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2505
- 帖子
- 785
- 精华
- 0
- 积分
- 0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9-30
- 最后登录
- 2014-8-24
- UID
- 122505
- 帖子
- 785
- 主题
- 44
- 精华
- 0
- 积分
- 0
- 威望
- 789
- 金钱
- 100 分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9-30
- 最后登录
- 2014-8-24
|
为中越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烈士举行超度法会(正式超度、焚银纸照片)
下面引用由老山女兵在 2007/02/22 01:22pm 发表的内容:
请加上一个烈士名单---------王洪耀
王宏耀烈士均不在各大烈士陵园,
骨灰应家人要求,带回老家.
葬于玉龙县九河乡老家祖坟处``(距离丽江县城45公里)
王宏耀,宁浪县人,丧母,父亲是小 ...
84年12月1、2号左右,上级通知我们连队作好接防142、146高地的准备,随时听
候命令替换疲惫不堪、快被拖垮的7连。连长这两天经常组织召开骨干会,交待注意事
项,强调作好战斗准备;指导员再三要求要发扬吃苦精神,各排搞好思想动员,上阵
地后一定要比7连做得更好,更出色。
在这之前的两个星期,我们连队已经抽调了一个地方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排长到146
高地,我们排里大家不时在议论,说他胆子太小,是营部决定让他去锻炼锻炼的,算
是7连的人了。连队有的说他幸运,有机会去面对面地和越南人干;也有的人说他倒
霉,去前面送死、当炮灰了。这个排长叫王洪耀,是84年10月份从桂林陆军学校军训
毕业分到我们连队的。
他高高的个子,偏瘦,长脸,老门宽下巴尖,皮肤偏白,书生气较重,不善言
语。大概有1米75左右,大眼睛,额头上的头发有点卷曲,说话带明显的云南地州口
音。来的时候我们连已经上了阵地,工事、猫耳洞都修得差不多了,他任见习一排
长。他们排在阵地上的位置和我们炮排在的位置相差不远,所以平时我们从连部开完
会后顺着战壕经常一起走回来,这样在连队的排长中我们两个算是比较熟的,偶尔他
会到我洞里坐坐,我也会到他洞里玩玩。
我们在一起经常聊起女朋友呀、聊起他家乡美丽的卢古湖呀、喜欢吃什么小吃呀
等等,还说他是他们县解放以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很是自豪哦。说好,等打完了仗,
我们俩到麻栗坡美美的吃上一碗米线、喝一碗鸡汤。我很羡慕他才从云南大学生物系
毕业(83年毕业,后到桂林陆军学校军训一年)就这么快找到了漂亮的女朋友。他把
女朋友的照片带在身上,没外人在的时候,经常拿出来给我看,以示荣耀。每次我看
完了他总是舍不得收起,自己又拿着看了又看,摸了又摸。第一次看到一个大男人含
情默默的样子,怪好玩的,呵呵呵。据他说,她在他们家乡工作,是个中学老师,还
是教英语的呢。
我们在一起经常接触,渐渐的有了感情,他什么心里话都跟我说。说得最多的就
是,他们这批大学生排长军校毕业时,校领导和大队长明明确确告诉他们只是来“观
战”的,不会到阵地。怎么现在完全变成了是来“参战”,原来想可能会分到军机关
或师机关,最差也会是个团机关吧,任个参谋、干事什么的!没有什么危险。怎么现
在直接就分到前线阵地上来带兵,面对这样大的环境转变,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就上
阵地来了。领导说的和现实差别太大了,感到太突然,太接受不了。我看他也不怎么
安心干,成天无精打采的。经常听他在说:“上当了!上当了!我们怎么会是这个结
果呢?”我就时常开玩笑对他说,我可是和你们不一样哦,你是半路出家的学生兵,
我们是纯学军事的学生兵,本来就是来吃苦的、来送命的。我报考的时候军校教官就
明确问过,怕不怕苦?怕不怕死?我都做过肯定的回答。在军校就有所准备,预先知
道自己就是来参战的,有不打死两个越南鬼子不回去的决心哦。我和他相比,我不存
在有什么思想问题,只是个带兵方法和管理能力问题。而他却是带有严重的思想问
题,而且这个问题一直影响到了他在阵地上的行为和官兵关系,甚至是以后的命运。
有许多事情是他上146高地我才偶然从战士们口中得知的,也许他在的时候大家要
维护排长的威望不愿意说吧。说他从来不爬上爬下的到炊事班拎饭菜,都是战士们抬
来侍侯他。这都不说了,他吃饭的时候还经常先于战士们之前,把串荤菜里的肉都挑
走。而且从来不带头当军工、出公差,都是安排战士们去。他也不和战士们沟通,连
部安排什么事就叫下面的班长顶着,他们排的战士都很恨他。可以想象这样的情况连
队和营部是不可能不知道的,对他的印象早就坏了。
他就这样没过多长时间就从我们连队调往146高地的7连。打这以后我就一直没有
再见过他,一直到他牺牲,真是有点遗憾。后来才听7连连长、我的老乡龚平(现在是
云南某军分区司令员)说,他到7连后,完全象变了一个人似的,胆子也变大了,也没
有这么多想法了,经常主动冲在战士前面,到最前沿摸敌情、用锄头把探地雷、和战
士拉家常等等,就是没有想到最后还是牺牲了。说起他的牺牲上,真是不幸,也真令
人惋惜。7连和我们一起被一军替换,他们连撤下来时我们一起编队从南郎离开的老
山。一边沿着新修的公路行军,我就一边找7连打听王排长的下落。他们连的战士告诉
我,说他好好的,没有事,让我放心。说是前两个小时还见着他呢,可能走在连队的
前面了。我听了也就心安里得,心想等安定下来后就去找他,一起吃喝一顿,甚至还
想这家伙从146高地活着下来,以后肯定要高升了,也许真的就要到大机关工作去了,
以后还要找他沾沾光呢。没有想到接下来的情况却是这样的令人心疼。
我们96团三营全部撤到文山州的砚山县两勒村进行休整。过了几天,刚刚打扫完
战场带来的灰尘,基本恢复了精神,我就想,应该找找王排长了。偷偷带着个战士摸
到7连驻地,随便找个兵一问,一下就懵住了。才知道他前天才离开连队,被从砚山送
往昆明43医院,头部受伤,还是重伤。心里还在想,撤离时不是还说好好的吗?怎么
就住院了,会不会是情况有误呀,挺纳闷的,也没有去多想。
后来才搞清楚,7连临撤退的前一天阵地遭越军炮击,他正在一个小石洞里休息,
炮弹在洞口爆炸,一颗弹片穿在他脑里,因为弹片很小,没有疼痛,当时什么感觉都
没有,他和连队一起顺利撤回后方。撤下来还天天和战士们一起排队拉歌、打饭,一
起生活,是一个星期后才发炎的,渐渐感觉头疼得厉害。刚开始大家以为是重感冒,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是弹片留在脑里,没有当回事,是后来到昆明住院才被发现的。X光
透视结果显示,弹片很小,位置很难确定,不能做开颅手术,如果手术只有10%的成功
率,这种情况下医院谁都不敢冒然行事。他就这样拖着,病情一天天在恶化,最后变
成了植物人,两个月后就彻底不行了。他住院期间,我们都在砚山休整,后来又接到
任务去了者阴山防御。没有人料到问题会这么严重,结果会是这样,只有少数几人来
看过他。听说他的云南大学的师生来医院看望他的到是不少,大家都眼含热泪,惋惜
云南大学重点系毕业的这个大学生就这么走了。
战后很长时间,我在改编后的新单位守备二师师部偶然看到一眼他父母的上访
信,才知道他确实是牺牲了。评功自然是不可能轮到他的了,但是烈士评了没有现在
也还不清楚,我特意在网上到麻栗坡和西畴烈士陵园查了当年老山作战“35110部队”
牺牲烈士名单,就是没有找到这个丽江宁浪籍的排长的名字,很是遗憾。我觉得思想
变化这么大的一个排长,虽然他以前有不好的表现,牺牲在了后方,但怎么说也是在
146高地负的伤,评个烈士、进烈士陵园安葬也是应该的吧。如果说由于部队整编的事
把他评烈士的事搞忘了,更是不应该。是不是由于战时评烈士有什么规定和条件没有
评上,也不得而知.
象他这样的参战大学生排长有很多,优秀的军官更是不计其数,他也是其中一员,
可惜只是短暂的人生瞬间、过眼烟云。任何人从不感知到感知,从不理解到理解,从
不适应到适应,从很怕到不怕都有个转变的过程,也是正常的、自然的、必然的,只
是有的完成得快些有的慢些。世上没有天生的英雄,也没有生来的叛徒。
虽然他没有说过什么无私无畏的豪言壮语,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
但是他毕竟曾经为我们今天宁静的幸福生活和边疆的繁荣稳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奉
献过、付出过、流血过,甚至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再看看今天的现实社会,有几
个人能够做得到这一点呢?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学会宽容、理解、关
爱、赞赏别人,心地才会善良,人格才会高尚,生命才有价值,人生才有意义。
向王洪耀排长致敬!
向王洪耀排长鞠躬!
王洪耀排长永垂不朽!
永远怀念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