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河北羚羊 于 2015-1-18 07:41 编辑
酒的妙称 年根愈近,酒香愈浓。端杯时每每想起酒的妙称。 据说酒是我们祖先首先发明制造出来的,喜乎?悲乎?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由杜康所造;《吕氏春秋》中则说“仪狄作酒”;《酒谱》中说“天有酒星,酒之作也”;此外还有黄帝造酒以及猴酒的故事。传说众多,莫衷一是。 当然啦,这其中最为人所共知的,当属杜康造酒的传说,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中以杜康代称酒,倍显沧桑。 除了“杜康”之外,常为人所称道的还有“琼浆”之名。宋玉《招魂》:“花酌即陈,有琼浆些。”故而人们也把盛筵称为琼筵。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酒还有“欢伯”的妙称。《易林·坎之兑》:“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元好问《留月轩》诗:“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 还有把酒称为“绿蚁”的。“绿蚁”,原指酒面上的绿色泡沫,后被作酒的代称。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亦作“渌(lù)蚁”,谢玄辉《在郡卧病》:“嘉魴聊可荐,渌蚁方独持。”此外还称为“浮蚁”,《文选·张衡〈南都赋〉》:“醪敷径寸,浮蚁若萍。”由“浮蚁”想到了“浮白”。“白”指酒杯,“浮白”的本意是罚酒,出自《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jiào)者,浮以大白。’”釂,意为喝干杯中酒。《礼记·曲礼上》:“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后转称满饮一大杯酒为浮一大白,简称浮白。 春秋时期有个著名的“鲁酒薄而邯郸围”的故事。后因称味薄的酒为“鲁酒”。庾信《哀江南赋序》:“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鲁国不但酒薄,缟也薄,“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看来古代的鲁地很取巧的呀。当然,现在应该与过去大不一样了。我在邯郸多年,也没觉得酒多好,偶尔去山东游历,也没觉得酒有多差——不过我喝酒常常瞎喝,不看牌子的哟。 酒也被称为忘忧物。陶潜《饮酒》:“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酒还被称为曲生,曲秀才。典故出自郑荣《开工传信记》,讲的是一瓶美酒化身为秀才曲生,与人交谈的故事。蒲松龄《聊斋志异·八大王》:“故曲生频来,则骚客之金兰友。” 古时酒亦称为黄流。罗愿《尔雅翼·释草八》:“古者酿黑黍为酒,所谓秬者;以郁草和之,则酒色香而黄,在器流动,《诗》所谓‘黄流在中’者也。”郁草就是郁金香草,和有郁金香草的酒很名贵,古代用于祭祀或敬客。称之为“郁鬯”,又称秬鬯。秬,黑黍。 酒还被称为天禄。语出自《汉书·食货志》:“酒者,天之美禄。” 酒又被称为“扫愁帚”。苏轼《洞庭春色》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洞庭春色,酒名。后因以“扫愁帚”为酒的代称。同样出现于诗中的“钓诗钩”,可就不怎么流行了。 酒自古就有好赖之分。古代按酒的清浊,分为五等,叫五齐(jì)。《周礼·天官·酒正》:“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缇(tí橘红色)齐,五曰沈(chén)齐。”郑玄谓醴以上尤浊,盎以下差清。 美酒被称为旨酒。《诗经·小雅·正月》:“彼有旨酒,又有嘉殽。” 美酒还有个称呼叫千日酒。传说中山人狄希能造千日酒,饮之,千日醉。见于《搜神记》及《博物志》。 《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桓温)有主薄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膈)上住。”后来就把好酒称为“青州从事”,不好的就称为“平原督邮”。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美酒还被称为“白堕”,白堕本是人名。《洛阳伽蓝记·城西法云寺》:“河东人刘白堕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羲,以罂贮酒,暴于日中。经一旬,其酒不动,饮之美而醉,经月不醒。京师朝贵多出郡登藩,远相饷馈,以其远至,号曰鹤觞,亦曰骑驴酒。”后因用为酒的别称。苏辙《次韵子瞻病中大雪》:“殷勤赋黄竹,自劝饮白堕。” 美酒又叫“红友”。罗大经《鹤林玉露》:“常州宜兴县黄土村,东坡南迁北归,尝与单秀才步田至其地。地主携酒来饷,曰:‘此红友也。’”王世贞《三月三日屋后桃花下小酌红酒》诗:“偶然儿子致红友,聊为桃花飞白波。” 古有酒名“玉友”,亦泛指美酒。卢纶《题贾山人园林》诗:“五字每将称玉友,一尊曾不顾金囊。” 醝(cuō):白酒。《本草纲目·酿造类》:“酒,红曰醍(tí),白曰醝。”张华《轻薄篇》:“苍梧竹叶青,宜城九酝醝。” 醽醁,又作“酃醁”、“醁醽”、“绿酃”,酒名。李善注引《湘州记》:“湘州临水县有酃湖,取水为酒,名曰酃酒。”《抱朴子·知止》:“密宴继集,醽醁不撤。”李贺《示弟》:“醁醽今夕酒,湘帙去时书。”《文选·左思〈吴都赋〉》:“飞轻轩而酌绿酃”。《晋书·简文帝纪》:“初荐酃醁酒于太庙。” 酴醾(túmí),古书上指重酿的酒。 此外酒的别名还很多,诸如金波、流霞、玉液、翠涛等等,听了就叫人垂涎。 古代还有一种节令性的酒,叫“屠苏”。古俗,夏历正月初一,家人先幼后长,饮屠苏酒。见《荆楚岁时记》。 而在唐代,酒多以春为名。唐代有名酒剑南之烧春。其它如竹叶春、梨花春等,后来因以“春”为酒的代称。有个词“买春”,原意是买酒的意思。现在的剑南春是不是继承了唐人的风韵?我没查找。 古代还有一种很特别的“酒”叫玄酒,古代称行祭礼时当酒用的水叫“玄酒”。《礼记·礼运》:“故玄酒在室。”孔颖达注:“玄酒,谓水也。以其色黑,谓之玄,而太古无酒,此水当酒所用,故谓之玄酒。”与人对饮时千万要注意,对方杯中是不是玄酒呀。 酒在宗教中也有一些称呼,如般若(bōrĕ)汤。“般若”是梵语的译音,意味智慧。这是僧尼居士等佛教徒所用隐语,即酒是智慧汤。传说出自唐代僧徒轶事。 酒的妙称很多,饮酒的趣称也随之而来。 如饮醉酒者被称为“中圣人”,简称“中圣”,意为中酒。中酒,酒酣,不醉不醒的状态。典故出自《三国志·魏志·徐邈传》。 大醉也被称为沾醉。《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四年》:“从者皆沾醉。”胡三省注:“沾醉,言饮酒大醉,胸襟沾湿,不能自持也。” 据说浙人谓饮酒为软饱。真是个十分风趣的称谓。 古代有人馋酒馋到没尊严的地步,称为舔人余沥。余沥,是指酒的余滴,剩酒。后用余沥比喻别人所占利益的剩余。 晋王戎曾与嵇康阮籍饮酒于黄公酒垆,后因以黄公为酒店之称。张谓《湖上对酒行》:“茱萸湾头归路赊,愿公且宿黄公家。” 有关酒方面的妙称,书上有很多,民间流传而史志漏载的也很多。翻书弄纸,我查到这些,已经有些酡颜了;不再查找了,否则该酩酊啦。有兴趣的话,其他朋友可以再给添一些,算是纸上琼筵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