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lyy60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共享

[复制链接]

4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8997
帖子
163
主题
4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179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8
最后登录
2014-8-24
121#
发表于 2005-8-28 16:41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共享<中国军花在非洲>

《中国军花在非洲》封面  
日期:2005-08-26 作者:吕永岩 来源:解放日报
  2003年4月,应联合国的邀请,中国正式向刚果(金)派出了维和医疗分队和工兵分队。此举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法新社说:“此次行动突出表明,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事务,中国也越来越热心参与国际维和部队。”在中国维和医疗队中,有十三名女军人,她们是第一批参加国际维和行动的女军人,第一批远赴非洲的女军医、女护士。《中国军花在非洲》一书(吕永岩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翔实而生动地记述了这些女军人在刚果(金)维和工作的经历,以及她们亲历亲闻的种种新鲜、有趣的故事。本书摘编该书的部分章节,以飨读者。文中标题均系本版编者所拟。  
                       反政府武装发出了恐吓信
  中国有“三女一台戏”的说法。我们的维和医疗队去的不仅是三女,而是有可以组成一个班的十三朵“军花”。难怪医疗队队长凌磊的心整天都为这事儿牵着。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些女医生、女护士的安全问题。医疗队规定,女性不得单独外出,外出必须有人陪同。维和二级医院周围有两道铁丝网,铁丝网的外面就驻有当地反政府武装,他们经常与中国二级医院的医生、护士在同一个时间里出操,在同一条大路上通行,在同一个区域里活动。任务区内经常有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传说,其中最恐怖的似乎是关于“食人族”的,不断有消息说发生了野蛮部落吃人,还说有军事观察员被吃掉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地有个16岁女孩曾遭到轮奸并被打得皮开肉绽,这女孩受伤的惨状医院所有的人都是有目共睹的。看来危险就近在咫尺。领导担心得有理,关心得更有理。
  护士张怡回忆起来,至今还有点后怕——— 我们的活动范围是很有限的,就是在局限的那个范围以内吧。一些消息是很可怕的,不光吃人,还有地雷。我们经常听到排雷,我们附近的雷区是最多的。当时一听说哪个地方排除地雷了,我们就吓了一跳,大家说,昨天我们还走过那个地方,这可真是太可怕了。我们有规定,走路一定要走当地老百姓走过的那个路线,不能走没人走过的地方。有一次,我散步的时候,看见路上有一只小野鸡在跑,我就跟着那只小野鸡,后来它一下子就钻进了路边的草丛里,我们的主任就说,我告诉你呀,你再向前走一步,你就踩到地雷了。我当时赶紧就站住了。他说的是真的,那草丛里真的有地雷。有的地雷就像一个易拉罐,他们说那是个地雷,我说怎么会是地雷呢?走近一看,那个易拉罐还有线连着呢!一碰就会爆炸。现在想起来,我还有一点儿后怕。
  驻刚果金杜的联合国维和部队一度收到过反政府武装的恐吓信,恐吓信说他们要在48小时之内,对UN(联合国UnitedNations的缩写,此处特指联合国维和部队)进行报复,中国维和二级医院也属于UN。负责警卫的塞内加尔警卫连立刻将岗楼堆上了沙袋,机枪也全部架上了,一副临战状态。我们的女医生、女护士开始还纳闷,这警卫连怎么突然把沙袋还有机关枪都架上了呢?后来有人说,你们不知道呀,都发出恐吓信了,48小时之内,说不定要打起来。医疗队这时也下达了命令,48小时之内,任何人都不许外出。中国医务人员赤手空拳,没有一枪一弹。执行维和任务的瑞典分队很友好,很热情。他们特地来打招呼说,你们要是不行的话,就往我们这里跑,我们这里有枪。中国维和二级医院的对面就是反政府武装玛依玛依的一个警卫哨,哨兵都是真枪实弹,紧张的态势似乎一触即发。
  那时我们几个“军花”私下里说,咱们赶紧在背囊里放一点吃的吧,到时候我们好跑呀!箱子不方便,看来不好携带。所幸48小时过去了,有惊无险,没有打起来。后来一直也没发生什么事儿。
  联合国的维持和平部队是中立的。无论是当地的政府武装还是反政府武装,理论和条例上都不是维和部队的敌人。尽管冲突时有发生,但毕竟是偶然的。中国维和二级医院的医务人员路过反政府武装大门的时候,通常也礼节性地打招呼。对方通常也客气地用中文说:你好,你好。当地的班图人有着惊人的语言模仿力。他们很快就能用简单的汉语跟中国维和医疗队的人打招呼。他们中的一个士兵曾被UN的车给撞伤,住进了中国维和医院。医生、护士救治的时候,他们的士兵都荷枪实弹地在一旁守护。有人想拍照,他们立刻非常蛮横地把人推到一旁。张怡说,当时我们非常紧张,因为这个人是被UN的车给撞的,他们要是跟UN冲突起来,那就不得了。后来这个病人被转送到了上一级医院。张怡说,听说他们过后对我们中国医院的这些人很感激,我们对待病人确实是一视同仁,不管他是什么派别,我们都是全力以赴,全心全意。   
                          被人追求的“微笑天使”
  驻扎在金杜地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其中许多人都知道中国维和二级医院里有一个特别爱说话、特别爱笑的女护士,她就是周红红。周红红在驻金杜维和部队中小有名气,这一方面得益于她的英语基础比较好,但更主要的是她为人坦诚,对人热情。她谈到曾和一位外国维和军官的交往———
  那个维和军官,是从金桑加尼来的。那里有一个摩洛哥的二级医院。当时我就问他:你怎么不在那里治疗呢?他说中国的医院好。联合国对人权是比较看重的,病人要求去中国的二级医院,他们就给送到中国的二级医院,不管远近。这个病人做的是胆囊切除手术。这在当时就算一例比较大的手术了。我的护理就是帮助他术后恢复。晚上我督促他在床边溜达,白天就陪他在院子里溜达,一圈又一圈的。因为术后需要活动,活动好了他还得回部队,要不以后他就什么也干不了了。我陪着他在院子里一圈一圈地转。当时有人问我,你陪他在院子里一圈一圈的都说些什么?我说:没什么,他教我西班牙语呢!确实,他教我“月亮”怎么说,“太阳”怎么说。开始每次走一圈,然后是两圈、三圈。主要是让他活动。他有两个女儿,长得可漂亮了。我夸她女儿长得漂亮,他可高兴了。
  后来那位讲西班牙语的军官逢人便说,中国维和医院的护士可好了,尤其是那个叫红红的女护士,天天陪着我走路,陪我聊天,可热情了。
  按照中国人的审美观,周红红的长相算不上是“闭月羞花”。但进入非洲的周红红却显示出了东方女性令人惊诧的魅力。不同国籍的维和军人都喜欢周红红,都愿意跟她结识,甚至还有人为周红红的魅力所倾倒。一位负责陪护的乌拉圭男护士直言不讳地对周红红说,你这个人很特别,跟别的人不一样,我很喜欢你,我们可以交朋友吗?周红红说,我们年龄差得太多了,我比你大不是一岁两岁,你才二十几岁,我都过了三十了。对方回答说,我不在乎什么年龄。周红红说,你还没谈过恋爱,我都结过婚了,而且又离过婚。对方说,这个我也不在乎,我喜欢的是你的现在,不是你的过去,周红红只好推却说,你对我不了解,还得有一个慢慢了解的过程。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周红红当然不想制造跨国恋情、跨国婚姻。她知道自己是一名军人,她是代表中国在执行维和任务,她要维护中国的形象,维护中国军队的形象。微笑是为了表现热情,热情是为了实现更好的服务,更好的服务是为了患者早日康复。周红红的所作所为,似乎仅此而已。                          女上尉送来了感谢信   
  走进非洲的王丽事先对自己可能面临的问题作了充分的准备,其中不仅有针对艾滋病的,也有针对性病的。王丽作为妇产科医生,也与其他医生一样,很容易接触到性病患者。
  那天有一位女上尉来就诊,她说她的“那个地方”出了问题,她很烦恼。她并没有显出羞涩,她也不想隐讳。“那个地方”出了问题就是出了问题,有什么值得隐讳的?
  王丽回忆说———我给她检查,她患的是淋菌性盆腔炎,还有霉菌性阴道炎,是妇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根据我的经验,这类病我完全可以治疗,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当时我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性伴侣的问题。一些国家的维和人员在外面有性伴侣,这是允许的。我没有想到这一点。我给她开了药。一周以后,她又来找我,说我给她开的药不好使。我当时就觉得奇怪,我说我不可能连这点儿病都治不好,我是多年的妇产科医生,治这个病我是非常有把握的。我说,你按时吃药了吗?她说她按时吃药了。她英语说得很流利。她是上尉。后来我想了一想,说,你丈夫也在这里吗?她说不在。我说,那不对呀,根据我的临床经验,我能治好你的病,你的病对我来说不成问题。后来我说,你是不是又接触什么人了?她就说,虽然她的丈夫不在这里,但是这里有她的性伴侣。她这样一解释,我就恍然大悟了。我说,你回去把你的性伴侣也带来,你们俩必须一块儿治。如果只治疗一个,那是治不好的。
  第二天她就把她的性伴侣带来了,他也是上尉。我们妇科没有男医生,我不可能给男人看。后来我就想找一个男医生给他看一下,然后给我描述一下他的症状。这个女上尉是很信任我的,因为是我给她看的病。她说,还是你看吧。我说,我是妇产科医生,不给男人看病。经过一番解释,后来我还是把我们的一个男医生叫过来,让他帮助看了一下。他说他看不出什么东西来,因为很多病人可以成为病毒携带者,但并不一定发病,或者并不一定表现出来,就是说没有临床表现。经他这样一说,我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我就给他们分别开了相同的药物,进行同样的治疗。两周以后他们都彻底好了,他们特别感谢,还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
  据说这是维和医疗队收到的唯一的一封感谢信。欧美人一般习惯口头OK,不习惯写感谢信。这位女上尉很有文化,知识面很宽,英语口语非常好。后来她与王丽成了好朋友,平时一有时间就到医院来看王丽,她们彼此聊一些各自国家的风土人情。王丽说,其实我跟她交往也有个小心眼,就是想跟她多学一些英语口语,在国内听一堂口语课要花一百多元钱呢!
                   中国“军花” 挡不住的魅力
  联合国雇员在国外可以找女朋友,周末的时候他们可以随意出去消遣。在联合国,只有中国军人和瑞典军人没有这种随便“那个”的习惯。南非、乌拉圭、塞内加尔的军人,他们每逢周末都可以出去。当地有妓女,周末的时候,他们换上便衣就走了。联合国对于雇员不要求什么“禁欲”,这在中国军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瑞典军队要求也很严格,瑞典军人很少有在外边找女人的。
  护士长侯丹谈起她们和外国的维和军人之间的有趣交往——— 找朋友在国外很随便,什么还要负责任呀!他们可没有这些。可能是观念不一样。他们都对中国军人感兴趣,特别是对中国女军人。他们感觉中国军人挺好,有纪律。我们不轻易外出,不随便接受他们的邀请。每个周末,战区都开party,各分队的人员及联合国的人员都到那地方去,做周末消遣。但我们不轻易去。我们要去都是集体去,队长派车,限制几个人,而且晚上10点半必须回来。他们一般都是9点半才开始,到下半夜才结束。开始的时候,我们女的没有去。后来我们几个女同胞去过两次,他们特别欢迎,包括那个司令官,一定要留我们,说,你们不要走啊,我请你们喝酒啊。我们说,不行,我们必须按时回去。他说,你们不用回去,我跟你们的长官说,我给你们请假。如果你们的长官责备你们的话,我跟你们的长官解释。就是不想让我们走。我们不能过量地与他们喝酒,我们喝得很少。到那里去,每人都要交钱。我们每人也交了5美元。交了5美元以后,那里的小食品,花生米等就可以随便吃了。要想喝酒的话,还得拿钱买。我们去了,都是他们给我们买酒,请我们喝,或者给我们买饮料。他们也邀请我们跳舞,跟我们聊天。
  中国人与外国人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他们评论我们,我们也评论他们。瑞典女的都挺好看的,就是有的体形不好,脸长得好看。我们的体形算是不错的啦。她们体形都是屁股大,腿特别粗。有的大腿能赶上我们的腰粗了。中国女性在外国人眼里长得都比较年轻,所以队长比较操心,每天把我们看得严严的,一旦感觉对方有什么动机的话,队长就不让我们去参加。队长对情况比较了解,各种情况他都了解。谁邀请我们谁啦,他都知道。有时队长就说,不让她们去。有人带鲜花来,是当地长的那种野花,那儿没有卖花的,也没有人种花。所以鲜花都是自己在外面采的野花。他们来了,送我们鲜花,我们就装傻,装作不知道他的用意。他再进一步表示好感,或约请,我们就礼貌地拒绝。人家也不是想对你怎么样,人家也得看你愿意不愿意。人家都很文明,很有分寸,不是乱来。但他们愿意和我们交流。有时有病人来了,他们也就跟着来了,借题发挥,看病人,也来看看我们。
  中国人有自知之明,有礼貌,也有尊严。外国人觉得中国的女人好。我们跟他们解释,我们有纪律。他们有时也邀请我们到他们家里去。联合国官员都有家,房子是在当地租的,他们在任务区想上哪儿就上哪儿,比较自由。有些联合国雇员在外一呆就是好几年,有时在这个任务区,有时在那个任务区。我们一般都谢绝邀请,这也没有什么对不起他们的,我们说,谢谢,我们不能私自去,我们需要请示长官。譬如赶上海军节,他们邀请我们到他们那儿去参加他们的海军节,给我们发请柬。各国的请柬都不一样,瑞典的请柬很好看,都是打印的。发给我们队领导,还发给他们想请的人。乌拉圭过鬼节的时候,也邀请我们去,我们都去了。一般有团体组织的话,我们队里都组织去。
  那些白皮肤、黑皮肤的男人们也有大胆的,他们会毫不掩饰地说:我很喜欢你,你能理解我吗?我们可以做朋友吗?我们的女军人就说,对不起,你说的话我不明白。有人会锲而不舍,说:你为什么这样说啊,你为什么拒绝我呀?她们就说,这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习惯不一样,我们可以相互慢慢了解,你慢慢就习惯了。侯丹说,我们通常不接受,但也不失礼。他们到我们这里来,我们都很热情,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他们也没有什么过多的要求,他们会理解你发出的信号。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8997
帖子
163
主题
4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179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8
最后登录
2014-8-24
122#
发表于 2005-9-14 21:53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共享<中国军花在非洲>

回来了,好啊!祝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8997
帖子
163
主题
4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179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8
最后登录
2014-8-24
123#
发表于 2005-9-17 11:58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共享<中国军花在非洲>

值此中秋佳节之际,向远在非洲的中国维和医疗队全体队员致以节日的祝贺,并盼望他(她)们早日平安归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8997
帖子
163
主题
4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179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8
最后登录
2014-8-24
124#
发表于 2005-9-18 21:55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共享<中国军花在非洲>

有知道怎样把文档中保存的图片发到这里的吗?请指教。多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8997
帖子
163
主题
4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179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8
最后登录
2014-8-24
125#
发表于 2005-9-19 20:49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共享<中国军花在非洲>


                         中秋夜的哲学思考
                           (2005.9.18)
    面对着万古不语的郎月,我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怀,脑海里飞也似的闪过一些古怪的念头。。。。
   地球,在这茫茫的宇宙中只是一粒孤独的尘埃,它的出现是偶然的,人类在这地球上的出现也属偶然。于是,我们来到这世间便是三重的偶然。这三重偶然教给我们的东西比十个哲学家教给我们的还要多,还要深。不信,请你在秋夜的星月底下自己默默地同月亮进行一次自由的对话,倘若月亮对你有一种情绪上的感染,那就对了。因为第一次哲学的高贵冲动只能来自于天上!
  哲学家是用概念来满足自己的人。的确,你用什么东西来满足自己,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活着,是一门哲学,那么死又何尝不是呢?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哲学就是学习死亡,哲学是简明的死亡原理。有时候,我宁可不去公园而乐于去墓地。因为那时,我在静静地欣赏自己将来的住宅。需知,人生就是借宿,坟墓才是真正的归宿。明白了这一层,那么死亡还有什么可怕的呢?的确,一个人折磨自己的原本是自己的感觉,生活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向往美好才美好,死亡之所以可怕,正因为恐惧死亡才可怕。人呢?因畏惧生活而走向死亡,有因惧怕死亡而走向生活。在这命运的摇摆中,我突然想到,哲学似乎不应该是具体的道德化了的东西它的意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伟大而深远,而哲学的最伟大之处乃是叫人活下去!
  情绪也是一种哲学,只要这种情绪富于时代的普遍性。所以,流行歌曲也陈述了一种时代的哲学,因为它表达了千百万青年男女的喜怒哀乐,忧郁,渴望,惆怅和惴惴不安感,以及各种无法用语言表述的内在感受和体验。千百万青年男女并不是阅读什么哲学著作,而是通过流行歌曲,通过自己的歌喉来陈述自己的世界观,证明自己的存在,实现“自我表现”和思想感情的发泄。千百万人的感情思想的发泄不是哲学是什么?
  现代人的困惑和厄运是“无家可归感”。这里的家并不是成家立业的家,也不是你那个几房几厅的空间。哲学的家原指精神上的平衡和谐和安宁,哲学的思考就是唤醒我们的家园感,使丧失精神故乡和家园感的人们有家可归。
   我爱智慧胜于爱知识,岁月会把知识逐渐变成风化的泥土,智慧则是深埋在这泥土中的金子,而哲学则是一把可以挖掘这些金子的“锄头”,我们只要凭借着这把锄头,就一定会慢慢找到每个人久别的家园。
  我讨厌那些被人们骂做“鬼”的哲学家,我更讨厌那些把自己当作“神”的哲学家,其实,做神或做鬼我们都可以这样骂他:“这个家伙不是人!”一个真正的哲学家,首先是一个真正的人。
  世界是大海,海水蒸发了,升华成漂浮在蓝天下的几朵白云,我们把它称之为哲学。。。。
   今晚,秋夜净朗的月亮,它何尝不是另一只俯瞰人类的眼睛,但愿在它忧郁的目光里,我们的军歌,血站能多一份沉殿的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8953
帖子
75
主题
7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81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2-29
最后登录
2014-8-24
126#
发表于 2005-9-19 23:14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共享<中国军花在非洲>

下面引用由拒绝树叶子2005/07/15 12:32pm 发表的内容:
应该是冬冬吧。冬冬生活作风很不好。后来被开除也是因为生活作风问题。
说的是人还是动物?这个话题很吸引人啊!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9932
帖子
406
主题
33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351
金钱
8903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1
最后登录
2014-8-24
127#
发表于 2005-9-20 16:11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共享<中国军花在非洲>

冬冬指的是他们医疗队买来解闷的一条小狗的名字哦,不要发生瑕想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8997
帖子
163
主题
4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179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8
最后登录
2014-8-24
128#
发表于 2005-9-21 22:38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共享<中国军花在非洲>

http://picture1.263.net/bookimg/200503/0711023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8997
帖子
163
主题
4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179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8
最后登录
2014-8-24
129#
发表于 2005-9-26 09:28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共享<中国军花在非洲>

http://www.hljdaily.com.cn/img/2005-09/25/c025_houd1.jpg
侯丹,她的身后是联合国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8997
帖子
163
主题
4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179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8
最后登录
2014-8-24
130#
发表于 2005-9-26 23:01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共享<中国军花在非洲>

2003年4月,应联合国的邀请,我国正式向刚果(金)派出了第一批维和医疗队,在维和医疗队中,有13名女军人非常引人注目,而在这13名女军人当中,有一名是喝松花江水长大的,她就是来自沈阳军区202医院门诊科和急诊科的护士长侯丹。如今已经回来一年多的侯丹讲述了她在非洲200余天的故事——
  洋气的美丽
  中国维和医疗队中有13名女军人,这13名女军人中论身材,论长相,最漂亮的是侯丹。人们从队列中几乎一眼就能发现她。蓝色的贝雷帽,白皙的瓜子脸,大眼睛,高鼻梁,仿佛一名欧美女兵,有一种圣索非亚一般洋气的美丽,这就是侯丹。
  侯丹是喝松花江水长大的,担任过沈阳军区202医院门诊科和急诊科的护士长。2003年3月,最初她是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无意中听人说,“医院要组织维和医疗队,护士长可能是你”。后来又有人告诉侯丹说,参加维和很危险。于是侯丹就有了一种上战场的感觉。不知为何,那些天,侯丹变得有些多愁善感,动不动就忍不住掉泪。侯丹的眼泪最先打动的是她的丈夫。丈夫有两句话使侯丹印象极深。一句是:“中国有这么多男人,为什么不让他们去,偏偏让女人去?”还有一句是:“我要能替你去就好了。”丈夫的这两句话显然让侯丹很感动。
  侯丹说:“参加维和医疗队,最支持我的就是父亲。我母亲血压高,开始我没敢告诉母亲。父亲说:你一定要争取去。作为军人,很难有这样的机会,放弃了,你会后悔的。你争取了,但被淘汰了,这不遗憾。但是,你要争取不被淘汰。和平时期,有机会参加维和的军人能有几个?你去了,经历过了,等回来,你就完全不一样了。那时别人没有的经验、素质,你都有了。于是,我就下了决心。主动找到护理部的领导,表态说,我去。”
  侯丹的父亲是沈阳军区驻哈尔滨211医院的老院长,由于外科技术好,曾有过“侯一刀”的美誉。侯丹作为护士长,工作很忙,曾连续八个春节没能从沈阳回哈尔滨与父母团聚。维和医疗队集训之前,侯丹回了一趟哈尔滨。妈妈用眼泪迎接侯丹,这对侯丹来说并不意外。出乎侯丹意料的是,父亲拿出了许多从报纸或杂志上收集到的有关刚果(金)的资料,还有一些书籍送给侯丹。并且父亲还让侯丹的弟弟给侯丹准备了许多这样那样的药品。后来侯丹还发现,过去她挂长途电话给母亲,父亲很少过问。自从决定参加维和医疗队,每次挂电话,父亲都在另一部电话上偷听。家里的电话是串联的。父亲拿起另一部电话,侯丹能感觉到。父亲显然在留意侯丹每一个信息的细枝末节。侯丹知道,尽管父亲支持自己去刚果(金),但还是为女儿担心。在女儿和军人的天平上,父亲选择了军人。但女儿毕竟是女儿。父亲是疼爱女儿的。父亲一颗军人特有的刚毅的心也在为女儿时刻忐忑不安地高悬着。
  又是艾滋!
  中国维和医疗队接待的第一例艾滋病患者是一名黑人士兵,入院之前他已连续发烧十几天了。入院后侯丹给他量体温,四十度三!医生凭经验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名艾滋病人。但患者本人拒绝艾滋病检查,他很敏感,也有一些恐慌,似乎很担心自己的病,也担心被送回国。他会英语,能与中国医务人员进行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话。侯丹经常问他:今天感觉怎么样?想吃点儿什么东西?药吃了有什么反应?手疼不疼?精神感觉好些了吗?需要我帮你做些什么吗?有时也唠一些家常,讲一些笑话,尽量跟他拉近感情,排除他的陌生感,解除他的心理负担。
  侯丹说:“那天我安排护士张翼值夜班。张翼一直怕患者出现意外,所以总到病房去看他,给他倒尿、喂水。检验技师根据检验结果已经叮嘱大家要注意自我防护,张翼早上的时候刚给他擦完脸,他就说想吃饭。早餐有牛奶、饼干和煎鸡蛋。张翼把这些端到他面前时,他说他想吃饼干。张翼就把饼干放到他手里,他咬了一口,感觉挺干的。于是他想喝牛奶,但他没有说,而是自己用手去端牛奶。他的手在发抖,牛奶快要洒出来了。张翼觉得他挺不容易的。那一瞬间,张翼很感动。张翼没顾上戴手套,就接过牛奶,去喂他。”
  侯丹说:“我们让他不要担心,告诉他,你的病很快就会好的,来到这里就像在家里一样,你有什么需要都可以跟我们提出来,我们会帮你解决。天气好的时候,他精神稍好一点,我们又轮流用轮椅推着他到户外去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一边走一边给他介绍我们医院的情况。因为他发烧,爱出汗。一出汗,衣服就湿了。还有被单、床单,经常湿。我们都及时给他换。他刚来的时候,一点儿表情都没有,很冷漠。后来他的眼睛跟我们有对视了,脸上也有了微笑。问他:感觉怎么样了?他就对我们微笑、点头。他甚至还面带愧疚地对我说:护士长,你不知道吧,我是HIV携带者,你可要小心啊!一个艾滋病毒携带者能坦诚地说出他的隐私,这说明他已经被我们的真诚服务感动了。”
  类似的艾滋病人侯丹负责护理了很多。维和医疗队的病人不设陪护。由于这名病人病情很重,发起热来浑身打颤,侯丹就主动担当起陪护工作,为他更换头上和腋下的冰块,给他喂饭、喂水,及时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服、被褥。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使他的病情有了好转。侯丹说:“他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需要心理治疗。艾滋病虽然可怕,但病人更怕的是受到歧视。他们更需要得到和正常人一样的关爱。”
  如果我受伤了……
  维和任务区里的军人有讲英语的,有讲法语的,还有讲西班牙语和斯瓦希里语的。讲英语的还好一些,因为中国医护人员大多具备了相当的英语对话能力。法语有翻译,也相对好办。最难的是西班牙语和斯瓦希里语。如何克服语言上的障碍?护士们想了很多办法。她们既靠自己的肢体语言,又靠精心制作的一种卡片,用这种语言卡片来进行沟通。
  侯丹说:“我们在护理第一个乌拉圭病人的时候就制作了这种卡片。譬如说疼啊,痒啊!你想吃牛奶呀,果汁呀,牛肉呀,羊肉呀,还有什么鱼呀,鸡呀什么的。还有你痛不痛啊?想不想下地走动走动啊,这些我们都制成了卡片,把这些常用的东西全部写在上面。有英文,也有其他文字。我们拿卡片给他看,他懂西班牙文,按西班牙文一指,意思是我想吃这个。我们就看西班牙文旁边的英文是什么,这样我们就知道他想要什么了。我们有很多这样的卡片,设计得像扑克牌,装订起来像个手册,需要的时候就到里面去翻,然后一张张地拿给他看,最后就知道他想干什么了。”
  不仅语言五花八门,习惯也千差万别。乌拉圭人能歌善舞,喜欢听音乐。开始有乌拉圭患者在房间里放音乐。病房里怎么能够放音乐呢?这不影响其他病人的休息吗?但乌拉圭人就是这样的一种生活习惯,不能不尊重。于是护士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每逢天气好的时候,就把他们带到户外,专门给他们找一个地方,放音乐啊,跳舞啊,随便。
  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患者最初对中国维和医疗队抱有一种怀疑态度:他们能不能给我看好病呀?他们的护理能达到我的要求吗?可是一住进来,一接触中国医疗队的个性化护理,他们都服气了。果然,中国医护人员的“看人下菜碟”下得科学,下得周到。后来许多友军士兵都专门在自己贴身穿的衣服上写下这样一句话:“如果我受伤了,请把我送到中国维和医疗队医院。”中国维和医疗队在刚果(金)受到广泛的赞誉,一时颇有名气。
  让世界充满爱
  紧急救护随时可能出现。那是一个当地的女人,下河的时候被河马咬伤了。河马是一种懒散的动物,一天里的大部分时间,它仿佛都无所事事,只是躺在水面以下的地方,缓缓地沉下去又升上来。它通常不会像鳄鱼那样袭击人,但也不会善待人。它看似笨拙,实际却很灵敏。所以,如果距离河马过近那是危险的。那女人就是因为过于贴近河马因而遭到了看似木讷实则凶猛的河马的暗算。
  女人乘坐的独木舟被河马掀翻了。河马咬住了女人的腿。陪伴女人的是一个男人。可是,危难时刻那男人自己溜走了。留下女人孤身一人与河马搏斗,求生的欲望促使女人爆发出难以想像的巨大力量,女人最终从河马的口中逃脱了,她带着累累的伤痕爬到了岸上。所幸的是过了不久,她就被人发现了。人们把她送到了当地的慈善医院。她的一条腿伤得很重,鲜血淋漓。慈善医院的医疗条件有限,女人经过一番周折,被转到了中国维和医疗队。抢救女人的那天晚上,侯丹在病房一直守候到半夜。女人有很长时间没洗澡了,身上很脏,异味特别大。护士们给她擦身子,一次又一次地擦,先后换了有五六盆水,才给她擦干净。
  候丹说:“因为那个地方特别热,她每天卧床,出汗容易感染。她到我们医院的第二天,正好赶上来例假了。她没穿短裤,就是一块三角巾。后来我们就给她做了一个短裤。我们还把从国内带来的一些东西送给她。我们跟这个病人感情处得特别深。每次给她擦身子的时候,她都乐。她不像有的外国人那么拘谨。在她的眼里,我们是白人。白人这样侍奉她,过去她甚至连想都不敢想。手术的第二天,有人跟我说,她想她的孩子了。我说,那就让她们见一见吧。我这样决定,就是为了能从心理上安慰一下她。她没有奶水,我们就把从国内带来的奶粉,还有豆奶,全都送给她的孩子了。”
  对因战乱而贫困不堪的人们来说,中国维和医疗队不亚于她们想像中的天堂。中国医护人员在非洲的表现是杰出的,护理更是一流的。当完成任务,即将告别非洲的时候,有人有感而发地改写了一段歌词:“贝雷帽告诉我怎样走过,风雨还掠过当今的每一个角落,和平的梦啊,谁都不愿错过,终于迎来了维和这胜利的时刻……”
  (本文节选自长篇纪实《中国军花在非洲》,作者特为本报有所删改)
  作者简介
  吕永岩,生于哈尔滨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部队专业作家。出版有中篇小说《光环》、《白风峪》、《石女的夏天》、《中考大战》;中短篇小说集《曝光的天使》、长篇纪实《中国警官悲喜录》、《中国军花在非洲》、《将军志》、《忠诚》;长篇历史散文《狱中王朝》、《百年溥仪》;大型电视系列片解说词《时代颂歌》、《人民的好儿子——雷锋》、《爱新觉罗·溥仪》等多部。有多部作品获全国全军奖。
(生活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7-26 11:01 , Processed in 0.10411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