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沈晨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谈许世友在79对越作战中的战役指挥

[复制链接]

6

主题

0

好友

3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30080
帖子
137
主题
6
精华
0
积分
3
威望
3
金钱
102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11
最后登录
2017-7-1
11#
发表于 2010-5-30 16:55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转来一文,有些道理,给大家助兴:

许世友很会做人呐,张--焘、毛zx、老邓都把他当心腹,死后还能土葬,在那些将军中也算头一份。--焘得势时他服从张--焘。张--焘完蛋时他要杀毛,毛取得斗争胜利后他效忠毛周。毛周去世后他立马清算毛的亲属,效忠邓。实际上是是个没有党性原则的人。他的粗------实是骨子里要无懒、要横,假憨厚,真小人啊,利用领导人都喜欢有勇无谋的心理。fficeffice\" />

看起来戆直,论心计却远在绝大多数开国元勋之上,除了得罪粟裕而没能参加淮海大战、渡江战役等,基本是一红到底。他敢摔粟大将电话,源于自视过高,不服粟裕,而事实证明粟裕大将的指挥才能远非许可比,其实在当时的华野不服粟裕的不止许和尚一人,只是许自恃毛主席的厚爱敢当刺头,毛从大局出发力挺粟裕,完全是正确的选择。47年一帮人闹七月分兵,中央军委错判形势批准了,粟裕没顶住上上下下的压力,结果华野打不了大仗,自己损失也相当惨重,重新合兵后局面立马扭转,所以说粟裕是特别能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将领。反观许,79年打越南,开战之前一定要老邓换掉西线的王必成,说不能配合,老邓居然也同意了,王必成是谁?江南一只虎,粟裕华中野战军的三大主力之一,粟裕的铁杆,许和尚也真是恨屋及乌,而战争中担任东线指挥员的许和尚打的怎么样?伤亡远大于西线,撤回国时搞三光政策,所有建筑物zha毁,连电线杆都不留,难怪人越南战损统计,死的猪要比死的人还多。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主题

1

好友

144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30068
帖子
594
主题
90
精华
0
积分
144
威望
144
金钱
206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5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5
最后登录
2016-10-26
12#
发表于 2010-5-30 18:38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什么是党性原则?个人服从组织,全党服从中央。难道许世友一定要反了毛再反邓那叫“有党性原则的人”?为批评而批评逻辑也不讲。

“47年一帮人闹七月分兵”,这个比较搞笑吧。华野原定是要在内线作战寻机歼敌的,军委6。29急电要求分兵配合刘邓跃进南线,华野服从大局,这才仓促分兵。真也不知是哪“一帮人闹‘七月分兵’”,网上确有一帮人在闹腾。

“王必成是谁?江南一只虎,粟裕华中野战军的三大主力之一,粟裕的铁杆,许和尚也真是恨屋及乌”,呵呵,王必成和许世友是河南新县老乡,都是红四出来的,很多人不知道吧?和粟裕是啥时候的关系了?

“战争中担任东线指挥员的许和尚打的怎么样?伤亡远大于西线,撤回国时搞三光政策,所有建筑物zha毁,连电线杆都不留,难怪人越南战损统计,死的猪要比死的人还多。”关于许世友的指挥怎么样,本文正是力图说明一下,看了的自然心里有本账。说什么“三光政策”,更搞笑了,难道我军温良恭俭让的回国就光荣了吗?像中印边界那样,全部缴获都要精心擦拭造册让败军来点验,人家尊敬你了?说得更不客气点,甲午战争中国赔了日本2亿3千万两白银,二战后国府和中共都放弃了向日本索赔,这光荣吗?历史笑柄。我估计,骂许世友“三光政策”的人,对中国不向日本索赔一定骂得更狠,祖宗骂出来都是可能的。

[此帖子已被 沈晨曦 在 2010-5-30 18:39:18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8999
帖子
83
主题
0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3
金钱
111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2-30
最后登录
2014-8-24
13#
发表于 2010-5-30 20:54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俺玩点阴的,让h网友受伤(借某贴沈网友有理有据之时,刺h这家伙一下,九段·)呵呵

受得了受不了?h网友?纸上的战场啊,俺的战术打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8999
帖子
83
主题
0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3
金钱
111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2-30
最后登录
2014-8-24
14#
发表于 2010-5-30 20:55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接着说

不管和尚之前如何,俺想问,换了他人,你怎么知道一定比他更强?也许更糟。

你不是事前诸葛。

总结经验可以,刻薄指责就免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02513
帖子
2134
主题
17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636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5-22
最后登录
2014-8-24
15#
发表于 2010-5-30 21:38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许指挥的仗基本是在长江以北打的,没有在南方山地的作战经验,这与事前还是事后诸葛亮无关。主要战役设想没用演习来事先检验漏洞和让部队熟悉将来打法,这与许司令还是王司令无关。

这里是谈军事不是谈人事,希望发言贴近主题。

另外有些发言还反应了不同人在行为指导思想上不同。如果我要参与一件事情,那我就要让这件事因有我的参与而不同,最好是朝正面方向有所变化,这才是自己的参与价值。如果只是一味瞪眼旁观反正有别人在干或已经干了,有自己没自己都一个样,那就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观众,价值不如前者。我在我参与的事情中不想这么消极。

[此帖子已被 hjf1390 在 2010-5-30 22:03:06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主题

1

好友

144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30068
帖子
594
主题
90
精华
0
积分
144
威望
144
金钱
206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5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5
最后登录
2016-10-26
16#
发表于 2010-5-30 21:57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呵呵,h网友是不是九段不知道,老沈倒是业余5段,还真写过不少围棋史的贴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主题

1

好友

144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30068
帖子
594
主题
90
精华
0
积分
144
威望
144
金钱
206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5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5
最后登录
2016-10-26
17#
发表于 2010-5-30 22:03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追忆围棋史上的八大“超一流”棋手
“超一流”的称号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日本棋坛一群优秀的年轻棋手崛起,到处攻城拔塞,将老一代棋手送进历史,进而开创了新的一代辉煌艺风。这些棋手的水平明显高出于同时代的一流棋手一筹,因而被冠之以“超一流”的称号。当时日本棋坛被称为“超一流”棋手的有6位,是大竹英雄、林海峰、加藤正夫、武宫正树、赵治勋、小林光一。令人惊异的是,除了林海峰是出自吴清源门下外,其余5位全部出自于木谷实一门,都是师兄弟。后来,又加上了韩国的曹薰铉和中国的聂卫平,组成公认的世界八大“超一流”棋手。

尔来二十年矣。昔日的八大“超一流”棋手已逐渐老去,基本上退出了竞争激烈的一线世界棋坛。后来者在水平上则更上层楼,出现了“世界第一人”李昌镐、“不败少年”李世石、“最强攻击手”刘昌赫、依田纪基、马晓春、常昊等新一代“超一流”棋手。相对于当今世界棋坛追求胜负、实战手横行、对实地寸土必争的流行趋势,当年的“超一流”时代则艺风各异,更具有深沉的艺术美感。笔者学棋时正值八大“超一流”棋手傲视风云的年代,因而在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感动。在此著文,以追永怀之念。
最早崛起的“超一流”棋手是林海峰九段。林海峰是台湾籍人,童年时被旅日大国手吴清源九段发现,从而收入门下,带去日本发展。林海峰的横空出世始于1964年的日本围棋名人战。年仅23岁的林海峰杀出重围,一举在决赛中击败了被称为“剃刀”的日本第一人坂田荣男九段,从而演出了一场震撼日本棋坛的地震。其后林海峰棋艺更加精进,东征西讨,一度君临日本棋坛。在三十多年间,林海峰独挡几代棋手的冲击,始终屹立于棋坛高峰而不倒。日本棋坛设有高等级的七大棋战,其中具有最高荣誉的则是“棋圣”、“名人”、“本因坊”,被称为大三冠。林海峰拿过其中的名人和本因坊,遗憾的是最大的头衔棋圣却三度挑战未果。林海峰最出色的战绩是在1990年夺得第三届“富士通杯”世界职业围棋大赛冠军,从而成为了第一个中国人的围棋世界冠军。 
林海峰的棋风厚实,算度细密,官子精细。林海峰棋风的最大一个特点是“韧”,很难轻易被对手打倒。磨来磨去,最后胜利的往往是他。因此,被人称为“两枚腰”。这是用相扑来比喻他的,意思说他有两个腰,一个人怎么能同时摔倒两个腰呢?日本的曾经本因坊九连霸的棋手高川格九段曾评价他的棋风是“叩桥而不渡”。意思说人要过桥时可能会先敲敲桥是否结实,再考虑过去否。而林海峰就算敲了也不会轻易过去,其谨慎小心由此可见一斑。
与林海峰同时代的另一位“超一流”棋手是大竹英雄九段,两人并称为“竹林时代”。大竹出身于木谷实门下,是木谷门超一流棋手中的大师兄。大竹九段战绩稍逊于林海峰九段,拿过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冠军,却从来没有将当时最大的名人和本因坊集于一身,从而没有过林海峰君临棋坛的辉煌。大竹九段后来也挑战过棋圣,可惜未能成功。大竹英雄是典型的状态型棋手,状态上来了谁也挡不住,不在状态时谁都可能在他头上动土。一般来说,“大竹火山”每五年爆发一次。大竹英雄的最出色战绩是夺得了1992年的“富士通杯”世界冠军,同年还夺得了奖金最高的“应氏杯”大赛亚军。只可惜他在最后的决战中功败垂成,否则就是世界双冠王了。
大竹英雄九段的棋风极为厚实,可以说是日本棋手中棋风最为厚实的一位。他极为注重棋形的美感,认为难看的棋形根本不能下,那样会玷污棋谱,因此被人称为“美学棋士”。然而围棋毕竟是注重实战效果的,过于注重美感就会影响胜率。大竹本人就曾多次在胜负未定的情况下,为了不“弄脏”棋谱,因而主动认输。大竹九段的另一特点是思维极其敏捷,往往落子如飞,在快棋赛中有着出色的战绩。
第三位“超一流”棋手是加藤正夫九段。加藤九段也出身于木谷门下,然而出名却比林海峰和大竹英雄晚多了。加藤九段曾经八次进入决赛,然而八次失败,直到第九次才挑战成功,终于破茧而出。加藤九段一生有过两次辉煌。一次是在70年代末,加藤连夺名人、本因坊等五个冠军,被称为“五冠王”。他在挑战棋界最大头衔“棋圣”时,与藤泽秀行棋圣大斗了七局“中国流”,一时轰动棋坛。非常可惜的是加藤九段在三比一领先的大好形势下,被藤泽棋圣连扳三局,从而痛失棋圣。日后加藤九段又三度挑战棋圣,却都功亏一篑。另一次是在1987年,加藤九段连夺四冠,再次君临棋坛。可惜第二年师弟小林光一崛起,加藤九段苦斗无功,丢掉了大部分头衔。加藤正夫九段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夺得过围棋世界冠军。而这一心愿此生已无法完成。2004年12月30日,加藤九段因脑梗塞而猝然离世,终年56岁。
加藤正夫九段的棋风分为两个时期。前一时期棋风刚勇凶悍,擅长追杀对手的大龙。在加藤当时的棋局中,主动挑起战斗,猛烈攻击对手大龙的局面屡见不鲜,并常常屠龙成功。因此,和他对阵的棋手往往提心吊胆、叫苦不迭。加藤九段也被人称为“天杀星”。这一时期,加藤常常追杀一直线,凶猛有余,稳定性则不足。三十多岁以后,加藤九段的棋风发生了一个大转变,转而追求均衡的局势和细腻的官子。这一时期加藤九段的胜率大为提高,被称为“官子加藤”。凭心而论,我更喜欢前一时期追杀大龙的加藤,可能因为这样更加精彩刺激吧。

与加藤同时并称的“超一流”棋手是武宫正树九段。在八大超一流棋手中,武宫九段大概算是最有名的,这和他号称“宇宙流”的棋风有关。武宫九段在少年时就很厉害,被称为“九段杀手”。武宫比加藤早崛起一年,挑战师兄石田芳夫成功而成为本因坊冠军。武宫九段和本因坊非常有缘,曾经连霸四届。到95年,他又拿到了名人。和前几位的遗憾一样,武宫也几度挑战棋圣而未果,不能将大三冠集于一身。武宫正树九段是第一个世界围棋冠军的拥有者,曾连霸二届“富士通杯”世界冠军和四届“亚洲杯”快棋赛冠军。
武宫九段的棋风善围大模样,从而在重视实地的世界棋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宇宙流”。围棋边角容易,而中腹则极难把握。武宫九段的特异之处就是对中腹的选点有着异乎寻常的敏锐感觉,并屡屡围空成功,从而成为了棋坛奇才。不过武宫九段自己倒认为自己的棋风并不是什么“宇宙流”,而是“自然流”,是根据局势的流向而自如把握的流派。这大概并不是谦虚,因为武宫的大模样正是在不断的攻击中而进行自如转换的,从而给人一种十分耐看的美感。不过,武宫九段后期有些过于注重模样的构筑,在被别人掌握了规律后胜率就大不如前。在这样的情况下,武宫仍然执着于艺术的探索,不为胜负所累,令人敬佩。
下一位“超一流”棋手是赵治勋九段。赵治勋是韩国人,其叔叔就是韩国围棋之父赵南哲。6岁时赵治勋被叔叔送到日本学棋,投入木谷门下。赵治勋童年时很调皮,成天屁股上挂着木头枪到处乱跑。后来师母发了脾气,要把他送回韩国。赵治勋终于醒悟,从此开始发奋,成绩突飞猛进。他先是创造了入段年龄最小的记录,然后又杀入了各大棋战的循环圈。80年代初,赵治勋相继击败师兄大竹英雄和加藤正夫,拿到名人和本因坊冠军,又在棋圣挑战中以四比三战胜已经六连霸的藤泽秀行棋圣,从而始无前例地将大三冠集于一身,开创了天下无敌的“赵治勋时代”。在那一时期赵治勋独走日本棋坛,杀得各路名将叫苦连天。非常令人遗憾的是,正在巅峰时期的赵治勋,却突然遭遇了一场车祸,重伤住院。其时,正值上升期的师弟小林光一向他挑战棋圣。按照规定,如不能应战当弃权处理。在这种情况下,顽强的赵治勋坐轮椅强行上阵。人们看到全身缠满绷带的赵治勋艰难的落下每一个棋子,都不禁耸然动容。赵治勋终因伤痛而痛失棋圣,从而让出了棋坛第一人的位置。然而,在沉寂了9年后,赵治勋重又奋起,击败师弟小林光一,夺回了棋圣。随后,他又击败武宫正树,再次将大三冠集于一身,开创了第二个“赵治勋时代”。如果说日本棋界有奇迹的话,那么奇迹的最多创造者当数赵治勋九段。他不但两度集大三冠于一身,而且将日本棋界的七大冠军全部拿了个遍,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而短期内也看不到后来者。赵治勋九段在世界大赛上的成绩较为波波折折,但仍拿到了“富士通杯”和“三星杯”两个世界冠军,并没有让他的拥护者们失望。
赵治勋九段棋风的最大特色是酷爱实地,绝不肯轻易将实地让给对手,可以说是寸土必争。他自己就写过一本书,名字就叫《劝君取地》。因为善取实地,所以也就练出了一身高超的治孤本领。一般棋手的治孤主要是为了逃避对手的攻击,而赵治勋的治孤则充满了极端气息,总是故意在对手面前耍大龙,从而逼得对手不得不痛下杀手。然而赵治勋的计算极为精确,各种小地方的利用也不放过。所以尽管他的大龙经常惊险万状,却总是能绝处逢生,并把棋局赢下来。赵治勋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能长考。一手棋考虑一、二个小时是家常便饭。经常能看到别人还剩三四个小时,而他已进入读秒了。不明内理的棋手这时往往一手快似一手,想利用时间逼他。不想赵治勋早就在前面全计算清楚了,所以以快对快不但难不倒他,对手反而因过快而出现漏着,被赵治勋所乘。赵治勋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独特魅力的棋手。

与赵治勋齐名的另一位“超一流”棋手是小林光一九段。小林比赵治勋大4岁,却因入门晚而成了师弟。少年时期的小林总是下不过赵,因而把赵作为追赶目标,发奋苦学。小林很早就成为日本棋界的希望之星,进入各大棋战的循环圈如家常便饭。然而他也和师兄加藤正夫早年一样,总是失手于最后的决赛。小林的第一个大头衔是1985年的十段战,苦战五局终于战胜师兄加藤而夺冠。在冠军就位式上,小林九段哽咽着泪流满面,因而被称为“泪的十段”。此后小林九段一飞冲天。在其后举行的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小林连斩中方六员大将,直逼主帅聂卫平帐下。从此,小林成为了中国棋手最大的敌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打倒小林”成了中国棋手梦寐以求的目标。在夺了十段后,小林又连取名人和棋圣,坐上了日本棋界第一把交椅的宝座。在长达近十年的时间里,小林光一成为日本围棋的当然代表。遗憾的是,小林三次冲击赵治勋的本因坊,却都功败垂成,从而失落了大三冠之梦。小林光一在世界大赛中的成绩并不理想,只在巅峰已过的1997年拿过一届“富士通杯”冠军。
小林光一的棋风也是酷爱实地,算度精细,官子一度号称天下第一。与赵治勋不同的是,小林的棋风重视均衡,不像赵那样走极端。小林的另一绝招是善于把优势转化为胜势。只要他坚信这样下能把棋局赢下来,便会以俗手定形。因此小林的棋极为不入“美学棋士”大竹英雄和“宇宙流”武宫正树之眼,被嘲笑为“地铁流”。不过,小林的俗手往往是极为有效的手段,常令对手无可乘之机。小林的一句名言就是:“胜半目的棋,靠的是运气。胜一目的棋,靠的是实力。”在“世界第一人”李昌镐崛起之前,小林九段的后半盘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最强。

除了六位日本“超一流”棋手之外,韩国的“超一流”棋手是曹薰铉九段。曹九段幼年时也东渡日本学棋,投入了吴清源的老师濑越宪座门下。曹薰铉很早就表现出了天赋异禀,被誉为“天才少年”。20岁时,曹薰铉因服兵役回到了韩国。他目睹了祖国围棋事业的艰难,便打消了服完兵役后回日本深造的念头,而留在了韩国。曹薰铉在韩国很快就拿到了几乎所有的冠军,这时他遇上了一个半生的竞争对手:土生土长的徐奉洙九段。在以后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曹徐二人成为了韩国围棋的代表。两人几乎逢赛便斗,进行了上百次的决战。在这样血火纷争的淬炼中,二人的棋艺突飞猛进,终于屹立于世界围棋的潮头。曹薰铉九段被世人所知是1988年举行的奖金最高的“应氏杯”大赛。曹九段连斩小林光一、林海峰等名将,又在决赛中三比二击败中国的聂卫平九段,从而成为了韩国的围棋英雄。此后,曹薰铉的棋艺更加精进,进入世界大赛决赛如家常便饭。至今为止,曹薰铉已拿了8个世界冠军,仅次于他的学生李昌镐九段。曹九段的另一传奇业绩是培养出了不世出的围棋天才李昌镐九段,可以说为世界围棋做出了巨大贡献。
曹薰铉的棋风特点是敏捷快速,战斗力极强。有人评价他的棋风是“柔风与快枪”。柔风是说他行棋的速度,像风一样忽来忽去,令人捉摸不定。快枪则是说他的力量极大,如长枪挥舞,经常在无形之中就已将对手挑于马下。曹九段的另一绝活是“翻盘术”,就是说行棋时特别顽强,总不让对手舒服的定形。如果局势不利,他就会四处寻衅,到处发掘前半盘埋下的伏笔,从而利用对手的失误一举反败为胜。曹薰铉的翻盘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靠对手的失误,而是有着极高的技术含量在里面。像小林光一九段这样后半盘极强的对手,曹薰铉也能屡屡翻盘,可见他的厉害。
最后一位“超一流”棋手是中国的聂卫平九段。聂卫平学棋之初总是下不过弟弟,但他有极强的好胜心,百折不挠,终于后来居上。聂卫平在1965年就拿到了全国的儿童围棋冠军,1966年又打上了成人组第41名。然而文革爆发了,聂卫平和很多青年一样上山下乡去了农场。在那里,聂卫平虽无棋可下,但艰苦的环境磨炼了他的意志,从而为他后来的崛起打下了基础。七十年代初,国家围棋队重建。聂卫平被选入队里。在这里,他发奋学习训练,终于在1975年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全国围棋冠军。1976年,聂卫平和国家围棋队东渡日本,他七战六胜,包括战胜了日本“天元”藤泽秀行九段和本因坊、名人石田芳夫九段,从而一举成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聂卫平是中国围棋第一人,在与日本棋手的征战中取得了良好的战绩。聂卫平一生最辉煌的战绩是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的11连胜,杀得日本棋手一度患了“恐聂症”,成为中国围棋崛起的历史性座标。聂卫平九段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曾连拿过三个世界亚军,却总是在登顶时功亏一篑。
聂卫平的棋风厚实,大局观极好,善于根据形势灵活的转换,从而让对手无法掌握他的行棋节奏。在聂卫平的对局中,弃掉大龙而迅速转身取得主动的局面屡见不鲜。这种驾驭局面的能力非一般人可及,正是良好的大局观加上身经百战的机敏锻铸而成。在他的巅峰时期,其落子着点常出人意料,仔细考量却又发现这正是当时局面下的最佳着手,其神鬼莫测性可与1990年代末的李昌镐比肩。可惜,过了巅峰期后,聂卫平总是在关键之刻精力不济,从而出现“昏着”,极大地影响了他的胜率。如果不是这样,聂卫平本该有更大的辉煌。

[此帖子已被 沈晨曦 在 2010-5-30 22:04:18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沈晨曦 在 2010-5-30 22:05:50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主题

1

好友

144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30068
帖子
594
主题
90
精华
0
积分
144
威望
144
金钱
206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5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5
最后登录
2016-10-26
18#
发表于 2010-5-30 22:08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闲聊刘小光和江铸久

在1980年代的中国棋坛,刘小光和江铸久是二个著名的力战杀手。下起棋来讲究的是惊心动魄,“招”不惊人死不休,深受包括笔者在内的广大棋迷喜爱。
刘小光身高一米八二,外号“重锤”,这是聂卫平给起的,意为他就像一个手抡重锤的力士,一直举得高高的,只要他看准了,一锤下去,什么样的英雄人物也难逃厄运。刘小光棋风刚劲勇猛,擅长攻击和杀棋。他崇拜的棋手是日本的加藤正夫九段,一直在学,招也学得像。讲究直线攻击,不玩虚的,没那么多东西呼应内外配合的花活,就是迎头猛攻,追击纠缠,让对手上天无路,焦头烂额。还在国家队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刘小光执黑摆上三连星就开始吃棋,屡屡屠龙成功,常让对手没下之前就心惊胆战。
第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时候,刘小光出场遇到日本宫泽吾朗七段,这也是一个力战型棋手。双方开局就硬碰硬地纠缠在一起,通盘大格斗,足足激战九个小时,最后终于将对手摔倒在地。因为过于疲劳,赛后刘小光就胃痛不止,不得不专门找来医生进行按摩。第二盘是日本石井邦生九段,刘小光杀得性起,布局未几就开始吃棋。简直欺人太甚,一下吃崩,反被对手活到自己空里,局面大损。劣势之下,刘小光到处挑起战火,不断发起猛攻逼对手退步。石井优势意识过大,步步退让,刘小光则凭借精确的计算连续弄险,一点一点扳平了局面,最后以一又四分之一子反超对手。第三局刘小光面对的是上届淘汰了自己的小林觉八段,开局就发起猛攻,有如苍鹰搏兔,小林觉措不及防,被打得无还手之力,中盘大龙被屠。第四局对上工藤纪夫九段,和第二局一样,开局刘小光就想发力,结果被对手反攻,一时山河变色,又陷入大劣势之中。刘小光再次抡起攻击的重锤,坚决纠缠工藤的一块孤棋,借势捞地、治孤、渗透,攻难渡险,如走钢丝一样逆转了局面,以一目半取胜,成就了四连胜的壮举。 
刘小光的棋,有一套固定的路子。一旦被他走上,对手想全身而退是很难的。属于冲击力强,有拿冠军的实力。然而至刚者折。锤子举得太高了,如果一击不中,再想举起来就难了。
江铸久也是一米八的大汉,外号“拼命三郎”,据说是曹志林给起的。意为江铸久的棋好近身纠缠,擅长短兵相接的格斗,常常弄险。一般人是对手一刀砍来,先躲闪或招架,然后再反击。而江铸久则是你一刀砍来,他不躲闪招架,反而也一刀砍去。比的,就是谁的刀快,谁的神经强,真有点梁山好汉石秀的意思。这就有点野路子的感觉,不讲究正规套路,凭的是缠斗的感觉和气势。日本棋手相对棋风工稳,本格派多,对这个特别不适应。1982年的中日围棋对抗赛,江铸久即施展这套本事七战全胜,给了日本人很深刻的印象。
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是江铸久精彩表演的舞台。第一盘江铸久对依田纪基,因为对三间夹的布局理解不深,很快陷入难局。中盘江铸久展开绝活,自己不活,硬要转换,诱依田求稳,江弃掉一块棋,反而把局势扳平了。官子是江铸久的弱项,但这盘棋却眼明手快,着着抢先,以二目半取胜。第二局江铸久东征赴日迎战小林觉,临行之前就在机场发出誓言:“撞沉吉野”!果不其然,江铸久此局气势磅礴,大开大阖,硬是杀掉小林觉一条大龙,堪称完胜。第三局对淡路修三九段就像刘小光对石井邦生九段那局的翻版,开局江铸久就走差了,被对方领先二十余目,陷入难局。因为苦苦思考,用时过多,很快就要进入读秒,而淡路修三还有一个半小时,形势极度险恶。之后江开始发力追赶,满盘挑起烽烟战火,在读秒的催逼声音中强手连发,自己的棋不活就造劫要吃淡路的大角,弄得淡路含糊起来,终于把江铸久放虎归山。第四局对曾获过天元头衔的片冈聪九段,江铸久在前半盘不利的情况下,展现了“拼命三郎”的气势,毅然杀入下方白棋的大空中,一番白刃见红的博斗后,生生活出一块棋来,气走了颇为绅士的片冈九段。第五局江铸久对石田章九段已是心如明镜,利用一个打劫一举掀翻石田,五战连胜,荣获“抗日英雄”称号。
江铸久的棋,有其独到之处,讲究快和狠。然而基本功不太扎实,棋形不正规,容易被对方抓到弱点。从成绩上看就是不稳,基本就是中坚棋手的行列中沉浮,很难更上一层。
这样的二个人,一旦遇到一起,就是火星撞地球,杀得不亦乐乎,让棋迷大饱眼福。1989年的第三届中国围棋天元战,江铸久偷胜钱宇平获得挑战权,与刘小光进行了五局大战。这五盘棋盘盘打入与对攻,有四盘是中盘决出胜负。最精彩的是第二局,满盘杀得山河变色,一直混沌难分。到最后时刻,刘小光才发出一记一路上的杀手,秒杀江铸久一个大角,这才以一又四分之一子取胜。最后,刘小光以三比二卫冕成功。
说到天元战,二个人之间还有一段公案。1988年一月举行了第二届天元战的挑战者决出战,刘小光与江铸久在四强战中相遇。这盘棋堪称二人之间最精彩的对局,也令笔者多年难忘。从开始就二条大龙对攻,然后是复杂的攻杀与转换,后半盘连续打劫,打了上百手,最后连棋子都打光了,不得不加了一副棋接着下。双方各死了二条大龙,满盘死子遍野,血肉横飞。直下到终局,无论是对局者还是观战者,都数不清双方的胜负。经裁判数子,刘小光执白以一又四分之一子取胜。
其后,刘小光六目半战胜曹大元夺得挑战者之位。在决赛中,刘小光二连败后三连胜,艰难逆转马晓春九段,勇夺天元宝座。而马晓春,则就此陷入其围棋生涯中少见的低谷达一年之久。
话说到这,应该没什么问题了。然而,事隔几个月后,有读者向《围棋月刊》编辑部反映,打完刘小光和江铸久那盘棋,经过最后数子,应该是江铸久的黑棋胜四分之三子。编辑们照棋谱一摆,果然是黑胜。这下有些含糊了,刘小光都拿了天元冠军了,怎么这挑战者还有问题了!不久,江铸久也知道了消息,表现很平静,说无论事实如何,事已至此,他都尊重比赛结果。编辑们又访问了刘小光,刘拿出了自己记的棋谱,复了一下盘,发现有几处和公开的棋谱不一样。如打劫过程中,公开的是江铸久冲了一下找劫,刘记的是江扑了一下找劫,这就等于差了一目棋,而且不止一处有类似情况。按照刘的记录,是他胜一又四分之一子。
这就有了几个问题。一,如果按照公开的棋谱,是江胜,那么说明裁判数子有问题;二,如果按照刘记的棋谱,则是记录员有问题,记错棋谱了,导致影响胜负,责任不小;三,如果刘的棋谱是准确的,那么江铸久输得就有点冤了。找劫材不细,差了几目,拱手让出了挑战者。不过说冤也不冤,性格决定命运,江铸久的基本功就是不太好,关键时刻,出毛病了。 |
刘小光和江铸久虽然都生就了威风凛凛的形象,然而私下里却是谦虚谨慎,待人热情,很容易成为好朋友。二个人也有点差异,刘小光的谦虚是真谦虚,做事说话都留有余地,让人感觉很舒服。江铸久的谦虚是表面,骨子里是相当孤傲,君子和而不同。所以,刘小光日后成为围棋部的领导,江铸久则远走海外。

性格真的决定命运。

[此帖子已被 沈晨曦 在 2010-5-30 22:09:15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沈晨曦 在 2010-5-30 22:11:32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129210
帖子
677
主题
3
精华
0
积分
1
威望
1
金钱
106 分
阅读权限
10
在线时间
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6-25
最后登录
2014-10-15
19#
发表于 2010-5-30 23:47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撤回国时搞三光政策,所有建筑物zha毁,连电线杆都不留,难怪人越南战损统计,死的猪要比死的人还多。”

当年在越南杀猪的事不关许世友的事,是当兵明智醒悟,谁知道当年打仗后勤会跟不上,在那样的场合,四、五天没的吃。当兵的想死了好说,如果饿的没力气,当了俘虏,罪不好受。不知道我军的老军头是否想道, 假如不到一个月的战事,饿死上千军人,何说?谁会心痛?

有的老兵就说:摊上一场出国打仗,结果是饿死的,祖宗会怪罪,奶奶个球的,自己解决吃的,吃饱了有力气去同越军斗,而且那不完的米,也不给越军留,让越军也饿一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0

好友

4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129578
帖子
570
主题
16
精华
0
积分
40
威望
40
金钱
149 分
阅读权限
10
在线时间
14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1-3
最后登录
2014-12-10
20#
发表于 2010-5-31 11:34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战友啊:

有的老兵就说:摊上一场出国打仗,结果是饿死的,祖宗会怪罪,奶奶个球的,自己解决吃的,吃饱了有力气去同越军斗,而且那不完的米,也不给越军留,让越军也饿一饿。

不愧为老兵,说出的话还保存当年杀越南猪的气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5-6 06:28 , Processed in 0.10851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