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侦察大队二中队fficeffice" /> 典朗东南地区伏击捕俘战斗 (1985年6月27日至29日) 1985年6月28日,第七侦察大队二中队33人,在典朗东南地区成功地组织了一次伏击捕俘战斗。生俘越孟康县大队一营三连上等兵2名,缴获苏式冲锋枪2支,匕首2把,子弹54发,手雷1枚,越币150元。我未放一枪一弹,无一伤亡。通过审俘,查明了孟康县大队编制、装备、兵力部署等重要情况。 一、情况与任务 典朗位于越孟康县新马街东北,距国境线0.6公里。该地区地形复杂,植被茂密,山高岭峻,陡崖较多,高差达1000余米。以斋河为界,以西为越方。斋河宽40余米,水深1—2.5米,水流湍急。 侦察发现,花西盼驻有越军一个营,1082高地为敌前沿哨所。敌活动猖獗,常派小股兵力从典朗东南小路经1号界渗入我境进行侦察袭扰。为维护边境地区安全,进一步查明该地区敌兵力部署、阵地编成和打击敌人嚣张气焰,我部决心在1号界地区寻找战机、捕捉俘虏。 二、组织准备 1、实施不间断侦察 5月20日、我侦察队分别在1356.5高地、1342高地开设了基本观察所。26日又派出3个小组对地形、民情、敌情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查,并先后组织了15次低近侦察。发现典朗至仑山悬崖下有一条小路,常有2—6名带枪越军每天6时至11时、17时至19时下山,且边行进、边观察搜索、警惕性很高。有时越军也化装成边民、进入我境埋设地雷、抢我民财。通过一个多月的不间断侦察,查明了新马街地区越军前沿部署、阵地编成、地雷布设和地形等情况。 2、确定战斗编组及兵力部署 6月9日、根据掌握的情况,我侦察队研究制定了伏击捕俘方案:组织一个侦察群,并使用中队长马振祥研制的“鬼子懵”(用黑色火药制成的烟火发射器),在典朗东南地区设伏,力争打无声战斗。侦察群编为4个组,分队长项旭平带侦察员9人,携带微声冲锋枪6支,冲锋枪4支,861电台1部,7013对讲机4部,组成捕俘组,在典朗东南400米处敌必经小路设伏,捕捉俘虏;副队长张海利、军医刘英杰等5人、携带手枪1支,冲锋枪4支,861电台1部,组成救护组,配置在1号界碑南侧,随时准备前出,抢救伤俘、伤员;参谋朱海平带11人,携带轻型冲锋枪4支,冲锋枪8支,861电台、10瓦单边带电台各1部,组成接应组,配置在岩龙山东南950米处,随时准备支援、接应捕俘组的行动;队长马振祥、副教导员曹志振等6人,携带手枪1支、冲锋枪4支、机枪1挺、861电台、10瓦单边带电台各1部、望远镜2具,组成指挥、掩护组,配置在1号界碑北侧,指挥和掩护侦察群的行动。 3、组织模拟训练 方案确定后、除少数人员继续在1号界地区实施不间断观察、掌握情况外,侦察队按战斗编组,在驻地附近选择了与作战地区相似的地形,携带与作战相同的装备,重点演练了走、藏、打、抓、联、撤6个课题,并挑选5名假设敌,按预想情况进行了反复多变的对抗演练。还重点进行了捕俘手与“鬼子懵”的协同动作训练。经战斗动员和侦察队领导多次检查验收,人人达到了敌情明、地形明、任务明、打法明、协同动作和联络信、记号明。 [此帖子已被 bj212 在 2013-2-3 12:57:43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