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家大院简介 
邯郸伯延镇,有一处气势恢宏的“品”字形大院。这所大院的主人房家,由清初推着小车以经营小本生意起家,到清末时成为冀商巨贾。如今,主人和大宅院都已物是人非,但在后人的点滴记忆和青砖灰瓦中,我们依然看到了这个昔日富商家族的容貌。据说,房家一处院门上的匾额是由中华民国大总统孙文赠予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豪宅成型历经百年
“房家大院由四十多个四合院组成,呈一个‘品’字形。”房家后人房鸿业在纸上来回比划着,从他手中的这张房家大院的平面图,我们看到了房家大院“品”字结构与布局。那么,这是房家人有意而建的吗?事实上,房家大院不是同一时期建造,而是先后延续了上百年,可以说是无意之举,到了清末民国初期,房家大院形成了“品”字格局。
房家大院位于在伯延镇西南,如今的房家大院已不再是图纸上画的那般规整,更多的是零散的几处院落。不过其中“德茂恒”院与“书房院”还算保存较好。
“德茂恒”是一处二进院,门前东西走向的胡同名叫“房家古道”。“德茂恒”是房家销售布匹、丝绸的一个店铺。房鸿业说:“这是房家的第一个店铺,可以说房家由此起家的。然后‘德茂恒’如滚雪球般越做越大,武安市、安阳市、开封市甚至山西省绛州市都开设有分店。”
“德茂恒”院与南侧的账房院相连。账房院临房家大院北大门至南大门的街道而建,它是前柜房和后柜房两处院的统称。房鸿业说:“这里是存放家族日用品的地方,管账先生住在东面正房,西面是厨房和佣人住的屋子。南北厢房有时也用作访客住的客房。”
账房院对面的一处院内存放着一部进口织布机,这是房家在民国时期从保定买来的。这三处院子组成了房家简单的产、储、销一体化经营。

道口建更楼防土匪
“书房院”是三处院子的总称,由两个并排的学堂院和一所藏书楼组成,建于民国初期,都位于一条东西走向的“大古道”胡同内。
胡同尽头是房家最著名的照壁。它之所以名气大,是因为这块照壁上刻有30多个人物,主体人物是福禄寿三仙,周围配有八仙、孙悟空、雷震子、渔夫、樵夫等,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这块照壁高近3米、宽近2米,是一块完整的青石,靠人工从外地运来的。
这块照壁的特殊之处,还有开在它上方的两个“枪眼”——人们躲在照壁后,将枪架在上面,露出枪头,攻击闯入“大古道”的土匪。
在清末民国初期,伯延土匪猖獗,房家另一位后人房鸿熙说:“当时有一支‘龙豁的’匪帮很有势力。土匪很厉害,会武功,能飞檐走壁,双腿夹住墙就能上房。”
除了这块照壁,房家人还在“房家古道”和“大古道”口都建有“更楼”。 “更楼”平时是仆人来此打更报时的,主要还是充当“烽火台”防御土匪。房鸿熙记得房家被土匪抢过三次,他的母亲就曾被抢去首饰和金表,房家当时备有枪支以及修建各种防御建筑也就不足为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