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696医院回忆文章,和十二野医院回忆录是一致的,原博客作者地址http://mzqs.blog.163.com/blog/static/23310301520140188230406?suggestedreading,博主是文中主人公姐姐,对有关问题有疑惑可以同博主本人交流 1979南疆风烟起 父亲支持我上前线(下)
作者 小晓
回到医院后,我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战备工作中。因为不知道这场战争的范围有多大,时间有多久,院长让我们把全院的所有家当,包括药品、医疗器械、病床等全部打包装箱,作好打大仗、打持久战的准备。有的女同志怕从此回不来了,甚至把一年四季的衣服全都带上了。 一周后,在一个风清月明的晚上,我们全院干部战士静悄悄的从安徽中部的一个小站出发,乘上了一辆闷罐子火车。我们院虽然是野战医院,但女同志挺多的,真正称得上是“半边天”了! 我们女兵和男兵分别乘坐几节车厢,这种运货的车没有任何生活设施,我们事先带了稻草,把席子铺在稻草上,白天当沙发,晚上就当床,还带了一个大木桶,权当作卫生间了。 火车载着我们跨过长江一路向南飞驰,路过浙江金华时上来了12野战医院的一支医疗队,他们也是南京军区支援广州军区的,听说军区总医院也派出了医疗队,但惟有我们696医院是全院官兵齐上阵,所以我们感到特别荣幸。 可是,进入江西、湖南以后,由于全军各路人马、武器、装备全都向云南、广西集结,为了保证野战军的军列于17号前准时到达,别的车只能让路。我们的火车一路上走走停停,有时一停就是好几个小时,我们这些急于上战场的女兵恨不得变成一只只南飞的大雁,即刻飞到边关! 路上我们总共走了六天五夜。在这100多个小时里,我们吃喝拉撒全部在车上解决,一路上的艰辛可想而知!车到广西柳州站时一停就是大半天,我因走前匆忙,头发没顾上剪,就见缝插针的跑到车站外的一家小理发店,等候剪发的老百姓听说我是去前线的二话没说就让我先剪,那时的人民群众真是把我们当亲人一样呀! 由于路上耽搁了时间,我们到达南宁时已是2月22日的清晨了。12医院的医疗队在南宁下了车,火车又接着往南开。从江南出发时我们都穿着棉袄,一路上越走越热,我们就一路走一路脱,到达广西时热的就只穿一件衬衣了。那一年,我们第一次过了两个夏天! 大约傍晚六点,我们到达了广西凭祥友谊关附近的一个林场,这儿离越南只有十几里地,能清晰的听到枪炮声。当我们把带去的医疗器械卸完车已深夜12点了,在小树林里我们搭起了简易帐篷,在泥地铺上一张草席,用挎包当枕头合衣而眠。 那晚,我军已开始了全线反击,轰隆隆的炮声就像打雷一样,大地在颤抖,坦克在咆哮,火光把天空都映红了半边。我第一次感受到战争的宏伟与神圣(虽然更多的是惨烈和悲壮),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到战争的脉动!这是我参军十几年来从未有过的体验。 都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可自古至今,战争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让女人走开! 多年以后,我两个妹妹曾经问我:“姐,第一次听见枪炮声怕不怕?”我说: “不怕,那有啥好怕的呀?!” “那你就没有想过万一回不来了,两个儿子怎么办,难道叫爸妈给你带一辈子呀?” “当时,心里只想着任务,哪会想到那么多呀......” 我当时这样说并非为了显示自己有多么高的觉悟。我相信,每一个上过战场的真正的战士,在他出征时都不会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的。 “位卑未敢忘忧国”!“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杯土。”(李清照)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瑾) 古人尚能忧国忧民,为了国家不惧死、敢惜身!更何况我们这些从小生长在部队大院,耳濡目染受到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熏陶的军人子女!当祖国有难,需要有人保家卫国时,我们每个有志青年都会毫不犹豫的站出来,义无反顾的奔赴前线,履行一个军人神圣的使命! 根据上级的指示, 我们野战医院的任务是接受20天内能治好的伤员,凡20天内不能治愈的重伤员一律转往南宁市驻军医院。头几天,由于我军伤亡很大,送来的伤员数量多,伤势重。尤其是攻打谅山的战斗中一下子送来数百名伤员,我们全院上下从院长、政委到普通战士,不分内科和外科、医生和护士、临床和非临床,全部都到第一线抢救伤员。我们夜以继日的在简陋的帐篷里为负伤的战士们清洗伤口、打针换药、喂水喂饭、翻身擦身,经常一干就是20几个小时...... 虽然,我们不能像第一线的战士们那样去冲锋陷阵,去打穿插、设埋伏、搞偷袭......但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履行了自己的神圣职责——“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竭尽全力争分夺秒的挽救了伤员的生命,使他们重新回到战场,为参战部队保存了有生力量。我想,这就是我们战地医务工作者对自卫还击战所作的最大贡献吧。正如一个被我们从死神手里抢救过来的士兵所说:“没有你们白衣天使的妙手回春,我可能就永远留在那里和青山作伴了.......” 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对我们这群女兵来说最高兴的莫过于接到家人的来信了!在难得的闲暇时间里,男兵们可以聚在一起抽支烟,喝点酒,打打扑克啥的,而我们女兵最大的乐事就是看亲人/恋人的来信了。 由于我的父母都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兵,特别理解远在南疆的女儿盼望家信的心情。因为他们亲身经历过战争的生死离别,体验过思念亲人的焦灼心情…… 听妹妹来信说,为了让我和爱人在前线安心,每到周末父亲都会给母亲念叨说:“该给小晓写信了,免得她担心两个孩子......\"。所以,在前线的日子里,每周我基本上都会按时收到家里的来信。应该说那时的通信还是基本正常的,毕竟解放已30年了,又是打的局部战争,不像我爸爸妈妈当年在朝鲜,那时他们来回通一封信最快也要三个月之久,有一次竟花了7个月的时间,害的我妈妈担心的要命,以为我爸爸阵亡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每当收到家里的来信,我和爱人都迫不及待的打开读上好几遍,反复揣摩信中的含义,因为我们知道:二老肯定是只报喜不报忧的...... 3月下旬停战以后,我们撤到南宁郊区休整,好不容易和家里通了一次电话,从妹妹嘴里得知:在我执行任务的几个月里,父母亲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每晚他们都要起来好几次看看两个孩子,给他们盖上蹬掉的被子,换上尿湿的褥子。因为晚上频繁起夜,父亲多年没有犯的支气管炎复发了,夜里咳嗽的厉害都睡不了觉。每天早上,父亲上班前都要到他们的床前摸摸他们的小手,亲亲他们的小脸,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抱外孙子,连我妈妈都夸我爸说:\"当外公可比当父亲合格多了.......” 而父母在给我的信里从来不提这些,怕影响我的情绪。他们总是嘱咐我:一定要发扬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全力救护伤员,不能给军人家庭抹黑、丢脸等等。 每封信里,他们都关切的询问我和爱人在前线的情况,工作累不累,有没有危险?身体怎样,有没有生病?当然,信里谈的最多的还是两个孩子。父母告诉我,两个小家伙最喜欢到家旁边的小车班玩了,一玩就是大半天,连吃饭都叫不回来。因为小车班的战士们看两个孩子父母都上了前线,心疼两个孩子,时不时就让他俩坐上小汽车兜兜风,过把瘾;两个小家伙还格外喜欢到动物园看猴子,几乎每天都要闹着去军部后门的小动物园;男孩子贪吃,一次食堂吃包子,大儿子一口气吃了七、八个肉包子,撑得他被两个战士架着在院子里走了两小时...... 父母的来信虽然简短,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他们对征战前方的女儿的思念、关心和爱护。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读着父母的来信,就像夏天的甘露给远在南疆的我平添了无形的动力,使我和爱人能毫无牵挂的轻装上阵,满腔热情的投入到救治伤员的工作中。 六月中旬,在火红的木棉花、杜鹃花盛开的日子里,我们胜利的完成任务班师回营了。可惜,在此次执行任务中,我院一位女兵战友因意外事故而献出了年青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那片红土地上。 回到徐州家中,当我和爱人把广州军区颁发给我们的自卫反击参战纪念章作为礼物送给父亲时,他老人家高兴的拿在手里抚摸了半天,欣慰的说,这是他所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比他当年自己授衔获奖还要高兴呢! 几个月不见,两个孩子明显长高了,长胖了,见了我和爱人立即叫着闹着扑了过来,我搂过大儿子,爱人抱起小儿子,一家三代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中。这时,站在一旁的警卫员拿出老爸的海鸥牌照相机按下了快门,给我们老少三代留下了瞬间的永恒! [此帖子已被 风格 在 2014-4-9 14:54:50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风格 在 2014-4-9 15:07:28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