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1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最可爱的人——对越自卫反击战英雄谱(7)踏着英雄的足迹

[复制链接]

86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00805
帖子
350
主题
86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228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0-8
最后登录
2014-8-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0-16 20: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这个贴子最后由fcglj022在 2005/10/17 12:59pm 第 4 次编辑] [watermark] 踏着英雄的足迹 肖允康 张 武 梁英瑞,广西边防部队某部二十连战士,广东省化州县合江公社北岸大队人。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入伍,一九七六年三月入党。 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攻打越南那行公安屯三一五、三一八高地时,他奋不顾身,三次在敌火力封锁下,用爆破筒扫雷开辟通道。在攻打板兰五四二高地的战斗中,他把炸药包塞进暗堡的射孔,不料被敌人推出来,他毅然拉燃导火索,把炸药包又塞进射孔,并用双手死死顶住,炸毁敌堡,壮烈牺牲。 战后,广西军区党委给他追记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他“战斗英雄”的称号。 梁英瑞手顶炸药包,炸掉敌人的暗堡,用仅有二十五岁的年轻生命换来整个战斗的胜利。报社约我们为梁英瑞写篇报告文学,而且要突出英雄的特点。我们愉快地接受了任务,踏着英雄的足迹去采访,去探索英雄的“特点”。 战友的怀念 我们来到梁英瑞参展市所在的广西边防某团二十连,英雄的战友怀着深深的敬意向我们介绍了梁英瑞献身的经过。 这是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中国人民向越南反动当局讨还血债的战斗打响了。“轰隆”的炮声唤醒了沉睡的黎明,负责攻打那行地区四号高地的边防某团二十连,经过一晚隐蔽接敌,六点二十分准时进入冲击出发阵地,我军急风暴雨般泻向敌阵的炮弹,不断发出巨响,附近几个山头都在仆仆抖动,山顶上火光四射,浓烟滚滚,被炸飞的石头、木块、碎尸“噼里啪啦”落在战士的身边。 潜伏在洼地里的梁英瑞,眼睛睁得大大的,双手把步枪握得铁紧。不知是拂晓的露水,还是身上的汗珠,他两层衣服已是湿漉漉的了。或许是激动,或许什么别的,心里老是“怦怦怦”地跳个不停。听老首长说,打第一仗,再勇敢的战士心里也是打鼓的。梁英瑞没有这个经验,他不断地在心里骂自己:“没出息,还没见到敌人心里就怦怦跳,还想立功当英雄哩。”但又一想,董存瑞那么勇敢,打第一仗十发子弹也没打中一个敌人,再一想,不行!我现在比董存瑞打第一仗时大了近十岁,这十年大米饭就白吃了?他暗暗命令自己:“沉着,沉着!” 不知过了多久,炮火延伸了。部队发起冲锋。梁英瑞想到立功计划里“攻如猛虎”的誓言,“噌”地一步跃出洼地,端起半自动步枪,冲在最前头,三夹子弹打得空空的,等全连占领山头,仔细一清点,三十二具敌尸横七竖八摆在战壕里。 二月二十日,连队向那行地区最后两个支撑点发起攻击。梁英瑞被分配在爆破组,负责扫雷开辟通路。炮弹还在敌阵频频炸响,他抽起爆破筒,蓦地向六、七号高地之间的公路扑去。敌人的机枪从两个山头同时封锁着路面,梁英瑞周围不时跳起一串串土星。他顾不了这许多,拉燃爆破筒往地上一横,滚动身子进入洼地。一声巨响,接着又是几声闷雷,引爆地雷成功了。梁英瑞第一次着实看到了自己的胜利。这时,他简直不知道什么叫害怕,兴奋已占领他整个心中。他立即拉响第二根,第三根,……通路打开了,部队象刮风似的冲上六、七号高地。 战争风云,瞬息万变。正在那行地区战斗胜利结束的那天,越寇从广宁省纠集了一个步兵营、一个榴弹炮营,从我宁明县桐棉公社板兰地区入侵。梁英瑞所在的二十连奉命转战板兰,歼灭入侵之敌。 三月二日,板兰正面的五四二高地出现了几天来少有的宁静。蒙蒙细雨给整个山头染上了一层银色,陡峭的山坡连草尖都不摇动。然而,高地上的敌人并没有睡觉,两道环形战壕里潜藏约一个连的越寇,正在明堡暗堡中支配着他们过敏的神经,探测着我军的动静。 在二号高地堑壕里待命出击的梁英瑞,正靠在炸药包上,望着天空翻动的乌云,已经打过四仗了。从恐惧到无畏,短短几天,他几乎走完了一般人要走一生的历程。该是创立功勋的时候了。想到立功,他倚着炸药包的脑袋自然联想到董存瑞,因为他也象董存瑞打隆化是那样,当上了爆破组长。遇上董存瑞那样紧迫的情况,他也一定会象董存瑞那样勇于献身。 三发红色信号弹升上天空,向五四二高地总攻开始了。配合作战的某部五连,在炮火的掩护下,已开始从左侧向敌人实施佯攻。二十连打主攻的二排,正沿着山洼部迅速向五四二高地迫近。梁英瑞左臂夹着炸药包,右手提着半自动,带领两名爆破手和一名四零火箭筒手,走在全排最前头。战火中成长的梁英瑞,已经能乘着炮弹爆炸的烟雾,指挥爆破组跃进;又能根据子弹呼啸声判断弹道的高低,适时地招呼战友卧倒隐蔽。不到二十分钟,爆破组就冲到离敌人第一道堑壕只有四十米远的地方。 突然,正前方一挺机枪“突突”地响起来,子弹从耳边擦过,梁英瑞把头一埋,抱住炸药包,一滚身,隐蔽在另一个土包后面 。他绕到土包的另一侧,稍稍仰起头,透过稀疏的草丛望去,只见暗堡在一个陡峭的山坡上,上下约有六七米。凭着训练的经验,他小声地下达命令:“单兵向正前方洼地跃进!”那里是火力点死角,离敌虽近,却安全的多。这时梁英瑞才有机会回过头看清楚全排的位置,在爆破组左翼助攻的四班、五班,被暗堡里的重机枪压在一小堆一小堆乱石后面,右翼主攻的六班进展虽快。因为没打掉暗堡也不能贸然冒进。在五四二和五四一高地之间配合作战的五连,本来就遭到五四一高地高射机枪火力袭击,暗堡一开火,又一挺轻机枪压向他们,全连被阻在一片开阔地里,情况十分危急。 这时,四班长谭德照,爬到梁英瑞爆破小组身边,他命令四零火箭筒手陈汉坤立即打掉暗堡! 由于地势下低,陈汉坤选择了几个为止,改变了几种姿势,都无法瞄准暗堡的中心位置,最后只好坐着打出三发,全部从暗堡顶部擦了过去。 听到发射火箭筒弹的声音,敌人察觉了他们。手榴弹象雨点般从堑壕里向洼地投来。梁英瑞和他的战友们趁着手榴弹尚未爆炸的瞬间,又往回扔。一时间,整个洼地像是开了扔玉米棒子的杂耍游戏,爆炸声此起彼伏,人在炸点旁滚来滚去。安全地带已经不安全了,三个爆破手齐向四班长请求,爬上陡坡,炸掉暗堡。只见梁英瑞抢过炸药包往腋下一夹,斩钉截铁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我是老兵,我先上!” 听到这铿锵有力的话语,四班长好像抓到了胜利地把握,欣然命令在左侧的四班:“全力掩护,梁英瑞,上!” 话音未落,梁英瑞象一颗夹风带火的子弹,“嗖”的窜了出去。 敌人的重机枪仍在“突突”的吼叫,堑壕两端打出的子弹也不时从他头顶飞过。梁英瑞用手推着炸药包,在近七十度的陡坡上攀登。陡坡上覆盖着敌人挖共事抛出的浮土,连绵几天的蒙蒙细雨,把浮土浸得透湿,粘糊糊的。梁英瑞就像在面团上爬行,每使劲蹬一步,只能前进十几公分,还没爬到一半,就累得筋疲力尽。只要能前进,他就有信心。约摸爬了一刻钟光景,突然问到一股浓烈的硝烟味,他心里明白,快接近暗堡了,他正要支起身子,把炸药包送上去,不料脚下浮土一垮,滑下了好几米。为了抢回丢掉的时间,他以更快的速度攀登,眼看又要爬到坡顶了,突然从堑壕右侧打过来一个点射,击中他的右大腿,梁英瑞赶紧用手压住伤口。血从指缝间冒出来,把裤腿染红了。他支持不住,顺坡滑了下来。 看到梁英瑞负了伤,四班长立即命令:“第二爆破手杨义雄上!” 梁英瑞听到这话,立即回过头来,松开满是鲜血的右手,朝后面摇了摇,又吃力地响上爬去。他见杨义雄跟着爬上来,立即喝道:“你上来干什么?我能爬上去,你留下在关键时候起作用。”他拒绝了战友的关怀,一步一步地去实现自己的诺言,完成人民交给的使命。 失去一条腿的蹬力,又是第三次向陡坡攀登,有多少难以想象的艰难啊!又见他用左手推着炸药包,右手插进土里,努力控制下滑的身体,左腿蹬一步,右手在向上插进土中,一步一汪血,一步一阵痛,前进!攀登!血是生命之源哪,他却在用血铺路;生命可贵,为了胜利,他在急速地消耗着自己有限的生命。他知道,相当于全身体重 百分之八的血开着口子往外流,是流不了多长时间的。他强迫自己象短跑运动员最后冲刺一样冲上去。 上来了,终于上来了!他已经能清楚地看到正在吐着火舌的暗堡射孔了。只见他腾身跃起,左腿猛力一蹬,两手把炸药包一推,准确地塞进射孔。就在腾出一只手拉导火索的当儿,垂死挣扎的敌人,把炸药包推出来几米。梁英瑞一看不好,立即扑上去抢回炸药包,又要往射孔里塞。突然,他停住了。大概是第一次的教训使他意识到,在敌人往外推炸药包的时候,是腾不出手来拉导火索的,他毅然先拉燃了导火索,等燃了几秒,才往射孔里塞,然后把整个身子都顶上去。相持,艰难的相持,一秒钟过去了,两秒钟过去了,梁英瑞象一尊雕像一动也没有动。为了爬到这里跟敌人较量,差不多耗去了他全部的力气,不!几乎是整个生命。是谁给了梁英瑞这么大的力气?是党!梁英瑞在出征之前给爱人写的最后一封信中留下了这样闪光的字句:“只要有党,我就永远活着,我就有使不完的劲。” 在最艰难的时刻,他回首望着身后的战友,望着祖国关楼上猎猎飘扬的五星红旗,顿时力量倍增。仿佛在他身后有九亿双手支持着他;有九亿双眼睛期望着他。他顶住,死死地顶住,直到导火索燃尽的最后一秒钟…… 一道红光闪过,梁英瑞用他最后的生命化作一声惊天霹雳,把敌人和他们自掘的坟墓一起抛向空中。几百名战士喊道:“为梁英瑞报仇,冲啊!”冲上峰顶,全歼守敌,夺取了五四二高地的胜利。 “董存瑞——梁英瑞”这两个光辉的名字多么相像啊。 踏着英雄的足迹,我们乘车来到梁英瑞生活、战斗过六年的海滨生产基地。基地造纸厂厂长高纪祥同志是梁英瑞入伍后第一任连长。梁英瑞生前给他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 高厂长翻开多年不用的笔记本,一字一板地读了一段话语铮铮的誓言: “我要做一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党把我播向沙漠,就长起抗御风沙的红柳;播向雪山,就开出不畏严寒的雪莲;播向天涯海角,就长成呼啸雷霆的青松,为了实现我们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而献身!” 这是梁英瑞一九七四年五月二十九日入团时写下的誓词,也是他在生产基地六年火热斗争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九七三年一月,梁英瑞应征入伍了。他当上了一名喷火兵。这个身高一米六六,体重四十九公斤,胸围刚八十厘米的瘦条个,怎么能驾驭性格暴跳的喷火器呢。在第一次考核中,一连三枪都吃了烧饼。油一喷出枪口,后坐的枪体就狂跳着横扫到一边去,活像一个“扫帚星”。 “扫帚星”这个传说中的不祥之星,在梁英瑞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连他自己也怀疑能否当好一个喷火兵。高连长看透了梁英瑞的心思,晚饭后领他去海堤上散步,给他讲在解放一江山岛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喷火器大量杀伤敌人,消灭敌人火力点的故事。他对梁英瑞说:“喷火兵是我军向现代化进军的一个新兵种,在未来的战争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臂力小是很难掌握的,但臂力可以练嘛。一个革命战士就要敢于和困难斗争!” 连长铮铮话语,打动了梁英瑞的心。他用连长的话做标尺,亮出了自己从老百姓到战士的差距。 从那以后,他发狠了,六十多斤重的喷火装具背在自己不到一百斤的身上,和同志们一起进行五公里越野跑。气喘、头晕、呕吐,他仍然坚持。为了增强臂力,他找来粗粗的橡皮条,一头拴在树干上,一头拴住喷火枪,双臂向下猛拉,稳住枪体,从坚持十几秒钟练到能坚持五分钟。这中间的距离虽只有四分多钟,可他整整流了三个月的汗水。有道是:磨出来的意志,练出来的硬功,吃“烧饼”的喷火手,已成为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不久上级调他到部队造纸厂当过路工。这是个力气活,每天他把一千多斤煤一锹锹扔进熊熊的炉火上,又一锹锹地把煤渣掏出来。锅炉房的气温高达四十多度,热得像蒸笼一样。人在里面干活,汗水就象拧开了水龙头一样往外淌,可梁英瑞却一声不吭地坚守在炉前。下了班还抽空拉煤渣为部队修路。 过了一段,领导又叫他到造纸车间当操纸工。不到一个月,技术就和老战士不相上下,能够从机器运转的声音来辨别各种故障的信号。一天,机器上的气压达不到规定的压力标准,温度上不来,烘干机内的托浆布开始出现积浆现象。这时出事故的征候。梁英瑞迅速从铁架爬上去,准备用手清除积料。不料,运转的导纸棍把他的手臂卷进烘干机里,一百多度高温的烘缸,立即使他的小臂出现深三度的烧伤。 一个月以后从医院回来,梁英瑞左小臂留下了一道长六寸,宽一寸的伤疤,又红又亮又薄,碰到硬东西就流血。 时隔不久,连队又转为种田了。插秧、拔草、耘田施肥,什么事都离不开一双手,这对梁英瑞是个多么严峻的考验啊!每天劳动回来,他那只被烫掉真皮的左手总是被芒草割出一道道血口,黄水和鲜血不断地往外渗,睡在床上又痒又痛。为了不让同志们发现,他就用塑料薄膜把手裹起来,天天坚持和大家干一样的活。纸究竟包不住火,当伤口溃烂的时候,卫生员揭开了梁英瑞的秘密。 领导上为了照顾他,让他去放牛。他却把轻活变成重活,每天清晨,挑着一对泥萁,把牛群赶上山,晚上带回一担牛粪,腋下还夹着一捆嫩草喂牛犊。六十多头牛在他手上不出两个月喂得膘肥体壮,保证了全连六百多亩地的使用。 过了一年,和梁英瑞同年当兵的战友,纷纷提任班长了,领导却调他去喂猪。饲养五十多头猪,每天光挑水冲猪栏,就要挑一百多担,一天的路程加起来有几十里,可他还种了四分红薯饲料地。忙得他起早贪黑,从未休过一次星期天。两年,他为连队提供了一万七千多斤猪肉。他自己的体重却累得下降了几十斤。 高厂长最后对我们说:“从当喷火兵,到当锅炉工,从当‘工人’到当‘农民’,从当牛倌到当猪倌,梁英瑞行行都干得很出色。他确实是一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党把他撒到哪里,他就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 听了高厂长的介绍,梁英瑞入团志愿书中的铮铮誓言,使我们记起王杰的声音: “我要做一个革命的良种,党和国家把我撒到哪里,我就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撒在沙漠上,我就要长成绿色的长城;撒在荒山上,我就要使荒山变成花果山;撒在田里,我就要长成丰产的庄稼。”啊,王杰——梁英瑞,他们同把自己放在平凡的岗位上,又把自己定在伟大的目标上。梁英瑞,一个纯朴憨厚的王杰式的英雄形象。 乡邻的传颂 踏着英雄的足迹,我们来到了英雄的故乡——广东雷州半岛北部的凌罗江畔的化州县合江公社。 梁英瑞的英雄事迹一登报,英雄的家乡乡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浪潮,冲击着合江公社每一角落,冲击着每一个熟悉梁英瑞的乡邻们的心。他们有多少遐想,多少思念啊!曾经培养过千百个学生的老师,记得梁英瑞;年逾花甲记忆衰退的村中长者没有忘记梁英瑞;曾经被英雄帮助过的旧时同学热烈地赞颂梁英瑞;当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人们如描如绘地把梁英瑞青少年时代的故事,一个个从记忆深处端出来: 梁英瑞九岁那年,毛主席的“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了。学雷锋的热潮象和煦春风,吹遍了合江大地。刚刚踏进学校门不久的梁英瑞,雷锋成了第一个走进他幼小心灵的英雄。他凭着自己对贫下中农朴素的阶级感情,模仿着雷锋的行为做好事。 村里有个五保户叫苏淑琼,年大体弱,丧失了劳动能力,经常缺柴缺水。梁英瑞每天放学以后,就绕道上山,光着脚丫捡柴送到苏阿婆家。一天,半路上一阵大雨,把英瑞浇得全身湿透,苏阿婆见到心痛地说:“英瑞,怎么光着身子,倒把衣服披在柴草上?” 英瑞答道:“阿婆,柴浇湿了,你就烧不熟饭了。你在旧社会吃了很多苦,现在是新社会,我不能再让你吃苦了。”苏阿婆心里一热,老泪滚出眼眶。这两年柴没断过,水没缺过,多亏英瑞帮助啊! 梁英瑞从家里去上学,要路过一条小河,孩子们一到河边就脱掉鞋子,挽起裤腿,蹚着没膝的水过河。年纪小的孩子不敢过,就要绕出三四里走小桥。十三岁的梁英瑞,为了方便小同学,每天上学提前来到小河边,一个个把他们背过河。放了学,他又等在那里,再一个个地背过来。盛夏,汛期一到,河水猛涨,往日能涉过去的河面变得又宽又深。孩子们只能用船渡河上学。一天,梁英瑞穿过拥挤的人群上了船,后面心急的孩子也连跳带蹦拥上来。十一岁的小姑娘杨青,七扭八歪地从跳板向船上跑去,“扑通”一声掉进河里。 “有人落水了!”“快救人哪!”岸上船上的人一起惊叫起来。 小姑娘没有一点水性,仰面朝天,手脚乱扑腾,一个浪头打过来,她“咕咚咕咚”喝了两口水,一下沉到水里。 船上有几个人连忙脱衣服,准备下水。梁英瑞见脱衣服已来不及,把书包一甩,扒开人群,“嗖”地窜入水中,游到小姑娘背后,潜入水中推着她往岸上靠,小姑娘终于安全脱险。等梁英瑞露出水面,大伙看清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时,脸上都露出钦佩、赞赏的表情。 珍贵的记忆勾起了我们的联想:一九七六年,梁英瑞刚进入二十二岁,就在毛主席的“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纪念日那天,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么有意义的巧合!梁英瑞是雷锋式的英雄。 带着这样的印象回到住地,不料,又有许多“式的”新材料接踵而来: 在梁英瑞的请战书中,留下了这样的誓言:当祖国需要我堵枪眼的时候,我就向黄继光学习。 党祖国需要我排地雷的时候 ,我就向罗光燮学习。 在英雄写给爱人的信中他说:“革命需要我牺牲,我要向江姐那样脸不变色心不跳。 英雄一个个走进梁英瑞的精神世界,化成了他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你说他是什么式? “八一”前夕,梁英瑞的照片终于和人们见面了。这是英雄生前的一位战友从珍藏的影集中贡献出来的。我们捧着报纸,细细端详。啊!一个普通的战士:个子高而不大,眼睛亮而不圆,少点过去小说电影中那种英雄气度。他活像农村中一个普通、正直、憨厚,还有点腼腆的标准中国农民,然而在学英雄的道路上他却把自己锻造成了人民的钢铁英雄。他既不是董存瑞、黄继光,也不是雷锋、王杰,他就是他自己。他是踏着英雄的足迹,在学英雄道路上走出来的新英雄。 他生前曾经说过:“我们中华民族的前途在于‘四化’我们中华民族的幸福在于‘四化’,我们要为保卫和建设‘四化’贡献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梁英瑞是在祖国迈向新的历史时期中,为保卫“四化”自觉献身的。借着时代的雄风,他比先前的英雄们,登上了一个更高的山峰。 [/watermark][HTML] 梁英瑞手顶炸药包,炸掉敌人的暗堡,用仅有二十五岁的年轻生命换来整个战斗的胜利。报社约我们为梁英瑞写篇报告文学,而且要突出英雄的特点。我们愉快地接受了任务,踏着英雄的足迹去采访,去探索英雄的“特点”。 战友的怀念
我们来到梁英瑞参展市所在的广西边防某团二十连,英雄的战友怀着深深的敬意向我们介绍了梁英瑞献身的经过。
这是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中国人民向越南反动当局讨还血债的战斗打响了。“轰隆”的炮声唤醒了沉睡的黎明,负责攻打那行地区四号高地的边防某团二十连,经过一晚隐蔽接敌,六点二十分准时进入冲击出发阵地,我军急风暴雨般泻向敌阵的炮弹,不断发出巨响,附近几个山头都在仆仆抖动,山顶上火光四射,浓烟滚滚,被炸飞的石头、木块、碎尸“噼里啪啦”落在战士的身边。
潜伏在洼地里的梁英瑞,眼睛睁得大大的,双手把步枪握得铁紧。不知是拂晓的露水,还是身上的汗珠,他两层衣服已是湿漉漉的了。或许是激动,或许什么别的,心里老是“怦怦怦”地跳个不停。听老首长说,打第一仗,再勇敢的战士心里也是打鼓的。梁英瑞没有这个经验,他不断地在心里骂自己:“没出息,还没见到敌人心里就怦怦跳,还想立功当英雄哩。”但又一想,董存瑞那么勇敢,打第一仗十发子弹也没打中一个敌人,再一想,不行!我现在比董存瑞打第一仗时大了近十岁,这十年大米饭就白吃了?他暗暗命令自己:“沉着,沉着!”
不知过了多久,炮火延伸了。部队发起冲锋。梁英瑞想到立功计划里“攻如猛虎”的誓言,“噌”地一步跃出洼地,端起半自动步枪,冲在最前头,三夹子弹打得空空的,等全连占领山头,仔细一清点,三十二具敌尸横七竖八摆在战壕里。
二月二十日,连队向那行地区最后两个支撑点发起攻击。梁英瑞被分配在爆破组,负责扫雷开辟通路。炮弹还在敌阵频频炸响,他抽起爆破筒,蓦地向六、七号高地之间的公路扑去。敌人的机枪从两个山头同时封锁着路面,梁英瑞周围不时跳起一串串土星。他顾不了这许多,拉燃爆破筒往地上一横,滚动身子进入洼地。一声巨响,接着又是几声闷雷,引爆地雷成功了。梁英瑞第一次着实看到了自己的胜利。这时,他简直不知道什么叫害怕,兴奋已占领他整个心中。他立即拉响第二根,第三根,……通路打开了,部队象刮风似的冲上六、七号高地。
战争风云,瞬息万变。正在那行地区战斗胜利结束的那天,越寇从广宁省纠集了一个步兵营、一个榴弹炮营,从我宁明县桐棉公社板兰地区入侵。梁英瑞所在的二十连奉命转战板兰,歼灭入侵之敌。
三月二日,板兰正面的五四二高地出现了几天来少有的宁静。蒙蒙细雨给整个山头染上了一层银色,陡峭的山坡连草尖都不摇动。然而,高地上的敌人并没有睡觉,两道环形战壕里潜藏约一个连的越寇,正在明堡暗堡中支配着他们过敏的神经,探测着我军的动静。
在二号高地堑壕里待命出击的梁英瑞,正靠在炸药包上,望着天空翻动的乌云,已经打过四仗了。从恐惧到无畏,短短几天,他几乎走完了一般人要走一生的历程。该是创立功勋的时候了。想到立功,他倚着炸药包的脑袋自然联想到董存瑞,因为他也象董存瑞打隆化是那样,当上了爆破组长。遇上董存瑞那样紧迫的情况,他也一定会象董存瑞那样勇于献身。
三发红色信号弹升上天空,向五四二高地总攻开始了。配合作战的某部五连,在炮火的掩护下,已开始从左侧向敌人实施佯攻。二十连打主攻的二排,正沿着山洼部迅速向五四二高地迫近。梁英瑞左臂夹着炸药包,右手提着半自动,带领两名爆破手和一名四零火箭筒手,走在全排最前头。战火中成长的梁英瑞,已经能乘着炮弹爆炸的烟雾,指挥爆破组跃进;又能根据子弹呼啸声判断弹道的高低,适时地招呼战友卧倒隐蔽。不到二十分钟,爆破组就冲到离敌人第一道堑壕只有四十米远的地方。
突然,正前方一挺机枪“突突”地响起来,子弹从耳边擦过,梁英瑞把头一埋,抱住炸药包,一滚身,隐蔽在另一个土包后面 。他绕到土包的另一侧,稍稍仰起头,透过稀疏的草丛望去,只见暗堡在一个陡峭的山坡上,上下约有六七米。凭着训练的经验,他小声地下达命令:“单兵向正前方洼地跃进!”那里是火力点死角,离敌虽近,却安全的多。这时梁英瑞才有机会回过头看清楚全排的位置,在爆破组左翼助攻的四班、五班,被暗堡里的重机枪压在一小堆一小堆乱石后面,右翼主攻的六班进展虽快。因为没打掉暗堡也不能贸然冒进。在五四二和五四一高地之间配合作战的五连,本来就遭到五四一高地高射机枪火力袭击,暗堡一开火,又一挺轻机枪压向他们,全连被阻在一片开阔地里,情况十分危急。
这时,四班长谭德照,爬到梁英瑞爆破小组身边,他命令四零火箭筒手陈汉坤立即打掉暗堡!
由于地势下低,陈汉坤选择了几个为止,改变了几种姿势,都无法瞄准暗堡的中心位置,最后只好坐着打出三发,全部从暗堡顶部擦了过去。
听到发射火箭筒弹的声音,敌人察觉了他们。手榴弹象雨点般从堑壕里向洼地投来。梁英瑞和他的战友们趁着手榴弹尚未爆炸的瞬间,又往回扔。一时间,整个洼地像是开了扔玉米棒子的杂耍游戏,爆炸声此起彼伏,人在炸点旁滚来滚去。安全地带已经不安全了,三个爆破手齐向四班长请求,爬上陡坡,炸掉暗堡。只见梁英瑞抢过炸药包往腋下一夹,斩钉截铁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我是老兵,我先上!”
听到这铿锵有力的话语,四班长好像抓到了胜利地把握,欣然命令在左侧的四班:“全力掩护,梁英瑞,上!”
话音未落,梁英瑞象一颗夹风带火的子弹,“嗖”的窜了出去。
敌人的重机枪仍在“突突”的吼叫,堑壕两端打出的子弹也不时从他头顶飞过。梁英瑞用手推着炸药包,在近七十度的陡坡上攀登。陡坡上覆盖着敌人挖共事抛出的浮土,连绵几天的蒙蒙细雨,把浮土浸得透湿,粘糊糊的。梁英瑞就像在面团上爬行,每使劲蹬一步,只能前进十几公分,还没爬到一半,就累得筋疲力尽。只要能前进,他就有信心。约摸爬了一刻钟光景,突然问到一股浓烈的硝烟味,他心里明白,快接近暗堡了,他正要支起身子,把炸药包送上去,不料脚下浮土一垮,滑下了好几米。为了抢回丢掉的时间,他以更快的速度攀登,眼看又要爬到坡顶了,突然从堑壕右侧打过来一个点射,击中他的右大腿,梁英瑞赶紧用手压住伤口。血从指缝间冒出来,把裤腿染红了。他支持不住,顺坡滑了下来。
看到梁英瑞负了伤,四班长立即命令:“第二爆破手杨义雄上!”
梁英瑞听到这话,立即回过头来,松开满是鲜血的右手,朝后面摇了摇,又吃力地响上爬去。他见杨义雄跟着爬上来,立即喝道:“你上来干什么?我能爬上去,你留下在关键时候起作用。”他拒绝了战友的关怀,一步一步地去实现自己的诺言,完成人民交给的使命。
失去一条腿的蹬力,又是第三次向陡坡攀登,有多少难以想象的艰难啊!又见他用左手推着炸药包,右手插进土里,努力控制下滑的身体,左腿蹬一步,右手在向上插进土中,一步一汪血,一步一阵痛,前进!攀登!血是生命之源哪,他却在用血铺路;生命可贵,为了胜利,他在急速地消耗着自己有限的生命。他知道,相当于全身体重 百分之八的血开着口子往外流,是流不了多长时间的。他强迫自己象短跑运动员最后冲刺一样冲上去。
上来了,终于上来了!他已经能清楚地看到正在吐着火舌的暗堡射孔了。只见他腾身跃起,左腿猛力一蹬,两手把炸药包一推,准确地塞进射孔。就在腾出一只手拉导火索的当儿,垂死挣扎的敌人,把炸药包推出来几米。梁英瑞一看不好,立即扑上去抢回炸药包,又要往射孔里塞。突然,他停住了。大概是第一次的教训使他意识到,在敌人往外推炸药包的时候,是腾不出手来拉导火索的,他毅然先拉燃了导火索,等燃了几秒,才往射孔里塞,然后把整个身子都顶上去。相持,艰难的相持,一秒钟过去了,两秒钟过去了,梁英瑞象一尊雕像一动也没有动。为了爬到这里跟敌人较量,差不多耗去了他全部的力气,不!几乎是整个生命。是谁给了梁英瑞这么大的力气?是党!梁英瑞在出征之前给爱人写的最后一封信中留下了这样闪光的字句:“只要有党,我就永远活着,我就有使不完的劲。”
在最艰难的时刻,他回首望着身后的战友,望着祖国关楼上猎猎飘扬的五星红旗,顿时力量倍增。仿佛在他身后有九亿双手支持着他;有九亿双眼睛期望着他。他顶住,死死地顶住,直到导火索燃尽的最后一秒钟……
一道红光闪过,梁英瑞用他最后的生命化作一声惊天霹雳,把敌人和他们自掘的坟墓一起抛向空中。几百名战士喊道:“为梁英瑞报仇,冲啊!”冲上峰顶,全歼守敌,夺取了五四二高地的胜利。
“董存瑞——梁英瑞”这两个光辉的名字多么相像啊。
踏着英雄的足迹,我们乘车来到梁英瑞生活、战斗过六年的海滨生产基地。基地造纸厂厂长高纪祥同志是梁英瑞入伍后第一任连长。梁英瑞生前给他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
高厂长翻开多年不用的笔记本,一字一板地读了一段话语铮铮的誓言:
“我要做一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党把我播向沙漠,就长起抗御风沙的红柳;播向雪山,就开出不畏严寒的雪莲;播向天涯海角,就长成呼啸雷霆的青松,为了实现我们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而献身!”
这是梁英瑞一九七四年五月二十九日入团时写下的誓词,也是他在生产基地六年火热斗争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九七三年一月,梁英瑞应征入伍了。他当上了一名喷火兵。这个身高一米六六,体重四十九公斤,胸围刚八十厘米的瘦条个,怎么能驾驭性格暴跳的喷火器呢。在第一次考核中,一连三枪都吃了烧饼。油一喷出枪口,后坐的枪体就狂跳着横扫到一边去,活像一个“扫帚星”。
“扫帚星”这个传说中的不祥之星,在梁英瑞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连他自己也怀疑能否当好一个喷火兵。高连长看透了梁英瑞的心思,晚饭后领他去海堤上散步,给他讲在解放一江山岛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喷火器大量杀伤敌人,消灭敌人火力点的故事。他对梁英瑞说:“喷火兵是我军向现代化进军的一个新兵种,在未来的战争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臂力小是很难掌握的,但臂力可以练嘛。一个革命战士就要敢于和困难斗争!”
连长铮铮话语,打动了梁英瑞的心。他用连长的话做标尺,亮出了自己从老百姓到战士的差距。
从那以后,他发狠了,六十多斤重的喷火装具背在自己不到一百斤的身上,和同志们一起进行五公里越野跑。气喘、头晕、呕吐,他仍然坚持。为了增强臂力,他找来粗粗的橡皮条,一头拴在树干上,一头拴住喷火枪,双臂向下猛拉,稳住枪体,从坚持十几秒钟练到能坚持五分钟。这中间的距离虽只有四分多钟,可他整整流了三个月的汗水。有道是:磨出来的意志,练出来的硬功,吃“烧饼”的喷火手,已成为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不久上级调他到部队造纸厂当过路工。这是个力气活,每天他把一千多斤煤一锹锹扔进熊熊的炉火上,又一锹锹地把煤渣掏出来。锅炉房的气温高达四十多度,热得像蒸笼一样。人在里面干活,汗水就象拧开了水龙头一样往外淌,可梁英瑞却一声不吭地坚守在炉前。下了班还抽空拉煤渣为部队修路。
过了一段,领导又叫他到造纸车间当操纸工。不到一个月,技术就和老战士不相上下,能够从机器运转的声音来辨别各种故障的信号。一天,机器上的气压达不到规定的压力标准,温度上不来,烘干机内的托浆布开始出现积浆现象。这时出事故的征候。梁英瑞迅速从铁架爬上去,准备用手清除积料。不料,运转的导纸棍把他的手臂卷进烘干机里,一百多度高温的烘缸,立即使他的小臂出现深三度的烧伤。
一个月以后从医院回来,梁英瑞左小臂留下了一道长六寸,宽一寸的伤疤,又红又亮又薄,碰到硬东西就流血。
时隔不久,连队又转为种田了。插秧、拔草、耘田施肥,什么事都离不开一双手,这对梁英瑞是个多么严峻的考验啊!每天劳动回来,他那只被烫掉真皮的左手总是被芒草割出一道道血口,黄水和鲜血不断地往外渗,睡在床上又痒又痛。为了不让同志们发现,他就用塑料薄膜把手裹起来,天天坚持和大家干一样的活。纸究竟包不住火,当伤口溃烂的时候,卫生员揭开了梁英瑞的秘密。
领导上为了照顾他,让他去放牛。他却把轻活变成重活,每天清晨,挑着一对泥萁,把牛群赶上山,晚上带回一担牛粪,腋下还夹着一捆嫩草喂牛犊。六十多头牛在他手上不出两个月喂得膘肥体壮,保证了全连六百多亩地的使用。
过了一年,和梁英瑞同年当兵的战友,纷纷提任班长了,领导却调他去喂猪。饲养五十多头猪,每天光挑水冲猪栏,就要挑一百多担,一天的路程加起来有几十里,可他还种了四分红薯饲料地。忙得他起早贪黑,从未休过一次星期天。两年,他为连队提供了一万七千多斤猪肉。他自己的体重却累得下降了几十斤。
高厂长最后对我们说:“从当喷火兵,到当锅炉工,从当‘工人’到当‘农民’,从当牛倌到当猪倌,梁英瑞行行都干得很出色。他确实是一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党把他撒到哪里,他就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
听了高厂长的介绍,梁英瑞入团志愿书中的铮铮誓言,使我们记起王杰的声音:
“我要做一个革命的良种,党和国家把我撒到哪里,我就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撒在沙漠上,我就要长成绿色的长城;撒在荒山上,我就要使荒山变成花果山;撒在田里,我就要长成丰产的庄稼。”啊,王杰——梁英瑞,他们同把自己放在平凡的岗位上,又把自己定在伟大的目标上。梁英瑞,一个纯朴憨厚的王杰式的英雄形象。 乡邻的传颂
踏着英雄的足迹,我们来到了英雄的故乡——广东雷州半岛北部的凌罗江畔的化州县合江公社。
梁英瑞的英雄事迹一登报,英雄的家乡乡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浪潮,冲击着合江公社每一角落,冲击着每一个熟悉梁英瑞的乡邻们的心。他们有多少遐想,多少思念啊!曾经培养过千百个学生的老师,记得梁英瑞;年逾花甲记忆衰退的村中长者没有忘记梁英瑞;曾经被英雄帮助过的旧时同学热烈地赞颂梁英瑞;当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人们如描如绘地把梁英瑞青少年时代的故事,一个个从记忆深处端出来:
梁英瑞九岁那年,毛主席的“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了。学雷锋的热潮象和煦春风,吹遍了合江大地。刚刚踏进学校门不久的梁英瑞,雷锋成了第一个走进他幼小心灵的英雄。他凭着自己对贫下中农朴素的阶级感情,模仿着雷锋的行为做好事。
村里有个五保户叫苏淑琼,年大体弱,丧失了劳动能力,经常缺柴缺水。梁英瑞每天放学以后,就绕道上山,光着脚丫捡柴送到苏阿婆家。一天,半路上一阵大雨,把英瑞浇得全身湿透,苏阿婆见到心痛地说:“英瑞,怎么光着身子,倒把衣服披在柴草上?”
英瑞答道:“阿婆,柴浇湿了,你就烧不熟饭了。你在旧社会吃了很多苦,现在是新社会,我不能再让你吃苦了。”苏阿婆心里一热,老泪滚出眼眶。这两年柴没断过,水没缺过,多亏英瑞帮助啊!
梁英瑞从家里去上学,要路过一条小河,孩子们一到河边就脱掉鞋子,挽起裤腿,蹚着没膝的水过河。年纪小的孩子不敢过,就要绕出三四里走小桥。十三岁的梁英瑞,为了方便小同学,每天上学提前来到小河边,一个个把他们背过河。放了学,他又等在那里,再一个个地背过来。盛夏,汛期一到,河水猛涨,往日能涉过去的河面变得又宽又深。孩子们只能用船渡河上学。一天,梁英瑞穿过拥挤的人群上了船,后面心急的孩子也连跳带蹦拥上来。十一岁的小姑娘杨青,七扭八歪地从跳板向船上跑去,“扑通”一声掉进河里。
“有人落水了!”“快救人哪!”岸上船上的人一起惊叫起来。
小姑娘没有一点水性,仰面朝天,手脚乱扑腾,一个浪头打过来,她“咕咚咕咚”喝了两口水,一下沉到水里。
船上有几个人连忙脱衣服,准备下水。梁英瑞见脱衣服已来不及,把书包一甩,扒开人群,“嗖”地窜入水中,游到小姑娘背后,潜入水中推着她往岸上靠,小姑娘终于安全脱险。等梁英瑞露出水面,大伙看清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时,脸上都露出钦佩、赞赏的表情。
珍贵的记忆勾起了我们的联想:一九七六年,梁英瑞刚进入二十二岁,就在毛主席的“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纪念日那天,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么有意义的巧合!梁英瑞是雷锋式的英雄。
带着这样的印象回到住地,不料,又有许多“式的”新材料接踵而来:
在梁英瑞的请战书中,留下了这样的誓言:当祖国需要我堵枪眼的时候,我就向黄继光学习。
党祖国需要我排地雷的时候 ,我就向罗光燮学习。
在英雄写给爱人的信中他说:“革命需要我牺牲,我要向江姐那样脸不变色心不跳。
英雄一个个走进梁英瑞的精神世界,化成了他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你说他是什么式?
“八一”前夕,梁英瑞的照片终于和人们见面了。这是英雄生前的一位战友从珍藏的影集中贡献出来的。我们捧着报纸,细细端详。啊!一个普通的战士:个子高而不大,眼睛亮而不圆,少点过去小说电影中那种英雄气度。他活像农村中一个普通、正直、憨厚,还有点腼腆的标准中国农民,然而在学英雄的道路上他却把自己锻造成了人民的钢铁英雄。他既不是董存瑞、黄继光,也不是雷锋、王杰,他就是他自己。他是踏着英雄的足迹,在学英雄道路上走出来的新英雄。
他生前曾经说过:“我们中华民族的前途在于‘四化’我们中华民族的幸福在于‘四化’,我们要为保卫和建设‘四化’贡献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梁英瑞是在祖国迈向新的历史时期中,为保卫“四化”自觉献身的。借着时代的雄风,他比先前的英雄们,登上了一个更高的山峰。 [/watermark] [/HTML]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86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00805
帖子
350
主题
86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228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0-8
最后登录
2014-8-24
2#
发表于 2005-10-17 13:03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原创]最可爱的人——对越自卫反击战英雄谱(7)踏着英雄的足迹

请版主有空给编辑一下,惭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8157
帖子
52
主题
0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51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0-10
最后登录
2014-8-24
3#
发表于 2005-10-19 09:02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原创]最可爱的人——对越自卫反击战英雄谱(7)踏着英雄的足迹

很壮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6460
帖子
231
主题
0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251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4-23
最后登录
2014-8-24
4#
发表于 2005-10-19 15:00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原创]最可爱的人——对越自卫反击战英雄谱(7)踏着英雄的足迹

整理一下就更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2-11 20:47 , Processed in 0.16119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