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我当年入党fficeffice\" /> 昨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单位和全国各地一样都举行了庆祝大会,我在参加庆祝会时,突然想起我当年入党的情况,感到当年入党为什么这么的难。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是我国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在这个时期一个年青人能入了党,确实是特大的喜事。特别是生长在农村的年青人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招工、上学(大中专生是保送的)、参军等都是党员优先,起码也得是团员啊!就算没有被招工,是党员的话在农村里也是响当当的,他在农村大队党支部会上对本地的大事可以指手画脚,还有….. 记得在我家乡的大队18岁至22岁年青人里,少则也有200多人,好像还没有一个人入党,他们不是不想入党,而是根本不可能,到底为什么?讲起来“一匹布甘长”, 就不在说了。 我是1978年1月在部队入党的,我的入党可以用“难上加难” 四个字形容。听说从1975年开始,部队要严格控制党员人数,只能在总人数百分三十之内,由于部队干部超编和老兵多,早就超过了百分之三十了,只好在老兵退伍时,减少一些党员后才能发展新党员,但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对于百分之七十非党员的士兵来说,简直是百人争一。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士兵们人人都写入党申请书,而且表现都很优秀,就算你这样还不能入党。因为当时在部队的连队发展党员还要过两关:一是对要计划发展的党员的人,交给各排党小组讨论,各排小组要收集党员和非党员的意见,然后将意见汇报给连队党支部。二是要征求家乡大队党支部的意见,一般都是部队把计划发展入党的人,寄信到这人的家乡党支部征审,家乡党支部经过征审后,并加上大队党支部同意入党的意见,然后把信寄回部队,部队收到回复后才能发展入党。我当年因为经家乡党支部征审文这关,就受到了家乡的阻挠。 我是一九七七年初在部队任班长的,表现很好,连队是重点发展入党的对象,多数给我家乡发调查信,结果都没有收到我家乡回信,我的入党问题就无法解决。为什么不给我部队回信?其实这些原因我也不知道,后来我听当时在大队办公室工作的杨忠对我说了才知道。他说:“他负责大队的日常收发和负责保管大队党支部的公章,他每次收到部队的来信就按规定办,立即就把信交给了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但总不见党支部的领导加意见后给他盖章,他就知道党支部不想让我入党,经过了几次收信都交给领导都没有回音后,他感到再这样就会毁掉人家的前程,最后那次收到了信后(那时部队在广东湛江市,离我家乡恩平县只有两百公里,而且广州至湛江的省道经过恩平的,收信比较快),不给大队党支部领导处理,他冒着受处分的危险,自己偷偷地加了意见,并盖上了大队党支部的公章,将信寄回给部队”。部队收到了我大队党支部的回信后,才得以发展我入党,那时是否党员是关系到个人前途命运的大问题。1979年12月我回到家乡探亲,当我穿着军官服装被杨忠见到后,他感到非常的欣慰,并对我说:“当时我这样做值得!” 我入党这件事情虽然过去了三十三年多了,发展党员的条件也变化了很大,但每当想起我当年入党艰难曲折的经过,心情总是无法平静。 [此帖子已被 五三零一八 在 2011-7-2 20:10:30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