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一等功臣高明勋:ffice ffice\" /> 高明勋,1976年12月入伍前已是中共正式党员,当过民办学校的老师。战前,积极协助营、连首长将其在41军教导大队学到的参谋专业知识,特别是战区的地形地貌、识图用图、定点、判定方位等讲授给干部战士,并利用沙盘推演各分队可能采用的战术手段,为多种作战方案提出了较好的建议,为全营打牢战前基础,夺取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葫芦套战斗中,高明勋所在的905车率先冲入敌阵,在敌堑壕前不幸触雷,坦克无法前进,全车乘员全然不顾,继续与敌激战,高明勋在全车乘员的配合下,果断开炮射击,轰掉了对我威胁最大的地堡。战斗中905号战车又先后三次中弹,燃起熊熊大火,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全车乘员在奉命跳离战车过程中,驾驶员李居承牺牲,车长黎某强、炮手兰育苟负伤,高明勋本可乘黑夜之机只身突围,但他却毅然选择了与战友同生共死,背着腿部重伤的车长,扶着多处负伤的阿苟和902号车炮长杨进权,艰难地向我方阵地突围。伤员失血口渴,他摸出了自己身上仅有的一小包仁丹每人分含几颗,撤回途中又遇到一群步兵,其中一位是重伤昏迷了的突击连连长(或是指导员),他们正因天色漆黑无法辨别方向而发愁,高明勋凭借着他在军参训队学到的军事知识,迅速为大家辨别了方向。因步兵老大哥大部分都是伤员,行动困难无法一次带走,于是高明勋采用分段分批转移,他多次往返山谷数公里,闯过敌几道防线,终于在第二天拂晓把伤员安全地带回了我军阵地,后又立即投入了新的战斗。战后,在步兵老大哥强烈要求下,由师长亲自下令,高明勋荣立一等功。 三十年后,战友相见,聊得兴起,车长谭启敏开玩笑地向曾是桂林工商局负责人的高明勋说:“你是一等功臣,我是战斗英雄,但战后我提了个副指导员,你却当了连长。”高明勋笑而不答,让他问我,此时我才告诉在场的战友,战前的ffice:smarttags\" />2月13日高明勋就已被任命为八连排长了,因战斗即将打响,故奉命留在九连当炮长参战。老车长黎某强风趣地说:“这一蒙就是三十年,原来打仗的时候我一直在指挥一个排长啊!”大家听后乐得哈哈大笑。 一等功臣朱江华: 朱江华,九连技术员,是我团第一批一级驾驶员。出身军人世家,当战士的时候属于两头冒尖的人物,军事技术冒尖、自由散漫也冒尖(我团很多名干部子弟都是这样,大概我也不例外),提干时有些人对此多有微词,但是他的技术太好了,任何一个连队要放弃这么一个技术尖子,我想那个 连队的主官一定是个大傻瓜。果然朱江华不负重望,在最关键的时刻发挥了最关键的作用。 战斗打响后,我营七、九连在108界碑大陡坡处受阻,步兵122师于师长说:“责任我负,部队损失30%也要下去,否则坦克营将退出战斗。”但是路只有一条,一但翻车非但是车毁人亡,更严重的是会将道路堵塞,后续车辆无法通过。唯一方法是,将坦克全部安全地开下去。副营长将第一辆车开下去了,点燃了成功的希望。他爬上坡找到我说:“坡的确太陡,有些地方根本刹不住车,七连技术干部不在,驾驶员不敢开,你们九连上,让朱江华开最陡的地方。”我立即执行命令,经过分工,第一段坡陡46度,由驾驶员尹宏生驾驶,我指挥;第二段坡陡56度,由技术员朱江华驾驶,副营长指挥;第三段坡陡42度,由吴树友驾驶。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壮观场面啊,当时天色已黑,坦克在对准方向后缓缓驶向最陡处,随着重力下沉,突然加速下滑。此时驾驶员手脚并用,抱紧操纵杆踏死制动器,履带摩擦着石板,迸出的火花犹如一条火龙。滚动的石块撞击钢板发生巨大的隆隆声。战车就像一条脱疆的野马呼啸而下,直至较缓的地段才刹住车。驾驶员随后下车,将坦克交给下一段驾驶员。朱江华驾驶的是最险最复杂的一段路,这段路不但坡度最陡,而且在最陡处的右边有一块巨石拦路,工兵又不能在短时间内将其炸掉,因为坡太陡战车滑到此处时无法采用制动转向,只能利用两条履带的转速差,进行反转向驾驶。这就要考验驾驶员的技术了,转大了车辆将横过来发生侧翻,造成车毁人亡,转小了无法避开巨石。因此要想通过此段陡坡,驾驶员不但要掌握熟练的技术,还要精神高度集中。只见朱江华充满自信地跳进驾驶室,当战车高速下滑至巨石前时,他右手轻带一下操纵杆,车辆反转向左,避开了巨石后又轻拉了一下左操纵杆,战车划出一道漂亮的之字形,冲向下一坡段。路过的步兵感概地说:“坦克兵真厉害,战马都不敢走的路,你们却开下去了。” 比起开坦克来说更要命的是,三段坡各长约100多米,驾驶员开下去后还要爬上来。坡那个陡啊,稍一弯腰鼻子就碰到坡面,手脚并用往上爬,人都累得虚脱了,每次都要靠配属的工兵们连拖带拽才能上来。营长刘宏生过来了,他对我说:“开得好,我宣布朱江华等三人立三等功一次,你和副营长我将上报请功。”这是我最后一次听到他下的命令,在随后的板洋战斗中,他英勇地牺牲了。战后中央军委授予他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天亮了,师长随着师指挥所走过来了,他高兴地说:“你们开得好,坦克下去后立即消灭了敌炮兵阵地,有力地保障战役顺利进行。我宣布,你们5人各立二等功一次。”战后师长再一次签署命令,坦克三营副营长李志善、九连技术员朱江华荣立一等功。我坦克团是军属坦克团,直接受命军直,但因我连许多人的战功是由配属步兵师签发的,于是包括我本人在内的这些人,战后还要跑到122师去领军功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