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歌的趣闻趣事 在永年,人们对吹歌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每逢吹歌表演,都会有数以百计的群众前来欣赏、鼓掌喝彩。但说归说,毕竟没有看到那众人口中“颇为壮观”的场面。然而,却听到了很多有关吹歌的趣闻趣事。 “没有唢呐不上轿”。龙曹村周维锁是五六十年代全国有名的唢呐演奏家。退休后,他回到家乡,继续发挥特长为乡亲们表演唢呐。他生活俭朴,经常穿着在前卫歌舞团工作时发的黄制服吹歌,被乡亲们称谓“黄衣老周”。老周名气大,唢呐吹得也好,不管婚丧嫁娶,乡亲们都要请老周来吹上半天。有一次,离龙曹20多里的刘固村一户嫁女,婆家是邢台褡裢镇(今沙河市)。出嫁那一天,娶亲队伍到了家门口等了半天,可女方就是不上轿,一问才知道必须请“黄衣老周”来吹歌伴嫁才肯上轿,男方只好托人到龙曹请周维锁。结果,老周的一曲《抬花轿》还没有吹完,女方便上了轿。 “争划房基给吹歌”。永年县城临洺关南街的老百姓对周维锁的唢呐情有独钟。因为县城距龙泉有20多里路,当时又缺乏交通工具,请老周来表演极为不便,于是村里的群众便找到村支书,请村支书在村里给老周划一片房基地,把老周的户口落到临洺关。村支书很快就想办法划了片房基地给老周,老周的家搬到了临洺关,南街的群众每天都能听到老周的唢呐声了。很快,西街的群众知道了这件事,就找到村支部,说我们为啥就不能给老周也划一块房基地,让老周来我们这儿住,也经常给我们吹呢。结果,没过多长时间,老周在临洺关西街又多了一个家。 “杨瑚庄夺匾”。杨瑚庄是邯郸县一个村庄,每逢节日,村民都会请各村的吹歌班来吹上几曲,但谁也没有留心到底哪一家吹得最好。2006年,一村民突发奇想,何不来个吹歌大赛比试比试?于是在他的倡议下,村里制作了一块写有“吹歌大王”的牌匾,请观众当评委,把大家认为相对较好的永年县临洺关亮科吹歌班暂时当作擂主,请来河南、山东、清河、磁县、峰峰等地的吹歌班逐一与亮科吹歌班打擂唱“对台戏”,结果亮科吹歌班共打了七次擂,以其音质洪亮、回味无穷、气势恢弘等特点,夺得“吹歌大王”牌匾。 还有一则趣闻说的是,永年吹歌名家为使吹歌贴近生活,经常进猪圈、钻鸡棚,用吹歌模仿动物叫声,可以说是学鸡像鸡,学狗像狗,学鸟像鸟,真假难辨。据说,吹歌名家只要一表演动物叫声,就会招来鸡鸣狗吠、鸟鸣牛叫,热闹异常。 还是那么古朴悠扬 深深折服于永年吹歌无穷的艺术魅力。春节到了,几乎每个村镇都要请吹歌队,那是这样一幅画面:一班吹歌手,围着一堆篝火。一声唢呐响起,刚刚还在旁边说着闲话的人们顿时静了下来,小孩子们也纷纷丢下正在玩的游戏,围拢过来,踮起脚来听。刹那间,时间甚至空气仿佛都静止了,只有声声吹歌传入耳朵。 吹歌用于婚事,常选用《抬花轿》、《满江红》、《洞房赞》等曲牌,而在丧事中,便吹奏《刘备过江》、《将军令》、《哭五更》、《霸王台》等以寄托哀思。 [此帖子已被 离歌 在 2009-2-13 18:49:30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