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YOURNET.CN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6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错“鬼道”行

[复制链接]

24

主题

0

好友

3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UID
4083
帖子
333
主题
24
精华
0
积分
358
威望
358
金钱
360 分
阅读权限
35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2-7
最后登录
2012-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7 20: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两错“鬼道”行

一、错上“老石台”

522周六,相约十四人骑车去“大鬼道”探山。早上六点半在矿务局俱乐部汇齐,穿过峰峰镇立合村的鼓山洞,沿山边小路到03厂,顺环行铁路奔北响堂,再顺山根的路,过了“枣树荒”很快就到了进入“鬼道”的路口。将驴儿寄存在路口的养鸡场内,只带上了水和食品,迎着丽日,伴着微风,一行人说说笑笑就走进了人们所说的“大鬼道”之入口。

与我们从外面看到的有些不同的是:这里的植被比较茂密,从乱石滩的沟底往上走,荆条、荆棘、圪针、山藤等这些灌木明显地比其他地方的要高许多,我们只能在前人走过的“路”里往上钻,看不到土,石滩里,岩缝中长出来的灌木竟有两三米高,在这里行走,没有一丝的风,脚下尽坎坷,身边多荆棘、头上有山藤,我们是手脚并用,连钻带爬,总算到了第一个跌水台下。

可算是看到天了,钻出灌木丛,感到了风的凉爽,前面是有十几米长的一处石坡,最高处不过三米的一个口,长年的山水就是从这儿一泻而下。回头望去,很窄的山道口被一片绿色铺严,两边石壁陡,在这里稍稍喘了口气,就向上攀。

从第一个跌口向里是个“S”拐,按老话说:是个很大的“锅坳旯”,在向东北的方向又是一个很窄的岩缝,有一米来宽,从网友们的照片上见过,这就是人们叫做“一线天”的大缝隙,就算是第二个跌水台下。

先由几位身手好的朋友攀上去,把绳索放下来,其他人再一个一个地相互或托或拉或拽着、依次攀上,在少登没抓的地方,绳索的确很有用,过了“一线天”就到了里面的一个岔口。左手方向的沟大约是东北,右手方向的沟大约是南。我们决定先走右边,然后回来从左边出去,大约能通到“小鬼道”,从那儿返回结束活动。

沟里边的植被更加茂密,让我们钻过的空隙更窄小,背包时常被挂住,脸也时不时地被摇晃的枝条打着,手臂上也不时地被荆条抽打,还有的划出了血道道。风也吹不到,闷热的很,衣服全湿透了,渴了补水,喝了水流汗。谁要是想发汗、想减肥、想排毒,我看这个地方就挺好的,准保有效。

这样走着就到了谷底,前面没了“路”。王平向左,李队向右,前去探路,最终大队人马在沟底受不了闷热,通过喊话,大家跟随李队向右(也就是偏西)攀爬,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又看到了蓝天,到了一处有七八十米长的断崖下面。这有人停留过的痕迹,因为我们看到顺悬崖根垒着有不太高的石头围墙,想是曾经有人在这里过羊,从飘落的尘土来看,已经有很多年没再用过了,因为连一星点的羊粪也看不到。人困马乏,我们也顾不得什么干净不干净了,随地而坐,这时已经快中午一点了,开吃吧。只是王平一个人在沟的那一厢,大家喊了一回,听到的只是山谷的回音,联络不上……。

后来才知道,王平一个人沿着山坳,下到最底处,然后又攀到了我们所在崖头上方的山顶上了,这老兄可真够猛的,我实在太佩服他的体力和速度了,他说在最底处还看到了有苇子,我想,这山坳里即便没有水塘,也该会有一片湿地的吧,要不苇子这东西是不会生长在这里的。

吃饱喝足,体力有所恢复,看来要回去再走左手的沟是不可能了,李队决定带大家向上攀,一定要与王平汇合。大家绕过断崖,斜刺里向上攀爬,边走边喊,终于有了回声,王平在山顶上向我们招手,看见了,看见了,大家惊喜若狂。虽然只有五六十米的距离,要知道这可是在山里,那真是望山跑死马呀,又是好一阵子的攀登,终于走到了一起。经过李队的察看,才知道我们从“大鬼道”的谷底上到了老石台北边的山梁上。往南几十米就是鼓山的第三高峰“老石台”了,于是我们就有了登上“老石台”的想法。

沿着山梁向南有条小路,因为来这里登山的人还算比较多的,所以就有了比较好走的山路。来到老石台的南面,右边有一条石缝可以上到顶峰,其他地方都峭壁悬崖,“老石台”的确有点像是个方台子,有十来米高吧,(我估摸得不一定准)。在这里有几位队员真的是太累了,放弃了登顶,我们就把所带的行囊放了下来,轻装上阵。先上去六人,当然有我,我就在上面站在悬崖边上向下招呼他们,还给他们拍照,在我的忽悠下,又有三人艰难地钻了上来。

上边的确是别有一番风景,面积不大的台上也有人来高的灌木丛,平平的岩石上非常干净,除了有几个被丢弃的矿泉水瓶子以外,这里还确实很干净的。我们都拍了片片,还拍了两张合影。李队还指给我们看,鼓山的五大景:南看是“小风门”,东看是“凤凰台”,北看是“草帽山”,脚下是“老石台”,下面是我们来时走过的“大鬼道”。其正南方向那边就是很有名气的“北响堂风景区”了,李队还说了“南响堂”“皇姑庵”,“水浴寺”“小鬼道”等四处合起来应该叫做鼓山的十大景点。我们一致鼓掌通过,哈哈,妙哉,哈哈哈哈……

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这话一点不假。顺着前人走过多次的路,顶着似火的骄阳,我拄着“大行”给我的手杖,在李队的照顾下,我一步一步地挪下山来,我的腿已经是有点打颤了。没能安原计划行动,从这儿下来就是“枣树荒”,距我们存车的地方还三公里的路,还得开动两条腿,在平平的柏油路进行丈量。

下午四点二十八分我们各自认领了自己的驴,回去的路是顺风漫下坡,驴们个顶个地撒了欢,十来分钟竟窜到了邢都公路口,再一次集合休整,李队进行了简短的总结,并要求在公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原路返回。

这时的太阳光也没那么毒了,大路平坡加上归心似箭,不一会儿就看到了早晨穿过的鼓山洞口了。

二、错出“正南峪”

上次探试性上山走“大鬼道”,结果从“老石台”下来了,总想要重走一次,从“小鬼道”回来。李队也是这样想的,正好想到一起了。于是就联络人,定时间地点。本想这次肯定人不会再多了,因为上次累的够呛了嘛,原想有六七个人就行,队伍精干,速度会快一些。

65,风和日丽,天不算太热。还是六点半出发,老地方集合,我约了四个人,正点准时到了。一看,我的乖乖,十好几辆车子,大家相互问好,和走来观看的熟人说着话,635上驴。

在第二个集合点,本来说有两个人在等,到了一看,再兴哥又约了银洲等六位老朋好友在等我们。这样以来正好二十个人结伴同行。

大家非常高兴,新朋友老友一起,在立合村学校前李队做了活动情况的说明和注意事项,大家也作了互相的介绍,然后开始行动。路还是老路,九点10分就到了上次存车的地方,在左老板的养殖场。把车存放好就开始进山。

这次进山,人多热闹,队伍中年纪最小的也有40多岁了,年纪最大的是我们李队的老爸,我们的李连生大爷,他今年84岁了。当听说我们去上“大鬼道”时,就跟李队商量要一同前往。原来这位老爷子在峰峰工作多年,又是医务工作者,曾带领人员多次到山里采药。60年来走遍了鼓山的一个个山头,还就是没走过“大鬼道”,这次老爷子要填补一下空白,李队知道老人的腿脚还行,就答应了,李队的哥哥卫鸽老兄也一起同行。其实我们都不是太放心的,毕竟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呀,但既来之,则安之。大家都操点心,把老爷子照顾好就行了,这是我们的共识,所以我和双龙等人总是前后与李队哥俩和老人家同行。

从上次的入口进去,一路欢声笑语,在那第一个“跌水台”的地方,二十个人的队伍就拉开了距离,我走在最后。银洲老弟用他的专用工具锯了几根手,给体力弱的队友使用,我们正走间,从山涧中传来了优扬的琴声,这让我感到非常意外,因为我们出来多次,这是第一次遇到听到这么好听的琴声。是不是又遇上其他上山的团队了?抬头望去,我们在在寻找“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这欢快的曲子是从那里传来的。哟呵,只见再兴老兄洋洋自得地坐在一处石头上,手捧口琴,摇头晃脑地吹奏,脚丫子还一颠一颠地打着拍子,那神态,那姿势,的确像回到了我们的学生时代。优美的曲子羸得了一阵掌声和叫好声,当我们全部攀上这第一道坎后,就到了“一线天”下边的那个大“锅坳旯”。在这地方进行休息,拍照,补充营养和水。然后陆续相互搀扶着攀上了一线天。

又走到岔口的地方了,这次向左边前进,仍是在灌木丛中钻行。

看来这才是正道,到这儿游玩的人是比较多的,因为这条小道比前一次我们走的那边要宽一些,但灌木丛也很茂密,李大伯时不时地还给我们讲些草药知识,老人家自己背着个工具兜,里面有手锯,修枝剪,小斧子等工具。我们要替他背着,老人还不让人帮,坚持自己背在身上,在一棵他认为可作手的山木前,老人很熟练地锯下了一根棍,用剪子稍稍作了点修整,就成了一根很合手的手

顺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拨开枝繁叶茂的荆棘,迈过高低不平的乱石,躲开拽人衣裳的圪针,一行人慢慢地走出了谷底,渐渐地上到了上次我们看到的凤凰台下。一座不可绕行的山峰当住了去路,必须得翻过它,我们真为84岁的老人担心,只听老人说了声“没事,能上”,竟带头向峰顶攀去,这时李队是紧随其后,做好保护。我们一个接一个地攀爬上去,山头是一个接一个,上了这个就得下去拐个小弯再上另一个,还有一处叫“一步跳”的一个小涧,如果体力好的话,本来一步就可以跨过去的,只是我的体力不行,只好下到一个底一点的台边,由卫鸽老兄伸过手来,我借着拉力才跳过去。还有的队友是下到底,再爬上去。当然很多队友都是一跃而过,很是轻松的。由于我的位置靠后,我没看到李老伯是如何过涧的。

二十个人一溜长蛇队开到了凤凰台的东侧,这时已经1点了,李队宣布开始午餐。我们各自打开各自的行包,拿出所带的食品,相互谦让着席地而坐,吹着习习的山风,欣赏着秀丽的山景,开饭了。野餐吃得很快,总共也就用了大约半个钟点,完了就整理行装,1:40开始行动,按计划从小鬼道出山,回到我们存车的地方。

张哥体力好,行动迅速,上路就走就到前面去了。休息起来后,我感到反而没力气了,就和两名女队友、李队,陪李大爷走在最后。这边的下坡路不好走,山石风化的历害,路很滑,很难走,我们只能侧着身,等一只脚踩稳喽,另一只脚才敢动,行动很慢,与前头的人相距越来越远。后来由于山回路转,远远的竟看不到了人影了。在一处岔口处,我们不知道该往那边走了,经过高声呼喊,我们的人已经向右边的路去了,我们就向右边的路追赶过去。

可能是从这个地方开始,我们犯了一个方向性的错误,沿着前人走出的山路,二十个人汇齐了,走在最前边的张哥说,刚过的那个村是正南峪村,再往前面出山就到薛村矿了。呵呵哈哈,真的是南辕北辙啦,艰难地一路下得山来,我们竟然跑到了岭东来了。走“小鬼道”吗?行,向西翻过这座山便是啊!

这时已经是下午三点了,骄阳似火,最要命的是水快喝光了。怎么办?两个方案,一个是从这儿出山,打车绕远到岭西去骑车,一个是再开动每个人的两条腿,翻山回去。看看这山,看看这时间,谁也没说话。这时我们争求李大伯的意见,老爷子说,“走吧”,我们说,“你老人家行吗”,“没事,走吧”。84岁的人说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这些48岁的人还能说啥?走吧!

气可鼓不可泄,在李大伯的精神鼓舞下,大家异口同声:走!

在几位热心的村民的指点下,我们开始再向西山行。按村民的指点,在山民的汲水点,我们饱饮了一通,并灌满了水壶带足。有了水人的精神为之一振,时间关系,不能再走走停停了,要加快速度赶路。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往回去的山路进发,上山的途中没有停留,一鼓作气爬上山梁,再往下就是“小鬼道”了,这时我们遇上了从邯郸过来的一队人马。这些人是早晨从邯郸乘环行车到和村站下车,然后走和我们一样的路上山,再从“小鬼道”下山,然后再乘环行车回邯郸。他们走的是正路,所以上山比我们晚,却在这里和我们相会了。当听说我们一起来的有位耄耋老人时,都非常敬佩,纷纷邀请和老爷子合影。一番交谈之后,两队合为一处,说说笑笑,一同进入了“小鬼道”。

“小鬼道”比“大鬼道”好走一些,虽是灌木茂密,但相对要宽的多,因为走的人多了,所以原来一些较为险要的地方,被一些好心人用石头填上了,失去了其原有的鬼斧神工之风貌,但也的确给人留下了一些好心办错事的遗憾。

山谷中时时地传来非常悦耳的鸟鸣声,在开阔的地方,还可以看到陡峭的山崖上,形象各异的岩石:有的如哪吒探海,有的像猴子拜月,还有的似雄狮昂首,又都有摇摇欲坠之势,甚是险要。沟里还是比较凉爽的,只是时间紧迫,真的无暇欣赏,只能匆匆赶路。

六点钟,我们两队人马走出了山谷,他们要赶火车,和我们挥手而别。我们各自认驴,又是一鼓作气,打道回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24

主题

0

好友

3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UID
4083
帖子
333
主题
24
精华
0
积分
358
威望
358
金钱
360 分
阅读权限
35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2-7
最后登录
2012-8-9
2#
发表于 2010-6-24 15:42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0

好友

50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2530
帖子
487
主题
15
精华
0
积分
502
威望
502
金钱
502 分
阅读权限
1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24
最后登录
2011-3-30
3#
发表于 2010-6-24 18:42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插入等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好友

6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3030
帖子
614
主题
5
精华
0
积分
619
威望
619
金钱
619 分
阅读权限
1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8
最后登录
2012-8-29
4#
发表于 2010-6-24 23:13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8-12 01:30 , Processed in 0.09929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