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和大家分享好作品,得到老兵作者的同意转帖到此,感谢作者提供珍贵的战地照片) (作者简介:1976年从知青入伍。在陆军第11军31师91团4连,先后任战士、副班长、班长,91团司令部作训参谋,6连副指导员,3机枪连和2连指导员等职。南京政治学院毕业。 1979年参加了中越战争,参加过船头穿插,30号高地攻坚战,班绕散进攻战等战斗。荣立2等功。 1984年参加了老山作战,参加了80年代的上甘岭防御战和A1据点捕俘袭击等作战等战斗,荣立3等功两次。 1988年转业在国家机关任公务员。) 前 言 廖锡龙!中国军界一个很响亮的名字。 廖锡龙一位百步穿杨的神枪手,一位出生入死的军人,一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将军。 一提到距离共和国最近那场战争--中越战争,就不得不提廖锡龙。 廖锡龙1958年12月参军,在贵州省独立49师步兵第145团服役。1969年11月25日,步兵第145团随49师调入新组建的陆军第11军,改编成31师步兵第91团。 91团是一支富有光荣历史的团队,是一支英雄辈出的团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代表性的团队,是一支战无不胜的团队。几十年来,在这个团队里,锻炼起来的任职师以上的干部数以百计,被誉为“将军的摇篮”。第一任团长汪家道,和第十三任团长廖锡龙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 笔者有幸在1977年参军来到这个英雄的团队,并被幸运地分到了廖锡龙当兵时所在的连队--步兵第91团2营4连。由于廖锡龙在该连当兵时就很出色,干部和老兵们常常提到他来鞭策新兵们苦练军事技术。 1979年中越战争后, 廖锡龙在91团任团长时,我在司令部作训股任参谋,又亲自目睹和直接感受了廖锡龙的指挥才能。1981年至1982年,我到南京政治学院读书,回到91团后,先后任3机枪连和步兵第2连指导员。这时,廖锡龙已从解放军军事学院毕业回部队任31师副师长了,在一次由他指挥的演习中,我又经受了他从严治军给我们带来的“巴顿式”的严厉。 1984年7月,31师攻打者阴山后,我91团又奉命在老山作战, 当时廖锡龙已是第11军的军长了,而我在步兵第91团2连任指导员。我团在他的指挥下攻打越军东山观察所,袭击越军A1据点。 2006年7月我回老家看望病重的父亲,回西昌路过成都,在杜甫草堂旁的送仙桥旧 书市上,买了一本《中国九次大发兵》的书,内有一篇文章《两山大血战---一位从者阴山 战斗中走出来的中国新一代将军》的文章写到廖锡龙从小就练得一手打猎的好本事,少年 时他在山上追野兔,丢掉了一根手指头。回家后翻开步兵第145团4连连史,发现连史中记 载的情况是,该连队施工时, 廖锡龙因销毁雷管而负伤,便写了《廖锡龙将军手指是怎样致 残的》在中越战争网上发表。后来细看连史和步兵第91团团史,发现廖锡龙将军的事迹 在连史和团史上出现多次,联想到在部队时所知道的廖锡龙的情况,觉得廖锡龙将军确实 有传奇色彩,如:打死野猪、“刺杀标兵”、班盆河捕俘袭击作战等,笔者认为应该把这些 生在廖锡龙身上的故事写出来,否则这些资料掌握在自己手中实在太可惜。 从2006 年7月我的女儿第一次教会我上网以来,我用我曾经拿过枪的手,每天在键盘上用一根指头一个字一个字地敲,敲出我想写、想告诉大家的东西。我不太会拼音,也不会五笔,只会用女儿教的一种非常慢非常慢的输入法慢慢地写,而且我们这一代人多看一会电脑就会感到头晕,呵呵:......写的过程确实很辛苦,但却让我很振奋。 我在回忆廖锡龙将军那场战争经历的同时,也在回忆我曾经经历的枪林弹雨、血泪纵横与生死离别,我一边写(也许说“敲”更为恰当),一边祭奠我那些阵亡的战友们,纪念我永远的好战士、好兄弟们,纪念我和无数年轻人为那场战争付出的青春和热血...... 回忆的过程有激动、有痛苦、有伤怀、有感动、有遗憾、有难过、也有快乐和开心......而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我觉得作为那场战争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有责任把我所知道的这段历史真实地再现给大家,特别是再现给年轻的朋友们。 像我女儿一辈的人,几乎有很多人已经根本不知道共和国曾经存在和经历过这么一场战争(这是距离共和国最近的一场战争啊)。当我的女儿自豪地告诉她同龄的朋友,她的父亲曾参加过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越战争时,这些年轻的孩子们甚至会表现出一种质疑--80年代的中国还会爆发战争???对于我们曾经参加过这场战争,为这场战争失去了太多的军人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无比的心痛和心酸,而对于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生命代价的英魂们,这更是一种伤害......可以想象,如果我们再不提及这场战争,年龄再小一点的孩子,再下一代,再下一代.....他们将会永远不知道曾经的真实的历史。 因此,我觉得我有一种责任,一种莫名的责任。即使,我的文章并不能带给我们这些在中越战争中奋战过的军人任何,即使,成书后不能及时出版,我也觉得我尽到了一点点微薄的力量。 将《廖锡龙将军手指是怎样致残的》一文在网上发表后,网友们点击率较高,便将我所写的廖锡龙和他所在部队在中越战争中的系列故事定名为《传奇廖锡龙》,并将《廖锡龙将军手指是怎样致残的》列为《传奇廖锡龙》之一,从2006年7月起陆续在中越战争网上发表。 《传奇廖锡龙》系列故事在网上连载了十四章,在网上发表后受到读者们的好评。版主也回贴说多家网站请求转载。一些91团的战友看后评价:“《传奇廖锡龙》的系列故事不但是写了廖锡龙,而且写了91团,也可以说是91团的中越战争史。”并建议笔者整理成书出版。 经过广泛征求战友们的意见,将发表在网上《传奇廖锡龙》的十四章连载文章重新整理、修正、完善,加上了那一时期我所收集到的大量珍贵相片,为了让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年青一代了解距离共和国最近的这场大规模战争,全面了解廖锡龙这位将军的成长经历,我将廖锡龙将军的个人简历作为第一章,2007年5月完成了此书第一稿。根据廖锡龙具有美国著名将军巴顿一样的坚韧性格和31师时官兵们那时就尊称他为巴顿,以及廖锡龙从战士到将军经历本身的传奇色彩,我将出书定名为《中国的巴顿将军》。 《中国的巴顿将军》全书共十六章,我本来打算在中越战争过去三十年周年之即的2009年出版,但众多11军的战友和关心此书的朋友们,建议我早日出版,在这里我要谢谢关心此书的战友们、朋友们。 (作者当年的战地照片) 
我把此书献给参加过中越战争的军人们,献给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我的战友们。 愿我的阵亡的战友们能永远安息,愿我的在战争中致残的战友们能生活得好一点,愿 我的生活困难的战友们能顺利一些,愿我的失去太多的战友们和烈士的亲人们能得到一些安慰..... 传奇廖锡龙之一 廖锡龙将军食指是怎样致残的?!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现任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上将右手食指断了一节,对此事有多种传说,并带有一层浓厚的传奇色彩。 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中国九次大发兵》(作者:沙力,闽力)一书中有一篇名为《两山大血战——一个从者阴山战斗中走出来的中国新一代将军》的文章写到:“廖锡龙从小就练得一手打猎的好本事,少年时他在山上追野兔,一天最多从山上打下十几只,为了追野兔,他还丢掉了一根手指头。” 80年代末,一篇介绍军事学院在新的时期中如何把李良辉、廖锡龙这样的军队基层中走出的人才培养成了我军的高级将领的文章中,在介绍廖锡龙时,提到了他的食指致残是在当班长时,为执行销毁雷管的任务因救战友而造成的。 笔者曾在廖锡龙当兵时所在连队(步兵第145团,1968年12月改编为91团)4连服役,现在手中还有一本1965年该连编写的《步兵第145团4连连史》,连史1964年篇中这样记载:“在整个施工中,我连基本上做到了安全作业,未出现人身事故,但也有血的教训,望从这一事故中汲取教训,切记!切记!——八班长廖锡龙同志,在9月3日给民工放炮时,剩下一只雷管,未经请示私自销毁,因导火索过短,未能及时抛出,在右手中爆炸,食指致残。” 笔者认为,《两山大血战——一个从者阴山战斗中走出来的中国新一代将军》一文中,提到廖锡龙在当兵前打猎为追野兔,丢掉一根食指的说法显得荒唐。试想,右手断了一根食指(这可是扣动枪扳机的手指啊!)还能在58年参军,这对一个山区的农民孩子来讲,是不可能的。 第二种说法还有一些依据,因为廖锡龙当时是班长,在该班单独执行任务时,班长把危险留给自己去销毁雷管是可能的。但笔者认为,连史中的记载才是真实可信的,因为写这本连史时是1965年,该事件过去不足一年。同时,连史中还记载了1961年至1963年廖锡龙都是“五好战士”,但64年的“五好战士”中却没有他,这或许正好与此事有关;在1963年“特等射手”和“投弹能手”中有廖锡龙,而在64年,该两项名单中没有廖锡龙,“优等射手”中却有他,这说明廖锡龙右手手指致残后影响了其军事技能的发挥。 当然,在右手手指致残后,还能上连队“优等射手”的名单,可以想象廖锡龙将军的射击技术是很过硬的!后来,笔者在该团作训股当参谋时,时任团长廖锡龙和时任参谋长傅忠诚比赛手枪枪法,廖锡龙仍然打得很准,但他是用中指扣动的扳机。 传奇廖锡龙之二 深山老林斗野猪 1961年,91团4连奉命在贵州省的安顺、铜仁、遵义、德江、梓桐等5个县的12个点上担任内卫值勤.当时正值全国遭受自然灾害、农业欠收,该连进驻地也碰上了百年难遇的大干旱,群众吃水都很困难,该连一面值勤,一面帮助抗旱、保苗。 廖锡龙所在的排在梓桐县,他们来到当时的和平生产队,帮助群众生产自救,并把自己的口粮送到了社员家里,部队战士们却自己上山采青杠子、挖野山菜充饥;年底庄稼成熟时,又碰上了当地的野猪横行,伤害人畜和庄稼,部队组织了打猎队,消除兽害。 一次,副班长廖锡龙一人在深山中碰见一只独猪(即大的野公猪,通常单独行动。打猎人都不怕群猪,而怕独猪,因为遇上群猪时,只要打死或打伤其中一只,整个猪群就会一哄而散;而独猪却不同,一旦没一枪致命,就会发疯似地与人拼命,所谓“一猪二熊三老虎”就是说的野独猪比熊和老虎还要厉害。) 廖锡龙临危不乱,给了它一枪, 不想这只野猪凶残无比且灵活之及,没有命中要害,负了伤的野猪凶性大发,向廖锡龙扑了上来,撕咬下廖锡龙右臂上一块巴掌大的皮后逃走。“受伤发狂的野猪可要随便乱咬人的啊,不能伤到了老百姓!” 廖锡龙念头一转,决定不能放过它,于是强忍着伤痛,顺着野猪的血迹,在深山老林中狂追了一天,终于追上了野猪,又发了一枪,然后上去用五三式步枪的刺刀把野猪杀死。野猪抬回部队驻地后,被开膛破肚,不仅改善了全排的伙食,还分了一部分给当地的老百姓。这件事迹在部队中广为传诵,群众称他为“铁汉子” 。
[此帖子已被 天空之歌 在 2009-6-4 23:26:34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