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前线的团长王小京和我的"铁营长"王小京 王小京的手劲也有自身的力量。石家庄高级步校以全优生的成绩毕业出来,他握别秦天,回到各自所在的部队。抗震救灾,他以先进个人身份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抗震救灾表彰大会。引滦入津,他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为他记了一等功。,十一日报军区,十二日批复。受命于危难之际,王小京和李政委即刻接手二团,担负老山战区主要方向防御作战任务。巧得很,王小京和秦天在战地重逢了。准备时间很短,王小京如履薄冰。他说:“三十多年没打仗的部队,面对打了三十多年仗的敌人,我们胜远在未定之天。”带着这种忐忑的心情,王小京到路口欢送他的战士上阵地。送别的场面他想得很悲壮,出乎他意料,战士们嘻嘻哈哈地同他握手,没等他说些鼓励的话,战士们先说:“团长,没事。”“团长,放心。”王小京手心滋滋生热,恨不能把战士们接过来举上天。 ---------《燃烧的血》——《中越战争秘录》第十五章
扑下身子拚命干 争当引滦带头人 ———记“ 铁营长” 王小京
王小京八一年十一月份随第一批先遣分队到河北迁西县引滦工地。他身为一营之长 , 带领全营指战员奋勇闯关夺隘 , 做出了很大贡献。荣立了三等功 , 出席了天津市引滦入津工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 参加了天津市引滦指 挥部组织的引漆工程施工部队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
三次立下 “军令状” 担子再重也要挑
王小京所在部队来到工地后 , 曾先后三次变换任务 , 一次比一次繁重 , 一次比一次艰巨。但部队的决心一次比一次大 , 干劲一次比一次鼓得足。王小京代表全营在三次变换任务时向师团党委立下了 “保证完成任务 ” 的军令状。那是刚到工地时 , 上级要求他们营在团的组织指挥下 , 担负横河段明挖埋管任务。也就是要从河底修建一条宽七米一 , 高七米二的暗道 , 把横河两岸的隧洞连接起来 , 当年完成三百三十米。当时 , 对横河的水文地质一点不了解 , 各种机械器材还没有到齐 , 技术力量薄弱 , 困难确实不少。王小京考虑更多的不是这些 , 而是天津市人民眼巴巴等水盼水的情景 , 他似乎又尝到了咸水的苦涩滋味 , 又看到一些工厂因缺水而被迫停产的景象…… 想到这些 , 他劲足了 , 信心倍增 , 在团召开的誓师大会上 , 代表全营指战员向团党委和全团指战员立下了军令状:“再大我们克服 , 施工任务保证完成。” 八二年三月上旬 , 团党委根据前段施工情况 , 感到团里组织指挥层次多 , 不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 调整矛盾。于是 ,王京就和里几个干部商量 “们能不能来个毛遂自荐 , 把组织指挥的坦子也挑起来 ?”不是没有掂量过这副担子的份量 , 由团里指挥改为营里指挥后 , 一切计划 、组织, 矛盾调整 , 机械、人力安排 , 以及质量、安全的保证等等都是由营里负责。营里没有相应的施工组织, 许多事情都要靠营里领导亲自去抓 , 可以说是小到一个机器零件 , 大到兵力部署 , 哪一点想不到都不行。但紧张的施工任务使他们顾不上想得许多 , 只要对施工有利 , 担子再重也要挑。就这样 ,营里几个干部很快统一了思想 , 并得到了团里的同意。在一次施工会议上 , 王小京正式向团党委第二次立下了军令状。接受指挥任务以后 , 他们调整了作业编组 , 明确了作业任务 , 实行了岗位青任制 , 加强了对机械使用和管理 , 施工速度不断加快 , 各道工序有条不紊。 第三次军令状是在八二年五月十四日军首长组织的营以上干部会议上。军首长分析了施工形势后指出 , 今年如果能把横河段原计划任务超额完成 40% 以上 , 明年完成渠首工程就主动多了 , 而且为整个工期的提前创造了条件。当时军师首长问王小京有没有信心 , 还有什么困难 , 王小京想:要超额完成今年任务的 40% 以上 , 这就是意昧着开挖灌注任务由原来的三百三十米 , 增加到了四百七十米 ,灌注混凝主 , 好挖回填土石方量都要几乎成倍增加。困难的确很多 一是机械没有增加 , 而且又支援渠首工程五台 ; 二是任务重了 , 施工材料用量大了 , 人力、运输力都难以达到 ; 三是原定计划当时只完成10% 左右 , 下半年又有汛期 , 据当地老百姓讲 , 有的年头河水涨到村里 , 连炕都泡倒 , 根本无法施工。难哪 ! 但他马上意识到 , 引滦入津是一场特殊的战役 , 全营的任务又在要害地段 , 牵动全局 , 不管困难多大 , 也要完成战斗任务 , 决不能讨价还价。于是他向首长们第三次立下了军令状 :“ 困难再大 , 也要想尽一切办法 , 超额完成今年任务的40% 以上 , 保证不拉整个工程的后腿 !”在营党委会上 ,王小京和干部们认真分析了现有兵力、机械情况 , 总结了前段施工的经验教训 , 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计算了细帐 , 挖了潜力 , 通过具体分析 , 增强了信心 , 制定了完成任务的具体措施。决心有了 , 干劲就来了 , 王小京向部队进行了再次动员 , 提出了 “苦干加巧干 , 定叫任务超额完 ”的战斗口号。战 斗打响了 , 横河的地下水位很高 , 整个工地都在河床里 ,一天一夜渗水一万多立方 , 水泵停抽十分钟 , 作业面上的水就涨五十公分 , 机械就无法作业。排水一直是保证施工的关键。但由于担沙大 , 水泵头经常被堵塞每次都要跳到冰凉的 渗水中抢修。次数多了 , 有的战士腿上被浸泡得长起了鸡蛋大的疙瘩。每当水泵出了毛病的时候 , 王小京总是和大家抢着修。一次 , 一台抽水机坏了 , 机手捣鼓了半天也不行 , 眼看着作业面的水在上涨 , 如果不及时修好 , 就有被迫停工的危险。王小京琢磨着可能又是泵头堵了。于是 , 他把罩衣一 脱 , 跳进了一米多深的抽水井里 , 连扎了几个猛子把泵头捞出来 , 进行了清理 , 当抽水机又能抽水时 , 他已冻得浑身麻木 , 嘴唇发青。六月三十日 , 是第二季度的最后一天 , 虽然按混凝土作业量算第二季度任务已完成 , 但主体工程灌注的长度按计划还差十五米。白天 , 王小京带着大家突击编筋树模 , 晚上又连夜组织了灌注。第二天早上五点 , 灌注结束部队下班 , 他又带上几个人完成了模面最后一道工序 , 直到上午九点 , 连续二十八小时没合眼。王小京坚持跟班作业 , 现 场指挥 , 在他的带动下 , 他们不仅按新计划完成了任务 , 而且还帮助渠首施工完成了分水枢纽的灌注工程 , 超额完成混凝土作业四百多万立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23 11:27:4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