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4年12月24日出击116东无名失利的战例

[复制链接]

381

主题

0

好友

346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108738
帖子
6699
主题
381
精华
0
积分
3466
威望
3466
金钱
21777 分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40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4-10
最后登录
2017-10-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27 11: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1984年12月24日,轮战的1军对116号东无名高地实施前推阵地作战,战前由于对当面越军的兵力部署、地形地貌未能及时摸清,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准备,加之战法呆板,使得这次作战失利,我军伤亡80余人,正面越军损失未明。 由于是我军的出击失利战例,因此,在各种公开的或非公开的渠道中,鲜有提及这场失利的战斗。而相关的照片资料更是完全找不到。但也正是因为这次出击失利,使得1军在后期的战斗中亡羊补牢,吸取失利的教训,在后期的战斗中发挥出色,未有再次出现差错。也许,这正是中央军委决定轮战的最终目的:以实战锻炼部队,尽管在我看来代价稍稍大了点。 这里我提供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丛林奇略》中对12.24出击失利的各种总结,从一个侧面,了解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再次,我恳请各位以客观、平静的心态来分析了解这段历史。当然,我更加希望,当年的亲历者能够把一些细节告诉大家。 simonchan 2005.9.21 ----------------------------------- 《深刻的教训,有益的启示——从24日战斗失利看出击作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军作训处 P73 1984年12月24日,我军对116号东面无名高地实施前推阵地,由于对敌情、地形若明若暗,缺乏周密的组织与协同,加之战法呆板,未能达到目的。 一、敌情要查清 24日,我116号阵地前推失利的原因之一在于敌情不清,事先没有周密的侦察敌情,将敌一个加强排兵力估计为一个班,认为轻而易举地就可以攻占,只用了一个班的兵力,以至于首次突击未能奏效,其后采取逐次增兵,形成久攻不下,被迫退守原阵地的局面。 二、准备要充分 这次战斗,无论是作战方案的准备还是物质、思想准备,都预计不足。 三、协同要周密 四、战法要灵活 战后,就这次战斗的失利,各方都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其中主要有: 在战法上,仍然墨守陈规,24日的阵地前推,就是沿袭三次火力急袭,而后炮火延伸,后发起攻击的模式,这无形中告诉越军,我们要进攻了。若我们采取偷袭或者偷袭不成转强攻,其结果可能大不相同。 《直接火力准备并非一定之规》——某师作训科:P116 1984年12月24日,某连在执行出击作战任务时,开始按照常规作了短时间的火力准备,此时,敌人不露面,炮火也很少还击。当我炮火延伸时,敌成吨的炮弹就落道刚刚发起冲击的战斗队形一线。这时,我“炮火延伸,步兵冲击”的常规,就成了对敌人的“预警信号” 《改革步炮协同方法,发挥整体作战威力》——马**《丛林奇略》P92 第一次前推阵地作战时,我们在炮兵火力准备上,仍按教范规定的“三次式”:第一次火力急袭,第二次破坏射击,第三次又转为火力急袭,由于敌谙熟我军战术,我炮火一延伸,敌就迅速对我反击分队实施了炮火反准备,结果使前推失利。实战证明,“三次式”火力准备不仅被敌所掌握,而且由于山高坡陡,谷深林密,增大了由炮火延伸至冲击分队到达敌前沿的“时间差”,给敌以复活火力的时间,式冲击分队不能有效地利用炮火准备效果…… 五、尽量保持原建制 这次战斗,一个加强班的兵力,就有四个建制连的人员参加,而且平时互相不熟悉,临时组合逐次“添油”,这样,不仅不利于士兵之间的动作默契,而且给抢运伤员、烈士、查清阵地人员等也带来许多不便,以至造成那些想象的后果。 六、保障要细 《采取积极措施减少架设兵的战斗减员》 魏** P391 ……如X师4连在攻打116号阵地东南无名高地时,在敌疯狂向我后续梯队拦阻射击的情况下,分队指挥员过早地使用架设兵与突击排建立有线通信,由于通路上炮火密集,线路此通彼短,有4名架设兵在抢修线路中阵亡 此战,造成我伤亡80余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2-5 19:40 , Processed in 0.10111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