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默墓碑 
窦默墓座落在肥乡县城东北6.5公里处的翟固乡城西村西南,面积15平方米,为元代所建,清同治元年(1862年)重修。墓碑高5米左右,碑身斑驳残损,但字迹可变。碑文名曰“大学士窦公神道碑”,为元代翰林院大学士王磐撰文,正奉大夫枢密副使商挺篆碑额,少中大夫山东西道提刑按察使胡袛遹书丹,有重要的历史和书法艺术价值。窦默墓现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墓碑前静卧一狮,四周为砖砌墙栏,并竖有保护标志。 窦默(公元1195-1280),字子声,名汉卿,肥乡县城西村人,为元初名臣、医理学家、教育家和营养学家。他德高望重,学识渊博,刚直不阿,深得元世祖所器重,历任翰林院大学士、昭文馆大学士、正议大夫等职,曾被册封为帝王之终身顾问。窦默医术高明,妙于针灸,是中国古代针灸北方派的代表人物。著有《针经指南》、《标函录》、《外科全书》、《医论》等,这些著作皆为我国医学史上的辉煌巨著。 窦默85岁时在京都病逝,死后追封为太师,封魏国公,谥号文正,葬于肥乡城西村默之先茔。民间传说窦公至今忠魂不散,是有显灵,救治不治之症,因此其声名远扬,远近乡邻纷纷求告,前来窦默墓上香还愿者成群结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