魏历史的研究开启新的篇章。

    第三,发掘成果为汉魏考古树立了准确的年代标尺,相关领域的研究必将获得新的突破。而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墓葬及有关遗存的保护展示,必将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刘庆柱说,曹操高陵墓的发掘,有许多工作仍在进行中,如陵园<建筑、墓地布局的相关调查等。在曹操墓的周围,很有可能发现陪葬墓等。因此,文物部门在保护曹操墓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其他遗迹的保护,争取做到“发现一个点,保护一大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88

主题

0

好友

403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UID
2586
帖子
3464
主题
88
精华
2
积分
4036
威望
4036
金钱
1335 分
阅读权限
90
在线时间
166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8
最后登录
2017-12-21
2#
发表于 2009-12-28 11:35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历史上,曾有曹操七十二疑冢的传说,专家是如何看待这种说法的呢?曹操墓内到底是什么样子?在召开新闻发布会之前,今报记者获准深入地下十余米,探访地宫,为读者展现真正的曹操墓。

    【计划】安阳要建曹操高陵博物馆

    曹操墓发现以后,安阳市地方政府将如何做好遗迹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面对记者的提问,安阳市市长张笑东如是说。“曹操高陵的发现很有震撼力,在国内外史学界将产生重大的积极反响。”

    张笑东表示,下一步,安阳地方政府要配合国家及省文物部门,继续抓好后续的考古和科学研究,搞清陵园的范围和遗址布局,切实保护好出土文物,并组织专家对出土文物进行科学的修复和深入研究。同时,要做好曹操高陵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启动曹操高陵申报国家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序奠定基础。

    张笑东还透露,目前,安阳市政府正请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就曹操高陵的文物保护、展示、挖掘进行规划,在此基础上,建设一座集文物保护、展示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曹操高陵博物馆。最终,将它建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为推动安阳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探墓】为睹真容记者深入地宫

    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的村南,两座蓝色的巨大钢棚尤为显眼,周围建有围墙,门口高高耸立的摄像头,随时监控每位人员的进出,还有多名手持微冲的民警巡逻。22日上午,经过努力,记者获准入内,深入地下15米,进入了曹操墓内。

    曹操墓位于南侧的蓝色大棚下。眼前,是一面深入地下的斜坡,沿着一边的台阶行走数十米走到尽头,高约3米的一道拱形门里面,就是传说中的曹操墓了。

    墓室包括一个前室、后室和四个侧室。穿过五六米长的一条过道,路过前室,正前一个大概10平方米的圆形房间,就是曹操墓室的主体——后室。但这里并没有放着传说的曹操遗骸。“遗骸已经转移走了。”一名考古工作人员说。地面上放着挖掘出的瓦罐等文物碎片,外面则覆盖有一层薄膜。“这是保鲜膜,防止文物在出土后被氧化”。

    墓室主室为穹庐顶,在主墓室的顶部,有两个洞,一个位于正上方,墓室顶部的中央,另一个则在南侧,直径都在1米左右。“很可惜啊,曹操墓已经被盗过,不少珍贵文物都不见了……”陪同记者的一名考古专家连连叹息,据他介绍,墓顶的盗洞应当是北齐时留下的,至于南侧的盗洞,应当是在2004年前后有人盗墓时留下的。4个侧室,是专门用来放陪葬品的。如何断定是当代留下的盗墓口呢?专家的一番解释让记者释然,原来,当考古人员进来时,发现墓内居然有盗墓者留下的火腿肠皮、方便面袋子、矿泉水和啤酒瓶子等。

    墓室南北两侧,各有两个小房间,考古人员称之为侧室。在最里面的两间内,一盏白炽灯下,数名中年妇女手持小铲子,仔细清理土层。丁阿姨是西高穴村村民,在约1个月前,她和另外几名村里的妇女,一起被考古工作队雇了过来,工作就是用铲子仔细清理土层,报酬是1天15元。

    值得一提的是,从斜坡进入墓室的地方,是墓室的东门,原来封门用的一块一块厚重青砖,已被考古人员打开。据考古人员介绍,仅仅一个东门就设有四道门,都是用24公斤的青砖堆砌而成,极为牢固,打开时,也让考古人员好费了一番工夫。

    【出土】水晶珠是曹操口含之物?

    “挖掘工作是从去年12月12日正式开始的。”在现场,此次考古发掘工作的具体负责人、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潘伟斌告诉记者,在造价不菲的蓝色钢棚下,分别有两个墓地。其中,北侧的是1号墓,正在挖掘当中,是否为曹操的陪葬大臣之墓,或者有无其他的考古发现,尚待考证确认;南侧为2号墓,已确定为曹操墓。

    在出土的多件文物中,一颗晶莹剔透的水晶珠,让潘伟斌印象深刻,“这是出土文物中的精品”。他用“非常非常精美”来形容这颗珍贵的水晶珠。那么,它是不是曹操安葬时口中所含的物品?对此,潘伟斌表示,这个仍有待考证。另外,墓内还发现了大量的铠甲碎片,专家打算利用高科技复原曹操的铠甲,根据出土的人头骨,准备复原曹操的头部。

    在发现曹操墓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情。

    1998年4月,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西北0.5公里处的一个砖场,该村村民徐玉超起土时挖出一块墓志。这块墓志埋在地下2米深处,高20.7厘米、宽31.3厘米,魏书志文,共14行126字。

    根据墓志志文,墓主为卒于后赵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的鲁潜,其官至后赵大仆卿都尉,正三品官员,属于朝廷的重臣级别。令人震惊的是,志文提到了鲁潜墓距魏武帝陵的方位与距离:“(鲁潜)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

    有学者认为,墓志当中所说的魏武帝陵,应该就是高陵(西陵),高决桥应该为高穴桥,古代“决”通“穴”,这说明曹操的墓地应该在西高穴村附近。而根据换算,推断鲁潜墓距离曹操墓只有300多米远,只要鲁潜墓墓址确定下来,曹操墓的范围就基本可以圈定了。但遗憾的是,村民并没有发现鲁潜墓葬。但即使这样,该发现也让认为曹操墓在安阳的考古工作人员兴奋不已。

    【释疑】专家否认72座疑冢传说

    历史上,帝王的陵寝内一般都陪葬了数不尽的财宝。然而,曹操对自己的身后事却明确提出了“薄葬”。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六月,颁布《终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他明确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陵上不堆土,不植树。

    两年后,曹操死于洛阳,临死前又颁布《遗令》:“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岗,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还进一步交代家人:“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

    那么曹操墓到底是在哪里呢?在此后上千年内,一直是个不解的谜,各种说法不一。七十二疑冢、许昌城外、漳河水底、铜雀台下……但大多或记载于野史,或系民间传说,经不起科学推敲。河北省磁县的古墓群,一直也被坊间流传为曹操七十二疑冢,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汉魏室主任、著名汉魏史学家梁满仓明确表态:“所谓曹操的七十二疑冢,是民间一种没有根据的传说。”

    梁满仓说,第一,这种说法没有实物依据,河北省磁县传说有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但经过专家考证,这片古墓,实际上是北魏时期的墓葬群,而且确切数字也不是72座,疑冢之说完全不足信。第二,该说法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据考证,所谓72疑冢一说,是宋代以后才出现的。《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明显丑化了曹操形象,使得曹操所谓的奸诈形象广为流传,72疑冢的说法,从另一方面而言,也迎合了曹操的这种形象。目前,考古界也尚未发现曹操的疑冢。

    那么,曹操为何要求薄葬呢?梁满仓表示,史料记载,为筹集军饷,曹操也曾干过盗墓的勾当,坟墓被盗后,往往是尸骨纵横的场面。因此,再理解曹操“薄葬”的要求也就不难了。在古代盗墓活动猖獗的情况下,曹操的“薄葬”,不失为保护墓葬的一种好办法。  历史上,曾有曹操七十二疑冢的传说,专家是如何看待这种说法的呢?曹操墓内到底是什么样子?在召开新闻发布会之前,今报记者获准深入地下十余米,探访地宫,为读者展现真正的曹操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0

好友

403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UID
2586
帖子
3464
主题
88
精华
2
积分
4036
威望
4036
金钱
1335 分
阅读权限
90
在线时间
166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8
最后登录
2017-12-21
3#
发表于 2009-12-28 11:51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曹操高陵墓墓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0

好友

403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UID
2586
帖子
3464
主题
88
精华
2
积分
4036
威望
4036
金钱
1335 分
阅读权限
90
在线时间
166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8
最后登录
2017-12-21
4#
发表于 2009-12-28 11:54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曹操高崚墓出土的刻铭石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0

好友

403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UID
2586
帖子
3464
主题
88
精华
2
积分
4036
威望
4036
金钱
1335 分
阅读权限
90
在线时间
166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8
最后登录
2017-12-21
5#
发表于 2009-12-28 11:58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曹操墓出土的刻铭石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0

好友

437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UID
478
帖子
4290
主题
20
精华
1
积分
4377
威望
4377
金钱
1377 分
阅读权限
9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8
最后登录
2011-8-5
6#
发表于 2009-12-28 13:09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坐沙发细品曹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主题

5

好友

9558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3177
帖子
7940
主题
190
精华
5
积分
9558
威望
9558
金钱
5598 分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530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5-4
最后登录
2017-12-16

志愿者勋章 水利劳模 贡献勋章

7#
发表于 2009-12-28 14:39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驴友们今后有了好去处。还可惜,曹孟德一世英雄,而今却被不孝子孙盗的七零八落。一抔黄土难掩风流。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0

好友

739

积分

版主

Rank: 8Rank: 8

UID
3929
帖子
598
主题
37
精华
0
积分
739
威望
739
金钱
737 分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3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15
最后登录
2017-11-20
8#
发表于 2009-12-28 15:45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呵呵,想当初为筹集军费,曹操派手下校尉遍盗汉墓,从此后世上就有了‘摸金校尉’这一称呼。时至今日,这盗墓的祖宗自己的长息之地却被后世的‘校尉’子孙们钻了进去。冥冥之中,果然自有报应。然,这位一世枭雄恐怕早已对自己的后事有所预料,薄葬之举即可证明这位无冕之帝并不把死后会怎样放在眼里。鬼神之说,又怎能骗得过这些历史上有数的风云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0

好友

12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764
帖子
109
主题
24
精华
0
积分
121
威望
130
金钱
221 分
阅读权限
1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2
最后登录
2011-4-5
9#
发表于 2009-12-28 15:53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希望早点开放,去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0

好友

98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UID
45
帖子
945
主题
32
精华
0
积分
980
威望
980
金钱
992 分
阅读权限
50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7
最后登录
2013-1-2
10#
发表于 2009-12-29 10:13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曹操盗墓比鬼吹灯精彩 盗墓防盗都专业(图)

<!-- 来源 时间 st --><DIV class=sourceTime><DIV class=l><DIV class="function clear"><DIV class=r><DIV class=fontSize id=fs16 style="DISPLAY: none"><A target=_blank href="javascript:doZoom(12)"></DIV></DIV></DIV><!-- 功能 end --><!-- 正文 st --></DIV></DIV><DIV class="text clear" id=contentText>

  曹操高陵日前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得到考古确认,图为曹操高陵墓门。 中新社发 古研 摄

  首创军中“盗墓办公室”,设立“发丘中郎将”与“摸金校尉”

  曹操盗墓比“鬼吹灯”还精彩

  盗墓,说起来总是见不得人的猥琐之事。可是,在汉末,居然出了一位盗墓中的王者——曾被汉献帝刘协封为“魏王”的曹操。

  为保证盗墓有组织、高效率,曹操在自己的军中成立了类似“盗墓办公室”这样的机构。这是中国盗墓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军方盗墓机构。曹操盗墓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盗到黄金、白银什么的,为自己的部队提供财源。

  亲临现场指挥盗墓

  曹操盗墓,如果不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揭露了事件真相,恐怕就没人知道了。在陈琳所作的檄文里,写到曹操盗刘武墓时,有三条信息相当重要:

  1.盗墓时,曹操是亲临现场指挥取宝的。这在历史上的盗墓名人中比较少见,这些人一般都是由手下去操办。

  2.在军中设置了专职盗墓机构,设置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中国盗墓史上第一次出现专业的盗墓名词,这是鲜见的。

  3.曹操盗墓非常狠和彻底,“所过隳突,无骸不露”。隳突(huītū)就是破坏的意思,破坏得很彻底,这也是盗墓者的典型性行为之一。<!--page--> “发丘”与“摸金校尉”

  曹操盗墓时设“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来历一直是谜,很可能是曹操的一时戏言,也可能是陈琳的比喻说法。但在这以后,一直到今天,“发丘”和“摸金”还代表着盗墓。那么,“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到底是什么意思?

  “中郎将”和“校尉”,都是古代的军中职位,“中郎将”在汉代是皇帝身边的亲信红人,统领皇帝的侍卫,御前将军。相当于今天专门担任京城和国家领导人安全工作的警备司令,级别很高,也很重要,是皇帝的嫡系人马,非一般人能担任。“校尉”,在战国末期已有此官职,秦汉时为部队中的中级军官,级别比中郎将低很多,“中郎将”是指挥官,“校尉”是具体办事的头儿。“发丘”,就是盗墓,自然“发丘中郎将”就是盗墓大队长;“摸金”指到墓中寻找宝物,“摸金校尉”顾名思义,就是带着一伙盗墓者干具体事的盗墓小队长。

  盗墓手段成千古之谜

  要说曹操盗得最著名的墓冢,当属芒砀山汉梁孝王刘武和李王后的陵墓,这也是梁孝陵被盗的最早记录。曹操盗墓时不可能不考虑社会的感受,所以他应该是有借口的。那么,曹操以何名义盗掘了刘武的墓?大家都知道,1928年民国时期,军阀孙殿英盗清东陵时,是借军事演习的名义进去的。曹操会不会这样?唐代大文人欧阳询等编撰的《艺文类聚·宝玉部上》(卷八十三),转引《曹操别传》称,“操别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天子闻之哀泣”。曹操盗刘武墓非常成功,而让考古专家不解的是,梁孝王墓的墓道都是用上千公斤的巨石封死的,那时没有大型的起重设备,曹操手下是靠什么打开陵墓,盗出这些财宝的?没有人能说得清,这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盗墓多了,提倡薄葬

  可能是看到了厚葬的弊端和被人盗掘的险境,曹操生前提倡薄葬。

  《三国志·魏书》记载,公元218年曹操颁布《终令》,即遗嘱,表示陵址要选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树”,陵内“无藏金玉珍宝”。为防止盗掘,曹操还建了好多疑冢并施行密葬。成书于南宋时期的《舆地纪胜》中称:“曹操殁后恐人发其冢,乃设疑冢七十二。”看来,曹操防盗墓与盗墓都很专业。综合<!--page-->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曹操

  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曹操文采武略俱全。身居战乱之际的他,行军打仗“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他曾写了一部十多万字的“兵书”。曹操的自身武艺也很高强,尤其擅长打猎,曾经一天射得63只野鸡。此外,曹操的文学造诣也很深,“御军三十馀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曹操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一个既重情又好色的人

  曹操有多少女人,已经无法统计。被曹操立为王后的是卞夫人,她原是个歌舞伎,20岁被操收纳为妾。结发妻丁夫人被废之后,卞遂成为正室。曹操能够把一个歌舞伎出身的女人立为王后,而且终身相伴,配合默契,用情也算难能可贵了。曹操在征宛城时,将张绣的婶子邹氏收纳为妾。

  曹操对于乐伎姬妆宠爱备至,但有个前提,必须乖乖地侍候。有次曹操睡午觉,命宠妾到某时辰叫醒他。当时辰到时,宠妾见曹丞相睡得正熟,没叫醒他,等曹操醒来,立即将这个宠妾用乱棍打死了。

  一个死得“不明不白”的人

  曹操他残暴多疑,多疑则伤心,最明显也最严重的就是他的头痛之症。晚年他有次感到头痛难忍。请华佗诊脉视病,华佗建议他“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多疑而心狠的曹操以为华佗害他,使华佗死于狱中。华佗被杀后,曹操又遇几次惊骇,幻见被他残杀的马腾父子、伏皇后、董贵人、二皇子等20余人,浑身血污,前来索命。曹操病势加剧,更觉头目昏眩。次日又觉气冲上焦,目不见物,不多时便气绝而死,寿年66岁。

  一个生前抠死后寒酸的人

  与其他的帝王将相相比,曹操墓要寒酸得多。专家解释说,薄葬制是曹操生前一直提倡的。一跟他早年参与过盗墓活动,亲眼目睹不少坟墓被盗后尸骨狼藉有关。二是跟他一直提倡的节俭生活有关。据说他10年只盖一条被子,死的时候穿的衣服上还打着补丁。三国名将陆逊的孙子陆云当年在铜雀台见到的曹操遗物:除了曹操盖过的被褥、使用的腰扇、裹发巾以外,有几件东西倒是让人颇感意外,一个是曹操在当时居然用上了牙签一样的东西来剔牙!曾听闻曹操生活俭朴,使用过的“牙签”也不肯丢弃,在这里得到了验证。

  张 筠 综 合<!--page--> -延伸阅读

  三国三雄魂归何处

  孙权墓 可能就在南京梅花山

  昨日,传来曹操墓在河南安阳被发现,震惊了中外。然而作为三国时期三雄之一的吴王孙权墓准确位置至今仍然还是一个谜。众人对在南京梅花山这一说法则深信不疑。大概是南京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当年朱元璋自己选择墓址时,他的一些臣子提出,墓址离孙权的孙陵岗太近,是不是把孙权陵墓迁走?朱元璋说:“孙权与蜀魏形成三足鼎立,算得是个英雄。就留下他为我看守墓道吧。”

  “传说归传说,可一直没有考古证据。”昨日,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告诉记者,2006年,在与江苏地震局有关专家合作开展《江苏六朝帝王陵考古调查与研究》时,课题组对整个梅花山进行了勘探。结果表明,在现在的梅花山博爱阁下面发现有人为构筑物。发现了一处结构类似古时墓穴的封门墙。它整体呈“甲”字形状分布,后来发现有喇叭形路口,上层是夯土,下层是黄土,明显是人为构筑物,这种往山里开挖的构造和汉代帝王陵墓的建造方式相似。梅花山之名源于上世纪30年代民国政府遍植梅花时,此前这里皆称孙陵岗或吴王坟。

  因此,“六朝王陵”课题组在梅花山内发现的大墓,与明初建明孝陵时朱元璋留下墓中孙权为自己“看墓”的传说是相吻合的。在建孝陵时,孙陵仍在原地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样一来,明孝陵的神道不得不绕过孙陵岗,这也就是神道为什么不是笔直的原因。不过,考古专家认为,由于国家文物局目前禁止对帝陵发掘,现在还无法窥见孙权墓的全貌。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孙权墓的秘密将继续在地下埋藏下去。蔡震

  刘备墓 下落有三种说法

  刘备公元223年殂于四川奉节永安宫,但是他最后身葬何处却是众说纷纭,其主要有刘备死葬成都、刘备死葬奉节和刘备死葬彭山三种说法。

  一说刘备墓位于成都市武侯祠内之正殿西侧,史称惠陵。后主从诸葛亮之意,先后将甘、吴两位夫人合葬于此。陵墓建筑,由照壁、栅栏门、神道、寝殿等组成。《三国志》中记载,1700多年前的夏天,刘备死在奉节,随后被运往成都安葬。

  第二种说法,郭沫若1961年在奉节考察时认为:刘备死在气温极高的夏天,当时交通很不方便,从奉节到成都逆水而上至少也要30多天时间,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尸体肯定会腐坏。因此他认为,刘备墓在奉节的可能性比较大。1982年,安徽物理探测所发现夔州宾馆地下有18米的空洞,并有金属反应,推测可能是金属随葬品。南宋学士任渊所作《重修先主庙记》中也说,成都惠陵只是弓剑墓,不是真墓。

  另一种说法认为刘备墓在四川彭山的莲花坝。彭山牧马乡的莲花村自古就有皇坟的传说,这里的皇坟被周围9座小山丘环抱着,当地人称为莲花的9片花瓣,而皇坟正处在中心,被称为“莲心”。</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8-15 05:59 , Processed in 0.10482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