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河北羚羊 于 2013-9-7 19:55 编辑
白露 今日白露。过了白露就是中秋。 我忽然想起了杜甫的名句,“露从今日白,月是故乡明。”这是杜甫于公元七五九年秋写的《月夜忆舍弟》中的一联句子。这一联名句,其妙处就在于以极普通的字词写出了极美妙的意境,以极普通的事例剖析出了极深刻的哲理,以极平淡的语气表达了极沉郁的腔调。 杜甫一生辗转各地,行径直追驴友。当然,两者的心境自是迥然不同了。驴友是有安生日子不过,执着于奔波;而杜甫则是一心向往安生的日子,却不得不奔波。社会的确进步了,普通人的愿望越来越落实于生活。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一幅生活的沧桑画卷,一阕人生的真挚妙曲,一首中规中矩的律句文章。这就是杜甫的诗。多么好的诗!诗首先是写给自己看的,然后再给别人看。自己看的是心情,别人看的是心境。心心相印,始成社会。 杜甫的悲苦,与“安史之乱”有直接的关系。然而,这并不是说,没有“安史之乱”,杜甫的生活就一定顺畅;其实,影响每个人生活的根本原因是其对生活的认知经验,是他自己的生活哲学。杜甫太尊崇儒家思想了,太诗情画意了,这种心态,在现实社会中,必然常常碰壁。不过也好,杜甫碰了个头破血流,好诗却也像鲜血一样,淌了出来。 后人读杜甫的诗,就像读司马迁的史记,能读出鲜血的味道,所以称之为诗史;就像读孔子的论语,能读出生活的哲理,所以称之为诗圣。 “露从今日白,月是故乡明。”这是中国人的历史,这是中国人的哲理,你感觉到了吗? 回乡下去,看看白露,看看明月,这些,现在城里边都没有,虽然都是白露节,都是中秋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