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来了,感谢战友、网友和朋友们的支持和关怀! 舍不得这里,舍不得大家,赶紧的回来。 看了狼牙山后代在<我是参战者〉主题里的评价:ffice ffice\" /> 作战部队新兵比例过高也是当年作战部队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我以为这是不应该发生的,从一个新兵到一名合格的作战士兵需要大概9个月的训练,起码我们步兵是这样认为的。宁可缺员也不作无谓牺牲应该是我们的底线,当时即使短缺十万八万新兵绝不会影响当时的战果,但把没有经过训练的新兵投入战场,起码我个人的意见是这是犯罪! 我也有同感! 1978年11月欧阳小雄在湖南接兵。12月带着新兵,一直到冷水滩车站、在开车前的一个小时才接到命令,才知道他们的目的地是前线。将新兵直接拉到前线。 冷水滩是这些湖南新兵最后的离别地。从此有的人就再没有回家乡。 新兵直接分到了连队。 还有不少的新兵,可能到死连队都不知道他的名字。 像阿东那样能记住些牺牲战友名字的,真的非常不容易了。 那些埋在靖西的烈士,可能去扫墓的战友都不知道谁是他们一个连队的。也许,永远也只有一起参军并活着的老乡战友和亲人知道了。 小雄的连队是新组建的连队,指导员是团服务社主任,所有的连队干部和连队的兵都是从各个连队抽调、拼凑的,再加上大比例的新兵。相互间没有太多时间磨合和配合。 他在信里也多次说过,开始的工作和训练相当的艰难和繁重。等刚刚摸到头绪就开战了。 现在逐渐从战友们的回忆录中可以想象得到当年的紧张、艰苦和艰难,更何况一个新组建的连队了。 ffice:smarttags\" />1979年2月16日晚11点多五连和六连奉命出境,穿插到敌后,在地图上可以看出,六连穿插的位置最远。  五连连长回忆说这张图是1937年版的,所以与实地差很大。 当年就我们两个连队打后面,其它都从正面攻,我们是没有炮火支援的。 衷心的感谢五连长给我们提供的资料,让我们更加了解小雄当年在战前和战斗中的情况。  [此帖子已被 鹿桥依梦 在 2009-11-9 10:05:55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