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0
信息监察员
使用道具 举报
老戰士的邊關情 文/韓曉慧
因为工作關係,我結識了《充滿愛心的博士,你們在哪裏?》一文(見本刊今年第五期)的作者李豔明和他的戰友們,並和他們一起赴西南邊陲小城麻栗坡,登上了山頂瑤寨大弄村,參加了由他們這些當年駐軍老戰士捐款修建的大弄村入村道路的通車剪綵儀式。 10月10日七八台越野車沿著一條新築成的土石盤山道路,駛上中越邊界我方一側的瑤寨大弄村。新修的山路上佇立著一座用松枝紮起的彩門,兩邊站滿了身著豔麗民族服裝的瑤寨少女和村民,他們早早就來到了這裏,翹首期盼著來自全國各地的親人,為他們剛完工的入村道路通車剪綵——這可是這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的小山村有史以來最大的盛事。 將軍流淚了 2006年北京軍區某集團軍少將鄶萬增從領導崗位上退居二線。卸下重任的將軍,退下來的第一時間,沒有去遊旅名山大川,也沒有去探親訪友,第一站就直奔西南邊境一個叫麻栗坡的小縣城。這裏是他二十年前帶兵打仗抵禦侵略者的地方,多少年輕的戰士把熱血灑在了這片土地,把生命獻給了這塊土地,他們長眠在祖國西南邊陲的高山上。於是,這塊紅土地就成了他一生情牽夢繞的地方。 時隔二十多年,當他和他當年的警衛員、現任雲南民航安全監督局副局長的王青山再次踏上這塊土地,登上當年特偵三連駐守的瑤族山寨大弄村時,他震驚了:山寨還和二十多年前一樣貧窮落後,大弄村的鄉親們依然艱難度日,守著貧瘠的土地,喝著囤積的雨水,走著懸崖小路,只是房屋更加破舊,時間似乎還停留在二十多年前的那一刻。全球經濟的騰飛、現代文明的普及似乎和這裏毫無關係。看到這些,輕易不流淚的將軍流淚了,面對村民,面對還在黑暗的小土屋裏上學的孩子,他不知說什麼好,兩人把身上僅有的肆仟元現金全部掏出來,資助給了村民和孩子們。他對王青山說:“當年四個方向上駐守的連隊就數三連居住的條件最為艱苦,所以退下來的第一個願望就是想上大弄看看。看到村民生活如此貧困,我心裏不安哪!大弄村民有恩於我們,當年大弄鄉親們堅實的臂膀和擁軍支前的熱情是我們出征作戰的堅強後盾。” 國家改革開放30年,多數中國人都擺脫了貧窮、落後,開始走上奔小康的道路,而這塊為共和國作出過特殊貢獻的土地和他的人民,因為交通特別閉塞,依然生活在貧窮落後之中,將軍怎能不為之心痛、流淚。回到北京,將軍依然寢食難安,一直在思索著怎樣讓這裏的鄉親們脫貧致富。 座落在海拔兩千多米邊境山區的大弄村,交通不便是他們貧窮落後的重要原因。村民想過好日子,就必須在陡峭的山岩上開鑿出一條能通車的路,可修路需要錢,要買修路的工具、炸藥、雷管等等,他們沒有錢,只有勞動力,那就是他們自己。當將軍得知此情後,立即在其所在部隊進行籌款。 今年1月,鄶萬增將軍再次登上大弄村,把從北京軍區政治部38集團軍籌集到的六萬多元,親自送達大弄民兵排長鄧富財的手上。還走訪慰問了23年前部隊駐守時的房東和因支前參戰傷殘民兵及80歲以上老年人9戶,每戶慰問金300元;又為哪燈村委會捐獻了1000元;為坪子小學捐獻了5000元。並將此情況告訴了當年駐紮此村的特偵三連連長、現在珠海市公安局工作的李豔明。 有了這雪中送炭的资金,大弄全村每家出一個壯勞力,不管吃、喝,沒有工錢,全是無償的,但他們還是很開心,通往大弄村的道路在山崖上开工了。 愛心行動 李豔明,不虧是當年的老連長,得知情況後立即聯絡了5位當年的老兵,於今年3月23日奔赴大弄村。在那裏,他親眼目睹了大弄村鄉親們生活的艱難與貧困,看到了村民在村幹部的帶領下,無償投工在陡峭的山崖上自行組織開鑿出來的總長度約4公里的山路剛修好三分之一,工程十分艱難,購買雷管、炸藥、機械設備等資金缺口還很大。民兵排鄧排長告訴他:“鄶政委送來的6萬塊錢已經用了4萬多,主要是購買氣鑽和部分築路工具花掉了,一個氣鑽就要一萬多元錢,下一步的用錢主要通過鄉裏購買炸藥、雷管和導火線等。能再有幾萬塊錢,這條路就能修好了。” 從大弄村回來,李豔明的內心一刻也不能安寧,在不到一星期的時間裏便寫出了《为大弄村瑶族同胞早日脱贫发起捐款倡议》和《重上大弄感言》、《上学的孩子让我看到了希望》、《麻栗坡烈士墓前祭奠英灵》、《寻找为西南边陲山村捐建“希望小学”的三位博士》等五篇文章,發到他們的網頁——迷彩的飛虎隊網上。積極組織、發動了為大弄村瑤族同胞早日脫貧的捐款行動。倡議書這樣寫道:特偵三連全體官兵: 鄶政委今年1月6日上大弄,為大弄村從北京軍區、38集團軍籌集了6萬多元修路,3月23日我等5位老兵上大弄,看到這條連接山下魚塘村能通汽車的只有4 公里長的路已經修好了三分之一,在鄧排長、村組長的帶領下,每戶人家出一個壯勞力無償修築,經過四個月的修建,毛坯工程已經完成…… 但如今沒有經費保障,就無法修通這條路,路不通大弄山上的農副業產品就運\不出去,更談不上大弄村民脫貧致富。 想想看:是誰為我們把烈士抬下山?是誰為我們把傷患抬下山?是誰為我們提供房屋讓我們安然入睡?又是誰為我們出境偵察小分隊作嚮導?是大弄村的民兵們!是瑤族同胞們!是我們可敬重的鄧排長! 23年過去了,我們想都不敢想至今的大弄村民還過著與我們當年駐守時所過的那種苦日子,當年我們需要他們幫助支援,如今他們需要我們幫助支援,我們特偵三連的全體官兵能坐視不管嗎?能忘恩負義嗎?能有難不幫嗎? 連隊老兵們: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從事不同的工作,上有老,下有小,由於經濟收入的不同,家庭條件有好有差,可我們必定是從死亡線上活過來的,還會計較捨得和捨不得嗎!家庭條件好點的多出,差點的少出,只要我們在生活上緊一下,少吃一餐好的,少請一桌飯,我們就可以把節省的錢,捐獻給大弄村修路,這對於我們來說是灑灑水的事,而對大弄村來說是件頂大的事。你們可知道,大弄村民沒有收入來源,僅靠種點農作物維繫生計,每年頭靠殺自己家養的豬,才能吃上一頓肉。鄧排長身為村領導,又是縣裏評上的“優秀界邊員”,每年政府給予的薪水少的可憐的才90元。三年前村裏是通了電,可家家只點3至5瓦的燈泡,鄧排長家在村裏算是大戶,三年多才用了400來度電,這能不叫我們重返大弄的5位老兵傷心難過嗎。為此,我作為你們的老連長這次上大弄已經為修路捐獻了2000元,現帶頭再捐款1000元。 讓人意想不到是,就這麼一封倡議書,讓時隔二十多年的戰友一下子把心又連在了一起,老兵們像傳奧運\火炬似地一個傳告一個,個個願意獻愛心,紛紛打來電話表示擁護支援。並在極短的時間內就籌集到了5萬多元。老兵們中,有些家庭两口子加起來每月收入不足1200元;有的老兵自谋生路,靠做小生意养家;有的老兵回鄉务农,靠土地糊口;還有家在城镇的因企业倒閉兩口子雙雙下崗,靠政府補貼過日子;甚至有些老兵家裏還背有外債。但他們或多或少都奉獻了一份愛心,因為那裏是他們曾經浴血奮戰的地方,有著他們一生牽掛的親情。其中老連長李豔明和太太于素春捐款5000元,而和他在一起工作的珠海市公安局治安五大隊教導員余為紅,雖然不是老三連的戰士,但被老三連的愛心行動所感染,也慷慨解囊,兩次捐款3000元。 為此李艷明說:這不是我老連長的面子,是當年戰鬥中結下的“生死結”把大家凝聚在了一起,是“老山魂”把大家吸引了來,歷經23年人生的风霜雨雪,与大弄鄉親們结下的深情厚意沒有變,求真向善之心和做人的良知没有变。 老兵高志敏說:大弄是我們生活戰鬥過的地方,是我的第二個故鄉,是我成長的搖籃。我們要學會感恩,感恩大弄,感恩大弄的鄉親。現在擺在大弄鄉親眼前的困難就是修路。老連長提出了倡議,我們要積極回應,眾人拾柴火焰高,能力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貴在有份愛心。只要我們全連人人獻出一點愛,大弄村通往山下的路就會更加平坦,寬敞。 魚水情深 在各方的支持關照下,這一愛心工程於今年9月底基本完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長達4公里的入村盤山道路已經可以通車了。為在山崖上修好這條路,他們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個僅有57戶、200來口人的小山村,投入無償勞動日6119個,村民自己也從牙縫裏擠錢捐款近萬元,各方先後捐款總額達12萬多元。在大家的倡議下,這條路命名為“思源路”。在大弄村村口,豎立著一塊石碑,碑文上刻錄了這條路的修建過程,刻錄了所有為修建這條路捐款人的名字。 在慶賀“思源路”通車的儀式上,鄶萬增少將代表集團軍113師又向大弄村捐贈了1萬元現金和60床質地最好的軍用棉被;當年的老兵王青山和他的太太徐亞佳不僅協助各方安排了這次行程,還代表徐亞佳所在公司——雲南省鯤鵬航空服務公司向大弄村村民捐獻了20箱衣服、給孩子們買了兩千多塊錢的糖果;大家還一起湊錢,為大弄村的23名小學生每人買了一個新書包,孩子們拿著新書包愛不釋手,一直褙在身上。 慶典儀式一結束,老兵們便和村民簇擁在一起,走進當年老房東的家,說不完的貼心話,道不盡的魚水情…… 說起當年共同浴血奮戰的日子,老兵都還記得,那年連隊在境外山林執行偵察任務時,民兵排長鄧富財為大家帶路,他怕戰士們踩著地雷,總是走在隊伍的最前邊,讓戰士們踩著他的腳印兒走,用自己的生命保護我們的子弟兵;遇到部隊供給運\不上山的時候,村民拿出自己捨不得吃的糧食、捨不得喝的水,保證部隊的供給;戰士們犧牲了,受傷了,他們爭著用自己的肩膀抬戰士們下山……,每每提及這些事,老兵們個個都會淚流滿面。臨走,每個老兵又都給當年的房東家捐贈了數百元錢,最多的又給了1000元。 在現場,村民說的話最多的是感恩,說老兵們對他們比親生父母還要親,說沒有大家的資金捐助,再有10年、20年也修不起這條路……今天大弄村祖祖辈辈奢想而不能实现的愿望,圆满实现了。大弄村人決心以勤劳致富改变贫穷落后状态,以多种经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而老兵們則個個都說,這裏就是他們的第二故鄉,他們走到那兒也不會忘記這個地方,希望儘早看到大弄村的鄉親們脫貧致富,有機會他們還會再來的。 尾聲 入村公路(思源路)興建時,由于资金困难,没有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帮助测量,有的转弯半径和坡度不符合要求,大车還是上不来。如今,通过县人民政府积极積極努力,向上争取到了“兴边富民”和“一事一议”的财政资金27萬元。目前這筆资金已經到位,乡人民政府已请施工人员进入工地施工,计划今年年底以前,完成路面水泥浇灌和村裏的入户道路。
[此帖子已被 湖南骡子 在 2009-12-7 4:41:34 编辑过]
22年了,他们又回到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们当中,有已经退休的老将军,有当年的特侦三连干部战士,有老兵家属,有未参战的复转军人,还有步兵第113师政治部的干事,也有社会爱心人士的代表。他们怀着同样的一颗赤诚善良之心,来到了这片彩云之南的土地。这其中,军医王国旺更是在大弄参与轮战两年有余(先在新疆军区第8侦察大队,后随北京军区第12侦察大队继续参战)。他们与大弄瑶族同胞血肉相连。录像里大家可以看到大弄地理环境之恶劣,公路修建工程之困难、艰险。但是,在这个连神仙见了也绝望的地方,他们与瑶族同胞的爱心、勇气、执着创造了奇迹。其实,以大弄单一的产业结构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要想实现脱贫致富,仅凭一条入村公路还是远远不够的。但是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始,它预示着希望,预示着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弄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此帖子已被 湖南骡子 在 2009-12-3 17:27:04 编辑过]
发表回复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2-4 14:46 , Processed in 0.09259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