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8042
- 帖子
- 386
- 精华
- 0
- 积分
- 0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6-20
- 最后登录
- 2014-8-24
  
- UID
- 98042
- 帖子
- 386
- 主题
- 38
- 精华
- 0
- 积分
- 0
- 威望
- 405
- 金钱
- 100 分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6-20
- 最后登录
- 2014-8-24
|

这里所说的无反馈,是指从输入到输出无环回路负反馈。负反馈技术的应用,对于声音的高保真重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人们发现,负反馈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是它能有效地扩展带宽,降低失真,噪声和输出阻抗等重要指标,不利的方面是它引起了瞬态互调失真(TIMD)和界面互调失真(IIMD)以及相位互调失真(PIMD)等。这些失真都是由输出环路反馈到输入端与原激励信号产生的互相调制而造成的。
对于瞬态互调失真(TIMD),大家比较熟识,是因深度互反馈而引起的一种瞬态削波失真。早期的晶体管所特有的“金属声”被称为“晶体管声”就是由瞬态互调失真引起的。
而界面互调失真(IIMD)是扬声器受功放的驱动信号后所产生的反电动势,通过反馈回路反馈到功放输入端,与原激励信号相互调制。这个反馈信号的大小可达到与原激励信号同样大小的数量级,因此这种失真有时相当大,故会产生一种比较大的音染。
相位互调失真(PIMD)则是反馈信号与原激励信号之间存在着相移而产生的一种相位调制失真。
立体声之所以诱人,一是它的声音保真度极高,二是它的声声具立体感,如果说瞬态互调失真(TIMD)和界面互调失真(IIMD)主要影响声音的保真度,那么相位互调失真(PIMD)主要与立体效果有关。一个良好的双声道立体声效果,不仅取决于前方声场的好坏,还需要有前后深度感,甚至声音的上下扩散感,这样才能获得全方位的声音包围感。然而要取得这样的效果,除了其他因素外,信号间的准确相位关系也是因素之一。互调失真使得原信号的相位信息变得模糊,虽然对前方声场的方向性影响不大,但对声音的深度感,上下扩散感仍有较大的影响,以至立体声效果大打折扣。
鉴于上述情况,对于负反馈的应用,大致分为三种方式。一是坚持深度负反馈,对于上述互调失真,另想办法加以抑制。显然这是一种达到鱼与熊掌兼得的做法。二是采用无反馈方法。它彻底堵住了产生上述几种失真的通路,但也无法取得负反馈的优点,以至许多技术指标不易提高。换句话说,要使无反馈放大器达到较高的音质水平,技术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好在人耳的听觉总是有一定极限的,如果能把那些静态指标控制到人耳能够接受的数值上,不失为一个比较实用的技术方案。当然还有介于两者之间采用折衷的方案,即采用浅负反馈的方式。
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第二种方案最为可取。如果能选择到一款电路相对简单,制作方便的无反馈放大器,而完全无反馈放大器,由于不存在环路反馈,也就没有那种令DIY所最讨厌的自激现象存在了,这无疑是作用上极大的方便,你将不需要担心由于元件数值或所用的三极管参数不符时出现的自激烧功率管的情况。另外,电路的简洁,令制作成本大幅下降,你可以选用更好的元件来组装放大器,而达到更好的音质。
源自陆全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