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8738
- 帖子
- 6699
- 精华
- 0
- 积分
- 3466
- 阅读权限
- 150
- 在线时间
- 409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3-4-10
- 最后登录
- 2017-10-13
![Rank: 10](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0](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0](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 UID
- 108738
- 帖子
- 6699
- 主题
- 381
- 精华
- 0
- 积分
- 3466
- 威望
- 3466
- 金钱
- 21777 分
- 阅读权限
- 150
- 在线时间
- 409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3-4-10
- 最后登录
- 2017-10-13
|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http://pub.idqqimg.com/wpa/images/group.png)
[这个贴子最后由simonchan在 2007/05/20 03:45pm 第 1 次编辑]
战后,我军设法从越军内部获取了越军的某些战斗总结。这篇《第1军区陆军第26军步兵第322师567步兵团5营5连A6b高地(河宣谓川)进攻战斗》为广州军区出版的其中一篇,越军描述的A6B高地,就是85年67军的6.1~6.11战斗无法攻下的211高地。
这篇越军的战斗总结详细地描述了如何进攻收复A6b(211高地)以及收复后如何守住A6b并击退我军的进攻。
水随天去网友曾经从越南的《越南之心》翻译过一篇文章,可以说就是以下这篇的精简版本。我在2楼发出,供各位对比。
------------------------------
第1军区陆军第26军步兵第322师567步
兵团5营5连A6b高地(河宣谓川)进攻战斗
时间:1985年5月31日
地图比例尺:1:50000 总参谋部1981年版
河江5954 I L7014
一、情况介绍
(一)地形
A6高地(34854)位于400高地的东侧,距离越中边境(河宣渭川第12—13号碑之间)和226高地(35843)东南方向大约1.5公里的地方,海拔高度约200米。
A6高地附近分布着一些具有战术意义的小高地,为敌我必争之地,位于A6高地东面的是法石山,东北至西北方向是台山、仙姑山、香蕉山、槁木山、A5和A23高地、西面是A22高地(海拔400米)。上述各高地互为依托(一般相距200—300米),各高地彼此之间均在对方的步兵火力控制范围之内,相互之间可以进行火力支援,在A6高地的南面和西面,有一些很大的溶洞.离A6高地大约200米的地方有一个风洞,500一l000米的地方有蝙蝠洞、乡窑洞、便于部队隐蔽和设置观察所。
A6高地由a、b两个小高地组成,两个小高地的距离为100米左右,a高地略高于b高地,由于其鞍部低凹且坡度陡,两个山头之间来往不太方便。A6高地以前有着茂密的树林,但后来被敌我双方的炮火给摧毁了。
A6b高地是一座石山,宽约70米,长约130米(约9100平方米)。山上有许多石洞,分别可容纳3—4人或7—8人不等。山的东、西两面山势陡峭,形成两道天然屏障,南、北两面坡度相对较平缓。一般情况下,敌人会利用山上的石洞构筑较为坚固的战斗工事,我们很难采取兵种协同的方法来进攻。由于地势较窄,很难展开战斗队形(实际进攻时,主攻正面只有15米宽、50—60米长,西北方向则要展开很长的队形).这是对我向敌发起进攻的不利因素。但也还存在着一些有利于我的因素:
——便于我隐蔽接敌,突然向敌发起冲击。
——便于我使用手榴弹、手雷有效地打击敌人。
——我可利用攻占的阵地打退敌人的反击或以此为跳板继续发展进攻。
——敌人的直瞄火力发挥不了多大的支援作用(敌人主要是使用手榴弹,但投掷距离不远,只有使用迫击炮才能发挥一点作用)。
——敌人发起反击时,必然会沿山坳间的那条小路前进,这样敌在机动过程中就很容易遭到我方迫击炮的杀伤,在这种地形条件下敌人很难展开战斗队形向我发起凶猛地进攻,我步兵可以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打退敌人的每一次冲锋。
——作战地区内的人民群众巳全部疏散,气候条件对部队的作战行动也没有多大的影响。
(二)敌情
1984年4月以来,敌人继续不断扩大侵占范围,但在清水北溪地区①遭到我顽强抗击。
当面之敌为敌济南军区第67集团军第199步兵师595团,在香蕉山、A6高地、400高地、233高地域组织防御。其主要部署是,第2营在A6b高地、A5高地、香蕉山、槁木山地域;第1营在400高地及其右边的一些高地地域,敌199师是于1985年5月18日接替第14集团军第40步兵师进入该地域组织防御的.敌在A6b高地的具体部署情况如下:
该高地共有10个战斗工事。南面有第1、2、3号战斗工事;东面和东北面有第4、5、6号战斗工事,北面和西面有第7、8、10(第10号战斗工事是我们在最后一次侦察中发现的)战斗工事,山顶上为第9号战斗工事。
在东南面第3、4号战斗工事发现有3个夜间警戒小组在此建立了夜间警戒阵地(在攻打A6b高地时发现此处没有敌人)。
具体兵力部署情况(战斗结束后清查判明):
第1号战斗工事内约3—4人;
第2号战斗工事内约4—6人;
第3号战斗工事内约3—4人(有1挺轻机枪);
第4号战斗工事内约7—10人(有轻、重机枪各1挺,B41火箭筒3具,各携带2枚导弹的H.12导弹发射架2具,2瓦(原文为0.2瓦)电台1部,红外线瞄准镜1具);
第5号战斗工事内约4—5人(有轻机枪1挺,B4l火箭筒1具,携带2枚导弹的H.12导弹发射架1具);
第6号战斗工事内约7—10人(有2瓦(原文为0.2瓦)电台3部,连指挥所使用的电话机1部);
第7号战斗工事内约3—4人(有60毫米迫击炮1门);
第8号战斗工事内约4—5人;
第9号战斗工事内约3—4人(有轻、重机枪各1挺);
第10号战斗工事内约2—3人;
上述10个战斗工事内,共有兵力约40—55人,2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l门60炮,4具B41火箭筒,3具H.12导弹发射架、共携导弹6枚,电台4部,电话机1部.各战斗工事内除配置上述主要武器外,另还配置AK冲锋枪和成百上千枚手榴弹(放置在工事里面和工事旁边,还绑了一些集束手榴弹放置在工事外面,其拉火线接到了工事里面)。
从敌人的火力布置情况来看,敌人非常重视前沿阵地(第3、4号战斗工事),其纵深有第5号战斗工事和设置在山顶、视野开阔的第9号战斗工事,阻止我军发展进攻,其指挥所出人意料地设在第6号战斗工事内(便于与后方联络)。
障碍物设置情况:各战斗工事周围约8—10米布设有定向地雷(放置在地面上,悬挂在树权上、石头上等),敌前沿还设有绊发霄、定时雷等各种爆炸物(把6节TNT炸药塞进铁罐装上引爆器)。
工事构筑情况,改造和利用各种洞穴筑成坚固险要的战斗工事,石洞前堆有0.4米高的沙包或石块,上面设有枪眼和手榴弹投掷孔.石洞里面通过改造加宽或向两边横挖两条岔道,里面再向下挖成象第4战斗工事那样的休息场所)。
机动路线:连接第4、5、6战斗工事的仅仅只有一条碎石路,在第6战斗工事至槁木山有一条断断续续的壕沟,北面至A5高地有一条交通壕。
为保密起见白天各高地之间限制来往(有时敌人要爬行),晚上敌人在前沿阵地设置3个警戒小组,派侦察人员到我阵地进行侦察,及运送粮食、水和弹药等都在夜间进行,
驻守在该地域之敌大约有将近1个连的兵力,敌人的主要防御方向为东南方向.兵力分配情况:第1、2、3、4、5号战斗工事内约为1个排的兵力,第6、7、8、9、10号战斗工事内约为1个排的兵力、并装备有约1个连的火器,连指挥所设在第6号战斗工事(战斗之前我们判断其指挥所设在山顶的第9号战斗工事内)。
强点(也是我们进攻时的困难之处):
各高地之间组成火力交叉网,能互相予以支援,
炮火支援快、密度大,
其后方兵力多,有可能很快得到增援并连续不断地组织反击,
弱点:
敌A6b高地的地势低于我A6a高地,所以在我步兵向敌发起进攻时我方火力可直接支援进攻部队,
敌各战斗工事之间的火力支援受到限制,
在防御战斗和几次进攻战斗中敌伤亡很大,损失惨重,所以敌士气巳开始低了落,如能抓住时机,准确、勇猛地打击敌人,就能很快地瓦解敌人。
(三)我情
第1军区第26军322师567团于1985年增援河宣前线。1985年4月4日正式接管第313师982团防区。团的具体防御部署情况是:
第4、6营部署在法石山、仙姑山、台山、A6a高地、A21高地、200高地及缦洞地区等一线防御阵地, 第5营为团二梯队,部署在爬额地区待命。
根据第2军区关于在1985年2月底开始、并在3月底以前做好攻打A6b高地的战斗准备工作的指示精神,第5营已对全体战士进行了班、组攀登和攻打石山、洞中防御之敌等科目的补充训练。1985年4月,团里拟制好了作战方案,并得到师里和军区的批准,团组织工兵秘密排除了敌前沿阵地上的地雷,扫除了进攻道路上的障碍,5营营长和4连连长去进行了实地侦察。但是,1985年4月30日至5月7日敌人突然向我发动了进攻,团里被迫调派4连组织防御,攻打A6b高地的任务交给了6连。在准备过程中,6连遇到了一些困难,部队士气不高,一些战士开小差。在这种情况下,团里于5月22日下令将5连秘密调至离A6b高地约1公里的乡窑洞地区,于5月24日在实地将攻打A6b高地的任务交给5连.这样,5连已只有5天进攻准备时间。
1.5连的具体情况
(1)作战兵力:111名同志中有87名同志参加战斗,占全连总人数的74.7%,共辖3个步兵排和1个60毫米迫击炮班(2门)。
连队干部:连长:阮进代上尉,政治副连长:赵国秋上尉,军事副连长:谢伯谦中尉,6名排干部和连队事务长是上士,所有的战士都是一等兵,几乎都是1984年的入伍的,3名干部都参加过1977年的西南战斗和1979年2月的北部战斗。其中有2名同志是第2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
连队训练情况优秀,士气高涨,上下团结,纪律严明。
(2)做了如下准备工作:
接到命令后,为了解敌情、各个方向的战斗任务、进攻时部队展开的位置、经过雷场的路线、部队机动的路线等情况,连队干部利用两个晚上的时间进行了实地侦察。具体侦察情况如下:
5月24日晚,营长、5连连长、1位副连长、3位排长,由团里的9名侦察员和9名工兵带路,分3路去进行实地侦察。
5月25日晚,各排排长、副排长及各班班长由9名侦察员带路去进行了实地侦察。
通过两个晚上的时间,各个方向对敌进行抵近侦察(距敌约50—60米,发现A6b高地西面还有1个战斗工事(即第10号战斗工事)。侦察人员全部安全顺利地返回了营地。
5月27日,团里召集营、连、排干部及团工兵、侦察、炮兵等部门主任在距敌约800米的蝙蝠洞进行沙盘协同演练。
28日上午,5连连长和各排排长在距敌约500米的风洞观察台进行实地观察协同。
(3)部队情况,
5月26日晚上,召开支部会议,制定并贯彻战斗中的领导决议,
5月27和28日,进行战斗前的武器装备准备工作,
2.5连的战斗任务
5连得到如下加强:配属师属防化小组1个(共4人、32颗M72型迫击炮燃烧弹),团属侦察分队1个、工兵班1个,无线电小组1个(4台2WP,105电台),在战斗中还将得到上级各单位的炮火支援。消灭和俘虏A6b高地上的敌人,缴获敌人的武器弹药。占领敌人的阵地后,迅速转入防御,直至友邻部队前来换防。
3、战斗想定
(1)东南方向为主要进攻方向,西南和西北两个方向为助攻方向,
(2)作战方案:(根据军区的指示)
进攻发起之前,将部队秘密地带到距敌约30一50米的前沿阵地展开战斗队形,然后利用上级炮火压制住敌人的火力点的时机,出其不意地突然出现在敌人的面前,用B40、B41火箭筒,M72(66毫米)单兵火箭筒等各种武器消灭各个方向上的敌人,同时使用10型定向爆破地雷,B40、B41火箭筒等火器在雷场迅速开辟一条通道,步兵沿着所开辟出来的通道迅速向敌发起冲锋,使用手榴弹、手雷等武器逐次消灭各个战斗工事内的敌人,牢牢守住所攻占的每一个战斗工事(首先消灭第1、2、3、4、5、10号战斗工事内的敌人),并以此为跳板向敌纵深发展进攻,打败敌人的反冲锋,全部、干净、彻底地消灭该高地上的敌人,战斗结束后,部队迅速转入防御,随时准备打败敌人的反击和进攻,牢牢地守住所占领的阵地。
(3)组织火力消灭敌人:
军区、师、团、营各级的54门各类火炮及前沿阵地上各火力点的火力,一齐压制A6b高地周围各高地上的敌火力点,支援5连战斗。
机动火力(B40、B41火箭筒,M72单兵火箭筒共18具),逐个击毁第1、2、3、4、5、8,10号战斗工事,步兵开辟通路、发起冲锋时,给步兵以7分钟的火力支援,并在步兵向纵深发展进攻和阻止敌人反击时,给步兵以火力支援。
(4)战斗队形与兵力部署情况:
第1排担任主攻方向的战斗任务;
第2排担任第1助攻方向的战斗任务;
第3排(欠1个班)担任第2助攻方向的战斗任务;
预备队由第3排的1个班担任。
4.各分队任务
步兵第1排:得到了一些武武器装备和兵力的加强,总兵力增至31人,共分成6个进攻战斗小组(其中1个为预备战斗小组)。担任连主攻任务,负责向A6b高地东南方向进攻,首先消灭两个警戒小组和第4、5号战斗工事内的敌人,尔后向纵深发展进攻,消灭第6、9号战斗工事内的敌人,占领A6b高地,并迅速转入防御,随时准备消灭来自槁木山、A5高地的反攻之敌。
步兵第2排:得到了一些武器装备和兵力的加强,总兵力增至27人,共分成两个进攻战斗小组.担任连第1助攻方向的进攻战斗任务,从A6b高地的西南方向向敌发起进攻.首先消灭警戒之敌和第3、2、1号战斗工事内的敌人,尔后向山顶发展进攻,配合第3排消灭第7、8号战斗工事内的敌人,转入防御后,牢牢守住A6b高地西面的阵地,随时准备打击来自400高地的反攻之敌。
步兵第3排(欠1个班):得到了一些武器装备和兵力的加强,总兵力增至22人,共分成2个进攻战斗小组.担任连第2助攻方向的进攻战斗任务。从A6b高地西北方向向敌发起进攻。首先消灭第7、8号战斗工事内的敌人,攻占西北面和北面阵地。尔后迅速转入防御,随时准备打击来自西北方向(A22,A23、A5)上的反攻之敌。
步兵第3排第9班:得到了一些武器装备和兵力的加强,总兵力增至15人,由连队管理员指挥。担任连预备队,部署在A6a高地东面山坡上,随时准备增援进攻部队,打退敌人的反冲击:给转入防御的部队以支援。
5、主要协同事项
占领进攻出发阵地时,各个方向要派出警戒小组,检查前方的运动路线、展开位置,机动过程中和占领进攻出发阵地时的安全保障力量,用电台按照规定的信号进行联络。
发起进攻时,团里用无线电台下达进攻战斗命令,并用82毫米迫击炮在673高地向槁木山方向发射一颗照明弹。
防守在A21高地上的4营使用无后座力炮向敌第8号战斗工事发射一颗炮弹,给步兵第3排指示进攻方向。
步兵第4营阵地上的各火力点一齐向A22(400)高地、槁木山、香蕉山以及A6b高地的山顶及北方以猛烈的射击。
军区、师、团、营的炮兵部队,按预定计划一齐向A6b高地附近的各个高地上的敌人,进行7分钟的火力射击。
与此同时,配属5连的各种火器,按照分工从各个方向摧毁敌人的工事,这段时间内,步兵在雷场开辟出一条通道。
7分钟后,步兵迅速向敌发起攻击,炮火继续支援步兵进攻、坚守所占阵地、向敌纵深发展进攻、打击纵深防御之敌。步兵要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攻占敌阵地。
各进攻方向完成预定进攻任务后,迅速向南面发射3发信号弹,并用无线电台向上级进行报告。
在向敌纵深发展进攻时,1、2排之间和2、3排之间要保持密切联络。
此外,还要事先预见和学会处理如下情况:敌人从各个方向A6b高地反攻:战斗拖延、僵持不下,以及敌炮火向我猛烈轰击等情况。
6、组织指挥、通讯联络、时间规定
指挥; •
副团长、参谋长和1名作战参谋在风洞直接指挥这次战斗。
团长在基本指挥所(673高地西面)负责指挥各部队与5连
协同作战。
5营营长和5连连长列主攻排一1排指挥主攻方向上的战斗。
通讯:
使用无线电、电话和人工通信3种方法进行联络
无线电包括下面各网路,
(1)营长——连长:
(2)营长——副团长一参谋长,
(3)团长——副团长、参谋长一营长:
(4)团长——副团长一参谋长,
(5)团长——师长一其他各单位。
电话:
团长——副团长——参谋长——师长及友邻单位。
时间:
在1985年5月31日4时30分之前完成进攻准备、占领进攻出发阵地:
按照团长的直接命令发出进攻开始的信号。
7、各项保障工作
子弹、手雷、防毒面具、干粮(1天)、水、水壶、脱脂棉等个人所需物品,团里已都准备好,在风洞发给进攻部队的指战员。
由4营6连担负弹药输送;饮食供给、伤员撤运等任务。
由6营担负木材、沙包输送任务,为5连攻占敌阵地后构筑工事。
二、战斗经过及战斗结果
(一)战斗经过
1.占领进攻出发阵地:
5月28日夜晚,各排按照计划安全、秘密地进入A6a高地各阵地、风洞、榕树山和A21高地带。5月29日—30日,部队对进攻方向上敌阵地的地形进行观察,干部们向全体战士指明每一个方向的任务和目标,以及各分队之间的协同等注意事项,这两天的日常工作也照常进行.团长下令步兵第4营的82无后座力炮向400高地开炮,摧毁该高地西面山坡的6个敌战斗工事和消灭槁木山东南面的一个警戒小组。
5月30日上午,敌人用迫击炮向我A6a高地进行炮火袭击,打死我主攻排一1排战士1人、打伤2人.在此情况下,两位连队干部对1排的战斗小组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6个战斗小组调整为5个战斗小组(其中1个为预备队),将各战斗小组的战斗任务也相应做了调整和补充。
5月31日零时整,连长对部队进行了战前最后一次检查并将检查情况报告营长。担任协同任务的各友邻部队一切准备就绪,团长与所属各单位的通讯联络保持畅通。
5月31日凌晨3时整,5连各分队按照预定计划分3路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工兵巳排除了各分队前进道路上敌设置的地雷)。
1小时45分钟后(4时45分),各分队抵达预定位置并安全、秘密地展开战斗队形,因为3排的路程较远、地形条件复杂、通过雷场的道路狭窄,所以比预定到达时间晚了30分钟。
各排的战斗队形
1.排在A6a高地东面山坡、正面宽约15米、长约50米的地段内的各石堆后按前2后3的顺序展开战斗队形,部队先头距定向地雷发射架约10米,距敌约40米;
2排在A6b高地山脚敌雷场以南按1、2战斗小组的顺序成一线展开战斗队形,先头距敌约20米;
3排在400高地(即A22高地)东面山脚一线展开战斗队形,先头距敌约70米。
2.开始发起进攻、在敌雷场开辟通道
4时47分团长发布进攻命令,团里使用82毫米迫击炮向槁木山发射1颗照明弹。
军区、师、团、营的炮兵部队,按照协同计划规定的任务,分别向预定目标进行炮火袭击(共有122毫米榴弹炮、105毫米火箭炮、76.2毫米反坦克炮、82迫击炮等各型火炮54门、炮弹1092发,29个目标)。
与此同时,我前沿阵地上的各火力点按预定计划分别向敌人的火力点进行猛烈袭击,A21高地上的无后座力炮负责炮击敌A6b高地上的第8号战斗工事,为3排的进攻战斗提供帮助,木棉山高地上的2连所属60毫米迫击炮负责向400、A6b、槁木山、香蕉山等高地进行炮击。
各进攻方向上的B40、B41火箭筒、M72单兵火箭筒等火器按照预定分工,打击敌人,掩护步兵在雷场开辟通路。 步兵第1排:放置在距敌约30米远的定向地雷一次点火不响,加上电池、剪短导爆索再次进行点火还是不响。在此情况下,连长下令用5条爆破筒引爆雷场中的地雷,开辟通路。由于所开辟的通路的长度和宽度都不够,所以在发起冲击时,有1名同志踩中地雷受伤。
步兵第2排:定向地雷按时爆破,在雷场顺利地开辟出一条通路,步兵发起冲锋时,同志们踩着石头迅速地向敌发起冲击,无一人伤亡,但有两名B41火箭筒射击手牺牲。B41火箭筒射击手“增”同志,在进入敌第2号战斗工事时,由于无处隐蔽,被敌400高地上的无后座力炮命中牺牲,班长“柯”同志接替战士阿“增”担任B41火箭筒射击手,刚刚发射完1枚火箭弹,就又被敌炮弹命中牺牲了。
步兵第3排:定向地雷不响,且又没有爆破筒.在此情况下排长下令用B41火箭筒向雷场发射5枚火箭弹以开辟通路,下达冲锋命令后,副排长“庆”同志带领1个踩雷小组在前面开路,“庆”同志和3名战士受伤(这3名战士后来全部牺牲了)。
在此情况下,炮火轰击时间增至8分钟,比原计划延长了1分钟,步兵在雷场开辟通路的时间比原计划多花了3分钟的时间.由于1排和3排方向的定向地雷没响,致使1排方向有大约30米长地段内的地雷没有清除,3排方向有大约70米长地段内的地雷没有清除。
此时,与3排的通讯联络突然中断。
3.攻占第1战斗阶段的进攻目标,守住既占阵地,打退敌人的反冲击(4时55分一一5时15分)
步兵第1排:
敌设在外面的两个警戒小组均不在位,所以我第1战斗小组顺利地攻至敌第4号战斗工事外围,此时工事内的敌人向我投掷手榴弹,我向敌工事内投掷手雷,打死据守在工事外面的3名敌人。5分钟后,我顺利地占领了该工事的上层。随后,我即向工事下层之敌发起攻击,毙敌2名、俘敌1名,缴获2瓦电台1部,B41火箭筒3具、红外夜视器1具(这里可能是敌排长指挥所)。
第3战斗小组,使用41火箭筒摧毁敌石壕,迅速攻占了第5号战斗工事.这时,“线”和“光”两位战士使用手雷攻占了山顶的第9号战斗工事,光正使用缴获的1挺重机枪向逃往6号战斗工事的敌人进行射击。在此情况下,排长指挥大家快速冲击,使用B41火箭筒给线和光两名战士以火力支援。
由于后续部队没有及时跟上去,加之槁木山上的敌人使用60毫米迫击炮向A6b高地北面进行炮火袭击,第6、8号战斗工事我尚未攻占,两股敌人从这两个战斗工事向已被我占领的第9号战斗工事发起反击,“线”和“光”两名战士被迫撤回5号工事,已进入4号战斗工事的我1排后续力量也被迫停止前进,这时连长及时来到了4、5号战斗工事,组织大家坚守已占的阵地。
后来我们又夺回了9号战斗工事和那挺重机枪,用手榴弹打退了两股(每股有大约1.5个班的兵力)敌人的4次反攻。
步兵第2排(第1助攻方向):
部队迅速消灭了警戒之敌、攻占了敌第3号战斗工事,随后B40、B41火箭筒继续向敌第1、2号战斗工事射击,给正用手榴弹、手雷进攻这两个工事的步兵以火力支援.当我们攻占这两个工事后,发现里面已空无一人,只发现2号工事里有一些背包和无线电台使用的干电池。
与连长的联络中断后,政治副连长秋同志判断1排可能已遇到了困难,于是下令2排除留部分兵力坚守已占阵地外,其余兵力继续向敌纵深发展进攻.由于遇到很高的石壁和地雷,部队无法上去,于是只好循原路返回沿南面那条路从2号工事前往4号工事增援。
步兵第3排(第2助攻方向):
部队分为两个战斗小组分别向敌第8、10号战斗工事发起攻击,我顺利地攻占了敌10号战斗工事,在进攻8号战斗工事时遇到一道很高的石壁(侦察时没有发现),部队无法攻上去,同时也受到400高地上敌60毫米迫击炮的炮火袭击和8号战斗工事内敌人的拦阻射击。
由于无法攻上北面山坡,且又中断了与连长的通讯联络,于是副连长下令留下1个小组坚守10号工事,其余兵力沿西南方向小路迅速向4号工事内的1排靠拢,然后从山顶向下攻击敌8号战斗工事。
经过20分钟的战斗,全连3个方向的进攻部队已基本攻下预定目标,牢牢守住了已占领的阵地,打退了敌人的4次反攻。由于地形条件复杂,我需利用地形、地物隐蔽,采取互相掩护、交替前进的办法向前发展进攻,故进攻速度较慢.目前,敌山顶和北面各工事仍掌握在敌人的手中,周围各高地上的敌火力点继续给据守该高地残余之敌以火力支援,阻止我军向敌纵深
发展进攻。
在战斗过程中,连队干部对部队控制得比较好,指挥果断、及时。但由于联络中断,连长无法指挥全连各排之间协同作战。
4.纵深战斗(5时15分一5时35分)
连长回到4号战斗工事向营长报告战斗情况、组织力量继续向据守北面各战斗工事之敌发起攻击。这时,1名战士前来报告:“据守6号战斗工事之敌正在进行无线电联络”。
连长迅速组织一部分兵力坚守阵地,其余兵力(3排的兵力)分成两个战斗小组向北面山坡发展进攻。
由连长率领一个战斗小组,负责攻击敌8、9号战斗工事;副连长率领另一个战斗小组负责攻击敌6号战斗工事,连配属火器一B41火箭筒负责摧毁敌6、9号战斗工事,支援步兵战斗。
经过5分钟的激烈战斗,我顺利地攻占了敌6、9号战斗工事,消灭了石洞周围的敌人,在6号战斗工事内发现敌人的两具尸体和诸多血迹,工事内3部电台里仍不断地传出敌人的呼叫声。
漏网的几个敌人正沿着交通壕拚命地向A5高地逃去。7号战斗工事里的敌人不知在什么时候已逃跑了,我军顺利地占领了敌7号工事(5时35分左右)。
5,转入防御
(从5月31日5时35分开始转入防御)
经过48分钟的激烈战斗,我们胜利地攻占了A6b高地。
连长根据预定计划,指挥部队攻占了预定目标并迅速转入防御。与此同时,协助指挥担负后勤输送任务的友邻部队将伤员及烈士的遗体运回后方,补充粮食,弹药、物资,修筑工事。
(1)敌人的反应
1小时25分钟后(7时零分),敌人方确悉A6b高地巳被我军占领.敌人组织炮火对该高地进行了猛烈地轰击,并组织力量向我仙姑山、台山和A6b高地发起猛烈地进攻。
当日7时30分—21时零分,敌人从A5、A23高地两个方向各出动大约1个连的兵力,先后5次向我轮番发起进攻。
6月1日一3日这3天的时间里,敌人先后向A6高地发动7次进攻。
在5月31日—6月3日这4天内,我5连(5月31日—6月1日)、7连(6月2日—3日)先后击败敌人的12次进攻。上述敌向我发动的每一次进攻,均按固定的进攻路线和方向前进,所以我能及早发现敌人,并在敌人刚刚开始集结或机动过程中,使用82毫米、60毫米追击炮和召唤军区,师、团各级炮火向敌展开猛烈袭击,与周围各高地火力点形成一个火力网,给我A6b高地守军以有力支援。我守军充分利用现有工事和石洞等有利地形,使用手榴弹和抵近袭击等手段,对穿过火力封锁、向我阵地进攻之敌以有力打击,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6月1日晚至2日凌晨,5营奉命将该高地防御任务移交给7营,撤回后方休整。
(二)战斗结果
1、敌军:在A6b高地留下25具尸体(另我观察台发现敌从槁木山抬出28副担架),被我活捉1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