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名抗美援朝英烈何日回家 他们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负伤后被转送回国,牺牲并掩埋在湖北赤壁市,50多年来,英烈们一直默默地躺在异乡……
142位英烈长眠于此 法制周报记者 伏志勇 /图 来源:《法制周报》——e法网
142块风蚀残缺的墓碑,142个鲜为人知的英雄故事,一段封存了半个世纪的历史。 在湖北省赤壁市城西南30多公里的羊楼洞村老营盘茶山上,有一片荒凉而沉寂的烈士墓群。50多年来,142位抗美援朝的烈士在这里沉睡,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一直没有被亲人们认领。(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
2年前,因为当地一位老民警的义举,这片墓地才得以慢慢被世人知晓,在这位民警的促动下,英烈们或许有机会魂归故里。
一位老人和142块烈士墓碑
2007年8月3日,湖北省赤壁市公安局老民警余法海收到来自辽宁的一封感谢信。“又找到一位了。”老余在一份“寻亲名单”中找到“刘树春”,小心翼翼地画上五角星。
刘树春的侄子刘利中在给余法海的信中写道:感谢恩人啊,你的来信让我们全家都很高兴,同时也很悲哀,50多年了我们一直不知道亲人是死在战场上还是在哪里……
刘树春是辽东省兴城县曹庄区十八家村人,原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射炮3团1营2连战士,1952年9月10日,在朝鲜战场负伤的他在被送至国内后牺牲。(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经多方查阅行政区划资料,余法海查找到了刘树春家乡现在的地址,并致信当地派出所,请求对方帮助寻找刘的亲人。
余法海所做的事情,就是替长眠在赤壁的142名抗美援朝烈士寻找亲人。他手中的烈士名单,是2年前冒雨跪着从羊楼洞烈士墓群的碑文上抄下来的。
1951年初,为救治抗美援朝战争中负伤的志愿军战士,当时的中南军区在羊楼洞组建“第67预备医院”。期间,陆续有142人因救治无效牺牲且在医院附近就地掩埋。后来医院撤销,加之部队番号和我国行政区划变迁等原因,牺牲在这里的英烈一直无人知晓。
一次偶然的机会,余法海看到了羊楼洞那片鲜为世人所知的烈士墓群,内心深受震撼,并萌发了为烈士寻亲的想法。(http://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余法海告诉《法制周报》记者,两年来,他把羊楼洞142位烈士当成自己的亲人,坚持抄墓碑、查史料、访战友,尽可能找出有关烈士的历史和资料。他也不断地发信函、打电话,不断向媒体呼吁,为烈士寻亲。 燕赵都市报: 我省还未找到家人的7位烈士:
其中邯郸有一位: ●魏全:10排4号墓,男,肥乡县一区海铺乡人,1947年入伍,1948年入党,湖北军区警卫团1营1连班长,1952年8月1日牺牲,时年24岁。 相关链接:纪志中烈士魂“归”沧县 ■族谱中找到烈士宗亲 9月28日,有热心读者致电本报,称本报一直在寻找的“建国县籍”烈士纪志中系沧县杜生镇周村人,村里的许多老人都知道这件事,热心读者还给本报提供了纪志中的堂弟纪执友的联系方法。 9月30日,记者驱车来到沧县周村纪执友老人的家中。得知记者的来意后,老人显得十分激动,他给记者搬出纪姓家谱,说他们和清代大文豪纪晓岚同出一脉。记者在纪姓家谱中看到,纪晓岚出自纪姓第14代,烈士纪志中和纪晓岚共同的祖上是第11代,而纪志中烈士的兄弟要比纪晓岚晚9代,排在族内第23代,他们的父亲叫纪烈炎。纪志中兄弟五人,还有两个妹妹,由于纪志中参加革命较早,后来牺牲,因此在族谱中没有“纪志中”的名字。 而实际上纪姓第23代后人名字中都有一个“执”字,纪志中烈士何时把“执”改为了“志”,后人不得而知。 ■从小就是“孩子王” 纪志中的四个弟弟分别叫执华、执权、执立、执国,他们都在外地退休或工作。二弟执华在北京市路政局退休,他在电话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纪执华说,他们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二人要照顾兄妹7个人的生活,整天起早贪黑地劳作。后来家里种了一些枣树,慢慢枣树有了收成,家里的生活条件开始变得好了一些。家中劳力少,哥哥从小爱劳动,干活儿最多,又勤奋好学,看了很多的书。 哥哥从小就很懂事,知道自己在家里是长子,格外照顾弟弟和妹妹,兄弟们也很尊敬哥哥。抗战时期,当时村里还是敌占区,村子附近有鬼子的据点。那时哥哥经常和一些同龄的年轻人白天在地里干活儿,晚上联系村里的年轻人,跑到村外的枣树地里去商量事情,很晚才回来,有时还拿回来一些油印的抗日宣传单。大哥的个子很高,嗓门儿大,在小伙伴中很有威信,走到哪里后面都跟着一群人,大家都愿意听他的,人们就叫他“孩子王”。 ■参军走后一去不返 纪执华还深深地记得哥哥是1932年出生,1949年参军,当时家乡已经解放,还没有建国,正赶上四野大军南下,哥哥就报名参了军。由于哥哥人高马大,又头脑灵活,还在村子里的夜校识字班里读了些书,就直接被分配在骑兵连当侦察员。 大军过长江时,哥哥侦察立了功,哥哥的战友还专门到家里捎来哥哥的军功章和奖状,后来就没有了哥哥的音讯。1952年,家里得到噩耗,大哥在前线牺牲了。部队派人给家里送来了大哥的遗物和烈士证书,当时一家人十分悲痛,部队领导也没有告诉大哥的下落。后父母相继去世,他们临走时还念念不忘大哥的尸骨在外面没有回家。 ■家人准备择时到赤壁扫墓 记者将此情况与湖北赤壁的热心人余法海进行了沟通,他说,可以肯定,纪志中就是纪执中,因为当时的部队中识字的人很少,在登记受伤战士的名字时很容易出现错别字,纪志中烈士的家乡、亲人都能证实他曾参过军,而且参军和牺牲时间都一致,可以肯定不会有错的。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纪志中给自己改了名字,把“执”改为了“志”,这样更符合他当时参军的心理。 纪执华还说,他们的父母共领了20多年烈士抚恤金,父母去世后烈士证就找不到了。通过本报得知大哥牺牲的确切地方后,他们都感到很欣慰,家人准备在合适的时间到赤壁去,共同为大哥扫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