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雷大王”——扫雷坦克 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部队为了阻止多国部队的进攻,在他们布置的第一道防线上埋设了大批地雷。这些地雷有防步兵用的,也有防坦克用的;有钢铁造的,也有用塑料及木块造的。伊拉克的指挥官们认为,有了这些地雷,再加上一些其他防御措施,他们的防线固若金汤,牢不可破。 ffice ffice\" /> 可是,伊拉克的这些指挥官们万万没有想到,在1991年2月23日的夜间,一支奇特的坦克部队,引导着成千上万的多国部队士兵,正在向他们的第一道防线逼近。 这些坦克奇就奇在别的坦克不敢接近雷区,它却能大摇大摆地行进。它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发生强烈的爆炸,它本身也被震得往起直跳。但爆炸只管爆炸,这些坦克全当没有此事,依然我行我素,该往哪走还往哪走。 这些奇特的坦克开过去后,普通的装甲运兵车和主战坦克便跟着冲了过来,经过一阵激战,伊拉克的第一道防线很快就被突破了。 原来,它们就是坦克家族中的排雷大王——“排雷坦克”。 扫雷坦克的种类很多,它们都是靠安装在前面的扫雷器进行工作的。 有一种是滚压式扫雷坦克。这种扫雷坦克,是在普通坦克前面安一付长长的手臂,这手臂再推着一个很重的滚桶,滚桶压上地雷,地雷就爆炸。因这滚桶非常重,又是钢铁制造的,小地雷在它身旁爆炸就像爆玉米花一样,不会对它有任何影响;大地雷在它身旁爆炸,有时会使它跳起来,但落下后还照常工作。这种扫雷坦克比较笨重,行动也较缓慢,但它抗击地雷的能力较强,很少发生漏扫现象。 还有一种是犁刀式扫雷坦克。这种扫雷坦克是在普通坦克的前面安装一付像农民耕地用的犁一样的扫雷器,它能把埋在地下的地雷翻出地面,然后再用安装在犁后面的钢制刮板,把地雷推向两侧,开出一条通道。这种扫雷坦克自身的重量较轻,扫雷的速度较快,但它对冻土层和较硬的地面下埋藏的地雷显得无能为力。 第三种是撞击式扫雷坦克。这种扫雷坦克的前面也有一个滚桶,滚桶上安了很多条铁链,行进时,随着滚桶的转动,铁链不停地抽打地面,从而引爆地雷,完成排雷任务。这种扫雷坦克的扫雷速度也比较快,但它扫起雷来尘土飞扬,会影响坦克手的视线。 #5867. “坦克医生”——抢救坦克 随着反坦克武器的不断发展,每次大的战役都会有大量的坦克被反坦克武器击中、打坏。对这些被打坏的武器能否及时进行修复,已经成了能否掌握战争主动权的重要因素。比如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一方投入了3800辆坦克,有2000多辆被打坏;以色列投入了1700辆坦克,有800多辆被打坏。由于以色列抢修比较及时,在整个战争期间,他们共修复了420辆坦克。加上修复缴获的300辆坦克,共修复了720辆。这些坦克修复后继续参加战斗,为以军反败为胜起了重大作用。而埃及方面没有在战争中及时组织抢修,使大批坦克废弃在战场上,等以军大举反攻时,终因兵力不足,遭至失败。 军事家们总结了这次战争的经验,其中,关于抢救坦克的研究引起了军事家们的重视。 抢救坦克,实际上是“坦克医生”,它是专门为在战场上抢修被炸坏的坦克用的。这种坦克上装有各种坦克零件和修理坦克用的各种工具。有的抢修坦克上还装有小机床和电焊机。一般的抢救坦克上还装有起重机,它可以把10吨左右的重物吊起来,并且还能左右旋转。车上还有牵引装置,遇到淤陷在泥潭里的坦克,随时都可以拖拉牵引上来。这些抢救坦克上,一般还装有高射机枪,以便进行自卫。有的还装有推土用的大铲,以便修路和沟筑修理坦克用的掩体。 这些抢救坦克,多数都是跟在主战坦克的后面前进的。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一旦有的坦克被对方打中,或自己出了什么机械故障,这些抢救坦克便很快开到前面,或在当地进行抢修,或把它拖到隐蔽的地方进行抢修。有些被击伤的坦克,暂时修理不好,就用拖车立即把它拖到后方的修理工厂进行修理。 “长臂将军”——架桥坦克 一支带红袖标的部队(简称红军),正在西北高原上追赶一支带蓝袖标的部队(简称蓝军)。 “蓝军”长期盘踞在这一带,对这里的沟沟坎坎,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因此,他们机动灵活,神出鬼没,弄得“红军”不知所措。 经过周密地侦察,“红军”发现“蓝军”驻扎在艾丝镇。“红军”的指挥员拍打草惊蛇,命令部队停止前进。指挥官同他的参谋们研究了一下,决定一部分人马留在原地不动,以迷惑敌人;一部分坦克和装甲运兵车从左路向敌人后方迂回,待对“蓝军”形成包围之势后,再收拢合击,力求全歼。 可是“蓝军”非常狡猾,他们猜到“红军”会出此招,早把艾丝镇左侧的唯一的一道桥梁炸掉了。这条河虽然不宽,但河床很深,河堤又陡,坦克和装甲车辆无论如何也开不过去。不仅如此,“蓝军”还在艾丝镇的周围挖了很多反坦克壕沟,这些壕沟正张着大嘴,单等坦克掉进去。 “红军”的坦克和装甲运兵车开到河边,徘徊很久,也找不到可以渡河的地方。最后,只好请求架桥坦克前来支援了。 几小时后,几辆架桥坦克开到了河边。它们怒吼着,将身上的两条巨大的手臂伸到了河的对岸,形成了一座钢铁桥梁。又经过一翻加固处理,几十辆坦克和装甲运兵车排着队,缓缓地从这座新架起的桥梁上驶过去了。 有了这些架桥坦克,可以让部队渡河,艾丝镇周围的反坦克壕沟就更不在话下了。经过一番战斗,“蓝军”终于被歼灭了。 这是某地军事演习的一幕。 我们知道,一般坦克都有一定的渡河和跨越壕沟的能力。可在实际战争中,为了多带弹药,不可能每辆坦克都带着渡河用的工具。而且如果遇到了陡峭的河床,河堤的坡度超过了坦克的爬坡极限时,坦克根本无法渡河。坦克的越壕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壕沟的宽度超过3米,一般的坦克都过不去。战争中经常出现的这些难题,迫使专家们设计出一种特殊的坦克——架桥坦克。 架桥坦克,就是在普通坦克的底盘上,安装一个特殊的钢铁桥梁和架设这座桥梁的特殊机器。桥梁是用特殊的钢材制成的,既轻便,又坚硬。它像是坦克的巨大手臂,或可以折叠,或可以曲伸,用一种机器操纵。需要时,就把手臂伸向对岸,各种车辆从这条“手臂”上爬过去。任务完成了,再由机器把“手臂”收回来,倒背到自已的脊背上,随着部队前进。 架桥坦克的架桥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它只能在宽不超过30米的河流上或壕沟上架设桥梁。因为河沟太宽了,桥梁就要造得很长,桥梁造长了,重量就要增加,重量太大,坦克就驮不动了。 架桥坦克,因其背上的桥梁像长长的手臂,战士们都形象地叫它“长臂将军”。 #5869. “天兵天将”——空降坦克 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有一支快速反应的部队,他们人数不多,但武器精良,机动性强。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出奇不意的方式,出现在敌人的后方,建立一块基地,然后以猛烈的炮火截住敌人的退路,配合正面部队,包围敌人,争取全歼。 他们为什么能够这样神速呢? 原来这支部队的行动主要是靠空降,也就是靠直升飞机把他们迅速地运到后方。人靠空降,大炮靠空降,弹药靠空降,就连十来吨重的坦克也是靠空降的。人们叫他们是空降兵,空降兵使用的空降坦克是坦克家族中的一种,大家管这种坦克叫“天兵天降”。 空降坦克和主战坦克比较起来,体积小,重量轻,一般不超过10吨。它的装甲比较薄,火力同主战坦克比也较弱,这是它的缺点。但它机动灵活,速度很快,行动神速,可以出奇不意地打击敌人,这又弥补了它的不足。 空降坦克的运输方式有三种:一种是把它装在直升飞机的肚子里,待飞机降落停稳后,它再从飞机里开出来;一种是用铁锁把它吊在直升飞机的肚子外面,到达目的地后,飞机慢慢下降,待坦克着陆后,解开铁锁,飞机再飞往别处;第三种方法就是用降落伞把坦克从飞机上空投下来,这种降落伞是专门为坦克制做的,它不仅大,而且坚固,足可以托起坦克的重量。 目前,苏联有一种空降坦克,既可空运,也可空投,而且到地面上还能水陆两用。它可以运载一个6人组成的伞兵班,是支援伞兵作战的理想武器。它身上装有70毫米火炮一门和7.62毫米口径的高射机枪一挺,还装有4枚反坦克导弹。它是集坦克、火炮、装甲运兵车于一身的三合一武器,很受军队的欢迎。 #5871. 现代反坦克炮弹的种类 反坦克炮弹的种类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 可穿透装甲的钢针——穿甲弹 一颗很小的穿甲弹,能够在300至400毫米厚的装甲板上钻孔打眼,像农村的老太太用钢针纳鞋底一样容易。 这种穿甲弹的弹头,都是用非常坚硬的合金钢、碳化钨、铀合金等制成的。这些材料的硬度是非常大的,它比坦克装甲的硬度大好多倍。而且在制造这种穿甲弹时,人们又把它制得非常尖锐,它撞在坦克上时,接触面小,在很小的面积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就像我们平时往墙上钉钉子一样,钉子越尖,接触墙的面积越小,钉进去就越容易。 穿甲弹的种类很多,早期的穿甲弹多数为实心的,用合金钢做弹头。也有少数在弹头上装一点炸药,等弹头穿透装甲时爆炸,可以更多地杀死坦克手。 后来,坦克为了对付这种穿甲弹,就拼命增加装甲的厚度和硬度,这样一来,早期的穿甲弹就钻不透了。这时,人们又发明了一种旋转稳定的脱壳穿甲弹。这种穿甲弹的弹头上戴一个小尖帽,它可减少空气的阻力,弹芯由非常非常硬的碳化钨组成,并包在弹托里面,弹头冲击炮口,由于弹托很轻,它就自动脱落,弹芯旋转着飞向坦克,速度很快,一下就钻到坦克里面去了。 这种旋转稳定脱壳穿甲弹好是好,但还有缺点。它的缺点就是:弹芯做小了,穿甲能力就差,弹芯做大了,它飞行起来就不稳定,碰到倾角越来越大的现代坦克时,不是翻跟头,撞断弹头,就是产生跳弹,滑向一边。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又发明了一种箭式脱壳穿甲弹。箭式脱壳穿甲弹不靠旋转来稳定飞行方向,而是靠尾翼来稳定飞行。这种弹的弹头直径通常都在30至40毫米,弹长300至700毫米,尾部有尾翼片,就像飞机的尾巴一样,掌握方向,非常稳定。弹芯一般用比坦克装甲还硬的钨合金或铀合金制成,形状像钢针。它的飞行速度很愉,每秒钟可飞行1600米至1800米。撞击坦克后,可产生900℃的高温,这样高的温度足可以杀死坦克手和引燃车内的弹药。 用金属流破坏装甲的武器——破甲弹 1888年,有一个叫门罗的美国人,他是制造炸药的专家。有一次,他做实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用同一种炸药,做成了两个外形相同的药柱,其中一个是实心的,另一个是空心的。把这两个药柱放在钢板上引爆,结果,实心药柱只在钢板表面炸了个浅坑,而空心的却炸出一个漏斗形的深坑。到了1930年,有个叫伍德的人,又发展和改进了门罗的实验,他在空心的药柱表面做了个金属罩,结果它炸出的坑,比不放金属罩的又深了好多倍。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取能效应,把它爆炸时产生的力叫金属聚能流。 人们为了对付坦克上那越来越厚的装甲,就利用这种金属聚能流的原理,制造了一种反坦克炮弹,叫聚能破甲弹,简称破甲弹。 破甲弹可以用坦克炮、反坦克炮、火箭筒和无座力炮来发射,也可以用反坦克火箭和反坦克导弹来发射。它撞到坦克上以后,炸药爆炸,穿透装甲后,它的温度还能保持在1000℃,速度也保持在每秒几千米。因此,它的破坏力比穿甲弹大得多。 可撕碎钢甲的武器——碎甲弹 为了对付穿甲弹和破甲弹的攻击,到了20世纪60年代,坦克前面的装甲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厚度也不断增加,倾斜的角度也越来越大。穿甲弹打上去,不是滑掉了,就是钻不透。破甲弹打上去,也常出现瞎火现象。这时的坦克,很难对付,真的成了钢铁堡垒。怎么办呢?人们都在寻找对付坦克的新办法。 这时,人们就在设想,如果不在穿透钢甲上下功夫,而在震动上下功夫行不行呢?这个时期,英国研究出了一种破坏水泥工事的炸弹。它打在工事表面之后,炸药爆炸,产生很强的冲击波,把工事内部的水泥表面震碎,掉下碎片,杀伤敌人。人们受到了这种炸弹的启发,就开始进行实验。一试,果然成功了。于是碎甲弹问世了。 反坦克手把这种碎甲弹用火炮发射出去,撞到坦克之后,弹头就像胶皮糖一样粘在了坦克表面,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了,坦克虽然没有炸碎,却由于震动在内壁被撕下一些像碟子一样的碎块,这些碎块速度很快,在坦克内乱冯乱撞,可以杀伤坦克手和破坏坦克内的设施。 碎甲弹除能杀伤坦克乘员,还能炸毁坦克的履带,它是一种威力很强的反坦克武器。现在多数国家都采用这种武器。 #5872. 海湾战争中的一幕 1991年2月25日,在科威特的北部,靠近伊拉克边镜的沙漠深处,连绵起伏的沙丘,白茫茫的一眼望不到边际,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公路,向远处延伸,一直伸向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公路两旁,树无一棵,草无一根,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沙海,沙海掀起一阵阵热浪。这热浪扑在人的脸上,犹如蒸气一般,使人烦闷、焦躁、不安。伊拉克的共和国卫队的几百辆坦克就隐蔽在这片沙丘之中,准备伏击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阻止他们北进,以保住侵吞到口的科威特国土。 伊拉克使用的坦克,可以说是世界上的一流坦克,多数为苏联制造的,它的速度快,装甲厚,防弹性能好,火力也很猛。不仅如此,在它的阵地前沿,还埋设了大量的地雷,挖了很宽的反坦克堑壕,在堑壕里灌满了石油,一旦多国部队扫雷成功,伊拉克士兵就会把壕沟内的石油点燃。这样的防线,可以说是万无一失,固若金汤。 然而,打仗可不是一方说了算的事,而是敌我双方力量和智慧的较量。就在伊拉克部队严阵以待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从它的后面发起了攻击。霎时间,整个伊拉克士兵的阵地变成了一片火海,炮弹的爆炸声,坦克的撞击声,飞机的轰鸣声,士兵的喊叫声混成一片。有些伊拉克的坦克害怕遭到多国部队地面炮火的打击,主动开到了一条掩蔽沟里,想用这条沟为作掩体,这一下,地面炮火是躲过去了,可他们没有逃脱美国武装直升飞机的眼睛。这些直升飞机,发现目标以后,飞行员一按电钮,几枚“地狱之火”导弹便向这些坦克飞去,伊拉克的坦克全部变成了废铁。 #5873. “阿帕奇”——坦克杀手 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使用的反坦克直升飞机名叫阿帕奇,全称是AH-64攻击直升机。阿帕奇是印第安人一位勇士的名字。美国用这位勇士的名字来为直升机命名,足以说明这种直升飞机的威力。事实也正是如此,这种直升飞机,飞得高,速度快,转弯非常灵巧。它的机身很窄,这就减少了飞行阻力。在作战时,也减少了被敌人炮火击中的机会。在这种直升飞机上,安装了一种专门搜索目标和对目标进行瞄准的仪器,既使在夜间,驾驶员也能自由的飞行和作战。他们夜间驾驶着这种飞机,在几千米的高空,借助于微光夜视仪看地面的物体,就和白天一样,一清二楚。它还可以超低空飞行,敌人的雷达很难发现它,因此,它可以在离地面很近的空中向坦克开火。 这种飞机在机身的两侧装有16枚“地狱之火”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是靠激光导向的,一般情况下,只要发现目标,就能把它击中,命中率在90%以上。有人说,几个阿伯奇直升飞机营,在两个小时之内,就可把200辆坦克全部摧毁。在飞机头的下部还装了几个机关炮,它在1分钟之内可发射500-700发子弹。这些子弹的穿甲能力很强,由于它是在高空发射,子弹大部可打在坦克比较薄的顶部装甲上,所以用它来摧毁坦克就比较容易了。 这种飞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能够绕过地面的集群坦克,从坦克的后方很远的地方发射导弹。这样,既能击中坦克后面比较薄的装甲,引爆坦克的油箱,又不至被坦克发现,这就在更大范围内增强了它的攻击力量。这次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很多坦克,就是被阿帕奇直升飞机从后面摧毁的。 #5874. “发射后不用管”的“地狱之火”导弹 阿帕奇直升飞机上发射的导弹——“地狱之火”导弹,有人也称它为“发射后不用弹”的导弹。这种导弹的威力很大,可以穿透1400毫米的装甲,目前,还没有发现用这么厚的装甲来制造坦克的呢,所以人们说这种导弹可以摧毁当今所有型号的坦克。发射这种导弹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瞄准发射。这种方法是由飞机上的目标搜索器搜索到敌人的坦克之后,目标指示器就开始工作,发射激光,这种激光一直照射着所要攻击的坦克,就像我们在黑夜里用手电筒去照射某个目标一样。只要照射到所要攻击的坦克,坦克的表面就会把激光反射回来,发出反射光。这时飞机驾驶员就按动电钮,发射导弹。这种导弹的弹头上装有激光导引头,它接收由坦克上反射回来的激光后,就一直跟踪这辆坦克,坦克跑到哪里,它就跟踪到哪里,直到把它击毁。 另一种发射方法是间接瞄准发射,这种方法是由一架飞得很高的A直升飞机发射激光,并由激光指示器照射和跟踪所要攻击的坦克,由B直升飞机发射导弹,发射后,B飞机赶紧隐蔽,导弹上的激光导引头接收由坦克反射回的激光,然后进行跟踪,直到把坦克击毁。 从以上两种发射导弹的方式可以看出,这种导弹发射以后,只要有激光照射所要攻击的坦克,导弹弹头就会自动地找到坦克,直到把它摧毁。所以人们称这种导购是“发射后不用管的导弹”。 #5875. 未来的坦克 通过多年的实践,人们对坦克的在战争中的作用,认识得越来越清楚。因此,目前世界上的军事大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改进坦克的性能进行不断地探索,以求研制出战斗力更强的新型坦克。 坦克炮不再冒烟 坦克炮是坦克的主要火力。以前各国为了增加坦克的攻击能力,一方面加紧研制穿甲能力很强的炮弹,一方面在拼命地增加坦克炮的口径。目前有些坦克炮的口径已经达到了152毫米,专家们认为这已经达到了极限,否则坦克就要增大重量,影响到坦克的灵活性,也将影响到它的战斗力。 现在,有几个国家正在研究电磁炮,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这种电磁炮是靠通电后产生的磁力来发射炮弹的,炮弹的初速度相当快,等于用火药发射的10倍。初速快,炮弹的命中率就高,可以指哪儿打哪儿,百发百中。已经有人设想把这种电磁炮安装在坦克上,代替现在的坦克炮,并稍加改进,使它既能发射普通的炮弹,又能发射小型的反坦克导弹,以增加坦克的攻击能力。 由于电磁炮是靠电磁的推力而不是靠火药燃烧时产生的推力来发射炮弹的,因此,打炮时炮口没有火焰,没有响声,也没有冲击波,静悄悄的,这又可以大大地提高坦克的隐蔽性。 自我爆炸的防护装甲 将来在战场上很可能出现这种场面:一群坦克正朝着预定的目标进攻。隐蔽在堑壕里的反坦克手发现了,赶紧发射反坦克炮弹进行阻击。炮弹像长了眼睛,一发发全都命中了坦克,坦克也一辆辆爆炸起火。可这些坦克虽然被击中受伤,但还依然朝着攻击的目标前进。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些坦克在外壳上挂了一层反应装甲。这种装甲是在两层金属薄板之间夹一层炸药,外面再罩一个金属盒。当对方的破甲弹命中金属盒时,反应装甲内的炸药便自动爆炸,它所产生的爆炸波和金属碎片把破甲弹的力引向四方,破坏掉了破甲弹的能量,而坦克的装甲却完好无损,提高了坦克的生存能力。现在,这种研究已经走出了实验室,在坦克的炮塔上挂上了这种装甲,效果很好。 个子越来越小 有人预测,未来的坦克不仅个子越来越小,而且重量也越来越轻。 实际上,坦克自从它出世的那一天起,个子就在一代一代的降低。因为降低坦克的高度是提高自身防护能力的一种好办法。个子高,中弹的机会就多;个子低,中弹的机会就少,这是一个普通的道理。为了降低高度,将来可能把炮塔取消,现在有的国家研制了一种低炮塔的坦克。还有的国家研制了一种可以降低车体离地面高度的一种装置,便于坦克在实战中进行隐蔽。据计算,火炮对矮坦克的命中率比一般坦克少30%。 减轻坦克重量也是坦克的发展趋势。现在有些国家正在研究用特殊的玻璃纤维做坦克的装甲。这项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突破,用这种材料做的防弹背心已经问世,而且抗弹、抗压能力很强。如果这项成果经过改进,应用到坦克制造上的话,那坦克将会大大地减轻重量,同时,这对于人们的又一设想——制造气垫坦克也打开一扇大门。如果玻璃纤维装甲研制成功,那我们看到能跑路、能游泳、能飞离地面的坦克的日子,将不会很遥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