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与王必成因文化大革命期间反目,临战前被调换的理由有点牵强。现转摘一段文字予以说明(http://www.eeloves.com/index.php/memorial/archive-show/mid/116373/id/18266): 1960年11月,王必成调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成为司令员许世友的得力助手,负责军事训练。1961年初,南京军区某部二连副连长郭兴福总结出一套新的战术教学方法,受到军领导的好评,被作为典型加以推广。1962年初,郭兴福第一次到南京汇报作业,许世友、王必成先后观看了他的教学方法,均连声赞好。事后,立即在南京军区部队大力组织推广,使“郭兴福教学法”逐渐被推向全军。1969年夏天,王必成就职昆明军区,历任第一副司令员、司令员。 可信度比较高的说法是:1、杨得志对越南情况比较熟悉;2、杨得志和许世友同为开国上将(王必成为中将) ------------------------------------------------ 不能小视历史恩怨。许世友和王必成在南京军区是有过摩擦的。 文革时南京军区闹得最混乱的时候,造反派逼迫部队承认他们“大方向正确”,硬要指战员和他们一起喊“打倒许世友”的口号。军区下面一个大单位负责的常委经过研究,给上头发了一份电报,大意是对造反派这一要求不表态,不支持。一位领导同志说,要是造反派逼得太紧了,就讲许司令如有缺点,有错误,批一批没关系,打不倒踢两脚也好。整理了会议纪要,后因形势变化没有发。 许世友回到南京,知道了这份电报和纪经,在会上讲:“还踢两脚也好!要不要踢你两脚?我一脚就把你踢死了。有缺点错误应当批,这也是帮助,是内部矛盾。踢两脚把人踢死了,这可不是与人为善的态度。”ffice ffice" /> “有人要打倒我,我现在活得更健康。”他说,“过去不出名,现在全国都知道有个许世友,我要感谢你们帮了我很大的忙。再说,就是打倒我,你们也当不了司令。现在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麻袋装菱角个个想出头’?!” 在讲话中,许司令点了军区三位首长的名字,是王必成、林维先副司令和鲍先志副政委,都是老红军,又都是建国后首批授衔的中将。许世友在后方医院时,他们出面接见军区“三团两队”等军内造反派的代表,被逼迫在机关和部队搞“四大”的意见书上签了字。 春节期间,有一包他们签字的材料从南京送到上海,许世友一看就火了,对我们说:“这是乱军,是自毁长城,告诉军区不准公布。” 主官离位,王、林、鲍在家负责分管的工作,全力应对混乱,处境十分艰难。他们在那个意见书上签字,除了被强迫,也有政策还不明朗的原因。许世友当众批评他们和造反派签的是搞乱军队的协议,分量已很重,还又甚而言之:乱军是为了夺权。一句话上了纲,一点回旋的余地也不留。 有人来做许世友的工作,说他们确实是在造反派的压力下签的字。 许世友说,战场上死都不怕,还怕压力?三个人想找许世友谈一谈,想做些解释和自我批评,许世友就是不见。让杜平副政委、周副政委和他们谈,要他们到北京参加学习班。这三位老同志在南京军区不好工作了,学习班一结束,都分到了其他军区。 文革后的一次中顾委会议上,许世友旧事重提,说曾经有三个老红军要夺他的权。在下面的王必成不干了,要冲上去和他理论。周围的老同志都拉王,劝他说:“许司令老糊涂了,你别和他计较了。”该到王必成发言时,王改变了原来发言的内容,而是将当年“王林鲍”的原委完整叙述了一遍,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许则并不认为自己有错。后来有一次去鲍先志家探望,又提起当年的往事,把自己推得一干二净,说当年整他们也是工作需要嘛。完全符合党中央的精神等等。还说“王林鲍”当年就是有错误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