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3154
- 帖子
- 63
- 精华
- 0
- 积分
- 0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8-11
- 最后登录
- 2014-8-24
- UID
- 113154
- 帖子
- 63
- 主题
- 6
- 精华
- 0
- 积分
- 0
- 威望
- 30
- 金钱
- 100 分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8-11
- 最后登录
- 2014-8-24
|
网友调查:你为什么对中越战争特别感兴趣?
下面引用由剃刀在 2005/10/04 12:46pm 发表的内容:
楼主是南阳市方城县的吧?
楼主说的那支部队是原33764部队386团(43军129师)。79年入越南时打七溪、攻靠茅山。对越反击战后已裁完了。原部队营房好象也被改成南阳师范学校了。侯满候是关健时刻炸了四个碉堡立的 ... 谢谢回帖.从这里我知道了33764部队就是著名的四十三军,可惜这支部队1985年已被裁了.我老家是社旗县的,当年住在我们家乡的这支英雄部队,真正为住地的人民立了大功,我离开家乡已有23年了,但仍对2件事印象极深,第一件事就是1975年河南准河流域大洪灾,我们县也是重灾区,站在大堤上向城外看,满目尽是洪水,真正是一片泽国,上游冲下来很多东西,只要亲眼看到那种场景,就会深切体会到什么是滔滔洪水.本来部队住在城外,抗洪时就来到了城内,一段大堤决口了,是解放军冲锋在前,好象当时没有防洪用的砂袋,他们就用附近仓库里现成的装满粮食的麻袋紧急堵决口,当年我在大街上亲眼看到了子弟兵紧急集合和奔跑的身影,大堤最后就是他们用血肉之躯堵上的,结果没有让洪水淹掉县城这片弹丸之地.事后在曾经堵过的大堤处我见到了新长出的大片高粮幼苗.当时我还看到被洪水快要淹没的大桥桥面上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当年这支部队抗洪过程中,没有伤亡一个人,群众后来都说,这支部队的战士来自南方,水性极好.是的,他们是来自南方,因为我见到过他们在河里捞鱼虾方式很独特,脖子上挂一个方格围巾,给我的印象很象当时经常放映的越南电影里见到的越南游击队员一样.另一件事,是他们自力更生建营房,砖厂在城南郊,营房在城东的丘岭上,两位战士一组,靠两轮人力车(当地称为架子车)日复一日地运砖建房,硬是造成了一座座当时看来很美的营区.想想看吧,有的战士在部队的全部经历可能就是干这种体力活,他们中有的人可能没能住得上自己曾经挥洒汗水的劳动成果就回家乡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真是太贴切了。我在大街上见过太多这样的一组组年轻的战士,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这样劳作着,后来部队驻地调整了,我县驻军全走了,营区就无偿送给了当地,后来改作了什么食品加工厂区等等.我父亲当时的工作与他们接触较多,所以我也有了解他们的一些机会,比如修枪所一位蒋姓的叔叔曾送我几个铜质的高机弹壳和一枚铝质的红五角星(当时电影"闪闪的红星"刚上映,红星是每位少年心中的最爱,本来还想"混"一顶军帽,可惜当时头太小,不能戴,所以也没敢张口"讨要"),我还在他们的砖厂见到履带式推土机,印象中感到真是太大了,现在想来,当时真是解放军给我们小县城带来了太多的外部世界新鲜的东西,还有打靶时"抢"弹壳的场景,也让我有机会挖出弹头并砸开表皮看看里面有什么新鲜内容,看看是不是什么"炸子儿";经常跑几公里去他们营区看很多的免费电影,记得最好的一部影片就是“难忘的战斗”;平生第一次吃到他们赠送的军马肉;还有在他们的营区看到过图文并茂的墙报,当时觉得其中的图、文非常优美,现在还记得其中一篇名为“第一封家信”的文章,配图是一位解放军灿烂的笑脸和一枝咬在嘴边的钢笔,当时真给我一种全新的军营生活的体验;我们家附近的鱼塘在夏季经常会因天气太热而出现鱼窒息大量浮出水面的情况,这时候大家都去打捞,反正公家也没人管,因为“干部”子弟们也在打捞,有一年的这个时候我和家里人捞了近20条,每条至少有4~5斤,天太热,放在家里的水缸里很快也会出事,因为鱼大水缸小,所以我老爸拎了几条最大的赶紧送给他认识的解放军了,他们也很高兴地收下了(好象没问从哪里来的),这也算是我们家有过拥军的经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