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798|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越军更详细的A6B高地(211高地)战斗描述

[复制链接]

381

主题

0

好友

346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108738
帖子
6699
主题
381
精华
0
积分
3466
威望
3466
金钱
21777 分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40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4-10
最后登录
2017-10-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20 15: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这个贴子最后由simonchan在 2007/05/20 03:45pm 第 1 次编辑]


战后,我军设法从越军内部获取了越军的某些战斗总结。这篇《第1军区陆军第26军步兵第322师567步兵团5营5连A6b高地(河宣谓川)进攻战斗》为广州军区出版的其中一篇,越军描述的A6B高地,就是85年67军的6.1~6.11战斗无法攻下的211高地。
这篇越军的战斗总结详细地描述了如何进攻收复A6b(211高地)以及收复后如何守住A6b并击退我军的进攻。
水随天去网友曾经从越南的《越南之心》翻译过一篇文章,可以说就是以下这篇的精简版本。我在2楼发出,供各位对比。
------------------------------

第1军区陆军第26军步兵第322师567步
兵团5营5连A6b高地(河宣谓川)进攻战斗
时间:1985年5月31日
地图比例尺:1:50000    总参谋部1981年版
河江5954  I    L7014

一、情况介绍
    (一)地形
    A6高地(34854)位于400高地的东侧,距离越中边境(河宣渭川第12—13号碑之间)和226高地(35843)东南方向大约1.5公里的地方,海拔高度约200米。
    A6高地附近分布着一些具有战术意义的小高地,为敌我必争之地,位于A6高地东面的是法石山,东北至西北方向是台山、仙姑山、香蕉山、槁木山、A5和A23高地、西面是A22高地(海拔400米)。上述各高地互为依托(一般相距200—300米),各高地彼此之间均在对方的步兵火力控制范围之内,相互之间可以进行火力支援,在A6高地的南面和西面,有一些很大的溶洞.离A6高地大约200米的地方有一个风洞,500一l000米的地方有蝙蝠洞、乡窑洞、便于部队隐蔽和设置观察所。
    A6高地由a、b两个小高地组成,两个小高地的距离为100米左右,a高地略高于b高地,由于其鞍部低凹且坡度陡,两个山头之间来往不太方便。A6高地以前有着茂密的树林,但后来被敌我双方的炮火给摧毁了。
    A6b高地是一座石山,宽约70米,长约130米(约9100平方米)。山上有许多石洞,分别可容纳3—4人或7—8人不等。山的东、西两面山势陡峭,形成两道天然屏障,南、北两面坡度相对较平缓。一般情况下,敌人会利用山上的石洞构筑较为坚固的战斗工事,我们很难采取兵种协同的方法来进攻。由于地势较窄,很难展开战斗队形(实际进攻时,主攻正面只有15米宽、50—60米长,西北方向则要展开很长的队形).这是对我向敌发起进攻的不利因素。但也还存在着一些有利于我的因素:
    ——便于我隐蔽接敌,突然向敌发起冲击。
    ——便于我使用手榴弹、手雷有效地打击敌人。
    ——我可利用攻占的阵地打退敌人的反击或以此为跳板继续发展进攻。
    ——敌人的直瞄火力发挥不了多大的支援作用(敌人主要是使用手榴弹,但投掷距离不远,只有使用迫击炮才能发挥一点作用)。
    ——敌人发起反击时,必然会沿山坳间的那条小路前进,这样敌在机动过程中就很容易遭到我方迫击炮的杀伤,在这种地形条件下敌人很难展开战斗队形向我发起凶猛地进攻,我步兵可以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打退敌人的每一次冲锋。
    ——作战地区内的人民群众巳全部疏散,气候条件对部队的作战行动也没有多大的影响。
    (二)敌情
    1984年4月以来,敌人继续不断扩大侵占范围,但在清水北溪地区①遭到我顽强抗击。
    当面之敌为敌济南军区第67集团军第199步兵师595团,在香蕉山、A6高地、400高地、233高地域组织防御。其主要部署是,第2营在A6b高地、A5高地、香蕉山、槁木山地域;第1营在400高地及其右边的一些高地地域,敌199师是于1985年5月18日接替第14集团军第40步兵师进入该地域组织防御的.敌在A6b高地的具体部署情况如下:
    该高地共有10个战斗工事。南面有第1、2、3号战斗工事;东面和东北面有第4、5、6号战斗工事,北面和西面有第7、8、10(第10号战斗工事是我们在最后一次侦察中发现的)战斗工事,山顶上为第9号战斗工事。
    在东南面第3、4号战斗工事发现有3个夜间警戒小组在此建立了夜间警戒阵地(在攻打A6b高地时发现此处没有敌人)。
    具体兵力部署情况(战斗结束后清查判明):
    第1号战斗工事内约3—4人;
    第2号战斗工事内约4—6人;
第3号战斗工事内约3—4人(有1挺轻机枪);
   第4号战斗工事内约7—10人(有轻、重机枪各1挺,B41火箭筒3具,各携带2枚导弹的H.12导弹发射架2具,2瓦(原文为0.2瓦)电台1部,红外线瞄准镜1具);
    第5号战斗工事内约4—5人(有轻机枪1挺,B4l火箭筒1具,携带2枚导弹的H.12导弹发射架1具);
    第6号战斗工事内约7—10人(有2瓦(原文为0.2瓦)电台3部,连指挥所使用的电话机1部);
    第7号战斗工事内约3—4人(有60毫米迫击炮1门);
    第8号战斗工事内约4—5人;
    第9号战斗工事内约3—4人(有轻、重机枪各1挺);
    第10号战斗工事内约2—3人;
    上述10个战斗工事内,共有兵力约40—55人,2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l门60炮,4具B41火箭筒,3具H.12导弹发射架、共携导弹6枚,电台4部,电话机1部.各战斗工事内除配置上述主要武器外,另还配置AK冲锋枪和成百上千枚手榴弹(放置在工事里面和工事旁边,还绑了一些集束手榴弹放置在工事外面,其拉火线接到了工事里面)。
    从敌人的火力布置情况来看,敌人非常重视前沿阵地(第3、4号战斗工事),其纵深有第5号战斗工事和设置在山顶、视野开阔的第9号战斗工事,阻止我军发展进攻,其指挥所出人意料地设在第6号战斗工事内(便于与后方联络)。
    障碍物设置情况:各战斗工事周围约8—10米布设有定向地雷(放置在地面上,悬挂在树权上、石头上等),敌前沿还设有绊发霄、定时雷等各种爆炸物(把6节TNT炸药塞进铁罐装上引爆器)。
    工事构筑情况,改造和利用各种洞穴筑成坚固险要的战斗工事,石洞前堆有0.4米高的沙包或石块,上面设有枪眼和手榴弹投掷孔.石洞里面通过改造加宽或向两边横挖两条岔道,里面再向下挖成象第4战斗工事那样的休息场所)。
    机动路线:连接第4、5、6战斗工事的仅仅只有一条碎石路,在第6战斗工事至槁木山有一条断断续续的壕沟,北面至A5高地有一条交通壕。
    为保密起见白天各高地之间限制来往(有时敌人要爬行),晚上敌人在前沿阵地设置3个警戒小组,派侦察人员到我阵地进行侦察,及运送粮食、水和弹药等都在夜间进行,
    驻守在该地域之敌大约有将近1个连的兵力,敌人的主要防御方向为东南方向.兵力分配情况:第1、2、3、4、5号战斗工事内约为1个排的兵力,第6、7、8、9、10号战斗工事内约为1个排的兵力、并装备有约1个连的火器,连指挥所设在第6号战斗工事(战斗之前我们判断其指挥所设在山顶的第9号战斗工事内)。
    强点(也是我们进攻时的困难之处):
    各高地之间组成火力交叉网,能互相予以支援,
    炮火支援快、密度大,
    其后方兵力多,有可能很快得到增援并连续不断地组织反击,
    弱点:
    敌A6b高地的地势低于我A6a高地,所以在我步兵向敌发起进攻时我方火力可直接支援进攻部队,
    敌各战斗工事之间的火力支援受到限制,
在防御战斗和几次进攻战斗中敌伤亡很大,损失惨重,所以敌士气巳开始低了落,如能抓住时机,准确、勇猛地打击敌人,就能很快地瓦解敌人。
    (三)我情
    第1军区第26军322师567团于1985年增援河宣前线。1985年4月4日正式接管第313师982团防区。团的具体防御部署情况是:
    第4、6营部署在法石山、仙姑山、台山、A6a高地、A21高地、200高地及缦洞地区等一线防御阵地,    第5营为团二梯队,部署在爬额地区待命。
    根据第2军区关于在1985年2月底开始、并在3月底以前做好攻打A6b高地的战斗准备工作的指示精神,第5营已对全体战士进行了班、组攀登和攻打石山、洞中防御之敌等科目的补充训练。1985年4月,团里拟制好了作战方案,并得到师里和军区的批准,团组织工兵秘密排除了敌前沿阵地上的地雷,扫除了进攻道路上的障碍,5营营长和4连连长去进行了实地侦察。但是,1985年4月30日至5月7日敌人突然向我发动了进攻,团里被迫调派4连组织防御,攻打A6b高地的任务交给了6连。在准备过程中,6连遇到了一些困难,部队士气不高,一些战士开小差。在这种情况下,团里于5月22日下令将5连秘密调至离A6b高地约1公里的乡窑洞地区,于5月24日在实地将攻打A6b高地的任务交给5连.这样,5连已只有5天进攻准备时间。
    1.5连的具体情况
    (1)作战兵力:111名同志中有87名同志参加战斗,占全连总人数的74.7%,共辖3个步兵排和1个60毫米迫击炮班(2门)。
    连队干部:连长:阮进代上尉,政治副连长:赵国秋上尉,军事副连长:谢伯谦中尉,6名排干部和连队事务长是上士,所有的战士都是一等兵,几乎都是1984年的入伍的,3名干部都参加过1977年的西南战斗和1979年2月的北部战斗。其中有2名同志是第2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
    连队训练情况优秀,士气高涨,上下团结,纪律严明。
(2)做了如下准备工作:
    接到命令后,为了解敌情、各个方向的战斗任务、进攻时部队展开的位置、经过雷场的路线、部队机动的路线等情况,连队干部利用两个晚上的时间进行了实地侦察。具体侦察情况如下:
    5月24日晚,营长、5连连长、1位副连长、3位排长,由团里的9名侦察员和9名工兵带路,分3路去进行实地侦察。
    5月25日晚,各排排长、副排长及各班班长由9名侦察员带路去进行了实地侦察。
    通过两个晚上的时间,各个方向对敌进行抵近侦察(距敌约50—60米,发现A6b高地西面还有1个战斗工事(即第10号战斗工事)。侦察人员全部安全顺利地返回了营地。
    5月27日,团里召集营、连、排干部及团工兵、侦察、炮兵等部门主任在距敌约800米的蝙蝠洞进行沙盘协同演练。
    28日上午,5连连长和各排排长在距敌约500米的风洞观察台进行实地观察协同。
    (3)部队情况,
    5月26日晚上,召开支部会议,制定并贯彻战斗中的领导决议,
    5月27和28日,进行战斗前的武器装备准备工作,
    2.5连的战斗任务
    5连得到如下加强:配属师属防化小组1个(共4人、32颗M72型迫击炮燃烧弹),团属侦察分队1个、工兵班1个,无线电小组1个(4台2WP,105电台),在战斗中还将得到上级各单位的炮火支援。消灭和俘虏A6b高地上的敌人,缴获敌人的武器弹药。占领敌人的阵地后,迅速转入防御,直至友邻部队前来换防。
    3、战斗想定
    (1)东南方向为主要进攻方向,西南和西北两个方向为助攻方向,
    (2)作战方案:(根据军区的指示)
    进攻发起之前,将部队秘密地带到距敌约30一50米的前沿阵地展开战斗队形,然后利用上级炮火压制住敌人的火力点的时机,出其不意地突然出现在敌人的面前,用B40、B41火箭筒,M72(66毫米)单兵火箭筒等各种武器消灭各个方向上的敌人,同时使用10型定向爆破地雷,B40、B41火箭筒等火器在雷场迅速开辟一条通道,步兵沿着所开辟出来的通道迅速向敌发起冲锋,使用手榴弹、手雷等武器逐次消灭各个战斗工事内的敌人,牢牢守住所攻占的每一个战斗工事(首先消灭第1、2、3、4、5、10号战斗工事内的敌人),并以此为跳板向敌纵深发展进攻,打败敌人的反冲锋,全部、干净、彻底地消灭该高地上的敌人,战斗结束后,部队迅速转入防御,随时准备打败敌人的反击和进攻,牢牢地守住所占领的阵地。
    (3)组织火力消灭敌人:
    军区、师、团、营各级的54门各类火炮及前沿阵地上各火力点的火力,一齐压制A6b高地周围各高地上的敌火力点,支援5连战斗。
    机动火力(B40、B41火箭筒,M72单兵火箭筒共18具),逐个击毁第1、2、3、4、5、8,10号战斗工事,步兵开辟通路、发起冲锋时,给步兵以7分钟的火力支援,并在步兵向纵深发展进攻和阻止敌人反击时,给步兵以火力支援。
    (4)战斗队形与兵力部署情况:
    第1排担任主攻方向的战斗任务;
    第2排担任第1助攻方向的战斗任务;
    第3排(欠1个班)担任第2助攻方向的战斗任务;
    预备队由第3排的1个班担任。
    4.各分队任务
    步兵第1排:得到了一些武武器装备和兵力的加强,总兵力增至31人,共分成6个进攻战斗小组(其中1个为预备战斗小组)。担任连主攻任务,负责向A6b高地东南方向进攻,首先消灭两个警戒小组和第4、5号战斗工事内的敌人,尔后向纵深发展进攻,消灭第6、9号战斗工事内的敌人,占领A6b高地,并迅速转入防御,随时准备消灭来自槁木山、A5高地的反攻之敌。
    步兵第2排:得到了一些武器装备和兵力的加强,总兵力增至27人,共分成两个进攻战斗小组.担任连第1助攻方向的进攻战斗任务,从A6b高地的西南方向向敌发起进攻.首先消灭警戒之敌和第3、2、1号战斗工事内的敌人,尔后向山顶发展进攻,配合第3排消灭第7、8号战斗工事内的敌人,转入防御后,牢牢守住A6b高地西面的阵地,随时准备打击来自400高地的反攻之敌。
    步兵第3排(欠1个班):得到了一些武器装备和兵力的加强,总兵力增至22人,共分成2个进攻战斗小组.担任连第2助攻方向的进攻战斗任务。从A6b高地西北方向向敌发起进攻。首先消灭第7、8号战斗工事内的敌人,攻占西北面和北面阵地。尔后迅速转入防御,随时准备打击来自西北方向(A22,A23、A5)上的反攻之敌。
    步兵第3排第9班:得到了一些武器装备和兵力的加强,总兵力增至15人,由连队管理员指挥。担任连预备队,部署在A6a高地东面山坡上,随时准备增援进攻部队,打退敌人的反冲击:给转入防御的部队以支援。
    5、主要协同事项
    占领进攻出发阵地时,各个方向要派出警戒小组,检查前方的运动路线、展开位置,机动过程中和占领进攻出发阵地时的安全保障力量,用电台按照规定的信号进行联络。
    发起进攻时,团里用无线电台下达进攻战斗命令,并用82毫米迫击炮在673高地向槁木山方向发射一颗照明弹。
    防守在A21高地上的4营使用无后座力炮向敌第8号战斗工事发射一颗炮弹,给步兵第3排指示进攻方向。
    步兵第4营阵地上的各火力点一齐向A22(400)高地、槁木山、香蕉山以及A6b高地的山顶及北方以猛烈的射击。
    军区、师、团、营的炮兵部队,按预定计划一齐向A6b高地附近的各个高地上的敌人,进行7分钟的火力射击。
    与此同时,配属5连的各种火器,按照分工从各个方向摧毁敌人的工事,这段时间内,步兵在雷场开辟出一条通道。
    7分钟后,步兵迅速向敌发起攻击,炮火继续支援步兵进攻、坚守所占阵地、向敌纵深发展进攻、打击纵深防御之敌。步兵要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攻占敌阵地。
    各进攻方向完成预定进攻任务后,迅速向南面发射3发信号弹,并用无线电台向上级进行报告。
    在向敌纵深发展进攻时,1、2排之间和2、3排之间要保持密切联络。
    此外,还要事先预见和学会处理如下情况:敌人从各个方向A6b高地反攻:战斗拖延、僵持不下,以及敌炮火向我猛烈轰击等情况。
    6、组织指挥、通讯联络、时间规定
    指挥;    •
    副团长、参谋长和1名作战参谋在风洞直接指挥这次战斗。
    团长在基本指挥所(673高地西面)负责指挥各部队与5连
协同作战。
    5营营长和5连连长列主攻排一1排指挥主攻方向上的战斗。
    通讯:
    使用无线电、电话和人工通信3种方法进行联络
    无线电包括下面各网路,
    (1)营长——连长:
    (2)营长——副团长一参谋长,
    (3)团长——副团长、参谋长一营长:
    (4)团长——副团长一参谋长,
    (5)团长——师长一其他各单位。
    电话:
    团长——副团长——参谋长——师长及友邻单位。
    时间:  
    在1985年5月31日4时30分之前完成进攻准备、占领进攻出发阵地:
    按照团长的直接命令发出进攻开始的信号。
    7、各项保障工作
    子弹、手雷、防毒面具、干粮(1天)、水、水壶、脱脂棉等个人所需物品,团里已都准备好,在风洞发给进攻部队的指战员。
    由4营6连担负弹药输送;饮食供给、伤员撤运等任务。
    由6营担负木材、沙包输送任务,为5连攻占敌阵地后构筑工事。
二、战斗经过及战斗结果
    (一)战斗经过
    1.占领进攻出发阵地:
    5月28日夜晚,各排按照计划安全、秘密地进入A6a高地各阵地、风洞、榕树山和A21高地带。5月29日—30日,部队对进攻方向上敌阵地的地形进行观察,干部们向全体战士指明每一个方向的任务和目标,以及各分队之间的协同等注意事项,这两天的日常工作也照常进行.团长下令步兵第4营的82无后座力炮向400高地开炮,摧毁该高地西面山坡的6个敌战斗工事和消灭槁木山东南面的一个警戒小组。
    5月30日上午,敌人用迫击炮向我A6a高地进行炮火袭击,打死我主攻排一1排战士1人、打伤2人.在此情况下,两位连队干部对1排的战斗小组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6个战斗小组调整为5个战斗小组(其中1个为预备队),将各战斗小组的战斗任务也相应做了调整和补充。
    5月31日零时整,连长对部队进行了战前最后一次检查并将检查情况报告营长。担任协同任务的各友邻部队一切准备就绪,团长与所属各单位的通讯联络保持畅通。
    5月31日凌晨3时整,5连各分队按照预定计划分3路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工兵巳排除了各分队前进道路上敌设置的地雷)。
    1小时45分钟后(4时45分),各分队抵达预定位置并安全、秘密地展开战斗队形,因为3排的路程较远、地形条件复杂、通过雷场的道路狭窄,所以比预定到达时间晚了30分钟。
各排的战斗队形
    1.排在A6a高地东面山坡、正面宽约15米、长约50米的地段内的各石堆后按前2后3的顺序展开战斗队形,部队先头距定向地雷发射架约10米,距敌约40米;
    2排在A6b高地山脚敌雷场以南按1、2战斗小组的顺序成一线展开战斗队形,先头距敌约20米;
    3排在400高地(即A22高地)东面山脚一线展开战斗队形,先头距敌约70米。
    2.开始发起进攻、在敌雷场开辟通道
    4时47分团长发布进攻命令,团里使用82毫米迫击炮向槁木山发射1颗照明弹。
    军区、师、团、营的炮兵部队,按照协同计划规定的任务,分别向预定目标进行炮火袭击(共有122毫米榴弹炮、105毫米火箭炮、76.2毫米反坦克炮、82迫击炮等各型火炮54门、炮弹1092发,29个目标)。
    与此同时,我前沿阵地上的各火力点按预定计划分别向敌人的火力点进行猛烈袭击,A21高地上的无后座力炮负责炮击敌A6b高地上的第8号战斗工事,为3排的进攻战斗提供帮助,木棉山高地上的2连所属60毫米迫击炮负责向400、A6b、槁木山、香蕉山等高地进行炮击。
    各进攻方向上的B40、B41火箭筒、M72单兵火箭筒等火器按照预定分工,打击敌人,掩护步兵在雷场开辟通路。    步兵第1排:放置在距敌约30米远的定向地雷一次点火不响,加上电池、剪短导爆索再次进行点火还是不响。在此情况下,连长下令用5条爆破筒引爆雷场中的地雷,开辟通路。由于所开辟的通路的长度和宽度都不够,所以在发起冲击时,有1名同志踩中地雷受伤。
    步兵第2排:定向地雷按时爆破,在雷场顺利地开辟出一条通路,步兵发起冲锋时,同志们踩着石头迅速地向敌发起冲击,无一人伤亡,但有两名B41火箭筒射击手牺牲。B41火箭筒射击手“增”同志,在进入敌第2号战斗工事时,由于无处隐蔽,被敌400高地上的无后座力炮命中牺牲,班长“柯”同志接替战士阿“增”担任B41火箭筒射击手,刚刚发射完1枚火箭弹,就又被敌炮弹命中牺牲了。
    步兵第3排:定向地雷不响,且又没有爆破筒.在此情况下排长下令用B41火箭筒向雷场发射5枚火箭弹以开辟通路,下达冲锋命令后,副排长“庆”同志带领1个踩雷小组在前面开路,“庆”同志和3名战士受伤(这3名战士后来全部牺牲了)。
    在此情况下,炮火轰击时间增至8分钟,比原计划延长了1分钟,步兵在雷场开辟通路的时间比原计划多花了3分钟的时间.由于1排和3排方向的定向地雷没响,致使1排方向有大约30米长地段内的地雷没有清除,3排方向有大约70米长地段内的地雷没有清除。
    此时,与3排的通讯联络突然中断。
    3.攻占第1战斗阶段的进攻目标,守住既占阵地,打退敌人的反冲击(4时55分一一5时15分)
    步兵第1排:
    敌设在外面的两个警戒小组均不在位,所以我第1战斗小组顺利地攻至敌第4号战斗工事外围,此时工事内的敌人向我投掷手榴弹,我向敌工事内投掷手雷,打死据守在工事外面的3名敌人。5分钟后,我顺利地占领了该工事的上层。随后,我即向工事下层之敌发起攻击,毙敌2名、俘敌1名,缴获2瓦电台1部,B41火箭筒3具、红外夜视器1具(这里可能是敌排长指挥所)。
    第3战斗小组,使用41火箭筒摧毁敌石壕,迅速攻占了第5号战斗工事.这时,“线”和“光”两位战士使用手雷攻占了山顶的第9号战斗工事,光正使用缴获的1挺重机枪向逃往6号战斗工事的敌人进行射击。在此情况下,排长指挥大家快速冲击,使用B41火箭筒给线和光两名战士以火力支援。
    由于后续部队没有及时跟上去,加之槁木山上的敌人使用60毫米迫击炮向A6b高地北面进行炮火袭击,第6、8号战斗工事我尚未攻占,两股敌人从这两个战斗工事向已被我占领的第9号战斗工事发起反击,“线”和“光”两名战士被迫撤回5号工事,已进入4号战斗工事的我1排后续力量也被迫停止前进,这时连长及时来到了4、5号战斗工事,组织大家坚守已占的阵地。
    后来我们又夺回了9号战斗工事和那挺重机枪,用手榴弹打退了两股(每股有大约1.5个班的兵力)敌人的4次反攻。
    步兵第2排(第1助攻方向):
    部队迅速消灭了警戒之敌、攻占了敌第3号战斗工事,随后B40、B41火箭筒继续向敌第1、2号战斗工事射击,给正用手榴弹、手雷进攻这两个工事的步兵以火力支援.当我们攻占这两个工事后,发现里面已空无一人,只发现2号工事里有一些背包和无线电台使用的干电池。
    与连长的联络中断后,政治副连长秋同志判断1排可能已遇到了困难,于是下令2排除留部分兵力坚守已占阵地外,其余兵力继续向敌纵深发展进攻.由于遇到很高的石壁和地雷,部队无法上去,于是只好循原路返回沿南面那条路从2号工事前往4号工事增援。
    步兵第3排(第2助攻方向):
    部队分为两个战斗小组分别向敌第8、10号战斗工事发起攻击,我顺利地攻占了敌10号战斗工事,在进攻8号战斗工事时遇到一道很高的石壁(侦察时没有发现),部队无法攻上去,同时也受到400高地上敌60毫米迫击炮的炮火袭击和8号战斗工事内敌人的拦阻射击。
    由于无法攻上北面山坡,且又中断了与连长的通讯联络,于是副连长下令留下1个小组坚守10号工事,其余兵力沿西南方向小路迅速向4号工事内的1排靠拢,然后从山顶向下攻击敌8号战斗工事。
    经过20分钟的战斗,全连3个方向的进攻部队已基本攻下预定目标,牢牢守住了已占领的阵地,打退了敌人的4次反攻。由于地形条件复杂,我需利用地形、地物隐蔽,采取互相掩护、交替前进的办法向前发展进攻,故进攻速度较慢.目前,敌山顶和北面各工事仍掌握在敌人的手中,周围各高地上的敌火力点继续给据守该高地残余之敌以火力支援,阻止我军向敌纵深
发展进攻。
    在战斗过程中,连队干部对部队控制得比较好,指挥果断、及时。但由于联络中断,连长无法指挥全连各排之间协同作战。
    4.纵深战斗(5时15分一5时35分)
    连长回到4号战斗工事向营长报告战斗情况、组织力量继续向据守北面各战斗工事之敌发起攻击。这时,1名战士前来报告:“据守6号战斗工事之敌正在进行无线电联络”。
    连长迅速组织一部分兵力坚守阵地,其余兵力(3排的兵力)分成两个战斗小组向北面山坡发展进攻。
    由连长率领一个战斗小组,负责攻击敌8、9号战斗工事;副连长率领另一个战斗小组负责攻击敌6号战斗工事,连配属火器一B41火箭筒负责摧毁敌6、9号战斗工事,支援步兵战斗。
经过5分钟的激烈战斗,我顺利地攻占了敌6、9号战斗工事,消灭了石洞周围的敌人,在6号战斗工事内发现敌人的两具尸体和诸多血迹,工事内3部电台里仍不断地传出敌人的呼叫声。
漏网的几个敌人正沿着交通壕拚命地向A5高地逃去。7号战斗工事里的敌人不知在什么时候已逃跑了,我军顺利地占领了敌7号工事(5时35分左右)。
    5,转入防御
    (从5月31日5时35分开始转入防御)
    经过48分钟的激烈战斗,我们胜利地攻占了A6b高地。
    连长根据预定计划,指挥部队攻占了预定目标并迅速转入防御。与此同时,协助指挥担负后勤输送任务的友邻部队将伤员及烈士的遗体运回后方,补充粮食,弹药、物资,修筑工事。
    (1)敌人的反应
    1小时25分钟后(7时零分),敌人方确悉A6b高地巳被我军占领.敌人组织炮火对该高地进行了猛烈地轰击,并组织力量向我仙姑山、台山和A6b高地发起猛烈地进攻。
    当日7时30分—21时零分,敌人从A5、A23高地两个方向各出动大约1个连的兵力,先后5次向我轮番发起进攻。
    6月1日一3日这3天的时间里,敌人先后向A6高地发动7次进攻。
    在5月31日—6月3日这4天内,我5连(5月31日—6月1日)、7连(6月2日—3日)先后击败敌人的12次进攻。上述敌向我发动的每一次进攻,均按固定的进攻路线和方向前进,所以我能及早发现敌人,并在敌人刚刚开始集结或机动过程中,使用82毫米、60毫米追击炮和召唤军区,师、团各级炮火向敌展开猛烈袭击,与周围各高地火力点形成一个火力网,给我A6b高地守军以有力支援。我守军充分利用现有工事和石洞等有利地形,使用手榴弹和抵近袭击等手段,对穿过火力封锁、向我阵地进攻之敌以有力打击,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6月1日晚至2日凌晨,5营奉命将该高地防御任务移交给7营,撤回后方休整。
  (二)战斗结果
    1、敌军:在A6b高地留下25具尸体(另我观察台发现敌从槁木山抬出28副担架),被我活捉1名。

CEB4B1EACCE21_1179645849.jpg

30.41 KB, 下载次数: 1

CEB4B1EACCE22_1179645962.jpg

47.39 KB, 下载次数: 1

CEB4B1EACCE23_1179646039.jpg

47.72 KB, 下载次数: 1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381

主题

0

好友

346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108738
帖子
6699
主题
381
精华
0
积分
3466
威望
3466
金钱
21777 分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40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4-10
最后登录
2017-10-13
2#
发表于 2007-5-20 15:34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越军更详细的A6B高地(211高地)战斗描述

[这个贴子最后由simonchan在 2007/05/20 03:39pm 第 1 次编辑]


越军A6b进攻战斗的经过图


CDBCCFF10261_1179646455.jpg

186.41 KB, 下载次数: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0

好友

346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108738
帖子
6699
主题
381
精华
0
积分
3466
威望
3466
金钱
21777 分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40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4-10
最后登录
2017-10-13
3#
发表于 2007-5-20 15:36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越军更详细的A6B高地(211高地)战斗描述

水随天去网友翻译的《A6b进攻战》
 A6b 进 攻 战
原文发表于越南论坛:http://www.ttvnol.com/quansu/476742/trang-17.ttvn
血战有关211高地战斗的帖子是:http://bbs.yournet.cn/cgi-bin/topic.cgi?forum=3&topic=9404
A6b进攻战(河宣—渭川)(既中国所称的211高地战斗/译注)
参战部队:一军区26军322师567团5营5连
时间:1985年5月31日
地形:
A6高地在400石山的东腰,在越中边界(12—13界碑)东南约1.5km;A6东边有法石岭,从东北到西北有台岭、姑X岭、香蕉岭、枯树岭、A5高地和A23高地;西边是A22高地(A6离各高地约200—300M);南边是风洞(距离200M),蝙蝠洞,曼洞、炉村洞(500—100M)利于隐蔽部队。
A6高地是不相连的猫耳石山,宽70M,长130M,东边和西边坡度陡如直立,南边和北边坡度较缓。从南腰上西北面坡陡如直立,形成两层,难于进攻(需要绕向东南)。A6包括两个高点,通过一个马鞍连接在一起,敌人占领A6b,我方占领A6a稍微高一点。植被已经被双方的炮火打得光秃秃的了。
敌方情况:
从1984年4月敌人继续扩大侵占我国领土的范围,但被挡在了清水河以北。在A6b—A5—香蕉岭—枯树岭一线防御与我相连,由中国济南军区67军199师595团1营驻防。199师于1985年5月18日换防后仍然使用原驻防单位济南军区14军40师的番号(原文如此,这是直译/译注)
敌方在A6b上的防御部署:
南边:1号哨位3—4人,2号哨位4—6人,3号哨位3—4人,有1挺轻机枪。
东北:4号哨位7—10人,装备1挺轻机枪、1挺重机枪、3个B41(火箭筒?)、2架双管H12、1部无线电、1部红外视仪。5号哨位4—5人,装备1挺轻机枪、1个B41、1架双管H12。6号哨位有7—10人是连指挥所,有3部无线电、1部电话。
西北:7号哨位3—4人,装备一门60mm炮。8号哨位4—5人。10号哨位2—3人。
顶部有9号哨位4—5人,装备1挺射程覆盖宽的重机枪,1B41。3号哨位和4号哨位是警戒哨位。
敌方总数40—50人,装备2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5B41、3架H12共6管。每个哨位除了装备AK外还有数百枚手榴弹、地雷、放毒面具、通信设备……
敌人的工事是堆高0.4m的沙袋或石头,挖出了射击孔来射击和扔手雷。工事外还有一触既爆的手榴弹。敌人在工事前8—10m的地下、树上、钟乳石上都放了地雷。
白天敌人限制行动,晚上在与我方接触的方向安排3个警戒组、派出特工,以及利用夜色给A6b运送给养。
我方情况:
1985年4月4日322师567团接防,用的是313师982团的番号。我方在法石岭—姑X岭—台岭—A6a—200—A21与敌接触的一线由一军区26军322师567团4营和6营防守,5营是机动力量。
为了攻占A6b,我们对5营4连进行了训练,但是1985年5月4日至7日敌人进攻占领我们的阵地,4连转为防御。任务交给了6连,在实施过程中,6连遇到很多困难,士气不高,部分战士开小差……因此最后把攻占和防守A6b的任务交给了5连。
5连111名同志中的83名参加了战斗(3个排,2门60mm炮),该连训练有素,士气高涨,纪律严明。给5连增强了1个侦察分队,1个工兵班,1个化学组(4人32枚M72燃烧弹),1个无线电小队担负占领和防守A6b的任务。
任务:
1排:21人,加强3工兵、3侦察、2化学、2通信(共31人),装备5个B41、1个B40、2个M72、27把AK、6枚MDH10、6管爆破筒。分成6组(1组预备),从东南方向消灭4号、5号哨位,进而消灭6号、9号哨位,占领A6b的东北腰,阻击敌人从枯树岭和A5的反攻。
2排:17人,加强3工兵、3侦察、2化学、2通信(共27人),装备2个B41、1个B40、2个M72、12把AK、4枚MDH10。分成2组,从南面和西南面消灭1号、2号、3号哨位,配合3排消灭7号、8号哨位,占领A6b的西腰,阻击敌人从A22(400)的反击。
3排(少9班):14人,加强3工兵、3侦察、2通信(共22人),装备3个B41,9把AK,4枚MDH10。分成2组,从西北消灭7号、8号哨位,占领A6b的北腰和西北腰。阻击敌人从A5、A22、A33的反攻。
9班:13人,加强2通信(共13人),装备1个B41,1个B40,8把AK,布置在A6a以东留做预备。
弹药:B41每门7发,M72每门8发,AK每把150发,每个战士装备6个手雷、20个榴弹。
依托周围5个点提供火力掩护的4营和6营的任务是牵制香蕉岭、枯树岭、A22、A23,有9门60mm炮、3门DKZ82(无后坐力炮?)、17挺B41,4挺12.7mm、3挺MK19,1挺重机枪。
上级火力支援:567团的20门82mm炮、6门76.2mm炮、19门105mm和122mm炮。
4营6连负责运输弹药、粮食、饮水和伤兵烈士。
6营11连负责运输修筑工事的木头、沙包
战斗过程:
1985年5月22日:5连在离A6b只有1公里的炉村洞集结。
1985年5月28日、29日:5连在A6b、风洞、榕树、A21等地按计划安全展开。在侦察过程中又发现了10号哨位。那天,4营用DKZ向400(高地)发射,击毁敌人的6个工事和1个警戒组。
1985年5月30日:敌人在A6b向A6a打迫击炮,我方牺牲1人伤2人。尖刀主力排1排合并力量成5组(1组预备)。
24点:连长进行最后检查并向营里报告。
1985年5月31日:
凌晨3点:5连开始进入阵地。
4点45分:完全进入阵地,由于3排遇到雷区要绕行比计划晚了30分钟。
        1排距敌人的MDH雷阵地10m,2组距敌40m。
        2排距敌20米。
        3排距敌70米。
4点47分:团里通过无线电发令,我们的火炮向敌人的各个据点射击。在A21,我们的DKZ向8号哨位射击,为3排做准备。米树岭上的60mm炮向400(高地)、A6b、枯树岭、香蕉岭射击。673西(风蓝阵地)的82mm炮向枯树岭发射一枚照明弹传递信号。
敌人措手不及,不知道我们的意图如何,不知如何反应是好。
我们在各个方向上用B40,B41,M72向各个目标射击开路。
4点55分:我们发起冲锋。
1排方向,MDH没开火。我们使用5个爆破筒开路。由于触雷,冲锋的时候1名同志受伤。敌人在外的两个警戒组已经不在了。1组进攻4号哨位,敌人扔出了手榴弹,我们扔手雷进去,5分钟后占领表面。敌人的3具尸体躺在工事外。我们继续向下攻击,杀敌3人,活捉1人,缴获3个B41和1部无线电、1部红外视仪。3组攻击5号哨位。B41打塌石掩体后,排长指挥使用B41扫射掩护2组,阿线和阿光在战壕里继续用手雷攻击9号哨位。阿光使用缴获的重机枪对向6号哨位逃串的敌人射击。
敌人在枯树岭用60mm炮阻击我们。此时我方还没有占领6号和8号哨位,敌人反攻上了9号哨位,2组的人员撤回5号哨位。
敌人重新占领9号哨位后,分成2股,每股半个班集中4次反攻4号和5号哨位,都被我方用手榴弹击退了。
2排方向,MDH开火后,我方冲锋,无人伤亡。阿添用B41向2号哨位开火。敌人在400(高地)用DKZ还击,阿添牺牲。排长阿卡接着射击,也中弹牺牲了。
切断警戒后,占领了3号哨位。我方用B41、B40继续向1号、2号哨位支援射击,让步兵上去占领。冲上去搜索的时候发现已经没有敌人了。
与连长的联系被中断,政治副连长阿秋判断1排遇到了麻烦,下令让2排守住已占领的部分,然后继续向上进攻,但是遇到峭壁和地雷无法前进。2排转为支援1排和3排。
3排方向,MDH没开火。我方用B41向雷区射击开路。冲锋的时候由于触雷,副排长阿庆和3名战士受伤(后来2名牺牲)。
冲锋的时候分成两股同时向8号和10号哨位进攻。占领了10号哨位,8号哨位由于峭壁阻挡无法上去。由于与连长失去联络,副连长阿谦下令3排留下1个组守住10号哨位,剩下的向4号哨位(1排已占领)移动继续攻占8号哨位。
5点15分:5连已经占领1、2、3、4、5、10号哨位,敌人仍然固守6、7、8、9号哨位。连长在4号哨位向营里报告,调动后续力量继续进攻。我们的战士报告6号哨位的敌人正在打电话。
B41开火之后,4组由副连长阿谦指挥攻击6号哨位,5组攻击9号哨位。8分半钟后我们占领了这两处。敌人的尸体在石洞周围。6号哨位有两具尸体和一滩血,3部无线电仍然有声音。活着的逃向了A5。
我们进攻的时候,7号哨位的敌人逃跑了,我们还不知道。到5点35分时我们占领了7号哨位。攻占A6b的战斗结束,我们迅速展开防御。
7点:敌人的炮火覆盖了A6b,敌人组织对姑X岭和台岭的进攻。
7点至21点: 敌人从A5和A23分2个方向5次进攻A6b。每个方向敌人都是整连整连的的连续冲锋。
从1985年6月1日至3日敌人连续进行了7次进攻。
敌人的各轮冲锋都被5连(5月31日—6月1日)和7连(6月2日—3日)击退。
我方的火力支持多次早发现敌人的部队在集结和机动,迅速对敌人进行了打击。
靠近的也被我们的步兵击退。
1985年6月1日5连向4营7连移交阵地。
战斗结果:
----A6b攻击战(1985年5月31日):
敌人扔下25具尸体。我方观察台发现敌人在枯树岭方向抬出28副担架。
我方:牺牲4人,受伤15人。我方活捉1人,缴获1挺重机枪、2挺轻机枪、3个B41,4把AK,3000发手榴弹、大量AK和B41弹,4部无线电、1部电话、1部红外视仪。
----防御敌人反攻战(1985年5月31日至6月1日):5连牺牲13人,受伤24人。无法统计敌人伤亡。
两场战斗消耗弹药:M72:32发;B41、B40:280发; 爆破筒:8个;MDH10雷:8个;手雷:65枚;手榴弹:无法统计。60迫击炮:5000发;82mm炮:5200发;DKZ:70发,炮弹:5920发;12.7mm弹:4000发;K56:9000发;重机枪:9000发。
单单进攻期间就消耗500发82mm炮弹,98发76.2mm炮弹,494发105mm炮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0

好友

346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108738
帖子
6699
主题
381
精华
0
积分
3466
威望
3466
金钱
21777 分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40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4-10
最后登录
2017-10-13
4#
发表于 2007-5-20 15:38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越军更详细的A6B高地(211高地)战斗描述

[这个贴子最后由simonchan在 2007/05/20 03:42pm 第 1 次编辑]

悲壮的211高地
前言
1985年5月31日凌晨5:10分,越军突然对我那拉地区的阵地进行密集炮击。密集的炮击持续了45分钟,5:55分,越军炮火延伸,越军982团4营兵分两路对211、156、和166三个高地实施攻击,同时982团5营在140、142高地实施佯攻。高地上的我守军拼死对越军进行还击。但越军在凶猛的炮火掩护下以占优势的兵员数量成功占领了211高地的1、2号哨位,在上面坚守的一个班的士兵大部分牺牲,1号哨位的战士李林海被越军俘虏,班长鲍虎民跳崖在阵地下潜伏了7天后回到阵地。与此同时,156高地的表面阵地也被越军占领,7:51分驻守156高地的分队进行反扑恢复了156的表面阵地。佯攻140高地的越军先后三次组织以连规模的冲击在我猛烈的炮火压制下被击溃,越军兵员死伤惨重,丧失战斗力被迫后撤。喘息后的越军在炮火掩护下多次对140、156、166高地再次发起冲击,直到夜晚9:30分,越军停止进攻。这就是越军的“M-1”作战计划,按越军的作战意图:在142、140高地方向实施佯攻然后重点出击我156、166、211高地,进而一举收复156、166、211高地。但越军在我军强大的炮火压制下,对156、166、140高地的攻击并未取得成功,但是越军还是成功占领了211高地上的1号和2号哨位。211高地并不大,于越军驻守的227高地接连,整个211上面就仅仅布置三个哨位,换言之,越军成功占领了211高地。
211高地是1军在85年2月11号拔点的阵地,67军接防后,将这个阵地移交给67军。在5.31战斗中211高地失守了。67军在向上汇报中说211高地仍然在控制中,但总参来人了,要求从211高地叫个战士下来谈话,67军没办法了,于是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回211高地的1、2号哨位。
该文是根据67军199师参战老兵:浪迹天涯、 怀念211、不堪回首、 松毛岭(均为网名)的回忆等整理而成。和以往不同,这篇文章并没有千篇一律地歌颂我们的胜利,也没有官方宣传的那样正面,相反却真实揭示了我军在85年5.31~6.11一段时间在老山战场上的一场失利战例。
战斗经过
1985年6月1日,67军组织595团1营在255高地集结伺机向211高地进行反冲击,由副营长王朝栋负责一线指挥。凌晨,在倾盆大雨的掩护下第一突击队在的带领下向211出击,与此同时,在二排长叫王忠远带领下的第二突击队从908高地上向211高地出击。为避免过大的伤亡,采用“添油战术”按照先共产党员、班长、共青团员的顺序先后组成战斗小组分别出击,二个突击队通过一片凹地直扑向211高地的1、2号哨位。与此同时,211高地上的越军发现我军的突击队,于是战斗在一瞬间就打响了。居高临下的越军立即向我投弹扫射,密集的子弹象倾盆大雨瞬间而至,同时呼唤炮火对我冲击路段进行火力封锁,我方的炮火也向211高地作压制性炮击。在255、211高地上面,双方的炮火打成一团,弹雨横飞。在这段泥泞的冲击路上,有两个副班长先后被击中当场牺牲,在211山脚下的一块5米高的大石下,10余名突击队员牺牲在那里,鲜血与雨水混杂在一片泥泞中,逐渐僵硬的尸体任凭雨水的冲刷。这块大石与我固守的3号哨位仅15米,剩余的突击队重整后从3号哨位向1、2号哨位出击。在211高地和越军227阵地的接合部,双方又打成一团。在一轮惨烈的战斗后,1、2号哨位相继被收复,在227上面的越军立即进行了增援。随即,刚占领211高地1、2号哨的我突击队就被越军包围。在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突击分队被迫撤退。一排长贾柯在激烈战斗中阵亡,余下的突击分队回撤到3号哨位,与越军继续对持。剩下在3号哨位的突击队仅剩下8人,8个人中还有5名伤员。越军的炮火极为凶猛,从255通往211的道路被完全封锁,增援部队上不去,上面的也下不来,在随后几天中,5名伤员先后死去。在其后的战斗中,越军竟然在1号哨位前的一块大石头上吊起我方阵亡士兵尸体向我示威(事后查明,阵亡者为595团1连的副连长贾柯)。越军的恶劣行径更激起了我方的怒火!于是,前一批突击队倒下了,后一批突击队接着上,反反复复不惜一切代价地向211高地冲击。在861电台里,不断听到我方突击队呼喊占领了1号、2号哨位,但其后这些冲上去的突击队大部分不是牺牲就是身负重伤。这时候,双方的炮火都覆盖到255、211高地上,伴随着炮弹的撕裂声是我冲出去的突击队一批接着一批地倒下,炮火实在太猛烈了,而211高地上的越军也占有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因此冲出去的突击队几乎没有办法接近211高地就倒下了,某连组织3个突击队向上冲,到次日下来,只剩下2个人。为保证211高地不失,直到最后时刻,前来增援的部队中三位副营长在67军一位参谋长“不惜一切代价收复211高地,三位副总理在中南海等待我们胜利的消息”的命令下带着最后的通讯员冲上山顶……
反思
在6.1到6.11十天的战斗里面,中越双方投入了大量的兵员和物资对211进行反复争夺。6.11战斗后,由于越军炮火封锁,我方部分阵亡人员尸体无法抢回,尸横遍野的情景极为凄惨。战后为抢回尸体,军、师下达死命令,不惜代价也要把烈士的遗体抢回来,为此199师还进行了几次掩护性的攻击。在10天的战斗中,67军199师595团损失惨重:2个营被越军打垮,团连建制完全被打乱,为了增援595团,作为师预备队的597团3连也在毫无胜利希望的冲击中损失惨重。120多名突击队员将生命永远留在了211高地上,轻重伤员不计其数,在211高地上的大小数百个山洞石隙中都有我方突击队的伤员,只是当时我们并不知道,在10天的各自为战中,他们绝大部分人都牺牲了,在其它阵地上也有我方走失的人员在坚守,有些人负伤后被送到后方或牺牲也失去了联系,在这次战斗后能撤出阵地的突击队不到十分之一……整个595团已经丧失了战斗能力,无法再执行作战任务,被紧急调离前线修整,为接替595团,济南军区紧急从后方调上200师598团接替595团原来的任务,由199师统一指挥。直到3个月后伤员陆续归队,595团才重新恢复战斗力。
从地形上看,211高地没有任何军事价值,但因为211高地是67军从1军手中接过来的,当然不能丢失,在“绝不丢失一寸阵地”的口号下,无谓地将大量的有生力量一次又一次地送入越军的炮火中,6.11之所以惨败人为的因素是主要的,在整个战斗期间,双方的炮火太猛烈了,我方的突击队员根本没有办法接近211高地,而我们还要持续地派突击队上。根本就不可能夺回211高地。67军199师595团在211高地失利的消息传出,全军一片哗然!然而对那次战斗中阵亡的595团人员来说,遗憾不仅如此,在这些在身前已经为国尽忠的官兵中,大部分人身后却并未得到相应的荣誉。在济南军区轮战部队近百位被授予一二级英模和荣立一等功的烈士名单中,除了贾柯外,鲜见在6.11战斗中阵亡的595团官兵名字。
1985年8月31日,199师侦察连副连长原明,副指导员霍光明带领17个人组成的突击队在211高地3号哨位潜伏7天后,改夜袭为白昼突击,于9月8日凌晨沿3号哨位左上方一段悬崖下爬上越军占领的2号哨位,然后以两人轻伤的代价全歼211高地7名越军,其后越军进行报复性炮击,造成突击队伤亡(原明左眼受伤失明,一名刘姓班长受伤后在送往救护所的过程中牺牲)。99师侦察连拿下211后,由595团7连接替防御任务,后来越军为争夺该阵地重演了一场595团式的战斗,在44天之内被我打退98次反扑和120次偷袭.被击毙300多名,轻重伤员不计其数。
由此可见,一味的顾面子蛮干并不能换来胜利的果实,正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根据战场态势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段、方法才能取得胜利并且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两支风格相近的军队,两支战斗作风同样顽强的军队,在同一个地方犯同一样的错误,在仅仅50多米长,30多米宽的211高地上,留下了400多条生命,以及不计其数的伤残,使得211高地成为不折不扣的绞肉机,实在值得深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16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2883
帖子
416
主题
13
精华
0
积分
16
威望
16
金钱
101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1
最后登录
2014-8-24
5#
发表于 2007-5-20 16:01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越军更详细的A6B高地(211高地)战斗描述

猛贴!好!好!好!
双方的战例对比起来看,比较客观。
已收藏。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0

好友

346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108738
帖子
6699
主题
381
精华
0
积分
3466
威望
3466
金钱
21777 分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40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4-10
最后登录
2017-10-13
6#
发表于 2007-5-20 16:58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越军更详细的A6B高地(211高地)战斗描述

尤其难得的是越军的地图。除了文字给翻译成中文外,其他都是“原汁原味”的越南货。
不过我也存在疑惑:在A6b上(也就是我们的211),不过是一个小山头,上面就3个哨位,越军怎么弄了10个?而且还在上面缴获了包括60mm迫击炮弹、82mm迫击炮弹、82mm无炮弹。我们怎么可能在那些猫耳洞中发射炮弹?
有些数据呀,中越之间吹得各自各精彩,最终不知道谁真谁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02513
帖子
2134
主题
17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636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5-22
最后登录
2014-8-24
7#
发表于 2007-5-20 17:39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越军更详细的A6B高地(211高地)战斗描述

怪不得前一阵网站停了呢,版主看来闭关修炼了一阵,功力大进啊。哪方面看都是精品大作!
越军情报工作不好,战前对我军211实际3个哨位约10人误判为十个哨位四五十人(大概把一些临时活动区给判为常备哨位),还配备“3具H12导弹发射架导弹6枚”![上报战果时无,全给"贪污"了]。战后对211之战其实打垮我军一个团也不甚明了,所以在战报里难得地“谦虚”了一次,不然各种加官晋爵庆功活动该不亦乐乎。
“敌向我发动的每一次进攻,均按固定的进攻路线和方向前进,所以我能及早发现敌人,并在敌人刚刚开始集结或机动过程中,使用各级炮火向敌展开猛烈袭击”
我军的教训是那一战的思想太死板了,给敌人极大方便给自己极大痛苦。当然地形因素也限制了活动余地,但一连死板了十天都如此不变(如果不是预备队耗光实在没本钱了,还不定要加演几天),这死板蛮干也太…。参谋长固然难辞其咎,但军部看着事态恶化严重却不赶紧悬崖勒马,也是有过失。
好在越军也及其重视这个唯一成功夺取过来的荣誉阵地,给了我们同等复仇的机会。不过在越军也损失了一个团实在无力再打后,199师没有乘胜夺下227(文中的A6a)改善防御态势,永绝211这个恶梦阵地,略显保守。越军如果疲惫虚弱得再无力反扑211了,顺势夺了227它也还是一样虚弱得无可奈何。199师就可以在211上打个扬眉吐气向敌人踏上一只脚的翻身仗,而不仅仅是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站起来。即使发生最坏情况对227攻击失败,此战结果也还是我军打垮越军一个团成功夺回并守住了211么。再投入点小本,赢了可以大胜输了也只丢点皮毛,这种机会还是值得一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好友

6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6909
帖子
64
主题
5
精华
0
积分
6
威望
6
金钱
101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4-13
最后登录
2014-10-10
8#
发表于 2007-5-21 08:30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越军更详细的A6B高地(211高地)战斗描述

请参战老兵回忆一下,越军与我军的阵地是啥对应关系.地形大体相同啊,编号应该容易统一对应.对应上阅读起来就清楚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16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2883
帖子
416
主题
13
精华
0
积分
16
威望
16
金钱
101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1
最后登录
2014-8-24
9#
发表于 2007-5-21 20:50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越军更详细的A6B高地(211高地)战斗描述

    阅后感觉,越军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其部队的教育、训练、管理及作战模式还是与我军几乎雷同的版本。
    战斗中部分越军士兵的战斗素养、技战术水平、步炮协同,及基层指挥员靠前指挥等方面,还是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从越军战例可以反映出,当时越军的步兵常规兵器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总体水平仍次于我军。(当时越军已从“苏联”获得部分先进武器,优于我军。如“MG-23”战机等)
    越军战例也反映出,当时越军长期在一线守点的部队,在遭受我军轮战部队连续打击后,战斗力被严重削弱,士气低落,逃兵多等问题。这与我军获得的情报相一致。
    当然,越军战例中夸大其辞的地方也不少。如缴获中国军队的导弹等等。(但个人观点,越军这篇战例,还是较过去吹的东西,要实事求是的多。其实战后,我们的参谋、干事写总结、战例,何尝又没有刮点“浮夸风”)。
    另外就是有多处不解之处,例如文中多处有用火箭弹及定向雷在雷场中破障开路的记载。根据常识,步兵用的火箭弹和定向雷是无法用于在地雷场中开辟通路的。所以本人怀疑,是文字翻译时由于对工兵专业术语不熟,所造成的误译。(现在常用的火箭爆破器是在雷场中迅速开辟通路的利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6092
帖子
295
主题
61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12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3
最后登录
2014-8-24
10#
发表于 2007-5-21 23:59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越军更详细的A6B高地(211高地)战斗描述

有各种说法是正常的,关键是阵地在谁的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2-11 17:20 , Processed in 0.12425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