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让我感动的战友写的《读后感》,特推荐分享。 为了被社会忘却的记忆——“让历史告诉未来”读后感fficeffice\" /> 肖静章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月的时间是微不足道的,瞬间就淹没在嘈杂的时间洪流中。但对一个曾经在这一时段里亲历一场生死难料的历史事件中的人来说,是一辈子都无法忘怀甚至是痛苦的记忆。 每年的2月17日是对越自卫还击战开战的纪念日,也是刻骨铭心的记忆日。今年恰逢又是1979年至2014年三十五周年的纪念日,传统的中国人对五和十的数字都有着特殊的眷恋。正在着手准备开展今年纪念活动的我,在开战日前的2月12日,有幸读到了曾沙战友历时十年编写的“让历史告诉未来”长篇自传体纪实回忆录,它让我再次打开了尘封以久的战争记忆。 2月12日下午,当我接到快递公司送来的沉甸甸的书籍邮件,一种复杂的说不出的心情使我不忍打开,直到晚饭后坐在桌前打开电脑里365团的QQ群时,我才告诉黄宝安战友书己收到。他随即问我阅读后的感觉如何,这时我才赶紧拿起剪刀拆封。打开包装后,一本封面书名《让历史告诉未来——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亲历记》的回忆录立马映入眼帘,里面12帧历史照片衬托着一枚纪念章的封面画页一下就把我带回战火纷飞的战场。打开书页后就再也放不下来,手指不由自主地快速地翻看着,屋外兴宁市特有的响丁节的烟花爆竹声慢慢在我的耳中变成了枪炮声在炸响,陡峭的山峦、崎岖的冲锋道路,界碑、铁丝网、竹尖桩,雷场、冲锋的战友,一幕幕在我脑海中比对着,伴着热泪已分不清是在看书还是在战场,就这样朦朦胧胧直至凌晨才粗略地翻完最后一页。 了不起!曾沙战友十年磨剑,穿越时空,穿透人心。“让历史告诉未来”这本书,不管是亲历者或是后来者,都值得一读,让我们大家都来“奉献给你一段不应该淡忘的回忆,诉说一场你所不知道的中越战争,展现一代军人永恒不朽的历史画面,铭记为国捐躯长眠南疆的喋血英灵。” 曾沙战友我与你有缘,当我看到作序的是兴宁老乡,再后在你“父亲母亲篇”里知道他们也在兴宁休养工作过,且他们的工作的地点离我家只有一公里多,再后又看见我老排长譚国防的感言,一种亲近感悠然而生。我们兴宁及兴宁战友与你有缘,我们兴宁78个好儿郎,当年也是与你一样,当兵入伍就上前线,同样坐了几天闷罐车在崇佐氮肥厂住过,同分在122师各单位参与了这场难忘的战斗,只是我们没你那样幸运分到能够纵观全师战况的岗位,更多的是分在了步兵团,有的还分到了后来成为英雄连队或英雄班里,参与了艰苦卓绝的山地丛林地的战斗,所知道的战况也只是局限在自己的连排之内,我们有的战友还负伤致残,在搭剩坦克围歼朔江之敌战斗中还失去了一位好兄弟——分到364团2连当卫生员的廖智锋战友。通过你的书使我知道了自己连队与其它连队协同作战的各个相连的环节,使大家杂乱无章的记忆串成一个恢宏的战场,我们这帮阿Q们又多了一个个说不完的战斗故事。 也许今后再也不会有如此惨烈的战争了,发自内心的感慨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军人在战场上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新篇章。我们参与的这场自卫还击战,打出了国威军威,开启了中国命运的大转折,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先锋,是强国强军的保障。我们自豪与骄傲。 “历史一往不复。但是,一部可以使后世目击的历史却会永远活着。它在疾流而去时涌起的每一朵浪花,正以目击片断的形式永存于世,使后世的来者可以不断地沉浸于历史的目击之中。” 我会把你的书分享给战友们和兴宁的父老乡亲,再来一次情感的冲击,共同来回忆青葱热血的战斗岁月。 古语: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三十五年过去,我们都步入中老年龄,战争给我们及亲人们带来的伤害只有亲历者自已才能体会得到,愿这场战争的幸存者们福气齐天,愿年过半百的老兵们在政府和社会的继续关爱下能得到更多更好的关怀照顾与尊重!曾沙战友,盼你及各位领导来兴宁做客! (肖静章,兴宁市人。1979年2月17日随122师365团7连3排攻打473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