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军战俘 照片上的越南人是1979年自卫反击战时,158医院野战二所在百合收治的第一例越南伤兵。
这个越南兵和我想象中的越南人不一样,可以说还算白净(照片上看不出来)。可是他的一双脚和脸的反差极大,让我惊愕不已!他没穿鞋,脚部皮肤粗糙不堪,脚趾分得很开,像蒲扇一样,可以看得出是长年不穿鞋且翻山越岭造成的。据说还是正规军呢。难道越南的正规军不发军鞋吗?在二所的人和当地民兵的围观中,越南兵瑟瑟发抖,不知是害怕,还是伤口痛。注意看照片左侧边缘那一块白色,那是麻醉医生郑医生穿着工作服的肩膀。本来她是在画面里的,后来她很不高兴地说为什么把她和越南俘虏照在一起(她自己凑得太近),所以就裁掉了。去年在长沙见到郑医生,和她提起这件事,她还记得很清楚。 
收治越南伤兵的问题,上级是否发过相关文件,有何具体规定,作为普通一兵无从知晓。在我的印象中,像我们这样靠近边境的野战所是不接收被俘越南伤兵的。但是,战时158医院的宗旨就是竭尽全力为战斗部队服务,争取把工作做到最好。医护人员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做高难度的手术,挽救伤员的生命,在生活护理上无微不至,不怕脏,不怕累,让伤员感到温暖和心灵抚慰。就连炊事班都是24小时开伙,过往部队的官兵,不管是哪部分的,只要走进158医院野战所,随时都能吃到热饭热菜。当年在前线流传的口号“158万岁!”真的不是浪得虚名!就说这个越南伤兵吧,也是为战斗部队排忧解难才留下的。在他之后,又陆陆续续收了一些越南俘虏,有男有女,有的受了伤,有的没伤。那是后话,暂且不表。 一天,突然听到院子里有人大声叫喊“喂——这里有个越南俘虏,你们要不要?”因为自开战以来,还没见过越南俘虏,出于好奇,二所很多人都跑出来看热闹。原来是个越南伤兵,胳膊和腿受了伤。押送越俘的军人道出个中原委:本来应该送俘虏去后面的战俘收容所,但他还有任务,必须尽快返回前线,俘虏便成了累赘,于是就近带到二所来。他说:如果你们不收,我就把他再带回那边去。此时此刻,每个人都知道所谓带回那边去是什么意思,在场的人异口同声地说:可以留下。有意思的是,在场的都是普通的医护人员,竟个个脱口而出,同意留下,好像没把请示领导当回事。我现在已经完全不记得哪位领导在场了。哈哈,战时自有战时的搞法!

同意留下越南伤兵,与其说是为了一条生命,不如说是为了那位我军军人,一方面解决他的难题,另一方面,真的不希望对他不利的事情发生。三十一年过去了,那位军人的相貌已完全没有印象了,也不记得他是干部还是战士,脑海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只是一个说话很冲,样子拽拽的年轻军人的气势。我估计,他很可能是41军的,否则不会在158的地盘那样说话,整个儿没拿自己当外人!不知他返回前线后会发生什么?也不知他最后是否平安回国?当硝烟散尽,他的生活过得还好吗?如果他能看到这张照片,是否能回忆起那小小的战地插曲?是否为曾经的年少轻狂莞尔一笑?太多的未知!太多的想象!无论如何,我都要在这里祝福他: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美满!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此帖子已被 潇湘女兵 在 2010-3-9 9:47:41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