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YOURNET.CN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天气预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月24日晴,踏青烧烤

[复制链接]

156

主题

3

好友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UID
3377
帖子
9596
主题
156
精华
9
积分
10523
威望
10523
金钱
4726 分
阅读权限
90
在线时间
190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6-4
最后登录
2017-10-8

志愿者勋章

271#
发表于 2010-4-29 15:48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关于原盘CD和刻录盘的区别——摘自互联网

CD格式是在还没有发明个人电脑时确定的,当时的技术局限就使得CD数据格式先天不足,CD数据中冗余纠错码比CD-ROM中的要少得多, 一部分纠错码甚至与音乐数据放在不同的光道上,最要命的是CD没有扇区标记。CD机光头读取0或1的数字音乐讯号是以恒定线速度进行的,沿螺线的信息线路由内圈向外部读取,一旦它开播就只能这么均速走下去,不能停顿不能等待(否则由于没有扇区它就再回不到那个停顿点),一旦出现电压等其它电气环境的波动、 CD机转盘稳定性稍差点或CD碟的质量差一点的话,CD机就会读到错误的数据(在正确的时刻读到的错误数据,或在错误时刻读到的正确数据对CD重放说都是错误数据),这时它绝对不会停下来反复读某一段,也不会因为无法修正错误而罢工(你用电脑光驱听CD时更能感受这一点),只能采取插值算法蒙混过关,因此从CD上读到的数据是什么,与CD机转盘的质量和原碟本身的制作质量都有很大的关系;从光盘上读出的软件数据是先放入电脑内存后再来执行的,因此所有的0 和1迟一点早一点读出没有关系,而CD就不同了,0和1的读出必须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时间不同步将严重影响音质(亦即“在错误时刻读到的正确数据 ”),这就是所谓的“时基误差”(JITTER)。所有这一切,导致了一张CD上数据是不可能像电脑光盘上的一样完全被复制,也导致了CD转盘的优劣对最后播放的声音至关重要,而CD转盘和解码器的优劣和配合决定了时基误差的多少,这样才造成了现在CD机价格可以相差几百倍的现实。说来可悲,这全是由于 CD的发明者一手造成的!如果当初发明的CD格式像现在的CD-ROM一样加进了大量的纠错码和定位信息,同时加入更多的时间同步信息消除时基误差,现在就不可能有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CD机出现,我们现在用三四百元的CD机听到的声音与用几千元CD机听到的声音也会完全相同,盗版碟就像现在的盗版软件一样完全与正版无异。

[此帖子已被 丹拿高音 在 2010-4-29 15:53:13 编辑过]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主题

3

好友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UID
3377
帖子
9596
主题
156
精华
9
积分
10523
威望
10523
金钱
4726 分
阅读权限
90
在线时间
190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6-4
最后登录
2017-10-8

志愿者勋章

272#
发表于 2010-4-29 16:13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终极自由:

 感谢河边的那所小砖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6

好友

520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UID
320
帖子
3542
主题
214
精华
6
积分
5202
威望
5202
金钱
2167 分
阅读权限
90
在线时间
397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9-14
最后登录
2017-12-18

志愿者勋章

273#
发表于 2010-4-29 19:48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丹拿高音:

关于原盘CD和刻录盘的区别——摘自互联网

CD格式是在还没有发明个人电脑时确定的,当时的技术局限就使得CD数据格式先天不足,CD数据中冗余纠错码比CD-ROM中的要少得多, 一部分纠错码甚至与音乐数据放在不同的光道上,最要命的是CD没有扇区标记。CD机光头读取0或1的数字音乐讯号是以恒定线速度进行的,沿螺线的信息线路由内圈向外部读取,一旦它开播就只能这么均速走下去,不能停顿不能等待(否则由于没有扇区它就再回不到那个停顿点),一旦出现电压等其它电气环境的波动、 CD机转盘稳定性稍差点或CD碟的质量差一点的话,CD机就会读到错误的数据(在正确的时刻读到的错误数据,或在错误时刻读到的正确数据对CD重放说都是错误数据),这时它绝对不会停下来反复读某一段,也不会因为无法修正错误而罢工(你用电脑光驱听CD时更能感受这一点),只能采取插值算法蒙混过关,因此从CD上读到的数据是什么,与CD机转盘的质量和原碟本身的制作质量都有很大的关系;从光盘上读出的软件数据是先放入电脑内存后再来执行的,因此所有的0 和1迟一点早一点读出没有关系,而CD就不同了,0和1的读出必须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时间不同步将严重影响音质(亦即“在错误时刻读到的正确数据 ”),这就是所谓的“时基误差”(JITTER)。所有这一切,导致了一张CD上数据是不可能像电脑光盘上的一样完全被复制,也导致了CD转盘的优劣对最后播放的声音至关重要,而CD转盘和解码器的优劣和配合决定了时基误差的多少,这样才造成了现在CD机价格可以相差几百倍的现实。说来可悲,这全是由于 CD的发明者一手造成的!如果当初发明的CD格式像现在的CD-ROM一样加进了大量的纠错码和定位信息,同时加入更多的时间同步信息消除时基误差,现在就不可能有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CD机出现,我们现在用三四百元的CD机听到的声音与用几千元CD机听到的声音也会完全相同,盗版碟就像现在的盗版软件一样完全与正版无异。

[此帖子已被 丹拿高音 在 2010-4-29 15:53:13 编辑过]

 

 

树上挂着的盔道明白了没,如还不明白,那就是你的听道老化了,下道70,上道14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0

好友

235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UID
1046
帖子
2277
主题
51
精华
3
积分
2350
威望
2350
金钱
1444 分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22
最后登录
2012-8-19
274#
发表于 2010-4-29 21:27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1、CD格式是在还没有发明个人电脑时确定的--有关系吗?只是认可是数字时代产物就足够了。

2、最要命的是CD没有扇区标记--是这样吗?CD红皮书中不是这样规定的。

3、开播就只能这么均速走下去,不能停顿不能等待--是这样吗?这应该是老唱机的工作方式,难道数字时代仍然如此落后?

4、一旦它一旦出现电压等其它电气环境的波动、 CD机转盘稳定性稍差点或CD碟的质量差一点的话,CD机就会读到错误的数据(在正确的时刻读到的错误数据,或在错误时刻读到的正确数据对CD重放说都是错误数据)--是这样吗?CD机没有缓冲区吗?仍然是老唱机的理论。

5、以上的否定决定了JITTER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会在DA转换时消除的。结论:以上原作者完全是以过去留声机的原理诠释CD,如此是绝对得不到正确结论的!一定要相信科技是在进步滴!

争论如此展开,烈火在漫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主题

3

好友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UID
3377
帖子
9596
主题
156
精华
9
积分
10523
威望
10523
金钱
4726 分
阅读权限
90
在线时间
190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6-4
最后登录
2017-10-8

志愿者勋章

275#
发表于 2010-4-30 10:32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Red Book——CD-Audio——转载互联网

  CD(Compact Disk),是由Sony和Philips共同开发的技术规范。最早出现的CD产品就是CD-Audio,技术规范就是红皮书——Red Book。
  标准CD-Audio的直径为120mm,厚度为1.2mm,音频规格为双通道16位/44.1kHz,频响5-20,000Hz,动态范围96dB,播放时间为74 min。

  在CD-Audio中,数据的最小可访问存储单位为Block(块),相对地在CD-ROM中则称之为Sector(扇区)。
  在CD-Audio中,每一秒音乐划分为75个Block,每个Block被划分为98个Frame(帧),通过比特率之类的计算可以很容易得出每一个Block的大小为2352Bytes,每一个Frame的大小为4Bytes。

  在CD-Audio中,每个Block的2352Bytes内容全部是PCM 编码的音频数据,而在CD-ROM中,则只有2048Bytes的内容为数据,其他304Bytes内容则为校验、同步所用,以CD-ROM Mode 1为例:12Bytes Sync(同步内容)、4Bytes Header(头)、2048BytesData、4Bytes EDC(CRC校验码)、8Bytes Resevered(保留)、276Bytes ECC(错误纠正码),显然,CD-ROM标准比CD-Audio对数据的保护更加完善。

  不管是CD-Audio还是CD-ROM还是其他CD,每个Frame都是用了两种编码转换成为实际光盘上面的Pit(凹坑)和Land(平面):一个是CIRC编码,保证信息的逻辑正确性;另一个是EFM编码,提供物理读取/写入的信号识别可靠性。
  CIRC(Cross Interleaved Read-Solomon Code)编码过程在24Bytes原始数据中加入
8Bytes的校验帧,它包括了C1和C2各4Bytes的纠错码。需要指出的是,原始的24Bytes数据经过CIRC编码后,分散到包括本CIRC帧在内的109个CIRC帧当中,这大大提高了容错能力。
  CIRC编码生成的32Bytes帧中还要加入1Bytes的Sub-Code控制码,这个控制码对CD-Audio而言是一个关键。
  所有的33Bytes CIRC帧要经过EFM编码,EFM(Eight to Fourteen Modulation)即8到14编码,同时EFM编码要符合二进制光盘的RLL(Run Length Limited,游程控制)编码规则,每8bits数据经过EFM编码为14bits之后都要加上3bits的Merging Bit(合并码),因此EFM编码从效果上实际上是一个Eight to Seventeen Modulation,即8到17编码。
  这样 33Bytes的CIRC帧便变为一个561bits的EFM帧,然而这还不是全部,每一个EFM帧需要3Bytes即24Bits的同步字节,同时这个同步字节需要3bits的Merging Bit,这样一个完整的Frame就需要共588Bits的信道脉冲。然后每个脉冲就转换为CD盘片上的Pit和Land,1就是Pit/Land互相转换,0就是保持不变。

  以上就是CD纪录模式的大概技术细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主题

3

好友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UID
3377
帖子
9596
主题
156
精华
9
积分
10523
威望
10523
金钱
4726 分
阅读权限
90
在线时间
190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6-4
最后登录
2017-10-8

志愿者勋章

276#
发表于 2010-4-30 10:42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Sub-Code控制码——转载自互联网

  再介绍每一个Frame上存在的1Bytes的Sub-Code控制码:每一个Block有98Frames,
75Frams的所有Sub-Code组合成为一个Sub-Code Block,显然它的大小为98Bytes。这98Bytes中,头2Bytes标志着Sub-Code Block的开头,独特地称之为S0和S1。
  对于每一个Frame上的1Bytes即8bits的Sub-Code控制码,按顺序称之为P、Q、R、S、T、U、V、W。这样每个98Bytes的 Sub-Code Block除去S0、S1 Bytes剩下的96Bytes便可以划分为P、Q、R、S、T、U、V、W words,每个Words就由所有相对的bits组成,如P words就由96Frame里的96个P bit组合而成,每个Words长度为96bits。音频应用只使用了P words和Q words,其他6个用于Text、Photo、Video之类的控制。

  P words的作用非常简单,在每一个Audio Track音轨的开头,P words全部为二进制1(还有一些其他规则),在音轨中,P words全部为二进制0。Lead-Out区域,P words以交替为0和1,周期为每秒2个循环。

  Q words,96bits,分为4个部分:
  第一个4bits的部分用于控制,Bit 1为0时CD盘片即为双声道,为1时即为四声道(当然……CD-Audio并不支持4声道,所以这个bit没什么大路用),Bit 2 未定义,Bit 3即为复制开关,为0时禁止复制,1时则可以——最后效果如何,要看读取的光驱买不买账——Bit 4控制Pre-Emphasis需要如否,为0则不需要,这个选项仅对模拟输出有效,同时还有一些其他不重要的限制。
  第二个部分的4bits决定着第三个部分72bits的结构模式。最后16bits的第四部分为CRC错误检测,纯粹是检测,无法纠错,基本上没什么用。
  第二部分的4bits可以定义16种模式——通常只有3种有用:

  Mode 1定义第三部分的72bits纪录CD-Audio碟片音轨的号码以及开始的时间。72bits分为9Bytes,每Bytes使用BCD(Binary Coded Decimal)编码解码为两个十进制数字。
  第一个Byte就包括着音轨号,范围就是01到99,在Lead-In,这个值为00,在Lead-Out,这个值为AA。
  第二个Byte在音轨内记录着索引号,范围是01到99,00用于音轨之间。在Lead-In区域,它记录着音轨号。Lead-Out区域这个值为01。
  接下来使用3个字节来记录当前Block的分、秒、Block间隔,因为Sub-Code Block出现的频率跟纪录Block出现的频率是一样的,都是每秒75次。在Lead-In,这个间隔从唱片开头计算,在音轨内,这个从音轨开头开始计算,音轨之间,这个间隔从下一个音轨开头往回开始计算。
  第6Byte没有使用,并总是为0。
  第7、8、9 Byte作用跟3、4、5 Byte相似,它在Lead-In区域之后,记录着从第一个音轨开头开始计算的分、秒、Block间隔。在Lead-In区域,它们跟第2 Byte一起被称为唱片的TOC(Table Of Contents),为了容错,这时每一个Sub-Code Block都连续重复三次,7、8、9 Byte记录着到达唱片第一个音轨开头的分、秒、Block间隔;当第2 Byte值为A0或者A1的时候,第7 Byte(分间隔)就记录着第一个音轨或最后一个音轨的数值,当第2 Byte值为A2的时候,第7 Byte(分间隔)就记录着唱片的所有音轨时间(包括音轨之间的静音)。

  Mode 2定义纪录UPC(Universal Product Code),这就是很多唱片上面的条形码,开始的52bits被编码为13个BCD数字,接下来的12bits全为0,最后的8bits包括着当前Sub -Code Block在当前秒中的编号。Mode 2 Q words在使用的时候每100个Sub-Code Block必须最少出现一次。

  Mode 3定义纪录每一条音轨的ISRC(International Standard Recording Code),跟Mode 2一样,这是可选的,然而在使用的时候每100个Sub-Code Block必须最少出现一次。ISRC使用了60bits,接下来的是4bits的0和跟Mode 2 Q words一样的8bit名当前Sub-Code Block在当前秒中的编号。
  这三种模式都有着定位音轨、时间的功能。

  最后,CD光盘还使用ATIP(Absolute Time In Pre-groove,绝对时间预制沟槽技术)来指示地址信息,一个ATIP地址信息共42bits,每秒钟出现75次,即每一个Block就对应着一个 ATIP地址信息,这个42bits的数据块包括着4bits的同步码、24bits的分、秒、帧信息(每一项使用8bits)以及14bits的CRC 校验码。

  由此可见,我们的CD播放器上看到的音轨以及时间信息,都记录在Sub-Code的Q words里面,通过这个信息,对照ATIP地址以及Q words本身,CD-Audio就可以精确定位每一个Block的每一个Frame,因此我们可以完全确定地读出每一Frame的内容,并且每一Frame的内容都受着CIRC编码和EFM编码的保护,最后我们可以有序、精确地读出完整的CD-Audio信息。

  简而言之,精确地读取CD-Audio的信息是可能的,影响着这个可能精确读取度的因素是CIRC编码及EFM编码的可靠度。影响CD-Audio复制、刻录、回放的另有原因。

  CD-ROM具有额外的ECC/EDC纠错码而具有着更高的可靠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主题

3

好友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UID
3377
帖子
9596
主题
156
精华
9
积分
10523
威望
10523
金钱
4726 分
阅读权限
90
在线时间
190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6-4
最后登录
2017-10-8

志愿者勋章

277#
发表于 2010-4-30 10:46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CD-Audio Beta、Jitter、回放及复制

  对于CD-Audio的精确读取,在上一页已经阐述了其可行性:CD-Audio上每一个帧都可以有序精确定位,每一帧的内容都可以完整读出。现在我们来看看实际情况,以及一些以前的观点。

  对于CD-Audio盘片而言,有两个影响/读取回放质量的因素:Beta和Jitter。
  Beta就是激光功率在Pit和Land区域相对于功率中间点的对称性。CD-Audio规定为不大于+-0.008。
  Jitter就是碟片的的数据周期/长度与标准数据周期(时钟)/长度之间的误差,参照物为标准的3T周期/时钟,单位为%或者ns。CD-Audio标准为不超过15%,即约为35ns。
  显然,光盘的Beta和Jitter同时也跟读取/刻录光驱相关。通常Beta不是一个太重要的因素,人们谈论更多的是Jitter。

  对于CD唱机而言,可以分为唱盘和DAC两大部分,纯数字的唱盘部分可以/可能做到输出正确的数字信息,可能的音质影响因素便存在于唱盘机械部分引起的无法纠正的读取错误(光头数字部分时基电路的Jitter也有可能会引起这些错误,然而大部分情况下,被CIRC编码和EFM编码所修正),以及由于时基电路的Jitter引起的DAC过程不精确上(这个,无法修正……)。
  对于CD播放器而言,Jitter就是时基抖动,归根到底就是频率发生器/晶体振荡器产生的时钟信号的准确程度。同时,时基电路的Jitter也引起了光头的数据周期/长度与标准数据周期(时钟)/长度之间的误差,即Jitter是一脉相承的。
  一些传统的观点认为CD-Audio是没有定位信息的,由于Jitter的原因光驱无法得到准确的读出信号,现在我们知道CD-Audio确实是有很多同步、定位信息的,所以这种观点自然不再成立。
  另一些观点则承认CD-Audio可以完整读出,但是因为Jitter原因无法得到精确的音频数据,这是对Jitter的误解,由Jitter引起的 Pit/Land读取错误会被EFM编码纠正,更大范围的错误则可以被CIRC编码纠正(当然CIRC编码之后就没有更多的保护措施了),这种观点自然不是正确的。
  然而,CD唱机的通常遇到错误的数据块的时候是不会反复读取的,这时就会产生爆音,或者,按照机理的不同,通过运算生成一个接近真实值的新值来代替,这样回放效果自然不会好。高级的CD播放器会通过机械、时钟电路等各方面的改进来提升回放的效果,相对地成本也会更高。

  对于CD光驱而言,回放通常由声卡来完成,这时跟CD唱机的情形也差不多,因此光驱数字部分时基电路的Jitter和声卡DAC部分的Jitter影响着音质。
  读取CD-Audio的时候,通常CD播放器不会反复读取CD-Audio的Frames,因此要得到完美的声音,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而CD光驱抓音轨则可以反复读取,因此CD光驱抓轨对于复制而言可以/可能做到100%的,这一方面而言CD光驱对于CD唱机具有一定的优势——不过CD唱机也可以完全设计为遇到错误重新读取。
  光驱读出的无损PCM编码数据通过各种总线传输至声卡,再通过声卡DAC最终输出模拟信号,这方面通常的CD唱机或者配备的额外的DAC就要比声卡具有更多的优势——当然声卡中也有DAC效果很好的产品存在。
  CD光驱模拟方式播放CD则通常比CD播放器糟糕得多,数字播放方式则同样会受到声卡DAC的Jitter困扰,并且这时光驱读取错误通常不会反复读取错误段(基本都如此设计)。

  总体而言,精确读取CD-Audio方面CD光驱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在回放方面,CD唱机会做得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主题

3

好友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UID
3377
帖子
9596
主题
156
精华
9
积分
10523
威望
10523
金钱
4726 分
阅读权限
90
在线时间
190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6-4
最后登录
2017-10-8

志愿者勋章

278#
发表于 2010-4-30 11:12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刻录CD是用音频抓轨的WAV文件刻录到CD-R盘片中,音乐内容的复制是可以的,但会受到刻录机和刻录碟片的BetaJitter影响,很难做到100%复制,不同的的刻录机、刻录碟片表现是有区别的,所以高档刻录机和优质刻录碟片的价格很高。  CD唱片的复制制造则不同,通过一个钢制的母片(第二母片,第一母片是一个很软的材料制作的,不适合复制),使用类似铅字印刷的方式制造出大量几乎是100%一模一样的CD碟片,但第一张和最后一张音质依然有些差别。记得从杂志上看到过香港雨果公司录音师兼老板易有伍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买到第一张唱片是幸运的,买到第10000张只能说太不幸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0

好友

235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UID
1046
帖子
2277
主题
51
精华
3
积分
2350
威望
2350
金钱
1444 分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22
最后登录
2012-8-19
279#
发表于 2010-4-30 12:09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数据读出应该没有问题,即使存在Jitter,在将数据输入给DAC时也已经消除,DAC在转换时产生的Jitter另当别论,因为它已经不是原盘与刻录盘的差别。网上也看到过从原盘和刻录盘用同一软件抓轨出的文件比较,那是一点不差,怎么可能会在播放时出现误差呢?等哪天一同做个同样的实验再理论。晴

……

这个问题当面都争论不清,怎么可能通过电话说的清呢?白费你我电话费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2

好友

3254

积分

版主

Rank: 8Rank: 8

UID
173
帖子
3246
主题
111
精华
4
积分
3254
威望
3254
金钱
494 分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28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25
最后登录
2014-10-28

志愿者勋章

280#
发表于 2010-4-30 13:18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这样还是 那样 还是怎样 到底怎样 期待下文 哈哈 可以另设专题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7-29 03:04 , Processed in 0.11287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